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彭晓云  徐岩 《安徽医学》2007,28(4):291-29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MSCTCA)对冠脉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0例胸痛患者进行MSCTCA检查,分析其对冠脉的显示能力,冠脉斑块性质及钙化程度,评价管腔狭窄程度及支架术后支架的显示及通畅性。结果在145例患者中38例排除冠心病,107例冠脉不同程度狭窄,检出中、重度狭窄共84处。发现斑块112个,软斑块26个,混合性斑块47个,钙化斑块39个,钙化积分为3~1890。5例冠脉支架放置术后患者均表现为支架通畅,且经随访半年未出现临床胸痛等症状。结论MSCTCA可作为冠心病的筛查手段及在冠脉支架安置术后的复查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S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3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应用与之相配套的后处理软件对冠状动脉进行重建处理,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对冠状动脉病变予以定性及定量诊断.结果:83例患者中22例为正常,55例为各种性质斑块导致的管腔不同程度狭窄,1例为冠状动脉起源及发育异常.9例为搭桥及放置支架后复查.5例受呼吸伪影影响对冠脉不能评价.结论:MSCT对于诊断冠状动脉疾病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25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影像学资料,并分析冠状动脉畸形者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1125例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患者中,发现冠状动脉畸形27例,其中左前降支与左旋支分别开口于左冠窦8例,左旋支缺如2例,冠脉开口于升主动脉11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1例,单支冠状动脉1例,冠状动脉瘘4例。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冠状动脉畸形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或拟诊冠心病的126例患者分别行钙化积分平扫及冠状动脉增强扫描,利用平扫图像行钙化积分分析,增强扫描图像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VRT)等图像后处理技术,分析冠状动脉显示情况,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结果:钙化积分分析显示126例中,无钙化46例,轻微钙化14例,轻度钙化23例,中度钙化30例,重度钙化13例。126例共显示冠状动脉节段数1327个,CT图像能够满足评价的节段数1193个(89.9%)。其中16例与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比较,CT示血管狭窄30处,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示血管狭窄29处,两者一致25处。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及评价冠状动脉钙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筛选检查冠心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图像质量。方法 32例患者行心电门控MSCTA检查,所得数据于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并评价2mm以上冠脉树主耍节段的图像质量。结果 总共有102个节段(79.7%)能满足管腔评价,而26个节段(20.3%)由于屏气不良(8个)、移动伪影(7个)、心律失常(6个)和严重钙化或金属影(5个)等无法满足管腔的评估。结论 扫描时心律失常和心率明显波动、心脏的运动伪影、闭气不良及严重钙化或金属支架是影响图像评价的主要因素,心率控制在75次/min以下和选择最佳重建图像相位可提高冠脉重建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瘘的双源CT血管成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瘘的双源CT(DSCT)血管成像表现,并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比较,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CAG确诊为冠状动脉瘘的患者,均行D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其中10例进行了手术治疗?分析每例患者的DSCT表现,并与CAG及术后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3例冠状动脉瘘DSCT血管成像均获得正确诊断,并可以清楚显示异常冠状动脉的起源?走行?汇入心腔或心外的准确解剖位置以及瘘口的大小和数量?DSCT诊断3例患者合并其他心脏畸形,1例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肺动脉栓塞?患者的DSCT有效辐射剂量(ED)为(2.9 ± 1.1)mSv?结论:DSCT血管成像对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可发现伴随的其他病变,是无创性诊断本病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7.
