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探寻人性化、个体化、家庭化的产科服务模式。方法:将400对母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产妇及新生儿各项护理操作及健康教育由专科护士在床旁进行。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模式。分别调查两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正确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正确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能提高产妇及家属满意度,促进产妇及家属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和育儿技能,为出院后产妇自我保健及科学育儿奠定良好的基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护理在母婴同室中的中实施的效果及优越性。方法在新生儿母亲及家属知情同意情况下,选取产科400例经阴道顺产产妇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0例采取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对照组200例则将新生儿置于育婴室常规护理。结果①观察组产妇在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新生儿哭闹次数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偏低,同时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皮炎、腹泻的发生情况观察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床旁护理方式有效减少产妇产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新生儿预防一些早期易感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同时还可明显提高产妇健康知识了解程度及对新生几的护理技能,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观察就诊产妇120例,其中优质病区产妇60例为观察组,普通病区产妇6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护理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两组产妇和家属对母婴保健知识知晓率、新生儿护理方法掌握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观察组产妇和家属母婴保健知识的知晓率、新生儿护理方法掌握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实施可帮助产妇和家属掌握正确的母婴保健知识和新生儿护理方法,增进了护患关系,提高产科护理质量,促进母婴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路径在产科母婴同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4年4月~2015年6月浙江省舟山医院产科母婴同室孕产妇10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宣教方法,观察组则实施健康教育路径,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认知评分、母乳喂养率、新生儿护理技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分娩认知评分、母乳喂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更换婴儿衣物、更换尿布及脐部护理的掌握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达到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0%(P0.05)。结论:将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产科母婴同室孕产妇的宣教,能够有效提高产妇的分娩相关知识认知水平,提高母乳喂养率,使产妇更好的掌握新生儿护理技巧,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也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张华  杨峤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8):168-169
目的:探讨最佳新生儿护理模式,为新生儿提供良好护理服务。方法2:010年11月~2011年3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床旁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床旁护理组新生儿一切护理都在母婴同室病房进行(包括新生儿沐浴、抚触、听力筛查及疾病筛查等),常规护理组则按照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常规进行。结果:床旁护理组服务满意度、、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掌握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结论:母婴床旁护理可以提高产科满意度,减少母婴分离产生的担心和疑惑,提高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减少各种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共同参与式护理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入的260名母婴同室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3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共同参与式护理。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投诉率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的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采用共同参与式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护理缺陷,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投诉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应用于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112例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对新生儿采用传统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价两种护理模式的护理质量及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应用于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可帮助产妇及家属提前适应新角色,提升新生儿护理能力;有利于拉近护患关系,提升新生儿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性护理干预在母婴床旁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自然分娩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实施持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为(4.30±0.2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新生儿护理技能和健康知识掌握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持续性母婴床旁护理可提高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能和健康知识掌握率,提高产妇的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的重作用。方法:产后母婴同室产妇120例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健康教育,2个月后对比两组产妇不适感、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技能。结果:观察组不适感、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技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帮助母婴同室产妇更深层次掌握产后自我护理技巧及新生儿护理技巧,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PDCA管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自2016年7月起开始实施母婴同室护理的PDCA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母婴同室护理工作中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消毒隔离、健康宣教等项目的护理质量,统计实施前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在实施前后各随机抽取500名产妇,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产妇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PDCA管理后母婴同室护理的各项工作质量均明显提高,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消毒隔离、健康宣教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静脉渗漏、医院感染、护患纠纷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产妇及家属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PDCA管理模式能够持续地改进母婴同室护理工作质量,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产妇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产科母婴同室病房中的危险因素,并就其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管理对策。方法:医院于2018年3月起对母婴同室病房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实施改进措施,2017年3月~2018年2月为实施前,2018年3月~2019年2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2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产妇满意度。