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妇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欧美国家的发病率较高 ,我国的发病率近年有升高的趋势 ,若不及时诊断和处理 ,多有血栓形成 ,长时期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少数并发肺栓塞 ,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故术后预防 ,早期诊治十分重要。笔者对我院 1 8年来共发生的 1 8例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资料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 984— 2 0 0 1年在我院行妇科手术患者 360 0例 ,1 8例患者术后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以此为研究对象 ,抽取每一位血栓形成患者后一位住院行同样手术的病例作为对照。两组在所患疾病、手术方式、麻…  相似文献   

2.
高彦韬 《中原医刊》2011,(13):117-118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形成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妇科盆腔术后发生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妇科恶性肿瘤、阴式手术、患者年龄及手术时间是发生LEDVT的高危因素,32例患者经抗凝、溶栓、祛聚治疗后均好转出院。结论LEDVT是妇科盆腔术后常见并发症,对高危患者应加强预防治疗,抗凝、溶栓及祛聚综合疗法是LEDVT有效治疗手段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 55岁.因恶性神经鞘流行左侧阔韧带、膀胱恶性神经鞘瘤切除及左附件切除术,术中出血800 ml,输血600 ml,术后予抗感染、止血治疗.术后第1天患者即感左侧髂棘水平以下肿胀,术后第2天测量左大腿周径46 cm,右侧大腿周径38 cm,左下肢张力较右侧高,足背动脉搏动好.深静脉通畅试验示:左下肢深静脉回流受阻.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16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5天;尿激酶4万u加入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天2次.另予肠溶阿司匹林50 mg口服,患侧下肢抬高.术后1周余左下肢肿胀减退,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探讨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形成原因,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临床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妇科盆腔手术患者40例,并采用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现状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对20位接受妇科盆腔手术的患者,采用专业的超声波检测对治疗结果进行检验后,发现患者的血栓溶解率约为91.15%,其中仅有4例患者出现肺栓塞病状,发病率为10.00%,而整个LEDVT在医院所有患者的发病率约为0.25%~6.54%。结论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会大大提高肺栓塞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探讨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形成原因,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临床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妇科盆腔手术患者40例,并采用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现状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对20位接受妇科盆腔手术的患者,采用专业的超声波检测对治疗结果进行检验后,发现患者的血栓溶解率约为91.15%,其中仅有4例患者出现肺栓塞病状,发病率为10.00%,而整个LEDVT在医院所有患者的发病率约为0.25%~6.54%。结论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会大大提高肺栓塞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妇科腹腔镜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与防治经验。方法将我院21例妇科腹腔镜手术后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血管多普勒超声诊断,全部病例确诊后即进行抗凝治疗,症状均明显改善,无肺栓塞发生。结论气腹、肥胖、老年、膀胱截石位、手术时间长、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是下肢DVT形成的高危人群;术前术后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术中熟练操作,缩短手术时间,间歇性低气压气腹,术后脉冲低压治疗,按摩,早期下床活动及高危人群预防性用药均有助于预防DVT形成。  相似文献   

