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溶骨性胸腰椎椎体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3月至2016年6月,收治溶骨性胸腰椎椎体转移瘤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49~72岁,中位数63岁。13例累及单节椎体,2例累及2节椎体,1例累及3节椎体。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和脊柱功能损害,Frankel分级E级11例、D级2例、C级3例。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术中用椎板咬骨钳咬除病椎及其上下各两椎的全部椎板和黄韧带彻底减压,通过病椎椎弓根将骨水泥注入病椎椎体,于病椎上下各两椎椎弓根置入椎弓根螺钉,以钉棒系统内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水泥注射量,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腰背部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采用动力位X线片评估脊柱稳定性,采用Frankel分级评估脊髓功能,随访观察肿瘤复发转移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20~180 min,中位数140 min。术中出血800~1500 mL,中位数1200 mL。骨水泥注射量,胸椎25~36 mL,中位数29 mL;腰椎31~38 mL,中位数35 mL。1例1椎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患者无明显不适,未予特殊处理。术后1 d,8例患者疼痛即消失,8例患者疼痛明显缓解,疼痛VAS评分由术前(8.1±0.7)分下降至(1.2±0.4)分。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中位数9个月。1例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时发现另外1个椎体溶骨性转移灶,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1例患者术后9个月因肿瘤转移死亡。其余14例患者术后复查X线片示椎体病变区骨水泥填充良好,未发生新的骨折及肿瘤转移,动力位X线片上未见脊柱不稳;术后6个月Frankel分级E级13例、D级1例。住院及随访期间,无切口感染、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溶骨性胸腰椎椎体转移瘤,可有效缓解腰背部疼痛、控制局部肿瘤生长、恢复或保留神经功能、维持和重建脊柱稳定性,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固定结合植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3月至2014年8月,应用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固定结合植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24例,男9例、女15例;年龄25~66岁,中位数46岁。骨折类型,Neer二部分骨折4例、三部分骨折12例、四部分骨折8例;合并肩关节脱位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15 d,中位数7 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肩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自体髂骨植骨9例,人工骨植骨15例;2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中位数16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14周,中位数12周。术后并发切口感染1例,经换药及应用抗生素后切口愈合;并发肱骨头坏死1例,转至外院行半肩关节置换术;并发肩部疼痛1例,肩关节功能稍受限,未行特殊处理;并发肩关节功能障碍2例,对日常生活影响不明显,未行特殊处理。术后6个月依据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11例、良8例、可4例、差1例。结论: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固定结合植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有利于骨折愈合和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搬移术结合贯通冲洗引流治疗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采用骨搬移术结合贯通冲洗引流治疗创伤性骨髓炎患者14例,男11例、女3例;年龄21~65岁,中位数32.5岁。股骨骨折3例胫骨骨折11例;开放性骨折10例,闭合性骨折4例;均接受过骨折固定手术治疗,行骨折外固定术10例、骨折内固定术4例。合并软组织缺损10例。病程3个月至2年,中位数5个月。治疗结束后随访观察感染控制、骨折愈合及患肢外形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搬移延长骨段3~11cm,中位数7 cm;贯通冲洗引流时间2~12周,中位数4周。1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2个月,中位数12个月;外固定架固定时间8~20个月,中位数11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14个月,中位数10个月。行皮瓣移植术3例,软组织修复良好。搬移骨段出现成角偏移1例,经截骨、调整外固定架处理后成角偏移纠正;并发针道感染2例,经换药后感染控制;并发骨缺损处软组织塌陷3例,经克氏针牵拉处理后软组织恢复;并发踝关节功能障碍1例,行踝关节融合术后行走功能恢复。末次随访时,参照改良ASAMI评价标准评价疗效,本组优10例、良2例、可2例。