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体类要》是明代医家薛己所著的骨伤科专著,书中对骨伤科疾病的辨证施治、理法方药探讨较为全面。薛己治疗骨伤科疾病重视气血辨证和脏腑辨证,重点从气血、肝肾、脾胃论治,尤其注重应用补气活血养血方药,首次提出伤科内治之法,对后世伤科的内治有比较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气血辨证及脏腑辨证两个方面出发,探讨了薛己在伤科内治方面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2.
《正体类要》是明代薛己撰写的中医骨伤科专著。其注重气血、脏腑关系,发展了骨伤科的内治法。《正体类要》在瘀血的处理上总体以补养气血,适时祛瘀,随"邪"治之为治疗原则。在瘀血证的治疗上分期论治:初期先去其标,伤在外者,采用外科的治法对创口进行清理,如用针砭、熨帖等,伤在内者,多攻下逐瘀,以承气汤类方、花蕊石散为用;中后期以内服补养气血的汤药为主,活用六君子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小柴胡汤。在治疗上做到圆机活法,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3.
从《正体类要》初窥中医骨伤科诊疗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春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0):2179-2180
从《正体类要》的角度阐明了中医骨伤科的辨证论治,认为中医骨伤科的辨证论治由整体观念的辨证论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注重局部病情的变化分期治疗、善于总结归纳病例,以提高诊疗技术、中病即止等5部分组成。5个方面指导现代的中医骨伤科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 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的精华。中医骨伤科在辨病的基础上,应用手法、手术等治疗,虽然在很多情况下取效迅疾,倍受重视,但长期临床实践和现代研究表明,辨证基础上的内外用药,对促进损伤愈合,提高疗效,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诚如《正体类要·序》所言:“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  相似文献   

5.
周雪  张琦  滕晶 《中医药导报》2021,27(1):118-121
叶天士以《黄帝内经》理论为指导,师法仲景,在《临证指南医案》中灵活运用脏腑辨证、奇经辨证及卫气营血辨证理论论治厥证。在脏腑辨证中重视厥阴风木,在奇经辨证中重视冲脉之气为病,在卫气营血辨证中重视火热邪气的传变,并提出"肝为刚脏"的理论,根据肝"体阴用阳"的生理特点及脏腑生化关系提出"柔肝通络""缓肝息风""潜阳益乙癸""补胃凝肝""补金柔制""益胃阴伏冲气""通补阳明"等治法,以血肉介类味厚之药填补下焦,通补奇经,选用奇经引经药入冲任脉镇冲逆之气,并重视阴液,拓宽后世论治厥证思路。  相似文献   

6.
<正> 薛己,字新甫,号立斋,又名薛铠子,世医出身,为明代有影响的一位医家。其学识渊博,寝馈于《内经》、《难经》等典籍,旁及金元诸家之学,尤重东垣、丹溪,受王冰、钱乙影响较大,撷取所长,熔冶古今于一炉。所著《正体类要》两卷,是薛氏骨伤科思想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第一部内伤专著。上卷论正体主治大法及仆伤、坠跌金伤等治验医案,下卷附诸伤方药。立论精辟,别具一格,多发前人之未发,对后世骨伤科学推动极大,为骨伤科诸家所推崇。  相似文献   

7.
《正体类要》为明代医家薛己所著,成书于嘉靖八年(1529),为我国第一部骨伤科内伤专著。全书共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为"正体主治大法"、"扑伤之症治验"、"跌坠金伤治验"及"汤火所伤治验"四门,下卷为方药。《正体主治大法》围绕伤损内症进行阐述,其中所列损伤局部病症有"各种痛症"、"青肿不溃"、"手足损伤"、"腐肉不溃"、"新肉不生"5种。  相似文献   

8.
郭维淮老师是著名的中医骨伤科专家。他耕耘杏林60余年,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学术思想源于歧黄,基于仲景,私淑薛己、清任,执着探索,师众而各取所长,承先而有独到见解,尤其在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中对气血的调治有独特认识,经验丰富,疗效卓著。今就笔者有幸随师学习所得,对郭老调治气血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的学术思想介绍如下。1调治气血的依据及内涵老师认为调治气血的基本内涵是: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局部肢体的损伤可引起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常。正如《正体类要》云:"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血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岂可纯任手法,而不…  相似文献   