7.
李丽军 《广西医学》2014,(4):465-467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妇科手术后发生下肢DVT的83例患者为病例组,同期行妇科手术但未发生下肢DVT的83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年龄、职业性质、体重、合并症、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月经时期、恶性肿瘤等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VT发病与年龄、体重、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恶性肿瘤、手术方式、职业性质有关;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恶性肿瘤、职业性质是影响DVT发病的独立因素(P〈0.05),其中前两者为危险因素,职业性质为体力劳动是保护性因素。结论有合并症(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妇科恶性肿瘤为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危险因素;体力劳动是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
关玉静 《实用全科医学》2011,(10):1570-1570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中8例经抗凝、祛聚、溶栓治疗一个疗程,病情明显好转,继续口服肠溶阿司匹林3个月后治愈。1例经抗凝、祛聚、溶栓治疗一个疗程后病情无好转,转至血管外科治疗,3个月后病情明显好转。结论术前要对有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评估,充分重视,针对病因进行有效的预防。术后口服阿司匹林预防性抗凝治疗,加强护理,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要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对可疑病例应力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9.
张怡 《基层医学论坛》2014,(29):3899-3901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原因、诊治及预防。方法对我院32例妇科术后DVT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造成DVT发生的高危因素有多方面,如:老年妇女,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贫血、血黏度增高,盆腔恶性肿瘤等,其中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良性疾病,卵巢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DVT的发生率显著增高,手术及麻醉时间延长增加了DVT的发生。诊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CT肺血管三维扫描确诊。治疗采用肝素、低分子肝素钠、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静滴效果满意。结论妇科手术前后,对有DVT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加强预防措施,抗凝治疗是DVT的有效治疗方法,早期诊断,充分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学创新》2015,(36):97-99
目的:观察并研究将预防性护理在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于本院进行妇科盆腔手术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护理;另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来院进行妇科盆腔手术的45例患者为观察组,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56%,高于对照组,且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止血药物使用率分别为2.22%、6.66%,均低于较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6.29、6.43、5.17,P<0.05);同时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2,P<0.05)。结论:将预防性护理方法应用到妇科盆腔手术中,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有较好的预防效果,能够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促进病情康复,具有临床推广应用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诊治手段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妇科盆腔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妇科盆腔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共计32例,31例经治疗后痊愈或好转出院,1例死于急性肺栓塞。结论中老年人、肥胖的肿瘤患者,特别是恶性肿瘤、高凝状态是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有助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肝素和尿激酶等治疗有较好的疗效,手术前后应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总结防治方法。方法对卫辉市华新医院收治的20例妇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妇科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中,10例血液高凝状态,占50.0%;5例静脉血流缓慢,占25.0%;3例静脉壁损伤,占15.0%;2例术后活动较少,占10.0%。根本原因是术后处理措施不当。结论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较多,应做好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常宁 《中外医疗》2013,32(6):27-27,29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搜集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盆腔手术的270患者的病例资料,发现其中36例在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36例妇科盆腔手术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妇科恶性肿瘤、阴式手术、患者年龄及手术时间是发生盆腔手术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36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患者在盆腔手术后其血液凝集力增强、血流速度减慢、手术对血管壁造成的破坏,是引起下肢深静脉发生血栓的主要因素,故对盆腔手术后的患者应加强预防护理,综合运用抗凝、溶栓等有效治疗手段,能有效的促进患者的临床恢复,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减少其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4.
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16例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病例的临床分析,观察其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方法采用抬高患肢,给予抗凝、溶栓、扩容等综合治疗。结果16例患者均顺利痊愈出院。治疗时间2周 ̄6周,平均28天。结论中老年、肥胖、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特别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应加强预防措施,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DVT)的高危因素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衡水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妇科2005年1月到2012年1月妇科术后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妇科住院手术病人4762人次,经血管多普勒超声诊断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7例,发生率为0.57%.27例中子宫肌瘤4例,子宫内膜癌8例(其中腹腔镜手术后3例),卵巢癌5例,宫颈癌7例,外阴癌1例,子宫脱垂1例,良性卵巢肿瘤1例.结论恶性肿瘤、肥胖、老年、膀胱截石位、手术时间长、气腹、口服避孕药、合并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全麻是下肢DVT形成的高危人群,术前术后补液、缩短手术时间,双下肢气压泵治疗,术后早期活动及预防性用药均有助于预防下肢DVT.  相似文献   

16.
董秀芳 《甘肃医药》2014,(5):367-368
目的:探讨早期预防妇科腹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对我院妇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妇科腹部手术病人3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92例和干预组192例。给予对照组192例妇科腹部手术常规护理;干预组192例除给予妇科腹部手术常规护理外,在此基础上实施了有效的早期预防性护理措施,并于手术后一周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后DVT的发生率3.1%明显低于对照组10.9%。结论:早期预防性护理措施有效防止了妇科腹部手术后DVT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压力泵(IPC)对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60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于手术后即介入IPC进行双下肢多腔气囊顺序充放气,形成对肢体和组织的循环压力;对照组则于手术后按常规方法进行下肢股四头肌舒缩、踝泵运动以及膝关节屈伸活动.结果 研究组仅发生1例下肢DVT,对照组发生7例下肢DVT,2组下肢DVT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 vs 23.3%,P<0.05).结论 应用IPC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进行多腔气囊顺序充放气,可减少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科手术在盆腔内进行,操作空间狭小,很多手术操作步骤需要在拉钩暴露下进行,手术创伤较大,术后下床活动较晚等均成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潜在危险因素。因此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我所自1994年1月~2003年12月共行子宫切除术820例,对照组行子宫切除术401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理、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3例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流缓慢和静脉内膜损伤、血液高凝状态等各种因素有关.结论 术后减少止血药物的应用,早期下床活动可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广谱抗生素治疗和抗凝治疗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2年1月我院妇科手术后23例DVT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DVT发生率占妇科手术的0.895%(23/2 568),23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22例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治疗1个疗程治愈;1例病情较重,病期延长,治疗2个疗程后继续口服药物3个月治愈,术后随访2个月~24个月,无后遗症发生。结论应高度重视妇科手术后DVT的发生,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临床上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