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8 毫秒
1.
目的观察稳斑汤与体外反搏联合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病人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2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冠心病PCI术后痰瘀互结证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联合中药汤剂稳斑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体外反搏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VCAM-1和MCP-1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心绞痛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清VCAM-1、MCP-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清VCAM-1、MCP-1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稳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PCI术后病人的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降低血清VCAM-1和MCP-1水平,从而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稳斑汤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对病人血栓素A_2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冠心病PCI术后(痰瘀互结证)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加稳斑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根据设计研究方案与病例报告表(CRF)评定两组心绞痛症状积分、心绞痛症状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两组血栓素A_2含量。结果治疗后,两组心绞痛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 0.05或P 0.01),且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积分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 0.01),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血栓素A_2含量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 0.01),且治疗组血栓素A_2含量低于对照组(P 0.01)。两组治疗过程及治疗后均未发生肾功能损害、心力衰竭、脑出血等并发症,安全性检测指标均无异常。结论稳斑汤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能有效改善冠心病PCI术后病人的中医证候,抑制血栓素A_2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高血压(痰瘀互结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Apelin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病人160例。随机分为EECP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汤剂联合常规西医标准化治疗,EECP组在对照组给药基础上加用EECP治疗,每次60 min,每日1次,疗程为30 d。检测两组血清Apelin水平,比较两组降压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 EECP组降压疗效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8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ECP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7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Apelin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EECP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联合EECP治疗能有效降低血压,改善中医证候,其疗效机制可能为升高血清中Apelin水平,抑制血管收缩,从而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稳斑汤联合体外反搏(EECP)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前列腺环素(PGI_2)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加稳斑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根据研究方案与病例报告表(CRF)评定两组受试者心绞痛症状积分和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和疗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PGI_2的含量。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显著降低(P0.01);血清PGI_2含量均有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PGI_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心绞痛症状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斑汤联合EECP疗法能有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促进血清PGI_2的分泌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稳斑汤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干预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痰瘀互结证)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冠心病PCI术后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应用稳斑汤加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治疗,每日1次,每次60 min,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SOD、MDA变化,评定两组心绞痛症状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心绞痛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试验组心绞痛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SOD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MDA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试验组SO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心绞痛症状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稳斑汤联合EECP对冠心病PCI术后病人的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升高血清中SOD水平、抑制血清MDA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蒌片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疗效及对病人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就诊的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病人197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对照组98例采取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9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丹蒌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血清分泌型磷脂酶A_2(sPLA_2)、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LP-PLA_2)、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及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WHOQOL-100)评分及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3.94%,较对照组79.59%高(P 0.05);血清sPLA_2、LP-PLA_2、ox-LDL、MCP-1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WHOQOL-100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 0.05)。结论采用丹蒌片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疗效确切,能显著降低其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且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复方稳斑汤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栓素A_2(TXA_2)含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复方稳斑汤、西医基础治疗加体外反搏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两组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受试者心绞痛症状积分、心绞痛症状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TXA_2的含量。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心绞痛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显效率、中医证候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栓素A_2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稳斑汤联合EECP疗法能够更有效地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阻断TXA_2在血小板中的合成,抑制血小板聚集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Meta分析法评价中药治疗痰瘀互结型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由两名研究员独立按照设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提取文献,应用GRADE系统进行证据级别推荐,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文献27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优于单独运用西医常规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54,95%CI(2.85,4.39),P0.000 01];中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冠心病心电图疗效优于单独运用西医常规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09,95%CI(2.32,4.12),P0.000 01];中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冠心病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单独运用西医常规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69,95%CI(2.64,5.15),P0.000 01]。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中药治疗痰瘀互结型冠心病,可有效改善冠心病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但由于文献质量有待提高,分析结果具有一定局限性,仍需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结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痰瘀互结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病变特征。方法选择77例冠心病合并CAS病人,辨证分为痰瘀互结型组(47例)和非痰瘀互结型组(30例)。比较两组病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基础疾病史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指数(ABI)、血脂等。结果两组病人年龄、性别比、BMI、合并基础疾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痰瘀互结组比较,痰瘀互结型组IMT、PWV、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P0.05)。