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4~6h后接受组织型纤维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溶栓),分析多因素影响患者预后的原因,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时间、体温、血糖、NIHSS、血氧饱和度、血压、血脂等,与患者的预后独立相关。结论治疗期间接受阿替普酶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治疗前的体温升高、血氧饱和度低、血糖、血压、血脂异常、NIHSS评分与患者经30d治疗的预后密切相关,阿替普酶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3d的出血转化率与死亡率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溶栓桥接Solitaire支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92例AIS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溶栓组(46例)和桥接组(46例);溶栓组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桥接组在阿替普酶溶栓后桥接Solitaire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运用于急性脑卒中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2017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科室接受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73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照组患者37例和观察组患者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IHSS指标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数值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更高(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运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良好,对患者神经功能具有促进意义,明显降低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序贯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效果。方法96例AI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序贯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脑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脑血流Vmax、Vmean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序贯替罗非班治疗AIS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理我院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患者治疗期间按照自愿原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50mg,对照组采用100mg加速给药,其中观察组32例,对照组32例,临床使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患者治疗之后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记录,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的临床疗效和使用安全性因素等。结果观察组再通22例,对照组再通26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较好,加速给药的疗效更为优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替普酶可以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当中治疗使用,采用加速给药的方法效果更为理想,临床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的效果,从而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随机将2017年7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接收的9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参照组(47例,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试验组(47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与舒血宁注射液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治疗前后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评分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试验组治疗后身体功能、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生理状态等评分均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6.38%)例低于参照组11(23.40%)例,组间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与舒血宁注射液联合治疗,对促进患者预后康复具有重要作用,可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且其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以及影响因素,总结合理用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5月阳谷县人民医院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84例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其中预后不良的患者(出血转化、2周内死亡、2周后NIHSS评分上升≥1分或无变化、严重的出血并发症)纳入不良组,预后良好的患者纳入良好组。收集资料,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入选不良组20例,良好组64例。不良组发病到入院时间、BMI、入院时NIHSS评分高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组与良好组入院高血糖、低剂量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时NIHSS评分、发病到就诊时间、入院高血糖成为独立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尚可,入院过晚、病情重、入院高血糖是导致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所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上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提供参考依据。结果两组患者糖尿病史、溶栓治疗时间窗、溶栓前血糖、总胆固醇、溶栓前NIHSS评分对比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时间窗、溶栓前血糖、溶栓前NIHSS评分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严格控制患者溶栓治疗时间,降低患者溶栓前NIHSS评分及血糖,能明显提高患者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患者预后恢复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早期静脉给予阿司匹林对阿替普酶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根据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阿司匹林组阿替普酶治疗90min后静脉给予300mg阿司匹林,标准治疗组只接受阿替普酶治疗。主要观察3个月后的较好预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以及脑卒中严重程度。结果共有285例患者进入本研究,治疗3个月后,阿司匹林组78(52.7%)例和标准治疗组74(54.0%)例患者预后较好,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阿司匹林组患者症状性脑出血(SICH)发生率明显高于标准治疗组(P<0.05),且预后较差与SICH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早期静脉给予阿司匹林不能改善阿替普酶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且增加SICH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4例.试验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常规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疗效显著,可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I)快速评估脑组织缺血半暗带指导拓宽脑卒中治疗时间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30例经CTPI检查提示存在缺血半暗带的脑卒中患者,将其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常规时间指导下进行溶栓的50例脑卒中患者纳入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CT、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CA)联合CT灌注扫描(CTP)检查确诊,行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发病至溶栓时间、治疗前后的灌注参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改良Rankin(mRS)评分变化,以及预后良好率和出血转化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发病至溶栓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87,P<0.05);观察组发病至溶栓时间6~9 h者占比达13.33%,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18,P<0.05)。