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景熙  辜勇  燕小勇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1):2182-2183
[目的]了解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60例DAI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将原发性脑损伤的特征及治疗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DAI是常见的弥漫性脑损伤,脑震荡和原发脑干伤被包含其中,且常常与脑皮质挫裂伤伴发。主要依靠临床经验和CT、MRI诊断。60例DAI伤者中,手术治疗28例(46.66%),恢复良好6例(21.42%),死亡15例(53.57%);保守治疗32例(53.33%),恢复良好6例(18.75%),死亡14例(43.75%)。[结论]对DAI伤者采取支持及手术治疗等综合措施,可获提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PAI)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48例患者死亡18例(37.5%);植物生存4例(8.3%),其中重型组3例,中型组1例;重残5例(10.4%),其中重型组4例,中型组1例;良好21例。故重型DAI较易诊断,轻中型DAI入院时不易诊断。脑震荡、脑挫裂伤单独诊断较合适,原发性脑干损伤属重型DAI。对DAI治疗采用综合治疗措施。DAI预后与运动反应,昏迷持续时间,瞳孔改变,睁眼出现早晚有关。  相似文献   

3.
早期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锋 《现代医院》2008,8(3):23-24
目的探讨早期大剂量纳洛酮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49例DAI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的脱水、止血、神经营养及高压氧等治疗,治疗组2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早期使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结果纳洛酮治疗组恢复良好7例(29.2%),死亡6例(25.0%),觉醒天数为(18.12±9.21)(n=15);对照组分别为4例(16.0%)及11例(44.0%),觉醒天数为(26.94±9、42)(n=10);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AI早期应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可降低死亡率,提高恢复良好率,缩短昏迷时间。治疗过程中未见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卫贤  杨林  魏璐城 《中国校医》2005,19(3):233-235
目的分析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措施以及预后情况,以总结经验,提高疗效。方法对我科1993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126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治疗后GOS评分为良好38例,占30.1%;中残21例,占16.7%;重残13例,占10.3%;死亡54例,占42、9%。结论脑损伤后持续昏迷超过6h,CT扫描正常或脑内可见点状高密度影,颅内无占位效应者可诊断为DAI。DAI预后差,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2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87.5%的DAI为交通事故伤,伤后立即昏迷并呈持续状态,CT扫描有异常者占75%,而MR对DAI的诊断敏感性优于CT,能清楚显示脑干损伤。DAI的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亚低温治疗是处理DAI的关键。结论临床与影像学的结合有助于DAI的早期诊断,加强监护和治疗是防止DAI引起继发性脑损害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56例临床确诊为DAI患者CT及MRI各种扫描方法或序列。结果: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对DAI病灶检出率及病灶范围的显示明显高于CT及MRI常规序列检查及DWI。结论:磁敏感加权成像能大大提高DAI病灶的检出能力,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有力的依据,是DAI患者的MRI检查常规和首选序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3例临床可疑DAI病例行常规MR(TSE、FLAIR、DWI)及SWI检查,分别检测各方法所示患者脑内出血灶数量。结果 SWI共显示1132个出血灶,较CT、常规MR序列显示更多。结论 SWI能非常敏感地检出外伤后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脑内的小出血灶,可以进一步提高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正确率,帮助临床医生早期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8.
解丛民 《中国保健》2009,(21):838-839
目的:总结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特点、急救处理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存活28例,死亡26例,病死率48.14%(26/54),无植物生存,重度残疾11例,轻度残疾9例,恢复良好8例。结论:重视早期诊断、急救处理、早期手术减压、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早期鼻饲肠内营养在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持续滴注的鼻饲方法作为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早期(伤后48-72h)持续滴注鼻饲要素膳综合治疗DAI患者35例(GCS评分4-8分)与按传统方法伤后7d鼻饲流质综合治疗的同类患者35例比较。结果:GCS评分5分以上的病人能较好地耐守持续滴注的鼻饲营养方法。实验组的氮平衡等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神志恢复快,生存质量也显著改善。结论:持续滴注的鼻饲营养可安全地用于DAI早期,且对维护胃肠道结构和功能,促进营养状态和预后恢复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加深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认识,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32例DAI病人中,存活20例,死亡12例,10例恢复良好,7例中残,3例重残。结论综合治疗仍然为目前治疗DAI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CT和MRI扫描与结果的关系,从而提高对DAI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1例DAI伤者为交通事故。CT扫描发现脑不同部位有点状高密度影43例(66%),CT阴性而行MRI者发现病变者19例。3例CT及MRI扫描均无异常发现。共死亡15例,植物生存11例,残疾15例,预后良好24例。结论脑外伤后持续昏迷时间超过6h,临床表现重,而影像学检查有多发散在点状出血灶或无明显脑损伤情况,又无明显占位效应者,即可诊断为DAI。治疗方面,DAI一般都不需要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在昏迷期间主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各种并发症,改善脑微循环及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药物等综合治疗措施。GCS评分及原发昏迷时间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MRI特征以及诊断价值。方法23例患者均有MRI检查,其中有16例还有CT检查。分析23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AI发生于以下部位:肼胝体6例,皮髓交界处7例,脑白质7例,脑干6例,基底节5例,小脑3例,脑室5例。多发病灶共19例。23例DAI患者中20例为交通伤。本组DAI伴其他脑伤者18例。CT检查难以发现病灶的小脑、脑干和肼胝体等处(9/23),MRI均可以清晰显示。结论MRI对发现DAI的诊断价值较大。CT检查难以发现在小脑、脑干和肼胝体等处的病灶,MRI可以清晰显示。但是CT发现合并的颅骨骨折优于MRI。  相似文献   

13.