结论:骨搬移术结合贯通冲洗引流治疗创伤性骨髓炎,有利于感染控制、骨折愈合和患肢外形的恢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加带蒂颞肌瓣填塞治疗硬膜下积液对患者肢体运动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硬膜下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小骨窗开颅加带蒂颞肌瓣填塞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随访3个月后2组肢体运动、认知功能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观察组肌力改善、意识恢复、恶心呕吐缓解、头痛消失及积液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Fugl-Meyer、Mo CA、MMSE、GC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联合带蒂颞肌瓣填塞术促进了患者早期恢复,改善了近期肢体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意识状态,且减少了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腓动脉皮支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腓动脉皮支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19例,男17例,女2例.年龄28 ~56岁,中位数46岁.左足9例,右足10例.所有患者切口处皮肤均坏死,均有分泌物渗出.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7例、奇异变形杆菌感染2例、无细菌感染10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软组织缺损伴骨和内固定物外露.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1cm×2 cm至2 cm×4cm.术后随访观察皮瓣成活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 ~18个月,中位数11个月.所有皮瓣均顺利成活,皮瓣质地柔软,外观无明显臃肿,未发现皮瓣磨损及破溃.供区外观满意,无疼痛及功能障碍.患者穿鞋、行走正常,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腓动脉皮支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创伤小、皮瓣成活率高、皮瓣外观与质地满意、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司徒娇 《中医正骨》2014,(4):318-319
目的:探讨骨折复位内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开放性跟骨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应用骨折复位内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的18例开放性跟骨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术后护理和康复护理。男13例,女5例;年龄35-61岁,中位数45.5岁;均为开放性跟骨骨折;软组织缺损面积5 cm×9 cm至10 cm×23.5 cm。结果:本组18例患者,术后肉芽组织生长良好,二期植皮后创面愈合17例;术后肌腱外露1例,二期行皮瓣移植术后创面愈合。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中位数10.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4-10个月,中位数5.5个月;患肢踝关节功能均恢复。结论:对采用骨折复位内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的开放性跟骨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可促进创面愈合,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患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改良Bristow-Latarjet术治疗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改良Bristow-Latarjet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21例,男17例,女4例。年龄15~46岁,中位数27岁。左侧8例,右侧13例。病程10个月至16年,中位数4年。术后随访观察肩关节脱位复发情况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中位数19个月。1例因术后喙突与关节盂骨质未愈合而致肩关节再脱位;其余患者肩关节均未发生再脱位,喙突与关节盂骨质愈合良好,肩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但肩关节外旋均有不同程度受限,受限度数均小于15&#176;。均无内固定物松动、脱落等并发症发生。按照Rowe肩关节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7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结论:采用改良Bristow-Latarjet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能提高肩关节的稳定性,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月骨摘除联合掌长肌腱腱球填塞术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11月,采用月骨摘除联合掌长肌腱腱球填塞术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患者14例,男11例,女3例。年龄29~65岁,中位数42岁。左腕9例,右腕5例。按照月骨改变的Lichtman分类,Ⅲ期12例、Ⅳ期2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腕背部不同程度肿胀,局部压痛阳性,腕关节功能受限,腕背伸功能受限明显,第3掌骨纵向叩击痛阳性,手握力下降。术后随访观察腕骨结构排列、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腕关节活动、疼痛、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48个月,中位数23个月。腕关节活动范围较术前明显改善。患侧手握力较术前明显增强,达健侧手部握力的75%。腕关节疼痛均减轻或消失。腕关节恢复日常生活功能,能从事轻度体力劳动。X线片显示腕骨结构排列正常,关节对应良好。