孙占国  唐光才  黄新文 《医学综述》2007,13(19):1513-1515
多层螺旋CT问世以来,特别是16层和64层螺旋CT的应用,由于时间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明显提高,使得多层螺旋CT在心血管系统检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手段,多层螺旋CT可用于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价、冠状动脉斑块的定量检测、支架和桥血管通畅性的评价,还可用于分析心功能和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成人冠状动脉瘘(CAF)的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CA)表现特征,并探讨CTCA对成人CAF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行CTCA检查并确诊CAF成人患者31例。观察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等重建后图像信息,记录CAF的起源、瘘血管形态特征及瘘口位置,分析CAF的CTCA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价值。结果 31例经CTCA诊断的CAF患者,起源于左冠状动脉10例(32.2%)、右冠状动脉3例(9.7%)、左右冠状动脉双侧起源18例(58.1%)。冠状动脉-肺动脉瘘25例(80.6%)、冠状动脉-左心室瘘2例(6.5%)、冠状动脉-左心房瘘1例(3.2%)、冠状动脉-右心室1例(3.2%)、冠状动脉-冠状静脉窦瘘2例(6.5%)。结论 CTCA可清晰显示CAF的起源、瘘血管形态、瘘口位置及特征性表现,是无创性诊断成人CAF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探讨   总被引:17,自引:14,他引:17  
目的 探讨影响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因素。方法 97例患者行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2mm以上冠脉树的13个主要节段(14.4%)不能满足管腔的评价,运动伪影及严重钙化分别为39个节段及43个节段,心律失常及心率明显波动48个节段,闭气不佳17个节段,心率75-85次/min的患者57.1%出现运动伪影;心率小于65次/min的患者10%出现运动伪影。结论 扫描时心律失常及心率明显波动、心脏的运动伪影、闭气不佳及严重钙化是影响冠状动脉图像评价的主要因素。心率控制在65次/min以下,选择最佳的重建相位窗可提高冠状动脉重建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0.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其狭窄的准确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0例临床上具有高危因素的可疑及已确诊的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病人,在有创血管造影前1d先进行对比剂增强的64层螺旋CT检查,其检查结果与有创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共780个节段中,712个节段能满足管腔评价(每例均对冠状动脉的13个节段进行分析),68个节段因严重钙化、运动伪影无法对管腔进行评价。以有创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64层螺旋CT测定狭窄程度〈50%、50%~75%、〉75%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75%、81%、88%,特异度达97%。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作为评价、筛查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畸形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畸形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6年8月至2007年5月在我院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852例患者的影像资料,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统计冠状动脉畸形的发病率,并分析冠状动脉畸形的CT表现.结果 852例接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中.发现冠状动脉畸形8例,检出率为0.9%.其中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3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3例,右冠状动脉-右房瘘1例,冠状动脉瘤1例.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准确显示冠状动脉畸形的存在以及相互间的解剖关系,可作为冠状动脉畸形的早期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64排128层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心肌桥的价值。方法整理2009年12月--2011年01月间,在我院做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病例,共206例,CTA诊断心肌桥病例41例,其中22例行DSA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分析CTA与CAG对MB影像学表现,评估MCA的狭窄程度。结果 CTA诊断的41例心肌桥病变血管44支,深肌桥36支,浅肌桥8支,其中22例CAG检查MB,检出19例,病变血管19支,未检出3例(CTA表现为前降支浅肌桥);CTA诊断41例MB,MCA狭窄程度均小于50%,CAG诊断MB,MCA狭窄程度分别为:小于等于50%,9例,大于50%小于等于75%,6例,大于75%小于100%,4例。结论 64排128层CTA诊断MB-MCA即可以观察到MCA,也能观察到MB,同时可以观察到肌桥的厚度(即MCA的深度),但是所观察到的MCA狭窄程度与CAG观察到的有差异。CAG可在动态下观察到MCA的狭窄程度,对MCA的狭窄有准确的判断,但是CAG不能观察到MB。CTA和CAG诊断心肌桥是互补的,对心肌桥的诊断应为即能观察到MB,又能观察到MCA并准确判断其狭窄程度,才是最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颅脑血管成像扫描技术。分析多种图像后处理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德国西门子公司SOMATOMSensation64层螺旋CT,对76例疑颅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按颅脑血管成像参数扫描,获得的原始图像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立体容积漫游技术(VRT)重建颅脑血管图像。结果所有病例血管显示良好,符合诊断要求。76例中,脑血管无异常23例,动脉瘤36例,脑血管动静脉畸形11例,烟雾病1例,脑动脉狭窄或闭塞3例,2例为颅脑肿瘤性病变。结论64层螺旋CT颅脑血管造影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伤性脑血管疾病检查手段。MIP及VRT是两种非常重要的血管后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6年7月至2007年5月在我院行64层螺旋CTA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SCA)的49例患者的影像资料,以SCA作对照,评估64层螺旋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准确性.结果 其中46例图像(93.88%,46/49)达到诊断标准,64层螺旋CTA诊断冠状动脉<50%、50%~75%、≥75%狭窄性病变敏感性分别为54.88%、47.50%、93.15%,特异性分别为99.42%、95.68%、97.13%. 