林岚  丁山  庄明华 《现代医院》2007,7(5):10-11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诊断及治疗措施,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1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死亡率为15.52%,并发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的DAI患者死亡率高,单纯DAI死亡率低。结论DAI的诊断要根据临床表现结合CT、MRI资料,治疗上宜采用综合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要点和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术前确诊11例(47.8%),术中确诊12例(52.2%)。行十二指肠修补术10例;Roux-en-Y吻合术4例;端端吻合术3例;憩室化手术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结果:治愈22例(95.7%),死亡1例(4.3%)。2例(8.6%)发生十二指肠瘘,1例(4.3%)发生胰瘘,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术前诊断困难,术中易漏诊。据伤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有效的肠腔减压和充分引流是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死亡率较高的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护理工作中的体会。方法:通过对43例DAI患者治疗、转归过程中的护理经验,进行分析。结果:43例患者通过护理工作的关键配合治愈8例,随护3a能恢复日常生活及工作;好转9例,植物生存5例,致残2例,死亡19例。结论:加强呼吸道管理、营养管理、病情观察及减少并发症是护理颅脑损伤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征与救治经验。方法:4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CT检查特征、治疗方法等进行探讨,其中35例早期手术治疗,其余病例采取保守综合治疗。结果:本组45例存活42例(93.33%,42/45),死亡3例(6.67%,3/45)。40例(95.24%,40/42)患者获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5.5年),28例(70.0%,27/40)恢复良好,轻残7例(17.5%,7/40),中残3例(7、5%,3/40),重残2例(5.0%,2/40)。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早期诊断、及时抢救并配合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能明显地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的临床及CT表现特点。方法对45例DAI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车祸伤是致DAI发生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以伤后原发性昏迷,且持续时间较长为特点,预后不良,死亡率及致残率高。DAI的主要CT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大脑灰白质交界处、基底节内囊区、胼胝体、脑干单发或多发无占位效应的出血灶,直径小于2cm;可伴有蛛网膜下腔和/或脑室出血、硬膜下出血等。结论CT结合临床能提高DAI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肝脏损伤围手术期治疗的影响及处理。方法 对39例肝脏损伤并存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例病人中36例进行手术治疗,糖尿病以2型糖尿病多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感染7例次(17.95%),吻合口瘘或胆瘘3例次(7.69%),肺部感染2例次(5.13%),腹腔感染3例次(7.69%),泌尿系感染1例次(2.56%).高渗性非酮症昏迷及酮症酸中毒1例次(2.56%),病人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2.9d。结论 糖尿病能增加肝脏损伤手术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严格控制围手术期血糖,选择合理术式,有利于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死亡13例(23.2%),其中4例死于脑疝;植物生存7例(12.5%),重残13例(23.2%),中残7例(12.5%),轻残10例(17.9%),良好6例(10.7%)。结论重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高。其诊断MRI检查优于CT;大部分采取保守治疗。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越低,患者昏迷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CT表现,为临床早期正确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临床证实为DAI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60例DAI早期CT均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脑室及脑沟池受压变小或闭塞;脑实质单发或多发小出血灶46例,呈斑点状,直径均<2cm,主要位于胼胝体、脑干、基底节区及皮髓质交界处;蛛网膜下腔和(或)脑室出血11例;合并硬膜外血肿8例,硬膜下血肿22例,颅骨骨折8例.结论DAI的CT征象对于临床早期确诊和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结论DAI的CT征象有其特点,对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及评价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