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浅谈赴巴基斯坦洪灾救援的药品保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0年7月以来,巴基斯坦连降暴雨而引发建国以来最大的洪灾。8月26日中国政府紧急派遣第一批中国国际救援队实施国际人道主义医学救援任务。中国国际救援队于8月27到达巴基斯坦信德省特达(Thatta)市灾情最严重的地区建立一所流动医院,至9月14日,历时20天,圆满完成了洪灾救援任务。本文就此次救援行动药品保障的实践经验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
2010年8月26日,中国国际救援队接到跨国巴基斯坦首次执行抗洪救灾国际救援任务使命,第一批医疗分队在巴基斯坦南部信德省特达地区展开流动医院,实施医疗救援预计20余天.为此,中国国际救援队为确保救援期间全体队员身心健康平安回国,带队首席医疗官根据异国灾情、疫情、需求,借鉴中国国际救援队多次参加国内外地震救援实战经验,在救援人力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以及医疗救援预案中,加强了救援队内部保障力量,其中,建立生活保障小组(8人)、卫生防疫小组(6人),医疗保建小组(2人),共三组16人,在历时21 d的跨国巴基斯坦首次执行抗洪救灾任务期间,确保了易感人群无发生介水传染病暴发流行,无消化道传染病,未发生非战斗减员.  相似文献   

3.
2010年7月,巴基斯坦遭受了80年以来最大的洪涝灾害,应巴基斯坦政府的请求,中国政府于2010年8月26日,派出第一批55名队员组成的中国国际救援队,飞赴巴基斯坦灾区执行紧急医疗救援任务.在当地建立了规模最大的救援流动医院.这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第一次针对洪灾开展大规模国际救援,在护理上寻求可行性的护理模式,达到了最佳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2010年7月20日,巴基斯坦因特大暴雨而引发洪灾。第一批中国国际救援队,于8月27到达巴基斯坦信德省Thatha(塔塔市)灾情最严重的地区,迅速建立流动医院,展开国际人道主义的医疗救援。由于巴基斯坦洪涝灾害造成水源污染,给救援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在历时20天救援期间,救援队在野外条件下克服困难,积极进行水质检验与改善,保证了救援队基本生活用水质量,园满地完成了洪灾救援任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2010年8月26日至9月16日,中国国际救援队第一批医疗队共36人,开赴巴基斯坦洪灾区信德省Thatta市展开灾害救援。带去了价值一千余万元人民币的医疗物资。婴幼儿的营养和卫生用品也在流动医院适当发放。流动医院救治了11243名患者,一半以上是妇女和儿童。皮肤病是最主要的常见病。这次医疗实践的成功经验包括先进的管理理念,严格的组织管理,良好的沟通合作,紧急情况的及时处理,专业的医疗水平,完善的组织体系,充足的医疗救援物资。  相似文献   

6.
2010年7月巴基斯坦发生特大洪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据统计,受灾人口达2000万,超过1600人罹难[1]。灾害发生后,国际社会纷纷支援灾区。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成建制派出医疗救援队,紧急奔赴巴基斯坦执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任务。2010年9月20日-10月15日医疗救援队驻扎在巴基斯坦信德省的历史名城塞赫万地区,  相似文献   

7.
2010年7月以来,巴基斯坦遭受建国以来最大的洪水灾害,直接受灾人口约2000万。中国政府派遣中国国际救援队于2010年8月26日飞赴巴基斯坦进行人道主义医学救援。医疗分队在灾区建立了流动医院。流动医院首次设立门诊组,进行分诊、登记、挂号。为能准确地对患者病情做出预检,分诊组运用双语及非语言行为的双向交流,及时了解了患者就医需求和疾病情况,有效地提升了预检分诊速度和准确率。现将圆满完成医疗救援任务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2010年7月20日巴基斯坦遭受严重洪灾,洪水冲毁了公路、学校、医院、住宅等大量公共设施,灾民超过了2000万,其中1200多万人需要紧急援助。灾后爆发疫情,使灾区形式更加严峻。8月26日,中国国际救援队第一时间抵达灾区,开设了相当于国内二级医院水平的“中国野战流动医院”,开展医疗救援。本文就此次洪灾救援中医学救援模式及流动医院的机构设置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际救援队成立于2001年,是一支可以参加世界各地灾害救援的国家级专业救援队伍,先后成功执行了阿尔及利亚、伊朗、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地震救援行动。搜索、营救、医疗是地震救援的三大主体,搜救现场的急救工作又是医疗的重中之重,现就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地震搜救现场的急救和护理工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从参与国际灾害救援看全科护理需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世界灾害报告2000”的数据显示,从受灾地区、灾害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到受灾人群等都以亚洲地区居高〔1〕。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尼西亚西北的苏门达腊岛西北近海发生的9.0级的地震引发海啸,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发生7.8级的强烈地震,均造成人员伤亡惨重。中国国际救援队先后三次派出由11名女性护理人员参加的灾害国际救援任务,这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继阿尔及利亚、伊朗地震救援后,国际救援护理工作从无到有,护理人员从2名逐渐增到5名,救援医疗分队中护理成份的加入,体现出灾害国际救援对护理工作的需求,笔者作为护理人员自海啸救援后又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国际救援队成立于2001年,是一支可以参加世界各地灾害救援的国家级专业化救援队伍,曾多次出国执行国际救援任务。护理工作是灾难救援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拓宽了医疗救治的范围,从而巩固和提高了灾区医疗工作在整个救援工作中的地位,笔者作为手术室护士参加2005年10月巴基斯坦巴拉考特(Balakot)及2006年6月印尼日惹地震救援行动,开展移动医院n,模式的医疗救援工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全球灾害形势日益严峻,2010年7月以来巴基斯坦印度河流域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广大灾区民众面临着疫病流行的严重威胁。大灾之后防大疫是灾害救援的重中之重。中国国际救援队于8月28日始奔赴重灾区巴基斯坦信德省特达地区展开流动医院实施人道主义救援,对灾区传染病的防控进行周密部署和防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国际救援队(对内称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是我国唯一一支可以参加世界各地紧急救援的专业队伍。能在接到命令后1个小时内迅速集结,数小时内赶往世界各地灾区救援。自2001年成立以来,先后7批次赴阿尔及利亚、伊朗、印尼、巴基斯坦等国家执行国际救援任务;5批次赴新疆、云南、青海及四川汶川进行国内救援行动,取得了良好的实效。救援队医疗队员中护理人员从无到有,  相似文献   