2例腕关节出现轻度骨关节炎改变;均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月骨摘除联合掌长肌腱腱球填塞术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可以恢复腕骨正常排列结构,明显缓解腕关节疼痛症状,改善腕关节活动范围,有利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isc-FX系统射频消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3月至2018年1月,收治胸腰椎转移瘤患者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41~85岁,中位数62岁。肿瘤累及单节椎体30例、累及2节椎体10例、累及3节椎体2例。原发肿瘤为肺癌20例、乳腺癌13例、肝癌5例、肾癌2例、结肠癌2例。均先采用Disc-FX系统射频消融病椎内的肿瘤组织,再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水泥注射量,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分别在术前、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患者腰背部疼痛情况。拍摄脊柱动力位X线片评估脊柱稳定性,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脊髓损伤分级标准评估脊髓功能,随访观察肿瘤复发转移及患者生存情况。结果:42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术中2例患者出现胸闷、气喘,经吸氧和给予小剂量激素处理后症状缓解。手术时间30~90 min,中位数45 min;术中出血量5~20 m L;胸椎单节段骨水泥注入量4~6 m L;腰椎单节段骨水泥注入量5~8 m L。椎体侧方出现骨水泥渗漏3例,均未发生神经损伤。42例患者中失访2例,4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15个月,中位数10个月。患者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术前(8. 1±0. 4)分、术后1 d(2. 9±0. 3)分、术后1周(2. 5±0. 2)分、术后1个月(1. 9±0. 1)分。术后3个月,动力位X线片上未见脊柱不稳; ASIA分级术前E级,术后3个月E级。因并发其他脏器转移,术后4~6个月死亡18例,术后7~12个月死亡4例。结论:Disc-FX系统射频消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转移瘤,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可有效缓解患者腰背部疼痛,有利于维持脊柱的稳定和脊髓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解剖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板植骨治疗肱骨干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10月至2014年6月,采用解剖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板植骨治疗肱骨干骨折不愈合患者16例,男13例,女3例;左侧6例,右侧10例;年龄21~58岁,中位数39岁。均接受过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肥大型骨折不愈合13例,萎缩型骨折不愈合3例。首次手术至本次就诊时间7~17个月,中位数10个月。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随访观察骨折愈合、肩肘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1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0~190 min,中位数140 min;术中出血量250~700 mL,中位数450 mL。1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26个月,中位数18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4~7个月,中位数5个月。术后1年,分别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肩、肘关节功能,肩关节评分58~91分,中位数77分;肘关节评分79~96分,中位数83分。术后并发桡神经不完全损伤2例,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结论:解剖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板植骨治疗肱骨干骨折不愈合,骨折愈合好,有利于肩、肘关节功能的恢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并评估病灶刮除植骨术等手术方式治疗距骨原发肿瘤及瘤样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8年6月该院收治并经手术治疗的13例距骨原发性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随访时间等,经病灶刮除植骨术等手术方式治疗后,观察患者伤口有无感染,距骨肿瘤有无复发、转移等并发症,并根据Enneking骨骼肌肉肿瘤术后功能评分系统对患肢功能进行评分,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13例距骨占位患者中,骨软骨瘤1例,骨样骨瘤1例,骨巨细胞瘤1例,内生软骨瘤2例,Paget骨病1例,骨囊肿7例。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19~64岁,平均年龄为(45.6±14.5)岁。术后随访时间7~56个月,平均随访为(28.1±16.4)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切口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异体骨排斥等并发症。1例骨囊肿患者于术后9周因跌倒导致距骨骨折,出现距骨塌陷。经保守治疗,患者半年后获得骨性畸形愈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肿瘤局部复发、转移等症状。末次随访时,患者肢体Enneking功能评分为18~27分,平均分为(23.0±2.9)分。其中优4例,良7例,一般2例,差0例。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结论病灶刮除植骨术等手术方式治疗距骨原发性肿瘤及瘤样病变,手术安全性高,并发症较少,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桡、尺骨远端骨巨细胞瘤不同手术治疗方式的效果。