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后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对20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患者,术后继续密切监测血压、尿量等,并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给予各种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20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全部采用手术摘除瘤体,均治愈出院。结论加强术后观察及护理,防治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粟凤杏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2):1892-1893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经腹腔镜行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均获得成功并治愈出院。结论术前充分的扩容、降压、纠正代谢及电解质紊乱,术后精心的护理及病情观察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采用腹腔镜经后腹腔途径手术治疗。结果本组32例肿瘤均完整切除,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时间45—200min,平均100min。术中出血量30~400ml,平均125ml,无需要输血者。术后住院3—10d,平均5d。切除肿瘤平均直径35(20~60)min。引流管术后1—2d拔除,术后并发血肿2例。随访3个月~2年,患者血压均恢复正常,肿瘤局部无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不增加手术的危险性,而且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可作为治疗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后腹腔镜入路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手术安全性。方法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11例。结果经后腹腔镜入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11例,10例为单纯腹腔镜下完成,肿瘤最大直径1.5—6.0cm。其中1例因瘤体过大(直径7.5cm)行手助腹腔镜手术(HALS)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35~120min,出血量10—100ml,术后住院时间5—8d。结果对于腹腔镜手术经验丰富者,后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危险性小、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有望成为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围术期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对15例肾上腺嗜鉻细胞瘤手术患者,术前适当心理护理,充分减压、扩容,纠正心律失常,饮食护理,术中严密监测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CVP)、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术后继续密切监测血压、CVP、尿量等,并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给予各种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5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出现低血压和低血糖各1例,经扩容升压和高糖治疗,血压和血糖恢复正常,15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和术中、术后密切观察、精心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配合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28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和手术配合方法。结果 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嗜铬细胞瘤摘除手术,手术过程中患者心率及血压波动较小,术后13 d即可下床活动,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术后血压、心率均恢复为正常状态,无死亡事件。结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摘除手术具有显著疗效,在围术期给予有效护理配合是提升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18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 手术切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术前注意心理护理和降压、扩容和预防高血压危象的准备,术后严密检测血压,注意切口情况,预防术后并发症.结果 18例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均康复出院.结论 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密切观察,精心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万洋洋  朱明  诸禹平  苏红  吴绍山  肖峻  陈昊 《安徽医药》2013,17(12):2056-2058
目的 比较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该科41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后腹腔镜手术组18例,开放手术组23例.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血压剧烈波动例数(血压变化≥50 mmHg为剧烈波动)、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止痛药用量、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别.结果 41例手术均获成功,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血压剧烈波动例数、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止痛药用量、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优于开放手术组(P<0.05).结论 掌握合适的手术适用证及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术,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切除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静止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发生于嗜铬组织的功能性肿瘤 ,病变多发生于肾上腺髓质 ,临床上没有高血压的表现 ,仅各项影像学检查提示肾上区的占位性改变。但在手术中可能出现血压的大幅波动 ,使得手术的风险度增加 ,如果术前准备不足或术中不够重视 ,可能引起病人的死亡。因此 ,加深和重视围手术期的治疗及护理 ,对提高静止型嗜铬细胞瘤手术成功率、减少死亡率极为重要。我院自 1 992年 1月~ 2 0 0 2年 1月 ,共收治嗜铬细胞瘤患者 2 8例 ,其中静止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3例 ,通过加强对围手术期的治疗和细致的观察护理 ,手术均获…  相似文献   

10.
