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26例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动态心电图分析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1.5s)、逸搏及逸搏心律患者是否存在房室阻滞。方法对126例心房颤动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根据患者记录的生活日志,按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出现的时间是否与睡眠有关,把患者分为A(睡眠有关组)、B(睡眠无关组)两组。结果A组发生长R—R间期1.5~2.0s,〉2.0s及逸搏及逸搏心律人平均数分别为(26.02±6.03)、(7.39±1.05)、(6.90±1.28);B组发生长R—R间期1.5—2.0s,〉2.0s及逸搏及逸搏心律人平均数分别为(203.05±41.01)、(35.48±7.52)、(28.10±6.25);B组明显多于A组(P〈0.01)。结论房颤伴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与睡眠有关时,此现象非病理性房室阻滞;而房颤伴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与睡眠无关时,应视为病理性房室阻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老年房颤伴长R—R间期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4例老年房颤伴长R.R间期(〉2.5s)的DCG监测资料,分析DCG检测结果。结果44例老年患者均为持续性房颤,DCG检出长R-R间期总阵数为1262次,最长到4.9s。仅白天检出长R—R间期(5阵次)5例,白天及夜间皆检出长R—R间期(白天317阵次/夜间666阵次)12例,均与睡眠无关;仅夜间检出长R-R间期(274阵次)27例,出现长R-R间期时,与睡眠有关,心室率与患者性别无明显关联。结论老年房颤合并长R-R间期患者,逸搏及逸搏心律与睡眠无关,除外迷走神经作用可考虑老年房颤合并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3.
宋芬  黄春涛 《云南医药》2000,21(1):49-50
我院于1990年4月~1999年8月间,共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11021人次,检出心房颤动者共1238人次,其中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共125人次,现对其出现长R—R周期的特征进行分析。资料和方法 本组125例系住院、门诊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者,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6例,持续性房颤23例,永久性房颤96例,心房颤动持续数小时至30多年不等,但绝大多数心房颤动都是病程较久的慢性心房颤动。男51例,女74例,平均年龄(542±84)岁。基础心脏病为风心病78例,冠心病9例,原发性心肌病8例,心肌炎病窦综合征3例,原因不明者27例。其中除43例风心病伴房颤患者使用地戈辛01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中长R-R间期的发生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95例24h动态心电图显示为心房颤动患者伴长R-R间期的发生情况。595例按性别分为两组:A组:男377例,占63.36%;B组:女218例,占36.64%。结果 A组中伴长R-R间期238例,占63.13%;B组中伴长R-R间期110例,占50.46%。A组显著高于B组。结论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者较常见,其中男性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的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动态心电图监测常发现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R-R间期≥2.0s),逸搏及逸搏心律现象,以往多认为是房颤合并Ⅱ度、高度,甚至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但以后人们发现许多心房颤动患者复律为窦性心律时并无Ⅱ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方法本研究对门诊及病房心房纤颤患者行动态心电图24h记录到的60例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患者的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对长R-R间期与睡眠相关或不相关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60例患者共出现长R-R间期(≥2.0s)526次,白天65次(12.4%),夜间461次(87.6%);平均心室率<60次/min者37例、≥60次/min者23例;60例患者的长RR间期在2.0~4.6s之间。长R-R间与睡眠相关者46例、不相关者14例。结论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多发生在夜间睡眠状态,与睡眠呈显著相关性(P<0.01),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为非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一般无临床意义,诊断心房颤动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伴R-R长间期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2例心房颤动伴R-R长间期患者动态心电图及临床资料.结果 夜间或睡眠时心率明显低于白天或活动时;而长R-R间期的振次均明显高于白天或活动时(P<0.05);长R-R间期≥1.5 s组正常房室传导例次明显高于长R-R间期≥2.0 s组;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明显低于长R-R间期≥2.0 s组(P<0.05);对照组Lyapunov指数均明显低于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患者(P<0.05).结论 Lyapunov指数可以作为心房颤动伴R-R长间期患度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43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1示:P—R间期有短,长两种,时间为0.14秒-0.24秒,互差等于40ms(小于60ms),P-R间期大多数基本固定为0.14秒,只有P_3P-R间期延长等于0.24秒,并且伴长的P—R间期的R—R频率明显快于伴短的P—R间期的R—R频率,然而它们的P—P间距又相等,窦性P—P间距与提早出现的P—P间距为1.04—1.08秒,相差0.04秒,P—R间期延长又是从早搏开始,显然可以排除3相4相阻滞。此图中提早出现QRS_3前无P波,时限≥0.12秒,且R—R间距为0.48秒,后继正常传导的R—R间距为0.96秒,二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常见的房性心律失常。据统计,60岁以上人群中房颤的发生率为1%,并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动态心电图检测常发现房颤伴长R-R间期的现象,此现象能否诊断合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20例房颤伴长R-R间期≥2.0s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是一常见的心律失常且常与心力衰竭并存 ,而此时的治疗主要是使用洋地黄制剂 ,以往临床上将心房颤动伴 R- R间期 >1.5 s或 >1s的等长间期诊断为 度房室传导阻滞 ( °AVB) ,并以此作为停用洋地黄的指征。目前 ,对房颤并 °AVB诊断标准以及是否停用洋地黄制剂仍有争议。本文观察 5 6例心力衰竭伴房颤时长 R- R间期患者 ,旨在探讨房颤伴 °AVB的诊断标准及洋地黄制剂的应用问题。1 资料与方法选择心力衰竭伴房颤 5 6例住院患者 ,男 3 0例 ,女 2 6例 ,年龄 2 2岁~ 70岁 ,其中风湿性心脏病 16例 ,冠心病 18例 ,原发性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10.
李丽 《中国医药指南》2013,(13):545-54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测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动态心电图仪记录到的36例房颤伴长R-R间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1.5s以上长R-R间期发生时间、频率、最长R-R间期、24h平均心室率,并结合生活日记综合分析。结果 36例房颤共出现长R-R间期共1786次,夜间出现1604次,白天182次,夜间发生频率明显高于白天。有4例长R-R间期白天、夜间均有发作,出现长间期持续时间长,且出现时间频繁,其中2例出现过头晕、短暂的黑朦症状。结论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是否具有病理意义应结合临床分析,不能单靠心电图进行诊断,应结合临床判断才比较客观。  相似文献   

