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优选石菖蒲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为该部位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得率和包合物中α-细辛醚质量分数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考察包合时间、包合温度、主客体配比对石菖蒲挥发油HP-β-CD包合工艺的影响,以红外光谱法(IR)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该包合物进行质量评价。结果:石菖蒲挥发油HP-β-CD包合物的最佳包合工艺为包合时间3.85 h,包合温度30.06℃,HP-β-CD与石菖蒲挥发油投料比8.69∶1。挥发油包合率79.74%,包合物得率87.47%,包合物中α-细辛醚质量分数2.266 mg·g~(-1)。石菖蒲挥发油包合前后GC-MS图谱的整体相似度高。结论:IR和GC-MS分析包合物结果证明包合物制备成功,石菖蒲挥发油在包合前后成分变化不大。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适用于石菖蒲挥发油HP-β-CD包合物的工艺优化。  相似文献   

2.
挥发油是中药中一类重要的活性物质,其成分复杂,稳定性较差。环糊精包合技术常用于改善挥发油的稳定性并利于制剂。目前中药挥发油的包合材料多选用β-环糊精(β-CD),包合工艺评价指标常为包合物的得率及含油率等。包合材料的选择在挥发油包合研究中少有报道。该文以薄荷挥发油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薄荷醇为模型药物,以β-CD和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包合材料进行包合,对包合物平衡常数(K)、增溶倍数进行考察,并结合IR,DSC,TG等分析手段验证包合物的形成。结果在0~15 mmol·L~(-1)时,薄荷醇的溶解度随着HP-β-CD浓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相溶解度图呈AL型,K=3 188.62L·mol~(-1);在0~12.5 mmol·L~(-1)时,薄荷醇的溶解度随β-CD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呈线性关系,K=818.73 L·mol~(-1);超过12.5mmol·L~(-1)后,随着β-CD浓度的增加呈负向偏离型,相溶解度图呈AN型。表明薄荷醇与β-CD,HP-β-CD的包合行为存在差异,为进一步研究挥发油多组分包合规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降香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靖  董诚明  张铁军  廖茂梁 《中成药》2007,29(2):211-214
目的:研究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降香挥发油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包合物得率、油利用率为考察指标,优选HP-β-CD对降香挥发油的包合工艺。结果:最佳包合工艺为:降香挥发油与HP-β-CD的体积重量比为1:30,HP-β-CD的包合浓度为10%(g/100 mL),包合温度30℃。结论:确定了降香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最佳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4.
干姜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干姜挥发油制成β-环糊精(β-CD)包合物并对其质量进行分析验证。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探讨β-环糊精(β-CD)包合工艺,应用TLC、UV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包合物进行质量考察。结果包合物确已形成一种新的物相,包合前后挥发油组成无变化。结论β-环糊精(β-CD)包合技术可以使干姜挥发油固化,从而减少挥发油的损失,提高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口服白藜芦醇原料药和白藜芦醇β-环糊精包合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建立大鼠血浆中白藜芦醇的HPLC-UV检测方法。考察大鼠经口服给予白藜芦醇原料药和包合物后血药浓度变化。用DAS3.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白藜芦醇浓度在10~2 5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定量下限为10 ng/mL;日内和日间精密度为3.26%~4.60%;准确度为97.26%~100.0%;提取回收率为96.6%~100.5%。大鼠经口服白藜芦醇原料药和β-环糊精包合物,白藜芦醇在大鼠体内消除半衰期分别为(2.56±2.00)和(4.42±0.52)h;C_(max)分别为(473.3±200.8)和(1135.3±60.6)ng/mL;AUC_(0-t)分别为(514.7±117.5)和(1191.4±147.9)ng/mL*h。白藜芦醇口服制剂与原料药对比,其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25.6%。结论:白藜芦醇原料药的口服制备成β-环糊精包合物后相对生物利用度有较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超声法制备石菖蒲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β-环糊精(β-CD)包合石菖蒲挥发油的制备工艺。方法以L9(34)正交实验设计对石菖蒲挥发油与β-环糊精包合作用进行考察,选取最佳工艺条件。结果石菖蒲挥发油与β-环糊精包合物最佳制备工艺是:石菖蒲挥发油与β-环糊精投料比为1∶4.5,制备时需水量为β-环糊精的35倍,包合温度60℃,超声时间为30 m in。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艾叶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以挥发油利用率和回收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艾叶挥发油与HP-β-CD的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和搅拌速度对包合工艺的影响。采用薄层色谱(TLC)和红外(FIR)对包合物进行鉴定。结果最佳包合工艺:挥发油/HP-β-CD为1:10;搅拌速度为1000 r/min;包合温度为40℃;包合时间为2 h;挥发油的平均利用率为83.1%,包合物收率为89.57%,TLC、FIR检测包合物已经形成。结论表明该方法简单可行,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豆蔻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以挥发油利用率和包合物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豆蔻挥发油HP-β-CD包合物的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包合物开展显微鉴定,采用UV、GC-MS进行质量控制研究.结果: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豆蔻挥发油与HP-β-CD的体积重量比为1:8 (mL·g-1),包合时间3.0 h,包合温度为 35℃.UV法验证了包合前后紫外吸收图谱基本一致,显微鉴定油已被包合,GC-MS法验证了包合前后挥发油中各成分基本未发生变化.