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医按摩保健在救援队员体能训练中的抗疲劳作用,为救援队员高负荷训练后的体能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与方案。方法武警医学救援队51人,均男性,(22.15±1.48)(20~24)岁,随机分为实验组(29人,每天体能训练后再进行20min的中医按摩保健)和对照组(22人,接受常规体能训练)。训练前和训练90d后测定身体素质指标。结果训练90d后,实验组3km跑、100m跑、专项耐力跑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俯卧撑和专项耐力跑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运动损伤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按摩保健可减轻体能训练机体的疲劳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干预训练方法对救援队员基础体能的影响,为救援队员基础体能训练方案的优化和实施提供最佳训练方法.方法 按部队现行建制抽取学员52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耐力素质采用持续跑和间歇跑组合训练法;力量素质采用循环训练法;速度素质采用单个练习重复训练法等.对照组按照学院现行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前后均测试救援队员的身体素质.结果 持续监测16周干预训练,实验组训练前后各项测试成绩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训练前后测试100 m跑、2 min俯卧撑、立定跳远、2 min仰卧起坐成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5 000 m跑和引体向上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00 m跑、5 000 m跑、2 min俯卧撑、2 min仰卧起坐和引体上成绩优于对照组(均P〈0.01),立定跳远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干预训练方法增强救援队员基础体能优于传统的体能训练方法,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反映心血管系统机能变化的心率是评定运动负荷简易而有效的生理指标,在运动实践中一般常用基础心率、运动中心率和心率恢复对运动强度、运动量和运动后的机能恢复情况进行判断.救援队员的体能与身体素质是其完成救援任务的关键环节,但目前救援队员体能训练不科学、身体素质较差、机能水平有待提高.因此有必要利用简易的生理指标--心率对其训练过程、训练方法、恢复情况、训练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从而帮助教练员及时调整训练方案.本文主要阐述心率在武警救援队员体能训练中的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结合产后运动治疗对初产妇产后盆底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初产妇59例,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实验组在产后42d进行电刺激生物反馈和产后运动共训练8周;对照组1产后42 d进行产后运动共8周;对照组2为空白对照。分别在产后42 d和训练后8周对所有产妇盆底肌的恢复情况根据盆底肌力、尿失禁情况和膀胱颈活动度进行评估。结果:训练后8周3组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8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1膀胱角度和膀胱颈旋转角度都要小于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要小于对照组1;而盆底肌力测定,实验组与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1与对照组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生物反馈结合产后运动能更好的促进产后盆底康复,能更好的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发展医学救援队员耐力素质的训练方法,提高其专项耐力素质.方法 武警某高校救援医学专业共52名男学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专项耐力素质训练中,实验组采用持续训练法与综合间歇循环训练法相结合的方法,对照组按现行方案进行常规方法训练,持续监测训练12周.结果 实验组训练后心肺功能、有氧代谢能力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提高(P<0.01),专项耐力素质指标优良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训练12周后肺活量、PWC170、VO2max 较训练前分别提高了8.59%、44.76%和23.87%(P<0.01),5 000 m跑成绩提高了11.51%(P<0.01).结论 持续训练法与综合间歇循环训练法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发展医学救援队员的专项耐力素质,为提高救援队的战斗力奠定坚实的体能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胶原蛋白敷料辅助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5月间于我院皮肤科门诊接受治疗的48例确诊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依据分层抽样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人,全部患者均给予CO_2点阵激光治疗,实验组治疗结束后使用胶原蛋白敷料,对照组仅术后冰敷,不做其他特殊处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面部皮肤情况进行疗效评价,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面部急性炎症反应、脱痂时间、误工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不同方案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患者急性炎症反应半定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脱痂时间及误工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过程中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胶原蛋白敷料辅助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能够显著降低急性炎症反应,缩短瘢痕恢复时间,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应急医学救援疲劳及其积极性恢复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医学救援,是指运用现代医学等手段使受困对象脱离灾难或危险,得到医学救护的活动.