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大样本双盲对照研究已证实 ,基因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rtPA)治疗 3小时以内的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但通过对患者临床表现准确观察和闭塞动脉精确定位的小样本开放研究 ,可了解不同动脉区脑梗死对rtPA敏感性的差异。作者旨在观察rtPA治疗脉络膜前动脉 (AChA)区梗死的效果。作者的研究为静注rtPA的开放试验 ,研究对象为年龄2 0~ 81岁、发病 7小时以内的颈内动脉区各型脑梗死患者 ,且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 (SSS)分值小于 48分。rtPA剂量为 0 8mg kg ,静滴 90分钟以上。在 114例连续收治的患者中 ,有 …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62岁.以头晕伴视物旋转6 h为主诉于2001-06-16入住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当时头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行走不稳,右耳聋,饮水呛咳,口角歪斜,既往体健.查体:血压160/90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楚,心肺查体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检查:双眼向右水平眼震,上视有轻度右眼旋震,右侧Horner征阳性,右侧面部痛觉减退,右侧周围性面瘫,右耳听力下降,左上下肢肌力IV级,右侧指鼻试验及跟膝胫试验欠稳准.辅助检查:头MRI示右侧小脑半球下1/2及右侧脑桥外侧部呈长T1低信号和长T2高信号.诊断:小脑前下动脉梗死,入院后予降颅压,改善脑循环及改善脑细胞代谢治疗,经治疗3周好转后出院. 相似文献
4.
潘隆盛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1994,(1)
脉络膜前动脉远端动脉瘤少见,文献报道仅有17例,大多数与moyamoya病相关,其中只有两例原因不明。作者治疗1例自发的脉络膜前动脉远端动脉瘤,无任何并发症。 患者,女性,30岁,因突发头痛、呕吐,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而入院。CT扫描提示弥漫性脑室内血肿和轻度基底池、双外侧裂SAH,右颈动脉血管造影侧位片疑为脉络膜前动脉远端动脉瘤,但前后位未显示。行脑室引流保守治疗。3周后脑血管造影提示脉络膜前动脉远端动脉瘤大小约为2mm 相似文献
5.
6.
7.
8.
心电图对梗死相关动脉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电图(ECG)检查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新出现的Q波、相邻2个导联出现ST段抬高诊断AMI的准确性为82%~100%,ST段压低为56%,新出现的左束支阻滞为52%。与尸检相比,ECG诊断AMI的阳性率只占40%~80%。近ACC/AHA推出的指南指出:AMI的患者中只有50%~65%出现典型的、明确的ST段抬高〔1〕。根据ECG改变推测冠状动脉阻塞的情况,近年来,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特别是冠状动脉造影的开展,人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多研究,取得系列成果,现综述如下。1左冠状动脉主干为梗死相关动脉急性左冠状动脉主干(LM)阻塞时,引起左室… 相似文献
9.
10.
王枢传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74,(10)
梗死前心绞痛是一种介于心绞痛和典型心肌梗死之间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据Wood连续数年观察了1000例冠心病患者,报告为10%。对梗死前心绞痛进行有效治疗,可能使许多心肌梗死避免出现。梗死前心绞痛的临床表现:每例均有胸痛,其性质和典型的活动后心绞痛相似,但较剧烈,持续时间较长,且可在休息甚至睡眠时发作。用硝酸甘油不一定能缓解。心绞痛的形式可发生改变,变得更频繁,稍活动即可诱发,对治疗反应亦差了。心脏检查多属正常,有时有收缩期前奔马律或异常的胸前凸起,化验一般亦正常,罕见白细胞增高或血清酶的显著升高。然而Resnik报告,83%的患者血清谷草转氨酶(SGOT)轻度升高,可能表示心肌轻度的坏死。心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大脑前动脉(ACA)供血区梗死的危险因素、病因、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A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对其危险因素、病因、梗死灶的分布和临床表现进行总结.比较其中栓塞组(心源性或颈动脉源性栓塞)和ACA粥样硬化组患者梗死灶的分布和临床表现.结果 共纳入44例患者进行研究,占同期住院急... 相似文献
12.
13.