14.
以野战医院为依托的国际医疗救援合作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阐述印度尼西亚海啸、地震及巴基斯坦地震的医疗救援经验,探讨通过以野战医院为依托,在野战医院功能辐射区域内共建医疗急救站、实时的救援信息交流,合作进行卫生防疫,恢复卫生所、基层医院以及大型医院救治功能,培训医务人员等方式,巩固加强各个救援队之间的合作,提高灾后国际医疗救援水平。通过加强国际医疗队合作,可以充分发挥野战医院的功能,发挥各救援队的医疗优势,有效利用医疗资源,加快灾区医疗体系重建。  相似文献   

15.
2015年4月25日14:11,尼泊尔发生8.1级强烈地震。中国国际救援队参加了此次救援行动。是第一支到达灾区的国际重型救援队,是第一支营救出幸存者的救援队,是第一支真正实施多国联合搜救的救援队,是营救幸存者最多的救援队,是医疗救援与搜索营救结合最为紧密的救援队。笔者认为:①废墟现场的救援要把握医疗指导救援,医疗带动救援,高效合理科学施救的原则②适时开展形式多样、全方位、多角度的医疗巡诊③紧密结合当地气候和习俗特点,针对性的开展卫生防疫与宣教。这些经验对医疗队出国实施医疗救援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地震,中国政府派遣中国国际救援队于4月26日飞赴尼泊尔进行人道主义救援。医疗分队主要任务是伤员救治、队内保障、常见病的诊治及卫生防疫。在为期13天医疗工作日中,共开展医疗巡诊9763人次,诊治5603例。影响此次救援的因素有灾区因素、风俗因素、语言因素。对策:密切与搜救人员协作、加强与其他国家救援队的协作、联系当地医护人员、依托志愿者协同服务。  相似文献   

17.
国外地震灾区紧急医疗救援实施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通过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国外的三次紧急医疗救援实践,探讨开展国际紧急医疗救援的策略.方法 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阿尔及利亚、伊朗巴姆地震灾区和印度尼西亚地震海啸灾区,先后三次参加了紧急救援,医疗救援是救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影响紧急医疗救援各种因素的分析,总结开展国际紧急医疗救援的合理对策.结果 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国外的三次紧急医疗救援,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结论 在国外地震灾区的紧急医疗救援中,影响救援成功的因素很多,完善预案的制定、灾区情报的搜集、队员自身的保护、防救并重的思想等,是紧急医疗救援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国际救援队自成立以来共执行国际、国内大型灾害救援任务十余次,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其中“医疗救援”从无到有,发展至今,已成为中国国际救援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工作,并逐渐成为中国国际救援队的特色之一。在这十余次救援中,医疗救援队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任务,制定出完善的应急储备方案,配备人员及物资,为我国灾害救援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地震灾害紧急救援中健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中国国际救援队(国内称中国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是目前我国唯一一支以地震灾害紧急救援为主的国家级大型专业救援队伍。救援队由工程技术人员、搜索人员、地震专家、医疗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组成。救援队自成立以来,于2003年2月至2005年11月间,曾先后七次开赴阿尔及利亚、伊朗、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新疆巴楚-伽师、昭苏、云南大姚地震灾区进行紧急救援。现场的恶劣的生活环境、严峻的疫情形势、超大的工作强度、不良的心理刺激,时刻都威胁着救援队员的健康。灾区群众不仅承受灾害打击,并且灾区的恶劣环境也对受灾群众的健康,产生巨大影…  相似文献   

20.
2003午5月~2006年6月,我幽叫际医疗救援队先后5次参加了赴阿尔及利亚、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业海啸及地震等灾区的国际氏疗救援任务。国际医疗队的人员、涉及的专业逐渐增多,人员装备以野外生存装备为主。医疗队早期在灾区的医疗活动完全依靠自身携带的药品及医疗设备。在联合国领导下建立救援信息网络,开展国际医疗合作。卫生防疫丁作得到重视。灾后帮助当地重建医疗体系。成功的国际医疗救援行动必备条件包括:①快速的应急反应机制,②训练有素的医疗急救人员,③充分的思想物质准备,④高效灵活的现场救灾方案,⑤有效的国际医疗救援合作,⑥畅通的救援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