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于桂兰  王俊霞  刘莉莉 《河北医药》2010,32(12):1651-1652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脊柱微创手术,它主要用于因骨质疏松症所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引起的顽固性椎体源性疼痛的治疗。我科应用PKP进行脊柱介入微创治疗,取得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聘兰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8):2797-2798
目的:总结KMC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要点.方法:经皮病变椎体内注射骨水泥,以增加椎体强度,提高脊柱的稳定性,消除或减轻腰部疼痛,预防椎体再骨折的发生.结果:该手术具有创伤小,不需开刀,可减少患者痛苦,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结论:总结该手术的配合步骤及护理要点,有利于提高手术配合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球囊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护理。方法 2006至2009年,对14例共17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老年患者实施球囊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前给予患者心理体位指导;术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配合医师处理患者术中的不适并给予对症治疗。结果 14例患者手术中情绪稳定,有效恢复椎体高度,治疗效果满意。结论球囊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疼痛及增加椎体稳定性,是一项安全的微创技术。细致的术前心理护理和术中的密切观察及处理是手术治疗成功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4.
<正>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老年性疾病,骨质疏松型椎体压缩性骨折是目前困扰老年腰背疼痛患者的顽症之一,传统的非手术治疗疗效欠佳。随着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胸腰段单一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03例,PVP组48例,PKP组55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X线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渗透率的不同。随访并比较2组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后凸畸形Cobb角的变化。结果103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PVP组的手术时间、X线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明显低于PKP组(P<0.05);PVP组骨水泥泄露率明显高于PKP组(P<0.05)。2组术后2 d,6个月,12个月VAS、ODI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各时间点椎体前缘高度PVP组明显低于PKP组(P<0.05),术后1年伤椎后凸畸形Cobb角平均纠正角度PVP组明显低于PKP组(P<0.01)。结论 PVP及PKP在治疗OVCFs中均取得满意临床疗效,均可明显缓解骨折引起的疼痛,PKP在恢复椎体高度及纠正后凸畸形方面具有优势,但PVP费用相对较低,且术中操作简单,值得进一步研究并推广。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隐匿性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骨质疏松性椎体隐匿性骨折患者35例共52椎,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共19例30椎用PKP治疗,对照组共16例22椎用保守治疗.术后疼痛缓解程度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估分级,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量表对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同时观察术后伤椎椎体形态学变化,分别在术后1周及3、6、12个月进行评价.结果 52节椎体穿刺全部成功,无椎管内渗漏和肺栓塞等并发症;治疗后1周及3、6个月各期疼痛缓解率观察组(分别为83.5%、89.7%、95.2%)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52.6%、65.4%、74.9%)(x2=7.12、6.24、5.92,均P<0.01),12个月时疼痛缓解率两组分别为96.4%、8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3.05,P>0.05);治疗后1周及3、6个月各期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12个月时生活质量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及3、6个月各期随访椎体前缘、中央、后缘高度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12个月时对照组椎体塌陷较观察组明显[分别为(13.2±0.5)、(5.6±0.7)mm](t=3.03,P<0.05).结论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隐匿性骨折与传统保守治疗相比,可迅速缓解疼痛,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显著预防椎体进一步塌陷,防止脊椎后凸畸形发生.  相似文献   

8.
高建文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5):2277-2278
目的 总结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20例31个椎体)的临床资料,年龄59-83岁,平均67岁.椎体骨折位于T6--L4,术前对20例患者均拍摄X线片、CT及磁共振成像,手术采用局部麻醉,经双侧入路球囊扩张注射骨水泥14例,单侧注射6例,手术前后进行疼痛视觉评分(VAS)、椎体矢状面指数测量,进行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VAS由术前平均8.5分降为术后2.2分(终末随访为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体矢状面指数(SI)由术前平均55%恢复至术后89%(终末随访为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94%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1例术中发生少量骨水泥渗漏至椎体旁,经术后长期观察,未造成任何神经及血管并发症.结论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一种理想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按骨科疾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不同的护理需求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并进行干预。分别对两组不良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健康教育内容掌握情况、遵医行为、医生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出院后随访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前焦虑、抑郁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t=5.14、5.32,均P<0.05);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健康教育掌握情况、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出院后功能锻炼依从性、按时复诊率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理饮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出院后功能锻炼依从性以及按时复诊率,并提升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0VCF)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OVCF)20例,同时采取综合的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20例23个椎体穿刺均成功,由于增强了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疼痛率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预防了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对解除或缓解疼痛,增强椎体的支撑力,尽可能达到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3年6月收治的老年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35例,采用PVP,对照组35例,采用PKP。观察两组术后12周及1年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17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及1年,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两组B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两组VAS评分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及术后患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及术后患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及1年,两组患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VP和PKP治疗老年压缩性骨折患者均可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明显减轻疼痛,且PKP在纠正椎体后凸畸形及患椎前缘高度的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郑宏明  张志燕  张晔 《河北医药》2010,32(3):382-382