结论:该包合工艺合理,可行,流程短,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Box-Benhnken-响应面法优化川芎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溶液法,仅用旋转蒸发器制备川芎油HP-β-CD包合物,以包合物含油率及挥发油包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nhnken试验考察HP-β-CD与川芎油的投料质量比、包合时间及包合温度对包合工艺的影响,对试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方程拟合,通过响应面法优选包合工艺条件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HP-β-CD与川芎油的投料质量比8g·g-1,包合温度55℃,包合时间2h;包合物含油率及挥发油包合率预测值与理论值的偏差较小。结论 Box-Benhnken-响应面法适用于优化旋转蒸发器制备川芎油-HP-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抗病毒口服液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包合物收得率、挥发油包合率为指标,比较超声波法、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的包合效果,确定最优包合方法;再采用正交实验法,以挥发油与HP-β-CD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为因素,每因素选择3水平,优选包合条件,同时采用薄层色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验证包合物。结果优选出最佳工艺为:挥发油与HP-β-CD比例为1∶12,包合温度45℃,包合时间为3h,挥发油的包合率为66.71%,包合物的收得率为90.07%。结论按优选工艺条件,挥发油与HP-β-CD形成稳定的包合物,且挥发油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及表征青蒿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对包合物的体外抗病毒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单相溶液法制备青蒿挥发油HP-β-CD包合物,通过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法、红外光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包合物进行表征,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法研究青蒿挥发油及其包合物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的活性。结果:单相溶液法为最佳包合方法,在HP-β-CD与青蒿挥发油的投料比8∶1,乙醇体积分数100%,包合温度25℃,包合时间2 h时包合效果最佳,包合率80.62%,表征手段表明包合物已生成。体外抗病毒结果表明青蒿挥发油与包合物对RSV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3.12,0.28 mg·L-1,对CA16的EC50分别为9.14,0.59 mg·L-1。结论:单相溶液法制备青蒿挥发油HP-β-CD包合物的工艺稳定可行,该工艺可显著提高青蒿挥发油的包合率,且包合物的抗RSV和CA16活性较包合前更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通络祛痛膏挥发油-HP-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并进行鉴定。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通络祛痛膏挥发油,以挥发油利用率和包合物收率为指标,并根据上述指标进行综合评分,用正交试验考察通络祛痛膏挥发油与HP-β-CD的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对包合工艺的影响。用薄层色谱(TLC)和紫外(uv)对包合物进行鉴定。结果最佳包合工艺:挥发油/HP-β-CD为1∶15;包合温度为30℃;包合时间为1 h;挥发油收率为43.86%,包合物收率为90.25%,综合评分为57.776;TLC、uv检测包合物已经形成。结论该方法简单合理可行,通络祛痛膏挥发油经包合后,溶解性和稳定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3种不同的环糊精[β-环糊精(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甲基-β-环糊精(M-β-CD)]对蛇床子素进行包合,比较不同环糊精的包合物对蛇床子素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红外光谱(IR)、扫描电镜(SEM)、差示量热分析(DSC)法来表征不同环糊精包合物的形成;HPLC法测定包合物中蛇床子素的量及其溶解度;HPLC-MS/MS法测定不同环糊精包合前后,蛇床子素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结果 经IR、SEM、DSC法表明3种环糊精包合物的形成,经包合后蛇床子素溶解度显著提高,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β-CD、M-β-CD、HP-β-CD制备的蛇床子素包合物均能显著提高蛇床子素体外溶解度,并能提高其在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莫诺苯腙(MB)与β-环糊精(β-CD)及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的包合作用。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莫诺苯腙含量,相溶解度法研究了β-CD及HP-β-CD对莫诺苯腙的包合作用、增溶作用及包合过程中热力学参数变化。结果莫诺苯腙与两种环糊精在包合过程中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G)、焓变(△H)和熵变(△S)均为负值。形成包合物后,莫诺苯腙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显著增加,HP-β-CD对莫诺苯腙的增溶作用强于β-CD,而莫诺苯腙β-CD的稳定常数高于HP-β-CD包合物。结论莫诺苯腙与两种环糊精在水溶液中均可自发形成1∶1(物质的量的比例)可溶性包合物,从而增加了其溶解度,所有包合过程为放热反应。HP-β-CD对莫诺苯腙的增溶作用强于β-CD,而莫诺苯腙β-CD的稳定常数高于HP-β-CD包合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穴贴定喘膏中细辛和辛夷挥发油的β-环糊精和HP—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其对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挥发油分别用β-环糊精和HP-β-环糊精包合,采用Franz扩散装置,运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挥发油成分,考察β-环糊精和HP-β-环糊精包合对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β-环糊精包合物的累积透过率优于HP-β-环糊精包合物。结论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可促进透皮吸收。  相似文献   

16.