64层螺旋CTA和SC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量化分析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941,P<0.01).结论 64层螺旋CTA是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一种较好的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作对照,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CCTA)诊断冠脉斑块及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47例,依次进行CCTA和CAG检查,以CAG作金标准,结果作相关分析、配对t检验等统计。结果 CCTA检出非钙化斑块9个、钙化斑块102个、混合斑块23个,其中87个斑块致管腔狭窄≥50%,42个斑块致管腔狭窄<50%,9个斑块未造成管腔狭窄。CAG共检出冠脉斑块116个,其中84个斑块致管腔狭窄≥50%,32个斑块致管腔狭窄<50%。CAG、CCTA对65个致管腔狭窄≥50%的斑块诊断一致、对41处斑块局部管腔狭窄是否≥50%的诊断不一;CCTA对其中22个斑块所致的狭窄诊断过重、对19个斑块所致的狭窄诊断过轻。CCTA诊断冠脉狭窄≥50%的敏感度为77.38%,特异性为95.83%,阳性预测价值为74.71%,阴性预测价值为96.37%,准确度为93.29%。相关性分析显示r=0.804、P=0.000。配对t检验显示t=1.583、P=0.114。CAG发现心肌桥-壁冠状动脉4例,CCTA准确诊断2例、漏诊2例。结论 320排动态容积CT冠脉成像能有效识别斑块及其危险程度,可观察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整体结构,是一种极具临床应用价值的冠状动脉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赵旭  张磊  商利明 《中外医疗》2016,(21):185-186
目的:讨论研究应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在诊断冠心病方面的临床价值与意义。方法方便选择该院心内科2015年1—10月疑似冠心病患者100例,冠脉主干及主要分支400节段进行重建与分析,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判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与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诊断冠心病灵敏度为95.8%,特异度为95.2%,阳性预测值为94.8%,阴性预测值为96.1%。对不同节段病变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较高。结论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患者损伤较小,安全系数较高,对疾病分层治疗及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案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32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 LightSpeed Pro32多层螺旋CT机,对128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并对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8例患者共计511支冠状动脉,其中能满足诊断要求的有485支;显示冠状动脉有狭窄的血管段共有167处,其中18个血管节段有单发软斑块,76个血管节段有单发钙化斑块,73个血管节段有多发斑块(包含钙化斑块)。结论32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微创、简便、优良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可成为冠心病筛查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以及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进入到该院诊断的可疑冠心病患者130例,将这13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5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65例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进行全方位扫描,对对照组65例患者进行常规X线成像,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和成像的质量。结果观察组65例患者采用CT进行检查,成像质量1级46例。对照组65例患者采用常规X线检查,成像质量1级40例。观察组65例患者其中CT检查〉50.0%狭窄敏感性例数为61例,〉50.0%狭窄特异性例数为60例,阳性例数为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x线检查〉50.0%狭窄敏感性例数为57例,〉50%狭窄特异性例数为54例,阳性例数为52例。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较好,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20排CT容积扫描在心律失常患者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可行性及图像质量。方法实验组心律失常29例及对照组心律正常40例行320排CT容积扫描,评价各段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分析心律失常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 69例患者共评价冠状动脉血管754段,心率<65次/min及心率≥65次/min时,心律整齐和心律失常图像质量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律失常患者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具有可行性,心律失常患者可以不作为检查的禁忌征,扩大了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扫描最有效的方法。方法:对心率<70次/min且心率波动<5次/min的受检者,使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对心律不齐或心率>70次/min的受检者,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并按患者的体重指数(BMI,kg/m2)应用不同的管电压。分析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和根据受检者BMI指数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两种方式的图像质量和患者的辐射剂量。以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辐射剂量作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23例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55例根据受检者BMI指数,变动管电压的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比应用常规回顾性门控CT冠状动脉成像的辐射剂量降低70%左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顾性心电门控:BMI<18kg/m2者,管电压用80kV比用120kV辐射剂量降幅亦55%左右;BMI 18~24kg/m2者,管电压用100kV比用120kV辐射剂量降幅25%左右。结论:根据患者的心率、心律、BMI等参数制定合适的扫描方案,就能在获得高质量冠状动脉图像的同时,使患者的辐射剂量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