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所于1995年3月~10月,在本县8个乡镇妇科病普查工作中发现绝经后子宫出血408例,为探讨其出血原因,现分析如下。一般资料本组408例,年龄43~78岁。绝经至子宫出血的时间为绝经期限,绝经期限最短1年,最长30年。其中绝经1~5年247例,6~10年61例,11~15年42例,16~20年31例,ZI~25年16例,25年以上11例。全部病例行常规妇科检查并经分段诊断性刮宫(诊刮)或/和宫颈活检,病理检验诊断。结果本组408例绝经后子宫出血分段诊刮或/和宫颈活检病理检验结果增生期子宫内膜84例,占20.6%;分泌期子宫内膜11例,占2.7%;子宫内膜增…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探讨官腔镜在诊治绝经后子宫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门诊就诊的47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对可疑病灶针对性地进行诊刮,摘除或电切。组织物送病理检查。结果非器质性病变(萎缩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增殖期改变或单纯性增生)导致的出血,共23例占48.94%;良性病变(子宫内膜息肉、宫颈息肉及粘膜下肌瘤)导致的出血,共20例占42.55%;子宫内膜癌即恶性病变导致的出血4例占8.51%。结论由于官腔镜的高度准确性与病人的可接受性,门诊的诊断性官腔镜检查,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疾病的最佳选择,是绝经后子宫出血诊断的可靠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对36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及病理分析。结果因良性疾患引起的出血占55.00%,非器质性疾病占28.33%,恶性肿瘤占16.67%。子宫内膜病理检查显示:破碎子宫内膜38例,增生期子宫内膜45例,萎缩型子宫内膜6例,分泌期子宫内膜6例,因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过长及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引起的出血20例(占5.36%)。恶性肿瘤以宫颈癌和宫体癌为主。患者出血时年龄(〉58岁),绝经年限(〉10年)及子宫增大,宫腔深(〉8cm),恶性肿瘤发生率高。结论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诊断应注重常规的妇科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明确病因,早期治疗可以阻止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前瞻性研究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原因。方法 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病人行宫腔镜检查,对可疑病灶行活检术和/或诊刮术,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病因诊断的依据。结果 60例绝经后子宫出血病人的出血原因为:子宫内膜萎缩出血及子宫内膜炎共28例(46.7%);子宫内膜增殖症12例(20.0%);子宫内膜癌6例(10.0%);子宫内膜息肉7例(11.7%);其他原因7例(11.7%)。结论 子宫内膜萎缩出血及子宫内膜炎  相似文献   

5.
何洁仪  罗一平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3):1946-1947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绝经后阴道出血采用宫腔镜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宫腔镜检查病理确诊结果显示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是引起绝经后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95.6%,其次为子宫内膜癌。绝经年限、阴道出血时间与恶性肿瘤关系有显著性差异(P〈0.05),宫腔镜诊断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86.6%。结论:用宫腔镜协助下刮宫是诊断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原因,诊断子宫内膜癌、预防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是目前一种妇科诊治宫内病变不可替代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妇女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的病因及病理表现,探究年龄、绝经时长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64例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临床诊治资料,利用分泌物涂片及分段诊刮病理检查,结合临床资料,整理临床主要症状及病理分型。结果64例中老年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中,10例功能性子宫出血,占总病例数的15.63%。其中子宫内膜过度增生2例,萎缩性子宫内膜导致出血6例,分泌期子宫内膜2例,可能与患者体内孕激素水平过低,导致内膜增生不良或偶发排卵有关。良性出血36例,占56.25%,其中以阴道炎性出血为主,占34.38%。肿瘤性出血见18例,占28.13%,以子宫内膜癌最多见。良恶性疾病相比χ2=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与炎症性病变关系密切,肿瘤性因素次之,临床诊治过程中需结合分段诊刮及病理标本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627例绝经后子宫出血的病理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加强  孔庆衮 《江苏医药》1995,21(11):717-718
分析我院10年间627例原因不明的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的分段诊刮和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结果。发现393例(62.68%)功能性出血,131例(20.89%)子宫恶性肿瘤。恶性肿瘤以子宫内膜癌居多(占90.08%),但本组资料中9例子宫内膜癌分段诊刮漏诊.占恶性肿瘤6.87%,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出血的病因和诊断方法。方法对256例经我院妇科门诊诊治的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256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病理:良性疾病225例(87.89%),癌前病变12例(4.69%),子宫内膜癌19例(7.42%);将子宫内膜厚度按<5mm、5~15mm和>15mm划分,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几率分别为1.65%(2/121)、12.07%(14/116)和15.79%(3/19)。结论绝经后子宫出血中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绝经年龄、绝经年限、子宫内膜厚度呈正相关。对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应常规妇科检查并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明确病因诊断,阴道超声检查可作为子宫内膜活检术前的筛选。  相似文献   

9.