结果:实施后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差错、产妇与新生儿疾病、护患纠纷、喂养问题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产科母婴同室病房危险因素较多,护理人员在护理中应加强护理管理,以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临床应用。方法:2013年1月~2013年6月于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单胎初次孕产妇240例,年龄22~35岁,平均27.4岁;孕周38~40周,平均39.1周。将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120例产妇列为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的120例产妇列为对照组。调查两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产妇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新生儿护理技能方面掌握情况、母乳喂养率。结果:观察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7.5%,对照组为75.0%。观察组产妇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正确率为95.0%,对照组正确率为73.3%。观察组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正确率90.6%,对照组68.7%。观察组母乳喂养率达93.3%;对照组为80.8%。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有利于产妇和家属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和育儿技能。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更强调了以人为本和以家庭为中心的母婴护理服务理念,是现代产科护理的发展趋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安全管理小组在母婴同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上半年产科的产妇160例作为对照组,该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2016年下半年的产妇180例作为观察组,成立安全管理小组,采用全新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新生儿院内感染和突发事故的发生率,产妇对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满意度及护理效果。结果: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后,新生儿的院内感染和意外发生率降低,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护理效果也有所提升,数据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成立安全管理小组,能有效提高母婴同室的护理安全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床旁护理新模式在产褥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进行分娩的300名产妇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床旁护理组和传统护理组,每组各150名。床旁护理组实施床旁护理新模式,传统护理组采用传统封闭护理模式。通过调查,比较两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对新生儿护理技能和母婴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床旁护理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护理组,对新生儿护理技能和母婴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传统护理组。结论:床旁护理新模式可最大限度地满足产妇和家属的需求,提高产妇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使产妇熟练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和母婴健康知识,既有助于产妇自我监护,又为出院后产妇的康复和以后科学育儿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妇产科的应用及其与传统护理模式的效果比较。方法:将148对母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6对采取母婴床旁护理,对照组72对采取常规护理方式。比较2组母婴出院时的母乳喂养率、产妇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结果:母婴床旁护理组母乳喂养率、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率与婴儿护理技术掌握情况、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优于传统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能促进产妇对母婴保健等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可提高产妇照顾婴儿的能力和技能,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P健康管理在儿科中医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20例儿科住院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管理,观察组患儿在中医护理管理基础上实施3P健康管理模式。记录两组患儿护理期间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情况,同时调查两组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评价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和患儿家属的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患儿家属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掌握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期间护理差错、护理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中医护理管理中实施3P健康管理模式,通过为患儿建档、预防和个体化干预及患者参与,来提高家属健康知识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有效预防护理差错的发生,极大保障患儿安全,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2015年10月至2015年12月在垫江县人民医院分娩的产妇2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应用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完成护理,护理人员通过无菌操作规范、全程观察指导等多项措施指导产妇共同参与到新生儿的护理过程中来,于产妇出院时评估产妇母亲角色的适应程度,测定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掌握程度(95.5%)与对照组(74.5%)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角色适应程度(94.5%)高于对照组(7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能有效提升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促使产妇快速适应自身角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母婴同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浙江省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在2014年收治的母婴同室产妇中,选择具有可比性的9584例产妇作对照组;于2015年收治的8298例产妇作观察组,观察组产妇给予健康教育路径护理,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新生儿护理技巧掌握情况、纯母乳喂养情况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产妇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观察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巧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巧掌握情况。观察组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观察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母婴同室护理中,不仅有效提高了产妇对健康知识的认知,还提高了产妇对自己与新生儿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产妇对护理满意度的同时,促进了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用于母婴同室病区护理的效果,总结相关护理经验。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130名母婴同室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整理护理,观察两组产妇的泌乳开始时间、泌乳量充足时间及母乳喂养率。采用科室自制问卷,对两组产妇的临床护理质量进行评估,调查产妇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泌乳开始时间和泌乳量充足时间分别为(21.30±10.25)h和(43.12±10.56)h,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母乳喂养率为96.92%,高于对照组的81.54%(P0.05);观察组的基础护理、护理文书、危重护理、病房环境、健康教育等临床护理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平均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7.12±1.25)分,高于对照组的(85.12±2.03)分(P0.05)。结论:整体护理模式下的母婴同室护理效果确切,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0.
王东梅 《环球中医药》2013,(Z1):192-193
目的分析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产科产妇1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行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度以及各项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科病房中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可加强产妇对于母婴保健知识和保健技能的掌握,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