方法:近5年本科成功随访8例桡、尺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桡骨远端5例、尺骨远端3例,其中初发4例、复发4例),3例尺骨远端病变患者进行了瘤段切除术,3例桡骨远端病变患者采用了瘤段切除+自体腓骨移植术,1例采用了瘤段切除+同种异体骨植入+腕关节融合术,另1例接受了截肢术。术后随访患者关节功能及复发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12~60个月。7例行保肢术的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MSTS评分:优4例,良2例,中1例。术后腕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均良好,能够胜任日常生活。2例患者在接受自体腓骨移植后出现骨不连,行自体髂骨植骨术治疗后骨愈合。结论:对桡、尺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治疗应根据患者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等特点全方位考虑,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在肿瘤组织彻底清除的情况下尽量保全腕关节功能。其中,瘤段切除术后自体腓骨移植是重建腕关节的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软骨下自体骨移植联合骨水泥植入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34例病例资料,所有研究病例术中均采用切刮、囊壁电刀烧灼、磨钻打磨、囊壁酒精灭活、软骨面植骨、骨水泥填充,必要时髓内针加固。结果:随访6~72个月,其中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1例出现关节间断性疼痛,1例关节面塌陷,2例复发,无转移、骨折等并发症。结论:骨巨细胞瘤软骨下自体骨移植联合骨水泥植入技术治疗骨巨细胞瘤软骨下骨质破坏及塌陷,获得了满意的肿瘤控制和肢体功能恢复结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改良Bankart术治疗习惯性肩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至2010年7月,我们采用改良Bankart 术治疗习惯性肩关节脱位患者11例,其中男4例,女7例.年龄18 ~45岁,中位数28岁.左侧3例,右侧8例.初次脱位为前脱位10例,其中孟下脱位8例,喙突下脱位2例;后脱位1例.术后随访观察肩关节脱位复发情况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中位数18个月.肩关节均未发生再脱位.肩关节活动恢复正常7例,肩关节外旋受限1例,肩关节外旋受限伴疼痛1例,肩关节外旋外展受限但无疼痛1例,肩关节外旋外展受限伴疼痛1例.按照Rowe肩关节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8例,良2例,可1例.结论:采用改良Bankart术治疗习惯性肩关节脱位,具有操作简单、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疗效满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7月至2014年11月收治23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男8例,女15例;年龄66~84岁,中位数75岁;左侧9例,右侧14例;Neer三部分骨折13例,四部分骨折10例;16例合并肩关节脱位,5例合并桡骨远端骨折,1例合并尺桡骨骨折;均未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均合并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受伤至就诊时间1 h至2 d。均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肩关节功能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90~160 min,中位数127 min;术中出血200~500 m L,中位数374 m 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24个月,中位数20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术后未发生感染、骨水泥过敏、假体脱位、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按照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9例、良11例、中3例。结论: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可有效恢复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强化术治疗脊柱溶骨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采用经皮椎体强化术治疗脊柱溶骨性肿瘤患者17例45椎,男10例、女7例。年龄26~87岁,中位数60岁。脊柱转移瘤9例20椎,其中原发肺癌转移6例15椎,子宫颈癌转移1例2椎,脑膜恶性黑色素瘤转移1例2椎,原发病灶不明确1例1椎;多发性骨髓瘤8例25椎。按照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体力状态分级,4级6例、3级8例、2级1例、1级2例。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确定椎体存在溶骨性破坏或成骨溶骨混合性破坏;均经非手术治疗后严重疼痛无法缓解。术后随访观察疼痛改善、体力状态改善情况。结果:15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2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注入量(5.12±1.85)m 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 d至30个月,中位数6个月。5例患者死亡,其中术后8 d死亡1例、术后3个月死亡2例、术后6个月死亡1例、术后12个月死亡1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8.0±1.5)分降至术后(2.8±1.2)分、术后1个月(2.1±2.1)分、术后3个月(1.8±1.5)分。术后1个月患者ECOG体力状态分级,4级2例、3级4例、2级5例、1级5例。20个脊柱转移瘤椎体中有13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25个多发性骨髓瘤椎体中有10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所有患者均未因骨水泥渗漏引起临床症状需进一步处理。