两组溶栓后24 h、1周、2周及4周与溶栓前相比,NIHS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溶栓后24 h、1周、2周及4周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56,t=8.741,t=9.314,t=13.004;P<0.05);观察组溶栓后1个月、3个月的预后良好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溶栓后24 h的颅内出血转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5,χ2=7.373,χ2=4.392;P<0.05)。结论:通过CTPI检查可快速评估脑卒中患者脑组织是否存在缺血半暗带,发病时间>6 h并存在缺血半暗带的患者通过静脉溶栓治疗仍可获益,CTPI可有效拓宽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提高溶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年龄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溶栓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114例AIS患者按年龄分为≤60岁组32例、61~ 70岁组36例和≥71岁组46例,均按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的标准进行溶栓及溶栓后的治疗,记录患者就诊即刻、溶栓后24 h及溶栓后7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溶栓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记录自发性颅内出血(sICH)及2周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 ≤60岁组男22例,女10例;61~70岁组男26例,女10例,≥71岁组男20例,女26例.≥71岁组女性占56.52%(26/46),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685,P=0.015).三组就诊即刻、溶栓后24 h、溶栓后7 d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溶栓后3个月mRS评分分别为(1±3),(2±5)和(2±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2周病死率及sICH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49,0.017).结论 尽管不同年龄段病死率及sICH的发生率存在差异,但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改善不同年龄段AIS患者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发病5~9 h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与传统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于高唐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75例,并将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机械取栓组40例和传统溶栓治疗组35例,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后24 h和治疗后1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强化降脂治疗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强化降脂组(n=40)与常规降脂组(n=40).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敏C反应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肠道菌群与血清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1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就诊的30例AIS患者纳入AIS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30例纳入HC组。检测两组肠道菌群、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AIS组双歧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HC组,霍尔德曼菌属的相对丰度明显低于H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IS组巨单胞菌属和大肠杆菌-志贺菌与H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IS组血清中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高于H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S组血清中胆固醇水平与H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巨单胞菌属与胆固醇具有相关性,巨单胞菌属/大肠杆菌-志贺菌与NIHSS和mRS有明显的相关性,双歧杆菌属/大肠杆菌-志贺杆菌与NIHSS均有明显的相关性(均|r|>0.3,均P<0.05)。结论 AIS的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的情况,其菌属的变化与NIHSS、mRS、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比较尿激酶动脉溶栓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t-PA静脉溶栓组和尿激酶动脉溶栓组,每组5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率、病死率、并发症等。结果rt-PA静脉溶栓组溶栓后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尿激酶动脉溶栓组[88.0%(44/50)比66.0%(33/50)],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尿激酶动脉溶栓组[6.0%(3/50)比28.0%(1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后1,3,10,30d的NIHSS评分较溶栓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间NIHSS评分、溶栓后30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疗效明显优于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不仅血管再通率高,且溶栓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有效,可作为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介入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30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53例,对照组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实验组采用神经介入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实验组的hs-CRP、 S100β、 NSE及F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T、 T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介入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rt-PA静脉溶栓,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替普酶联合瑞舒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AIS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标准剂量阿替普酶联合瑞舒伐他汀,观察组给予小剂量阿替普酶联合瑞舒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系统损伤情况及临床疗效、溶栓后出血、康复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CSS评分、治疗总有效率、溶栓后出血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MRS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14 d、 30 d、 90 d后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小剂量阿替普酶联合瑞舒伐他汀与标准剂量阿替普酶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AIS患者的神经系统损伤情况、治疗总有效率、溶栓后出血率相当,但前者在改善患者远期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综合康复指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天津医科大学第四中心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计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康复效果及治疗前后NIHSS、FMA、ADL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FMA、ADL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FMA、ADL各项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指导模式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帮助患者提升生活质量,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白质高信号(WMHs)严重程度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后的出血转化以及3个月后神经功能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3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改良Schelten量表进行WMHs评分,出血转化包括出血性梗死(HI)型和脑实质出血(PH)型,改良Rankin评分2~6分定义为不利的神经功能结局。结果132例溶栓治疗共26例(19.7%,26/132)发生出血转化。其中17例为HI型,9例为PH型。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舒张压及WMHs评分与HI型出血转化无关(P〉0.05);WMHs评分与PH型出血转化亦无相关性(P〈0.05),而基线NIHSS评分、舒张压是PH型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MHs评分是不利的神经功能结局独立危险因素(OR=1.136,95%CI1.037-1.245,P=0.008)。结论严重WMHs不增加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rt.PA溶栓后的出血转化风险,但与卒中后不利的神经功能结局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