卢伟妹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1994,(4)
脉络膜前动脉(AchA)是构成运动和感觉功能的重要组织结构。该区梗塞最常见的神经缺损是偏瘫,这是病变累及内囊后肢的锥体束引起的。累及丘脑腹后外侧核或丘脑皮质纤维而引起的偏侧感觉丧失不太常见,累及外侧膝状体或膝距束而引起的同侧偏盲也很罕见。 本研究为16名非选择性连续入院的急诊病人,男8例,女8例。年龄:17~89(平均52)岁。16例均出现与AchA区梗塞有关的缺血性卒中或TIA。病人无神经手术史、无严重头部创伤史、无脑动脉或动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6)
目的探讨脉络膜前动脉供血区脑梗死临床特点及静脉溶栓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MRI-DWI证实的脉络膜前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根据病情是否出现波动,分为进展组及非进展组,分析其临床特点、加重因素、应用阿替普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的效果及90 d预后。结果 23例病人均于发病4.5 h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非进展组6例经治疗后症状好转/无进展,进展组17例病人在发病最初3 d内出现症状波动,合并糖尿病的病人更容易出现病情进展。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入院时及溶栓1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出院时NIHSS评分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更重。进展组与非进展组90 dmRS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进展组病人预后良好占88.2%,非进展组的病人90 d全部预后良好。结论脉络膜前动脉供血区梗死多以运动受累为主要表现,73.9%的病人在发病最初3 d内有症状波动,但经溶栓治疗,病人90 d预后良好,仍应积极进行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5.
梗死相关动脉的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尽管心肌生化标记物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作用不断升高,但心电图在急性心梗诊断中仍显示着独到的作用,其它方法不能替代。通过心电图的各种特定表现不仅可以确定心肌梗死的诊断。并且能对病理生理及演变给予评估,对梗死部位进行定位.以及推测梗死的相关动脉。 相似文献
16.
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治疗脉络膜前动脉远段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在颅内脉络膜前动脉远段动脉瘤(AchA)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神经导航技术,辅助设计最佳手术入路。术中在导航指导下,避开重要的脑功能区,精确定位病变,显微手术切除AchA3例。结果导航机器显示系统误差为1.2~2.7mm(即导航系统显示病灶位置与病灶实际位置的距离),平均1.83mm。在神经导航引导下,术中采用显微及微侵袭技术,成功暴露并夹闭动脉瘤。术后经脑血管造影证实,3例动脉瘤均完全夹闭。术后无手术相关神经功能障碍,影像学复查无病灶残留。随访3个月以上,3例患者均能够生活自理,1例患者左侧上、下肢肌力恢复至Ⅳ级(术前Ⅲ级),另外2例患者四肢肌力均为Ⅴ级(同术前)。结论采用神经导航技术可精确定位脑深部的AchA,避免术后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是微侵袭处理AchA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7.
童鑫康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1996,(1)
单纯性脉络膜前动脉(AchA)梗塞可引起缺血性卒中。但有学者认为,此类梗塞可能是心原性或颈内动脉(ICA)闭塞所致。作者对涉及AchA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学、症状学和病理学作了回顾性研究,以探明梗塞的来源。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 探讨前壁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体表心电图 (ECG)改变与梗死相关动脉 (IRA)定位的关系。方法 对 84例前壁AMI患者的ECG与冠状动脉造影 (CAG)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STⅠ、aVL 抬高 ,STⅡ、Ⅲ、aVF压低时提示前壁、广泛前壁AMI的IRA为左前降支 (LAD)近段闭塞而不是LAD远段闭塞 ) (P <0 0 5及P <0 0 0 1)。STⅠ、aVL抬高 ,STⅡ、Ⅲ、aVF压低时前间壁AMI的IRA不能判断为LAD或右冠状动脉 (RCA) (P >0 0 5 )。结论 前壁、广泛前壁AMI时STⅡ、Ⅲ、aVF压低 ,STⅠ、aVL抬高提示IRA为LAD近段 ,而前间壁AMI时STⅡ、Ⅲ、aVF压低 ,STⅠ、aVL抬高不能判断IRA为LAD或RC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