9.
自李东垣在《东垣十书》《脾胃论》等著作中提出"阴火"一说观点,数百年至今,医家不断对其探讨,丰富了中医学术园地:有源于《黄帝内经》探本朔源的论述;有"阳火""阴火"综合的辨证讨论;有从"脏腑辨证"观点的论证等。各抒己见、纷繁灿烂,唯未见八纲辨证专文讨论。文章拟从八纲辨证理论,将"阴火""阳火"的病机一并论证,并按"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归纳四类分述之,欲助推这一观点的探讨向系统化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体类要》是明代医家薛己伤科损伤内外治法的专著.全书记载跌仆伤医案60则,其中运用小柴胡汤加减论治的7则.小柴胡汤,为伤寒六经辨证少阳之主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在骨伤科的传统治疗中,大多遵循着初期活血祛瘀,中期和营续损,后期补益肝肾。但是调理脾胃法也起着重要作用,如《正体类要》指出:“伤损等症,肿不消,色不变,此气血虚而不能愈,当助脾胃以壮气血为主”,现结合临床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12.
骨伤科内治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儒 《河北中医》2012,34(2):213-214
骨伤科之内治法体现了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点,突显了中医学的治疗优势.明·薛己《正体类要·序》云:"且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岂可纯任手法,而不求之于脉理,审其虚实,以施补泻哉."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骨伤疾病外在局部损伤,但同时也伴随着人体气血运行变化,进而影响人体阴阳动态平衡,所以中医学在骨科临床中少有只注重治其外,不调治人体脏腑气血而愈者.  相似文献   

13.
从骨伤科诊断治疗运用等方面探析元代名医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中有关骨伤科的治法,探析中医骨伤治疗上的特色与优势,文章对危亦林的学术思想有较为系统的整理,并从"脉""内服""外治""酒""麻药"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对引起深入讨论古代骨伤科学术有益,为中医骨伤治疗的现代临床实践提供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体类要》指出:“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荣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岂可纯任手法,而不求之脉理,审其虚实?”李东垣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在骨伤科领域,借助于手法、手术等外治法已能很好地处理救治各种骨伤科病证,但要满足病者减轻痛苦、缩短病程、取得更好恢复效果的需求,脾胃学说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筋骨并重"是骨伤科治疗各类损伤病患的重要原则之一,是由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骨伤学创始人尚天裕教授总结提出并在临床广泛应用的治疗理念。而"筋骨"理论早在《黄帝内经》中有详细记载,对中医骨伤科从"筋筋""筋骨""以筋养骨""骨正筋柔"等方面丰富"筋骨"理论的发展与创新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中医正骨推拿手法在治疗骨伤科各类疾病方面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特别是中医正骨推拿手法在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起着巨大作用,通过对中医拔伸按压手法单纯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临床疗效研究分析,探讨在拔伸按压手法作用下,胸腰椎压缩骨折椎体及周围软组织之间的"筋骨失衡"状态的力学平衡恢复发生机制。同时明确在应用拔伸按压手法中所体现的"筋骨并重""筋骨平衡"的理论与生物力学作用机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医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骨伤科各类疾病"筋骨并重"理论体系,对中医正骨推拿手法的创新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体类要》脏腑内治特色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友发 《中医正骨》1994,6(4):40-40
《正体类要》脏腑内治特色探讨浙江省衢州市中医院(324002)杨友发主题词正体类要/历史,创伤/中医药疗法薛己是明代大医家,字新甫,号立斋,江苏吴县人;医术博精,著书甚丰。所著《正体类要》一书,是我国第一部内伤专著,该书注重内伤辨治,有论有治,垂法为...  相似文献   

17.
不寐类病证在《伤寒论》中称"不得眠""不得卧",而"烦躁""燥烦"一词在《伤寒论》中出现频率仅次于"发热",品读《李克绍医学文集》,体会伤寒大家李克绍论治不寐证兼烦躁。结合《黄帝内经》对"寤寐"的认识和《伤寒论》有关条文,从阴阳、寒热、虚实、表里八纲辨证,阐发个人体悟。  相似文献   

18.
"活""变""动"是六经辨证的核心特点,其中包含的恒动思维在《伤寒论》病脉证治中随处可见,这也使得《伤寒论》成了在辨证论治方面贯彻恒动思维的典范。本文拟从发病时间恒动、传经与转属恒动、辨证施治恒动、临床用验4个方面予以探讨,以期加深对《伤寒论》辨证精髓的理解,为临床辨治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正明代杨继洲所著《针灸大成》十卷,包含容括了关于针灸理论操作的各个方面,内容丰富详实,见解客观精辟,其中很多内容依然值得当今临床学习与借鉴。以下就《针灸大成》中关于灸法的内容作一探讨。1灸法的选穴方法1.1辨证选穴,脉理为要:杨氏在《针灸大成·治症总要》篇中有98条条文对疾病的病因病机作出分析,在治疗上先辨证后列出针灸处方,如在头痛篇中将头痛分为"正头大痛""偏正头风""头风目眩""头风项痛""醉头  相似文献   

20.
《本草纲目》对骨伤科的贡献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时珍在其划时代医药巨著《本草纲目》中收载了常见的骨伤科疾病治疗方药,并将骨伤科疾病的治疗医理、药理、方剂、药物密切连贯,医药相照,学用两便,为骨伤科临床辨证施用,提供了极大方便。可以说《本草纲目》是一部简明实用的骨伤科临床指南,李时珍不愧是一位学验俱丰的骨伤科大师。今就李时珍的骨伤科学术思想作如下研究探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