11.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常见的房性心律失常.据统计,60岁以上人群中房颤的发生率为1%,并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动态心电图检测常发现房颤伴长R-R间期的现象,此现象能否诊断合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20例房颤伴长R-R间期≥2.0s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房颤合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问题,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孕妇的心电图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我院常规心电图检查对妊娠24.40周发现短P—R间期的孕妇共72例,在分娩后或终止妊娠后2~4个月内复查心电图,比较其结果。结果72例妊娠期发现短P—R间期的妇女68例在复查心电图中发现短P—R间期现象消失,4例在复查中仍未恢复正常。结论妊娠中晚期妇女异常心电图发生率较高,常见的是短P-R间期,其与妊娠期生理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R-R长间期的分布规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静  程立顺  施有为  张良洁  李从圣 《安徽医药》2008,12(12):1186-1187
目的观察老年心房颤动患者R-R长间期的发作规律,探讨老年心房颤动伴R-R长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96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动态心电图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患者共发生大于1.5 s长间期共15 456次,23:00时至凌晨05:00时出现次数最多,11:00时至14:00时次之,最长R-R间隔为4.21 s,发生在02:16分;均合并其他心律失常,以期前收缩、ST-T改变及交界性逸搏多见;患者记录中均无明显自觉症状。结论老年心房颤动伴R-R长间期多发生在睡眠状态,可能与睡眠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或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关,绝大多数并非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所致。  相似文献   

14.
李素花 《河北医药》2011,33(12):1841-1842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绝大多数房颤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上,少数为原因不明的孤立性房颤,且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病率增高。及时将房颤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可增加心搏量,改善心功能,防止心房内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但目前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均可引起心动过缓,故心动过缓伴长RR间期的房颤患者使用受限。为进一步了解电复律对心动过缓伴长RR间期房颤患者的治疗效果,我院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5例心动过缓伴长RR间期的房颤患者给予电复律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妊娠与短P—R间期的关系。方法采集早期妊娠者150例(早期妊娠组)和非早期妊娠者200例(对照组)在静息状态下的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定P—R间期并比较。结果早期妊娠组中P—R间期〈120ms者48例占32%;而对照组中P—R间期〈120ms者22例占1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妊娠可导致P—R间期在非早期妊娠时的P—R间期基础上相应缩短。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A f)伴长R-R间期是否合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Ⅱ°AVB)的诊断。方法选择持续性A f患者89例,连续记录24h动态心电图(DCG),统计1.5秒以上的长R-R间期发生时间及次数。结果89例患者出现≥1.5秒的长R-R间期78例,占87%,以1.5-2.0秒内多见,共1 896次,占72%。次为2.0-3.0秒,共698次,占26%。3.0秒以上21次,占7.6%。其中15例转复后进行随访,13例房室传导正常,1例显示P-R间期延长,达0.22秒 1例在夜间偶见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论A f伴长R-R间期者不要轻易做出合并Ⅱ°AVB的诊断,可用"心房颤动伴心室长间期并结合临床"表述。  相似文献   

17.
李碧珍 《医药世界》2009,11(6):250-251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伴长R-R间距的24h心率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884例动态心电图(DCG)检查结果,观察长间歇出现的规律,采用最高、最低、平均率,24h总心率,每小时平均率等参数分析房颤伴发长R-R间期的心率波动情况。结果:持续性房颤324例中共检出R-R间期≥1.5s138例。结论:Af伴长R-R间期者,应结合其他临床资料,在报告中加以描述,而不一定诊断Af伴二度AVB。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分析在心房颤动伴长R-R间距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600例动态心电图(DCG)检查结果,检出持续性房颤32例,其中房颤伴长R-R间距14例.观察长间歇出现的规律,采用最高、最低、平均率,24 h总心率,每小时平均率等参数分析房颤伴发长R-R间期的心率波动情况.结果 32例中共检出R-R间期>2.0 s 14例.结论 Af伴长R-R间期者不要轻易做出合并二度AVB诊断,可用"长R-R间期请结合临床"表述并由临床医生结合临床情况作出判断较为客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探讨短P——R间期的临床意义及预后。方法采用日本光电P020P三道同步心电图仪,使用常规十二导联三道同步描记,由专业人员对每份图纸P——R间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晚期妊娠孕妇远较正常人发生率高。结论心电图出现短P——R间期,正常QRS波群,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只要不并发快速的心律失常,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的动态心电图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6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即睡眠相关组和睡眠无关组,分析两组患者平均心室率、长R-R间期昼夜发生频率及伴随性症状。结果睡眠相关组患者睡眠时间及非睡眠时间平均心室率大于睡眠无关组,P<0.05;睡眠相关组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发生率明显低于睡眠无关组,P<0.05;睡眠相关组长间歇时未出现晕厥,但是睡眠无关组长间歇时有11例患者产生晕厥,且均出现在患者清醒状态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房颤动患者伴长R-R间期的动态心电图特点进行有效分析,能够对判断患者病理性或心理性房室传导阻滞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