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语疏通在施行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08-01-09我站接诊早孕8周内孕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服务对象在县站就诊的整个过程中,所有工作人员都使用心语疏通来减轻他们的焦虑和疼痛,而不使用任何镇痛药物.对照组:不用任何镇痛药物及心语疏通.结果 观察组在镇痛效果、宫口松弛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出血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观察组无1例不适,对照组有24例有下腹胀痛,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语疏通应用于人工流产术,方法简单,扩宫容易,镇痛明显且持续时间长,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脑卒中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03—2013-06收治的的114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所采用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A、B、C 3组,A组采用全身静脉麻醉的麻醉方法,B组采用全身静脉+吸入复合麻醉的麻醉方法,C组采用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的麻醉方法,比较3种不同麻醉方法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3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6d、12d、24d、48d后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及C组3组镇痛效果有效率分别为68.4%、78.9%、92.1%,C组的镇痛效果有效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及C组3组患者常见并发症(低血压、恶性呕吐、嗜睡、呼吸抑制、死亡及头晕)的发病率分别为34.2%、15.8%、7.90%,C组并发症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其他2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较全身静脉麻醉对脑卒中的镇痛效果有显著提高,对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有显著改善,且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病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氟比洛芬酯与曲马多开颅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与曲马多用于颅脑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择期颅脑手术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于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1.5mg/kg,B组于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给予曲马多2mg/kg,观察术后1h、3h、6h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镇静、恶心、呕吐现象,记录血氧、心率、呼吸频率。结果A组各时段镇痛满意程度明显高于B组(P〈0.05);不良反应中恶心、呕吐普遍低于B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静脉推注用于颅脑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曲马多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地佐辛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D组镇痛泵配方地佐辛0.3 mg/kg+1%罗哌卡因100 mg+地塞米松5 mg+生理盐水至100 mL,F组芬太尼3 μg/kg+1%罗哌卡因100 mg+地塞米松5 mg+生理盐水至100 mL.镇痛泵参数:持续输注2 mL/h,PCA量0.5 mL/次,锁定时间15 min.记录术后3 h、6 h、9 h、12 h、24 h、36 h各个时间点的VAS、Ramsay、BCS评分及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各个时间点VAS、Ramsa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舒适度评分D组高于F组,F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可安全有效的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肛门皮下神经阻滞术防治混合痔术后疼痛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择82例肛肠科住院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采用肛门皮下神经阻滞术;对照组41例,常规曲马多口服或杜冷丁肌注处理,观察2组镇痛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在24h、48h、72h镇痛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门皮下神经阻滞术能有效防治混合痔术后疼痛,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开胸术后有效镇痛方法及效果观察与护理。方法将230例开胸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 B C 3组,采用3种不同的止痛方法进行比较,观察镇痛效果,3组止痛效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过3种止痛方法的对比,选择联合用药对于开胸术后患者镇痛效果比较明显,能有效、快速、准确地控制疼痛。结论开胸手术由于切口大,术后疼痛剧烈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会因疼痛引起一些并发症,如果能及时有效控制疼痛以及正确的疼痛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摘要:将酯化氟比洛芬封闭于脂肪微球中,比较不同剂量氟比洛芬酯(凯纷)与芬太尼配伍用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及相关副作用。184例择期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分别使用芬太尼1.0 mg;凯纷50 mg+芬太尼1.0 mg;凯纷100 mg+芬太尼0.5 mg;术前静脉予充凯纷50 mg,继而凯纷50 mg+芬太尼0.5 mg。结果表明凯纷与芬太尼联合用于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镇痛效果明确,副作用较少,以先静脉预充凯纷50 mg+自控静脉镇痛(凯纷50 mg+芬太尼0.5 mg)为较好的组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肌间沟神经阻滞联合阿片类镇痛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03—2014-06住院60例上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单次肌间沟麻醉,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芬太尼,根据患者手术后疼痛程度来评定镇痛的效果、麻醉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2组麻醉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肌间沟神经阻滞联合阿片类镇痛药物具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可缓解患者疼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采用盐酸纳布啡注射液进行剖宫产术后镇痛对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术产妇200例为主要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镇痛,观察组采用盐酸纳布啡注射液镇痛.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术后各时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应用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01—2014-01收治的7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于术后接受CFNB处理,对照组术后予以持续静脉镇痛(CIA)处理,比较2组患者的镇痛效果、膝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4、48、72h的R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显著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应用于TKA术后能够起到显著镇痛效果,不会对肌力产生较大的影响,可有效减少术后不良反应,是TKA术后理想的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羟考酮与地佐辛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76例择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8例,观察组给予羟考酮1mg/kg复合托烷司琼0.1mg/kg加生理盐水稀100mL;对照组给予地佐辛0.6mg/kg复合托烷司琼0.1mg/k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行静脉自控镇痛(PICA)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和镇静情况,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h、12h、24h、48h观察组镇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镇静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A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结论羟考酮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术后PCIA,镇静镇痛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吗啡和舒芬太尼用于小儿硬膜外麻醉镇痛(PCEA)做一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注射液用于会阴侧切缝合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分娩时行会阴侧切缝合术的产妇2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55例,对照组135例,2组均在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后行会阴侧切缝合术,试验组用0.5%的罗哌卡因注射液20mL进行麻醉,对照组用1%的盐酸利多卡因20mL进行麻醉。