它是救援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应急医学救援"界定为:对突发公共事件引发的批量伤病员,按时效救治理论、原则,组织并实施医疗救治的活动.现在人常常把"医学救援"和"应急"这两个概念紧密的联系在一起[2].应急医学救援疲劳是发生在医学救援过程中的疲劳现象,与平时训练或重体力劳动时所发生的疲劳是不完全相同的,即应急救援时人员高度的精神紧张对疲劳的影响是平时所没有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运动心率和血乳酸两项指标对医学救援队在基础体能训练课进行监控,并对体能训练特点进行分析,为科学合理的制定医学救援队基础体能训练计划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方法 按照医学救援队基础体能实际训练课次的安排,连续进行48课次的运动负荷监测.结果 大负荷课和最大负荷课的安排占了48次课的52.08%,训练课的平均心率为(148±12)次/min,170次/min以上的心率占18.6%.基础体能训练的中后期,医学救援队员的训练兴趣有所下降,出现了运动性疲劳,运动损伤率有上升的趋势.结论 医学救援队基础体能训练课的负荷强度较大,大负荷课和最大负荷课的安排较多.应合理穿插安排中小运动负荷的课次,应降低负荷强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运用到救援搜救小组最优分配中对搜救小组人员素质,完成任务质量及效率的影响。方法救援人员运用贝尔宾团队角色自测问卷初筛出160名搜救人员,随机分为对照组,运用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分组为实验组。观察组和实验组统一进行搜救知识技能培训,以20次演习为基数,观察2组在可量化评定指标上区别。结果实验组在具体评定标准紧急集合耗时、各小组发生口角次数、各小组搜救受灾人数、各小组完成搜救任务时间、各小组紧急救护中出错次数、各小组提出可行性意见的次数6个方面均优于实验组,P≤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运用到搜救人员最优分配中可以提高搜救小组团队协作能力、创造力、作战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派瑞松联合去炎松尿素霜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四川省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皮肤科确诊的急性湿疹患者46例,随机分为去炎松尿素霜治疗组(对照组,n=23)和去炎松尿素霜联合派瑞松治疗组(实验组,n=23)。对照组涂搽去炎舒松尿素霜,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派瑞松霜。2次/d,疗程为3周。结果治疗后2组评分均明显下降,实验组评分改善情况明显好高于对照组;且2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派瑞松与去炎松尿素霜联合治疗急性湿疹,疗效优于单纯应用去炎松尿素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培养医院非急诊科医、护、技人员应急救援能力,为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储备人力.方法 选择乌鲁木齐市两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0年以前进院的非急诊科医生、护士、医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研究组开展相关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对照组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培训前、后的5项(理论知识考核、心肺复苏技能、止血与包扎技能、伤员搬运技能、急救器材的使用)应急能力的考核,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考核成绩进行分析。结果 培训前两家医院所有研究对象考核成绩均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社区护士培训心肺复苏术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方法抽取珠海市香洲区、高新区、斗门区、金湾区的社区护士138名,按到社区护士培训的次序编设单双号,其中单号为试验组68名,双号为对照组70名。试验组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课堂授课法,比较两组对象心肺复苏术的掌握情况。结果培训前两组社区护士心肺复苏的理论考核成绩及技术操作考核成绩、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两组社区护士心肺复苏的理论考核成绩及技术操作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培训前,P〈0.001;培训后试验组理论考核成绩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01、技术操作考核成绩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提高社区护士掌握心肺复苏术理论及技术操作水平,达标率明显提高,值得在社区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军人病区住院战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战士的心理健康素质.方法 通过应用SCL-90对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军人病区住院的战士患者做心理测定,筛选出有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的患者100名,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实施干预,一组不干预,于3周后对两组患者再进行一次SCL-90测定,比较两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研究发现,在实施干预的第3周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的组间比较相比,干预组与干预前相比较,心理健康水平均明显提高,表现为多项指标均好转,P <0.05.结论 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和综合干预可以改善住院战士患者的心理素质,对提高战士伤病员的整体健康水平具有切实可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新增120急救人员急救能力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29届奥运会期间新增120急救人员的急救能力。