两组间ABI、斑块面积、斑块分级、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瘀互结型冠心病合并CAS病人血管功能及结构较非痰瘀互结型更差,IMT、PWV、TC、LDL-C可作为痰瘀互结型辨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丹蒌片治疗痰瘀互结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痰瘀互结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服丹蒌片,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心电图及血脂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为85.3%,对照组为73.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1.2%,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88.2%,均高于对照组的70.6%、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血脂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较好的效果(P〈0.05)。结论丹蒌片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明显改善病人临床症状,降低血脂,具有一定的稳定斑块作用,对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痰瘀互结型冠心病选择通脉化浊汤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痰瘀互结型冠心病患者82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利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选择中药通脉化浊汤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61%(P0.05)。结论痰瘀互结型冠心病选择通脉化浊汤治疗对于症状的改善效果更好,安全性有保证,值得用于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6月在德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60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46~78岁,平均(67.4±8.4)岁。将患者按照随机平等原则分为体外反搏组(30例,采用体外反搏+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和对照组(30例,只采用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治疗前后检测心电图和测定左室射血分数,记录胸痛发作次数。结果体外反搏组临床疗效显效17例(56.7%),有效12例(40.0%);对照组显效12例(40%),有效10例(33.3%)。体外反搏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7%vs.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外反搏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vs.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胸痛发作次数、ST段下降幅度、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体外反搏组胸痛发作次数、ST段下降幅度、左室射血分数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体外反搏治疗较常规治疗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小板计数(PLT)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将60例冠心病病人分为痰瘀互结证组30例与非痰瘀互结证组30例,比较两组病人INR和PLT水平,并收集病人的年龄、性别、血压、体质指数(BMI)和吸烟、酗酒、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等情况,比较两组INR、PLT水平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差异,并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与INR、PLT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痰瘀互结证组INR明显低于非痰瘀互结证组(P0.05),而PLT、舒张压、BMI水平和吸烟、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比例明显高于非痰瘀互结证组(P0.05);痰瘀互结证与PLT、BMI、吸烟、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呈正相关(P0.05),与INR呈负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与INR、PLT、BMI、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加味涤痰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病人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对血脂、颈动脉血管流速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9月—2018年11月于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脂血症且中医证型属于痰瘀互结型病人6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病人均行饮食干预,对照组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加味涤痰汤口服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舒张末期流速、收缩期峰值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均改善,且主要症状、次要症状、舌脉象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2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脂血症(痰瘀互结型)病人采用加味涤痰汤治疗,可减轻炎症反应,调节血脂,改善颈动脉血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活血化浊方治疗原发性血脂异常(痰瘀互结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血脂异常(痰瘀互结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活血化浊方每次150mL,每日2次,饭后温服;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片20mg,晚上顿服。疗程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病人疗效性观察指标(血脂、中医证候)和安全性观察指标。结果两组均能有效地调节血脂,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93.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过程中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结论活血化浊方对原发性血脂异常(痰瘀互结型)病人的血脂改善与辛伐他汀片相当,中医证候改善优于辛伐他汀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清脂化瘀方对常规他汀类药物治疗后血脂仍未达标的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病人血脂、血液流变学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2月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病人72例,均经常规他汀类药物治疗后血脂仍未达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及其他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加用安慰剂,治疗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及其他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及清脂化瘀方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高切、低切)、纤维蛋白原(FIB)及红细胞比容]、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8.9%与63.9%,P<0.05)。治疗后,治疗组sdLDL-C、TC、LDL-C、FIB、红细胞比容、TNF-α、IL-6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G、HDL-C、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常规他汀类药物治疗后血脂仍未达标的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病人,加用清脂化瘀方可进一步降低血清sdLDL-C、TC、LDL-C、FIB、红细胞比容、TNF-α、IL-6水平,改善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心脉舒方对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痰瘀互结郁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冠心病PCI术后痰瘀互结郁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心脉舒方治疗,对照组给予黛力新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焦虑抑郁量表积分、心率变异性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相比,治疗组在改善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90.0%vs68.7%P0.01);焦虑抑郁量表积分显著改善(P0.05);心率变异性明显改善(P0.05)。结论心脉舒方治疗冠心病PCI术后痰瘀互结郁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体外反搏联合补肾通络方对冠心病(CHD)肾阳亏虚兼痰瘀内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心功能变化以及对冠状动脉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7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给予体外反搏联合补肾通络方治疗,每日反搏1次,每次1 h,12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同时给予中药补肾通络方治疗,每日水煎取汁200 mL,分两次口服,共服药6周.对照组口服麝香保心丸,每次2粒(每粒22.5 mg),每日3次,共服药6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空腹肘静脉血,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8(IL-18)、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清hs-CRP、IL-18、M-CSF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hs-CRP、IL-18、M-CS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心功能部分指标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体外反搏联合补肾通络方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抑制冠状动脉炎症反应作用可能是其治疗冠心病肾阳亏虚兼痰瘀内阻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丹珍头痛胶囊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头痛的疗效及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和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痰瘀互结型高血压头痛病人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胶囊、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控制血压;观察组加服丹珍头痛胶囊。检测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压、头痛治疗效果及SOD、NO、ADMA水平变化;并比较其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血压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组间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P0.05);两组头痛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SOD、NO水平显著增加;ADMA明显下降(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珍头痛胶囊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可有效改善病人头痛症状,增加SOD、NO水平并降低ADMA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养心氏片联合体外反搏(ECP)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9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体外反搏组、联合治疗组。观察3组病人治疗6周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体外反搏组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为66.7%,较对照组的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效果最佳,总有效率为86.7%,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养心氏片联合体外反搏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