老年性单纯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传统治疗方法是卧床制动法,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经皮透视下椎体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逐渐被开展,它以机体损伤小、次日就可下床活动等优点倍受患者喜爱。我院自2004年9月至2009年9月共开展手术41例。本文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00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脊柱后凸角显著降低,椎体前缘、中央高度明显增加,但实验组效果明显更优,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不良反应较少,且服用药物明显较少。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效果不错,且疗效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及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106例,其中52例行高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A 组),54例行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 B 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强度视觉类比评分、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后凸 Cobb 角矫正率、骨水泥渗漏率及手术操作时间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的椎体高度高于术前、椎体后凸 Cobb 角及疼痛强度视觉类比评分均低于术前( P ﹤0.05)。两组之间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后凸 Cobb 角矫正率及骨水泥渗漏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高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操作时间较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短(P ﹤0.05)。结论采用高粘度椎体成形系统在患者疼痛症状缓解、椎体高度恢复、后凸畸形矫正及骨水泥渗漏方面与传统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效果相同,但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对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2月~2010年1月,对25例35个椎体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降钙素综合治疗。术中在透视机监视下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置入1枚可扩张球囊使骨折塌陷椎体复位,灌注骨水泥充填由球囊扩张所形成的椎体内空腔。术后每天静脉注射鲑鱼降钙素,通过观察患者术后症状改善及骨折复位情况来评估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32个月,平均(21.3±0.2)个月。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症状性并发症发生。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术后椎体高度平均恢复率59.5%。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及恢复脊柱序列,联合降钙素的应用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引起的疼痛,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较好微创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护理特点.方法分析我院2004年4月~2005年1月开展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共25例的临床资料;术前予以体位的训练,术后予4小时腰部制动,24小时绝对卧床休息,严密观察并发症的出现,指导康复训练.结果本组病人疼痛缓解有效率达96%,无护理并发症的出现.结论做好术前的准备、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健康宣教是取得良好疗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胡维英  周武俊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5):2151-2152
骨质疏松症患者轻微外伤,甚至在没有外伤的情况下都可能发生骨折。由于骨折后椎体变形,脊柱生理曲度发生异常改变,会引起急性疼痛或慢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微创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是通过球囊膨胀使骨折椎体复位后再注人骨水泥。它具有创伤小,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迅速缓解局部疼痛,并发症少的优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临床中接受了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患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老年患者进行治疗,对所应用的护理的方式进行探究分析并总结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该病患者30例,行以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30例患者经过护理干预,术后3 d内均出院,加以12个月的跟踪随访,效果比较理想。结论临床当中接受了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患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老年患者进行治疗后加以行护理干预,效果非常理想。  相似文献   

19.
俞雷均 《中国基层医药》2014,(16):2446-2449
目的 探讨单侧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77例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经皮椎体成形术组(PVP组)、单侧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组(单侧PKP组)以及双侧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组(双侧PKP组)。对患者术前及术后VAS评分、椎体高度、椎体后凸角、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以及手术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术后6d,6周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其中PVP组由术前的(8.47±1.42)分降低至术后6d的(2.15±0.83)分(t=5.24,P〈0.05)及术后6周的(2.89±0.82)分(t=4.82,P〈0.05);单侧PKP组由术前的(8.52±1.20)分降低至术后6d的(2.11±0.78)分(t=5.93,P〈0.05)及术后6周的(2.04±0.75)分(t=2.05,P〈0.05);双侧PKP组则由术前的(8.44±1.24)分降低至术后6d的(2.14±0.82)分(t=6.29,P〈0.05)及术后6周的(2.02±0.71)分(t=3.14,P〈0.05);但6周时PVP组VAS评分显著高于单侧/双侧PKP组(t单侧PKP=5.19,t双侧PKP=6.82,均P〈0.05);所有患者术后椎体前缘、后缘高度以及后凸角均较术前显著恢复,其中PVP组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18.19±1.32)mm恢复至术后(20.17±1.66)mm(t=7.53,P〈0.05),椎体后缘高度由术前(23.62±0.71)mm恢复至术后(24.07±0.60)mm(t=6.18,P〈0.05),后凸角由术前(10.26±1.60)“恢复至术后(5.40±0.92)。(t=4.92,P〈0.05);单侧PKP组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19.17±1.12)mm恢复至术后(21.60±1.02)mm(t=5.51,P〈0.05),椎体后缘高度由术前(22.31±0.92)mm恢复至术后(24.98±0.30)mnl(t=6.25,P〈0.05),后凸角由术前(10.55±1.48)。.恢复至术后(5.28±0.43)。(t=5.44,P〈0.05);双侧PKP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的体位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体位护理措施的效果。结果 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腰背疼痛症状明显改善,可自主翻身和行走,未见并发症患者,随访效果满意。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PVP治疗后实施科学合理的体位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疼痛,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普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