方法29届奥运会前夕,来自北京4家二、三级医院儿科、肿瘤科、神经科和精神科等的12名医生(男5人,女7人,平均34岁,本科4人,硕士7人,博士1人),13名护士(均为女性,平均31岁,中专3人,大专7人,本科3人),均为非急救医学专业人员,接受北京120急救中心急救专家3d的院外急救理论强化培训,跟随急救车实习1月。随后,查阅医疗工作记录,以评估他们的急救能力。结果25名医护人员均考试合格,随后独立担当起院外急救任务。每人每月平均救治患者约110人次;抢救危重症患者20余人次,抢救成功率100%;2min出车率100%;医疗文书的甲级率100%;投诉率为0,满意率98.5%。结论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临床医务人员,经过一定时间的强化急救培训,都可以成为合格的院外急救人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GH)在汶川地震与芦山地震应急医学救援中的异同,探讨应急医学救援体系从“汶川”到“芦山”的转变,旨在为今后的灾难医学救援提供有益参考。方法对比分析GH在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收治伤员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民族构成、伤员流、来院时间分布、伤情分类、转归及医疗费用的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两次地震救援中一线和二线医院收治方案、上级专家巡诊会诊模式、二级职能科室在医学救援中的职能转变、公共信息平台在地震救援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变化。结果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伤员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民族构成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在伤情分类、医疗费用等方面存在一定统计学意义。芦山地震“伤员流”峰值时间较汶川地震时显著提前,伤员转归较汶川地震好。国家级、院级专家会诊巡诊模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伤员的救治效率,另外,二级职能科室参与医学救援过程的模式使应急救援过程更加有序、合法。结论在汶川地震医学救援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芦山地震医学救援中,GH从地震伤员的分类救治、空中转运、各级专家检诊模式以及医院二级职能部门的管理等方面大胆改革创新,提出应急救援遵循“变应急为常态、变无序为有序”的基本原则,极大地提高了救治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武警战士在高强度训练时口腔卫生情况及卫生教育前后牙周健康状况的变化。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及专科检查牙龈指数和牙结石指数。采用随机分为口腔教育组和对照组,4月后再行口腔检查,调查卫生教育对口腔卫生的影响。结果在高强度训练组中牙龈炎和牙结石发病率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口腔教育可以显著降低牙龈炎和牙结石的检出率(P〈0.05)。结论口腔卫生教育可以显著改善战士的牙周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适应武警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卫勤保障需求,提高医疗救援现场诊断的精确性,现需研制具有集成度高、机动性强、稳定性好、操作方便等特点的车载式MRI诊断车。方法基于开放型永磁核磁设备结构尺寸、人机工程等要求,考虑适用范围、运行成本、图像质量及防振、防湿等性能,设计结构紧凑、操作方便、环境适应性强的轻型车载式磁共振系统装备。结果本研究扩展了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应用范围,并以车载式逐步实现了固定式开放型永磁磁共振系统的功能要求,解决了自然灾害现场及处置突发事件的医疗诊断中造成的实质脏器和软组织复合损伤无法精确诊断的难题。结论车载式MRI车可靠性高、机动性强、适应范围广,能够满足部队处置现场救治诊断的便捷性与准确性,但在一些精确设计环节上,如,图像清晰度、车载携行问题方面,需要进一步论证研发,以达到快速高效保障部队自然灾害救援、处突、医疗巡诊等多样化任务的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适合于评价武警医院卫勤保障分队灾害应急能力的指标构成要素,为管理部门开展有效的评估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住查阅分析文献资料和进行典型调查的基础上,提出评价指标构成要素锥形;再综合运川系统分析、头脑风暴等方法修订完善。结果确定了包括5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37项三级指标的初级评价指标构成要素框架结构。结论该评价指标构成要素结构符合武警部队医院卫勤保障分队灾害医学救援实际,为进一步形成较为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Trichotillomania     
ABSTRACT:  Patients with trichotillomania often first present to dermatologists, as patients may be unaware of or deny hair pulling and seek an etiology for their hair loss. It therefore becomes the job of the dermatologist to correctly diagnose trichotillomania as well as offer treatment options. There appear to be three groups characterized by age of onset: preschool-age children, preadolescents to young adults, and adults. Young children often have a self-limited course of hair pulling. Adults frequently have psychiatric condi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ir trichotillomania. Preadolescents to young adults may benefit the most from active intervention, such as increasing awareness of hair pulling behaviors and behavior modification training. The approach of a patient by age of onset is helpful in guiding a dermatologist towards effective treatment op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