对比缝合中及用药后6个不同时段疼痛强度、麻醉起效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缝合所用时间、新生儿Apgar’s评分、低血压及产后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在不同时段的疼痛强度、麻醉起效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缝合所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Apgar’s评分、产后出血、低血压及产后尿潴留的发生无差异(P>0.05)。结论用罗哌卡因注射液进行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具有强而持久的镇痛效果,可促进产程进展并有效减轻会阴侧切缝合术后的痛苦,对母婴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罗哌卡因棉球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扁桃体切除术患儿60例,ASA分级Ⅰ级,年龄6~12岁,随机分为RF组(氟比洛芬酯联合罗哌卡因组)、R组(罗哌卡因组)、F组(氟比洛芬酯组)各20例。术前15 min,RF组静注氟比洛芬酯1 mg/kg,F组静注氟比洛芬酯1.5 mg/kg,R组静注生理盐水1 mg/kg。RF组与R组在扁桃体切除止血彻底时,用0.5%的罗哌卡因棉球紧紧填塞于扁桃体窝5 min;F组用生理盐水棉球填塞5 min取出棉球。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儿术后拔管即刻(T0)、术后30 min(T1)、2 h(T2)、4 h(T3)、8 h(T4)、6 h(T5)、12 h(T6)、24 h(T7)的疼痛评分,记录患儿首次追加镇痛药时间、例数以及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RF组各时点的VAS评分低于F组与R组(P0.05);R组T0~T4的VAS评分低于F组(P0.05);RF组术后首次追加镇痛药的时间长于R组和F组(P0.05);RF组和R组发生苏醒期躁动的比例低于F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罗哌卡因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能否改善剖宫产产后抑郁,并减轻产妇术后疼痛,促进产妇的快速康复。方法 椎管内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91例,分为艾司氯胺酮组(ES组)和对照组(D组),ES组45例,D组46例。所有手术患者术毕均予以术后镇痛(PCIA)。ES组:艾司氯胺酮0.5mg/kg+布托啡诺0.1mg/kg+帕洛诺司琼0.25mg+生理盐水稀释成100ml;D组:布托啡诺0.15mg/kg+帕洛诺司琼0.25mg+生理盐水稀释成100ml。镇痛泵参数设为两组一致(输注量为2ml/h)。记录两组术后4h、12h、24h及48h的静息、运动、宫缩状态时的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前1天,术后2天和术后1月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分(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检测术前和术后2天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浓度。结果 ES组产妇在静息、运动及宫缩状态时VAS评分多时间点总体比较优于D组(P<0.05)。ES组产后2天和产后1月EPDS评分低于D组(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对催乳素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健康足月产妇,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行剖宫产术。术毕随机等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镇痛组采用0.12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3μg/mL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对照组术毕拔出硬膜外导管。2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催乳素(PRL),视觉模拟评分(VAS)估计镇痛效果。结果镇痛组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PRL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镇痛组术后PRL高于对照组。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2组宫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能促进PRL分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用于颅内肿瘤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切除术的颅内肿瘤60例,术后应用帕瑞昔布钠镇痛30例(观察组),应用生理盐水30例(对照组);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记录术后需要追加镇痛药的时间和例数。结果 观察组追加镇痛药的发生率(53.5%,16/30)明显低于对照组(100%;P<0.05),而且需要追加镇痛药的时间[(6±2)h]较对照组[(2±1)h]也明显延长(P<0.05)。观察组术后6、12、24 h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应用于颅内肿瘤切除术后镇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儿童痉挛型脑瘫(SCP)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后疼痛管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双侧型单纯SCP患儿的临床资料,均接受SPR并椎板复位术;术中进行镇痛预处理(应用罗哌卡因和地塞米松混合液进行切口局部注射),术后采取舒芬太尼静脉持续输注和布洛芬定时口服的全身镇痛手段。应用Wong-Baker量表评分评估疼痛程度。结果 2例术后2~3 h内情绪失控和明显躁动,亲属不能安抚,予水合氯醛或咪达唑仑镇静,症状缓解;其余患儿均能保持相对安静。术后未发生术区感染、术区血肿或伤口裂开等并发症。与术后8 h相比,术后24、48 h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而不同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舒芬太尼静脉持续泵入和布洛芬定时口服的全身镇痛手段、结合术中镇痛预处理,对SPR术后镇痛效果可靠,使患儿术后很早期就能耐受康复治疗,提高了手术与康复综合治疗的时效。  相似文献   

19.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持续的股神经阻滞效果好于单纯镇痛剂治疗(吗啡);而相对于持续的神经阻滞,单次注射法不需要专用的设备、特殊的仪器和专人管理,操作更加简单,费用也更低。 目的:观察单次股神经传导阻滞联合神经康复治疗对缓解全膝关节置换后疼痛、促进功能恢复的作用。 方法:40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分为2组,试验组注射40 mL 2.5 g/L的布比卡因,对照组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由指定观察者对患者置换后的疼痛、吗啡用量、走动距离、膝关节最大活动度及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置换后疼痛目测类比评分降低,吗啡用量减少,不良事件减少,卧床时间较短,步行距离较长,关节活动度较大(P < 0.05~0.01)。提示单次神经传导阻滞联合神经康复治疗能够明显缓解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的疼痛,促进其早期下床活动,减少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20.
背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与老年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死亡率密切相关。设定相同麻醉条件下硬膜外镇痛比静脉镇痛对老年患者下肢关节置换及内固定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镇痛方法对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60例拟行择期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接受椎管内麻醉继以术后静脉镇痛或以硬膜外镇痛。 结果与结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静脉镇痛组为47%(14/30),硬膜外镇痛组为30% (9/30例),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 (P < 0.01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年限短和髋关节置换术是发生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表明,老年患者在下肢关节置换及内固定后早期有38%的患者发生了认知功能障碍,且硬膜外镇痛较静脉镇痛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明显降低。受教育年限短和髋关节置换本身是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