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流浪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80例流浪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对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CL-90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明显改善流浪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4.
阎宁  毋茜  王秀英 《贵州医药》2020,(9):1471-1472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受到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肺癌化疗患者70例,随机分为常规化基础护理干预组(n=35)和常规化基础护理干预基础联合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组(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组,n=35)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情况、生存质量。结果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组患者干预后较干预前的焦虑、抑郁发生率降低幅度均显著高于常规化基础护理干预组(P<0.05)。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评分显著高于常规化基础护理干预组(P<0.05),便秘、食欲下降、呼吸困难、疲劳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化基础护理干预组(P<0.05),躯体、角色、认知、情感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化基础护理干预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腹泻、睡眠紊乱、经济情况、疼痛、恶心呕吐、社会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肺癌化疗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早期的症状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研究共选择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资料,均为本院于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随机分组各42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为循证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率,评价患者心理状态变化。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7.14%显著低于对照组35.71%,P <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均较高,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降低,且低于同时期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展开循证护理干预可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有效调控心理状态改善,护理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治疗2周。2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d及14d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2组SAS和SDS评分。结果治疗后7d及14d2组的SAS和SDS评分均小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显著,可改善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治疗2周.2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d及14d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2组SAS和SDS评分.结果 治疗后7d及14d 2组的SAS和SDS评分均小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心理干预对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显著,可改善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科学》2017,(24):163-165
目的探究疾病认知护理干预应用对于青光眼患者心理状态以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9月~2017年6月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青光眼患者中选出60例,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疾病认知护理干预,就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遵医行为依从性展开比较。结果干预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遵医行为依从性比对照组患者高,P<0.05。结论疾病认知护理干预的应用有助于促进患者不良情绪的缓解,促使患者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ICU患者心理状态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0年10月在我院ICU重症监护室治疗的患者96例,将其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SLE-90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后HAMD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指导,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宁新艳  魏娟 《贵州医药》2023,(10):1665-1666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路径化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心理情绪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心内科进行康复的心肌梗死患者11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内科治疗康复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康复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路径化干预,两组康复观察时间为28 d。结果 两组干预后的睡眠质量PSQI评分、抑郁与焦虑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的心肌耗氧量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在组内与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的心功能LVEF值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认知行为路径化干预在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能提高患者的心肌耗氧量,改善心功能,还可促进缓解患者的心理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中最严重的一种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促使相应的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性的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坏死[1].AMI的临床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腹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研究发现,通过早期护理可有效提高AMI患者的治愈率和好转率,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对安阳市中医院在2011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120例AMI患者采用早期护理干预,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护理对甲状腺结节术后患者心理状态等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术后患者52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6例.两组均予微波消融术,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认知及自护能力评分.结果 两组护理后抑郁自评量表、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结合健康教育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3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西区分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进行分组,将2023年1月1~31日收治的32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3年3月1~31日收治的32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实施急诊输液室常规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结合健康教育,对比2组间自我效能(GSE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以及随访1个月时、2个月时与3个月时的饮酒次数。结果 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干预后,2组患者自我效能(GSE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但试验组更高(P<0.05)。2组患者干预后疾病不确定感(MUIS-A)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降低更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随访1个月、2个月与3个月时的饮酒次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 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结合健康教育,可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09年6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研究,在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估。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不良情绪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石健  任岩春  宋越 《河北医药》2013,35(12):1916-1917
糖尿病患者因存在自主神经功能与内分泌功能障碍常伴有神经精神症状,这些情绪障碍又可以成为糖尿病症状发生和进展的诱因,有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抑郁症是健康人的2倍[1]。急性心肌梗死因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也常常给患者带来恐惧、紧张甚至悲观、抑郁等情绪波动,而发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对病程、转归及预后有重大影响。糖尿病与冠心病关系密切,常常合并发生,二者同时存在可能对患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类型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心梗)是由于冠状动脉的急性闭塞,使部分心肌严重持久缺血,而发生的急性坏死.是临床上的一种危急重症.了解掌握急性心梗患者的心理特点,施予针对性护理,对帮助患者顺利渡过危险期、早日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现将我科2002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70例的心理类型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心理行为干预对急性白血病患儿心理状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急性白血病的行为精神及心理因素在急性白血病的发病中的作用已有研究报道,因此除了给予药物治疗外,辅以心理行为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住院及门诊急性白血病患儿33例,均符合WHO关于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其中男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引起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导致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是冠心病的一种,病情复杂变化快合并症多,来势凶猛,需要快速处理,加强护理,才能提高抢救成功。临床护士在掌握整个病情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应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不同的临床表现,发病阶段及不同的年龄、职业施以相应的护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慢性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心理行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MMSE评分与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MMSE评分为(19.69±3.3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01±3.48)分(P <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做好慢性精神分裂患者的心理行为护理干预,对提高其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敬先  马龙梅 《河北医药》2011,33(16):2544-2545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严重者可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甚至猝死。我院心血管内科高度重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并在临床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些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