结论:采用经皮椎体强化术治疗脊柱溶骨性肿瘤,可以缓解疼痛症状,改善体力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在GustiloⅢ型胫腓骨骨折早期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16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男12例,女4例;年龄16~60岁,中位数42岁;交通事故伤8例,重物压砸伤8例;创面4.5 cm×6.3 cm至10.7 cm×16.5 cm,骨缺损长度0~7 cm;GustiloⅢA型8例,GustiloⅢB型6例,GustiloⅢC型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8 h,中位数6 h。急诊彻底清创后,探查并修复损伤的大血管和神经,以外固定架固定骨折,以抗生素骨水泥(每40 g骨水泥混合3 g万古霉素)填充软组织空腔和骨缺损区域,并进行负压封闭引流。结果: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中位数12个月。清创2~4次,中位数3次。创面恢复清洁时间6~12 d,中位数9 d。创面均未发生感染,其中12例经皮肤牵拉后直接缝合,4例以股前外侧皮瓣覆盖,均愈合良好。清创后患者的骨缺损长度0~8 cm,其中8例骨缺损长度3 cm,二期手术采用诱导膜技术行植骨内固定治疗;8例骨缺损长度≤3 cm,其中4例二期手术行植骨内固定治疗,另外4例骨缺损较少,二期手术采用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未进行植骨。所有骨折均愈合,骨性愈合时间82~136 d,中位数114 d。末次随访时按照Paley等的方法评定邻近关节功能,优9例、良5例、可2例。结论:GustiloⅢ型胫腓骨骨折早期处理时,应用抗生素骨水泥填充软组织空腔和骨缺损区域,能有效控制感染,并为后期软组织修复、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恢复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LISS钢板内固定联合骨水泥棒股骨髓腔植入治疗C2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采用LISS钢板内固定联合骨水泥棒股骨髓腔植入治疗C2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远端骨折患者15例。男5例,女10例;年龄70~84岁,中位数78岁;均为单侧闭合性新鲜骨折,左侧8例、右侧7例。均未合并股神经和血管损伤。术中根据股骨远端髓腔的直径选择合适的橡胶管,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填充橡胶管制成骨水泥棒,骨水泥冷却后去除橡胶管,将骨水泥棒插入髓腔,然后复位骨折、LISS钢板固定。术后随访观察患者骨折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7个月,中位数13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8~34周,中位数24周。患膝Lysholm膝关节评分,术前(56.26±1.30)分、术后3个月(70.31±0.79)分、术后6个月(80.50±0.89)分、术后12个月(91.56±0.61)分。患者健康调查简表评分,术前(67.20±3.62)分、末次随访时(84.94±1.04)分。术后并发膝关节僵硬1例,经手法松解治疗及康复锻炼,膝关节屈曲度恢复至70°。均无钢板螺钉松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LISS钢板内固定联合骨水泥棒股骨髓腔植入治疗C2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远端骨折,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好,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儿童股骨粗隆部骨肿瘤或瘤样病损并病理性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治疗儿童股骨粗隆部骨肿瘤或瘤样病损并病理性骨折6例:男2例,女4例;年龄8~12岁,平均10.3岁。病理结果:动脉瘤样骨囊肿3例,骨巨细胞瘤1例,骨纤维结构不良1例,孤立性骨囊肿1例。手术采取病灶刮除、同种异体骨植骨联合接骨板内固定。结果:6例均随访至恢复日常生活,随访时间12~40个月,平均26个月。参照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进行功能评估及Harris功能评分。术后最后复查股骨正侧位及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病灶未见复发或转移,植骨区域骨愈合,内固定物无松动及断裂、变形等,手术部位均无感染、骨髓炎,双下肢等长,无再次骨折及髋内翻畸形等发生。结论:儿童股骨粗隆部骨肿瘤或瘤样病损并病理性骨折虽治疗困难,但手术中能利用多种手段处理瘤体细胞,采用同种异体骨充分植骨结合PHILOS接骨板的有效固定,可以减少复发,逐步恢复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游离髂腹股沟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接受游离髂腹股沟皮瓣移植术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规范、系统的术后护理,包括一般护理、体位护理、疼痛护理及皮瓣护理。男22例,女4例;年龄18~55岁,中位数36岁。皮肤软组织缺损位于前臂4例,手背部6例,拇、示指指背各1例,胫前部7例,足背部7例。合并骨折2例,合并神经损伤3例。皮肤缺损面积5 cm×6 cm至8 cm×12 cm。观察皮瓣成活、患肢外观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10~15 d,中位数13 d。术后第2天皮瓣表面温度突然下降3℃1例,经对症治疗后皮温恢复正常;术后3 d,皮瓣表面出现水疱、边缘坏死1例,经换药后感染控制。2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中位数12个月;皮瓣均成活,肢体外观恢复,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对于接受游离髂腹股沟皮瓣移植修复手术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规范、系统的术后护理,有利于皮瓣的成活及患肢外观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