黄贵书  李家泉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2):3414-3415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优缺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18例的临床资料。术前将红细胞比容控制在5%以下,心率90次/分,血压在正常范围后,连续监测3d血压无明显波动后在全身麻醉下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结果:17例手术成功,1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50±20)min,术中出血量(100±28)mL;术后住院时间5~9d,术中术后未发生重大并发症,肿瘤局部无复发。结论:后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效果。方法对行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患者28例(后腹腔镜组)与同期开放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患者15例(开放手术组)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后腹腔镜组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失血量、术后止痛剂用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显著优于开放手术组,无1例需要输血和发现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11个月,全部病例均达以治疗的目的 ,无远期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显著优于开放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嗜铬细胞瘤或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诊断、病理分型、复发转移、手术治疗等。结果70例患者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46例(65.7%),副神经节瘤24例(34.3%),其中膀胱副神经节瘤4例(5.7%),腹膜后副神经节瘤9例(12.9%),其他副神经节瘤11例(15.7%)。57例患者接受过手术治疗,术后出现复发23例,出现远处器官及淋巴结转移58例。血压升高67例,心悸37例,头痛42例,大汗39例。结论嗜铬细胞瘤常表现以高血压为代表的临床综合征,症状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恶性嗜铬细胞瘤易出现术后复发及多器官转移。  相似文献   

13.
罗德婷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3):3626-3627
目的:探讨微创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5月我科行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42例资料,对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1年,血压均恢复正常范围.结论:经后腹腔途径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安全高效和恢复快的优点.术前准备充分、加强术后观察和及时处理,可有效减少和避免相关并发症发生,是保证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巨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例巨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采用手术摘除瘤体,治愈出院。结论充分做好嗜铬细胞瘤手术前后的观察与护理,可提高治愈率,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适合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 24例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麻组(A组)和全麻+硬膜外组(B组),每组12例。观察2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肿瘤切除前后均出现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但B组血压、心率波动明显小于A组(P〈0.05),麻醉清醒及拨管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全麻+硬膜外阻滞应用于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范围小,并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右侧巨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临床有效治疗方法,为提高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提供可靠依据,保障其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方法 17例右侧巨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均实施胸腹联合切口切除术治疗,记录患者术中异常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术中无严重异常反应,室性早搏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后情况好转或消失,均能够坚持完成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53%,其中右侧胸腔积液患者经穿刺抽吸后痊愈,肺部、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经抗生素治疗后痊愈。结论应用胸腹联合切口切除右侧巨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小,且术中无严重异常反应,术后并发症较少,患者均能够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并痊愈出院,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1-2006年间诊治的10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均行手术治疗,切除肿瘤8例,包膜下剜除肿瘤2例。手术切除瘤体直径2~9cm。随访7个月~10年,9例高血压患者术后血压正常8例、仍有高血压1例。肿瘤复发、转移3例,恶性嗜铬细胞瘤3例,死亡1例。结论VMA及血、尿儿茶酚胺是定性诊断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主要依据,CT诊断定位准确、131碘-间位碘代苄胍(131I-MIBG)定位准确、敏感性高,且可作为治疗措施。术前降压、扩容、纠正心律失常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手术治疗是本病的首选,术后应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高对嗜铬细胞瘤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35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检查、影像学诊断。结果 临床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占60%、持续性高血压占34、3%、血压正常占5.71%;临床上有三联症状(头痛、心悸、多汗)之一的占94.3%;尿VMA检查35例.阳性率85.7%,B超检查29例,阳性率89.7%,CT检查18例,阳性率100%,MRI检查19例,阳性率100%.131^I-MIBG检查25例,阳性率100%;35例均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肿瘤位于肾上腺的占85.7%.异位嗜铬细胞瘤的占14.3%.其中复发性异位嗜铬细胞瘤1例。结论尿VMA检查是嗜铬细胞瘤定性诊断的依据,B超、CT、MRI、131^I-MIBG检查为定位诊断的依据.术后病理学检查是确诊嗜铬细胞瘤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8月~2009年8月后腹腔镜下手术切除的20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手术均成功.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65~140min(平均90min),出血量30-200ml(平均75ml),瘤体直径2.5~6.4cm(平均4.5cm).病理均提示嗜铬细胞瘤.结论 术前准备充分,术中细致操作,后腹腔镜下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是安全有效的,腹腔镜手术可成为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诊治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年—2002年我院共收治嗜铬细胞瘤104例,其中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18例,占17.3%,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