赵红红  阎克里  刘焕蓉 《中草药》2015,46(12):1768-1773
目的优化氧化分解白术挥发油(decomposed volatile oil from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DVOA)与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的包合工艺。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包合物,荧光分光光度法评价制备工艺。以包合率和含油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HP-β-CD与DVOA质量比、包合温度和包合时间对包合的影响,筛选出最佳包合工艺条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UV-vis)、荧光光谱(FL)和显微成像法表征包合物,并进行稳定性测试,同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DVOA包合前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DVOA与HP-β-CD形成了包合物,其最佳包合条件为HP-β-CD与DVOA质量比为10:1,包合温度30℃,包合时间2.0 h,平均包合率和含油率分别为73.32%和10.43%。包合前后DVOA的化学成分相同,包合过程只是对各组分的比例略有影响。结论以最佳工艺条件制备的DVOA-HP-β-CD包合物工艺合理、稳定可行,可为DVOA的抗肿瘤新药研发提供可靠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白头翁总皂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微丸的生物利用度。方法:分别单剂量口服给药白头翁总皂苷和白头翁总皂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微丸(200 mg/kg),采用LC-MS法测定大鼠血药浓度,根据大鼠体内血药浓度经时过程,计算相应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白头翁总皂苷和白头翁总皂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微丸AUC分别为574.82和1776.32μg/(L·h)。结论:白头翁总皂苷制成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微丸后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潘娅  蔡文曦 《中成药》2014,(3):506-510
目的研究β-环糊精(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对马钱子碱的增溶作用,采用热力学方法考察温度、pH对包合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相溶解度法测定在不同温度、pH条件下β-CD、HP-β-CD对马钱子碱溶解度、包合常数和热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马钱子碱的溶解度随β-CD、HP-β-CD浓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其相溶解度曲线均为AL型,可形成摩尔比为1∶1的稳定包合物。β-CD在中性条件下其包合常数及增溶作用较大,而HP-β-CD在酸性条件下包合常数及增溶解作用较大。结论β-CD、HP-β-CD均对马钱子碱有较好的增溶作用,HP-β-CD的包合作用要优于β-CD。  相似文献   

19.
赵芳  杨云汉  赵雪秋  杨俊丽  杨丽  叶艳青  陈文  杨丽娟 《中草药》2018,49(15):3609-3618
目的制备延胡索乙素与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包合物,并对其包合行为和性能进行研究。方法通过饱和溶液法制备了延胡索乙素(THP)与β-环糊精(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二甲基-β-环糊精(DM-β-CD)和三甲基-β-环糊精(TM-β-CD)的包合物;采用Job曲线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确定包合物的包合比和稳定常数;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热重分析(TG)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包合物进行表征;运用分子对接探讨了THP与β-CD及其衍生物的包合模式;测定了包合物的水溶性,在模拟人体胃液和肠液环境下进行了稳定性测试。结果 THP与β-CD及其衍生物的包合比均为1∶1;分子对接表明,THP从大口端进入并贯穿在β-CD和DM-β-CD的空腔中,THP的2个芳香环分别位于大口端和小口端;而对于HP-β-CD和TM-β-CD来说,THP的2个氮杂环呈"V"字型镶嵌到环糊精的空腔内,且2个芳香环都位于环糊精的大口端。结论 THP与β-CD、HP-β-CD、DM-β-CD和TM-β-CD形成包合物后,其溶解度从0.30 mg/m L分别提高到了1.60、3.40、9.13、4.02 mg/m L,且其热稳定性及生物环境稳定性都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选复方金铃四逆四物失笑散颗粒中挥发油提取工艺及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挥发油提取量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以挥发油包合率和包合物收得率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优选最佳包合工艺。采用薄层层析法(TLC)对包合物进行表征分析。结果最佳提取工艺:药材粉碎度为20目,加8倍量水,蒸馏提取8 h。最优包合工艺:挥发油与HP-β-CD投料配比为1∶6,包合温度30℃,研磨2 h。TLC图谱显示挥发油已被包合并形成稳定包合物。结论优选的提取和包合工艺质量稳定、可行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