王荣毓 《现代医药卫生》2001,17(12):981-981
为探寻出血原因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 ,本文对我院妇产科绝经后子宫出血病例的诊刮病理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 1临床资料 :自1996年1月~2000年12月 ,我院妇产科门诊收治绝经后子宫出血196例 ,年龄42~76岁 ,平均56.7岁 ,自然绝经1~32年。均除外阴道、宫颈、尿道和肛门出血等。1 2方法 :全部患者均经妇科检查 ,宫颈刮片及阴道分泌物检查 ,并分别作分段诊断性刮宫和病理检查。2结果2 1根据病理诊断将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病理分类如下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61例 ,占82.143 % ,其中增生期…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纤维宫腔镜对绝经后妇女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对异常子宫出血的绝经期妇女156例进行纤维官腔镜检查和病理检查,分析绝经后妇:女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结果表明,子宫内膜萎缩为其主要出血原因,计66例,占42.3%;其次为子宫内良性占位(27例,占17.3%)和子宫内膜增生(26例,占16.7%);再次为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炎以及节育器异常。子宫内膜萎缩和增生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9.5%和79.3%;子宫内良性占位与病理诊断完全符合。结论:纤维宫腔镜检查对绝经后妇女异常子宫出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 对190例绝经阴道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及病理分析。结果 因良性疾患引起的出血占53.16%,非器质性疾病占26.84%,恶性肿瘤占20.00%。子宫内膜病理检查显示,破碎宫内膜和经期宫内膜20例,增生反应24例,萎缩宫内膜3例及分泌反应4例,因宫内膜及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引起的止血12例(6.32%)。恶性肿瘤以宫颈癌和宫体癌为主。患者出血时年龄大、绝经年限长者恶性肿瘤发生率高。结论 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诊断应注重常规的妇科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明确病因。早期治疗可以阻止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围绝经期包括绝经前期、绝经期、绝经后期3个阶段,一般是指从40岁左右开始至停经1年内的时期,历时10年甚至20年。子宫异常出血是围绝经期妇科最常见的症状,原因比较复杂,恶性肿瘤、良性病变等均可引起子宫出血,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规范化治疗非常重要。临床上往往行诊断性刮宫或者分段诊刮,取子宫内膜进行病理检查。本文对我院68例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内膜诊刮行病理分析,并总结不规则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病变的特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绝经后子宫出血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126例绝经后子宫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上述患者入院后先后接受阴道超声和宫腔镜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对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评价。结果病理提示子宫内膜非特异性病变64例(50.79%),子宫内膜息肉18例(14.29%),子宫黏膜下肌瘤13例(10.32%),子宫内膜增殖24例(19.05%),子宫内膜癌7例(5.56%),阴道超声的阳性预测值依次为74.24%、47.62%、44.44%、69.23%、50。00%,宫腔镜阳性预测值依次为93.85%、78.95%、75.00%、95.83%、100%,两种检查方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在子宫内膜非特异性病变和子宫内膜增殖中的敏感性明显好于阴道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检查在绝经后子宫出血相关疾病的检出率和敏感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宫腔镜与诊断性刮宫在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2年10月~2018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妇科就治的因体检发现子宫内膜增厚(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 5mm),无症状的364例绝经后妇女进行回顾性分析。将364例患者分为宫腔镜组229例与诊断性刮宫组135例,分析两组的病理检出率、临床意义和手术并发症等。结果 比较宫腔镜组和诊刮组的良性及恶性病变的病理检出率,宫腔镜组明显高于诊刮组(93.0%vs. 13.3%,P 0.05)。此外,32例先行诊刮,后行宫腔镜检查,提示诊刮对于子宫内膜癌/不典型增生的诊断误诊率为6.3%,漏诊率为3.1%。两组超声提示有或无宫腔占位者,病理类型分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子宫穿孔的发生为3例(3/364),宫腔镜与诊断性刮宫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0.7%vs. 0.7%,P 0.05)。诊刮细胞学阴性患者随访过程中,1例因术后半年出现绝经后出血、子宫内膜厚度增加,行子宫切除病理提示为子宫内膜腺癌。结论 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无论良性或恶性病变,宫腔镜下病理检查准确率均高于诊断性刮宫。超声影像学提示宫腔占位与否,与病理类型无关。诊刮细胞学阴性患者仍需严密随访。宫腔镜在诊断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的价值高,诊断性刮宫无法取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环(IUD)合并子宫异常出血的子宫内膜病理改变情况。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30例IUD合并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取环诊刮后的子宫内膜病理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抽取120例未置环、年龄相仿在本院同期因不规则阴道出血诊刮的子宫内膜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30例IUD合并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病理结果:子宫内膜炎83例,占63.85%;子宫内膜息肉32例,占24.61%;子宫内膜发育异常者15例,占11.54%。120例未置环异常出血患者的病理结果:子宫内膜炎12例。占10%;子宫内膜发育异常72例,占60%;子宫内膜息肉31例,占25.83%;恶性肿瘤5例,占4.17%。结论IUD合并子宫异常出血内膜的主要病理改变以子宫内膜炎为主,而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发育异常次之,未置环合并子宫异常出血内膜的主要病理改变以子宫内膜发育异常为主,而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恶性肿瘤次之。提示:IUD合并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治疗应注意对因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PMB)的原因及年龄、绝经年限和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分析570例绝经后妇女出血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良性病变497例(87.19%),恶性肿瘤73例(12.81%)。其中阴道炎312例(62.78%),功能性子宫出血67例(13.48%),宫颈炎(包括炎性息肉及CIN)45例(9.06%),子宫脱垂10例(2.叭%)子宫内膜炎19例(3.82%),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5例(3.02%),子宫肌瘤及卵巢良性肿瘤16例(3.23%),宫内节育环引起13例(2.61%)。本文恶性肿瘤中宫体癌45例(61.64%)明显高于宫颈癌17例(23.28.%),卵巢癌11例(15.06%)。结论PMB的病因复杂,以良性病变较常见、多发,但随着绝经年限延长,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应加强妇女围绝经期保健工作,定期开展普查普治,宫体癌发病高于宫颈癌,这可能是与多年来坚持宫颈癌普查普治工作,使宫颈癌发病率相对下降。PMB患者应早日明确原因,谨防误诊,妇女绝经后一旦出现阴道出血,不管血量多少,均应及时检查明确诊断,寻找出血部位及出血原因,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40岁前后子宫出血的原因及其病理分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妇科门诊和病房收治的496例子宫不规则出血的临床和子宫内膜病理资料。结果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痛理类型在育龄妇女和绝经前后的妇女中均占多数,其中均以无排卵型为主。内膜增生过长型有随年龄增高趋势,但无显著差异;40岁以后有排卵型减少。但在绝经后期甚至67岁妇女中仍能见到分泌期宫内膜。子宫内膜癌多发于40岁以后的妇女中;子宫内膜炎有随年龄增加趋势。结论 对育龄妇女的无排卵型功血应予重视;诊刮仍然是一种简单可靠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妇女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以积累经验,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取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共124例,对其进行以发病原因为主的临床分析,探讨其相关性。结果因炎症引起的绝经后阴道出血12例(9.68%),困功能性子宫出血引起的出血8例(6.45%),因恶性肿瘤引起的出血94例(75.81%),其中以子宫内膜癌发生率最高77例(81.91%)。结论子宫内膜癌是引起绝经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绝经的时间越长,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高。对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患者要应用常规妇科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明确病因,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9.
绝经后子宫出血指绝经 1a后出现的子宫出血 [1 ] ,是一种妇科常见症状 ,据统计占老年妇科病的 80 %以上。因其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之一 ,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本文对妇产科门诊 150例绝经后子宫出血病例的诊刮病理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9年 7月~ 2 0 0 3年 1月 ,我院妇产科门诊收治绝经后子宫出血 150例 ,年龄 46岁~ 73岁。自然绝经1a~ 2 0 a,均除外阴道、宫颈、尿道、肛门出血。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行分段诊刮和病理检查。2 结  果2 .1 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病理分类 功能失调性子…  相似文献   

20.
商莉 《河北医药》2002,24(8):611-613
目的 探讨绝经后器质性或非器质性子宫内膜出血的原因 ,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  119例患者均进行常规查体及妇科检查 ,宫颈防癌刮片、B型超声波 (腹部或阴道 )测量子宫内膜厚度 ,同时用放免法测定女性激素 ,主要包括血清促卵泡素 (FSH )、促黄体生成素 (LH )、雌二醇(E2 )、孕酮 (P)、泌乳素 (PRL)。行分段性刮宫 ,刮出物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统计方法采用 χ2 检验和t检验。结果 子宫内膜病理检查显示 ,增生期子宫内膜 69例 ,腺囊型增生 18例 ,腺瘤型增生 6例 ,萎缩型子宫内膜 16例 ,重度不典型增生 4例 ,子宫内膜癌 2例。分泌期与其他各病理组织学类型比较 ,P <0 .0 1,萎缩型与其他各病理组织学类型比较 ,P <0 .0 1。绝经后腺囊型增生或腺瘤型增生致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为 8.3 %。结论 生殖器官炎症和非器质性因素为引起绝经后出血主要原因。发病时年龄越大 ,绝经年限越长 ,出血距初诊时间越长 ,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就越大。故绝经后早期开展定期妇科检查 ,积极治疗能引起绝经后出血的常见疾病 ,就可以减少恶性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