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么刚  刘影  任秀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0):7478-747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联合造影(CTA)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脑梗死的住院患者67例行64排螺旋CT头颈动脉成像检查,采用VR、MIP、SSD和VE技术重建三维头颈动脉图像。结果 65例头颈动脉CTA图像达到诊断要求,头颈动脉狭窄者58例,正常9例。单纯颈动脉狭窄24例,单纯脑动脉狭窄18例,头颈动脉狭窄并存16例。结论 64排螺旋CT的CTA检查是一种显示头颈部血管狭窄病变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在头颈部闭塞性病变诊断中,256排极速CT血管成像(CT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时间段收治的100例头颈部闭塞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实施CTA诊断,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其诊断结果加以分析.结果:以DSA为金标准,CTA诊断颈动脉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头颈部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在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治疗的92例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头颈部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的血管病变分布情况、血管狭窄程度、头颈部动脉CTA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DSA组共发现血管狭窄病变142处,其中轻度狭窄58处,中度狭窄46处,重度狭窄31处,闭塞7处;CTA组共发现血管狭窄病变131处,其中轻度狭窄52处,中度狭窄42处,重度狭窄30处,闭塞7处;DSA诊断阳性142处,阴性1 023处;CTA诊断阳性140处(真阳性131处,假阳性9处),阴性1025处(真阴性1014处,假阴性11处);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敏感度为92.25%、特异度为99.12%、准确性为98.28%、阳性预测值为93.57%、阴性预测值为98.93%。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Kappa值为0.84(P...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诊断头颈部血管疾病采取64排128层螺旋CT的作用.方法:在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期间,回顾性分析63例于我院收治的头颈部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上患者均采取血管造影成像技术(CTA)诊断,对诊断结果以及成像质量进行对比.结果:经诊断,63例患者共计18例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并且狭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128层螺旋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在头颈部血管狭窄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筛选2014年5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128层螺旋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检查(DSCTA)的106例临床怀疑为头颈部血管狭窄性疾病患者,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由头颈部血管诊断经验丰富的3名主治以上医师共同评估血管减影图像质量、血管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结果:106例经128层螺旋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检查患者中,有1例患者检查时制动不良,图像减影质量差,无法诊断;有3例患者未发现血管狭窄;余102例共计发现狭窄118处,有13例患者存在2处或以上血管狭窄:颈动脉(38支),椎-基底动脉(32支),大脑前动脉(15支),大脑中动脉(21支),大脑后动脉(12支)。结论:对106例疑似头颈部血管狭窄性疾病患者进行128层螺旋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检查(DSCTA)分析结果表明,128层螺旋CTA成像清晰(可与常规DSA相媲美),操作简便,能够有效的去除骨质,在评价患者的头颈部血管狭窄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头颈部CTA检查在脑梗死血管狭窄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9月我院接诊治疗的脑梗死血管狭窄病患60例,将所选患者平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患者在利用头颈部CTA进行诊断,对照组病患则采用普通头颈部CT检查。结果:研究组患者检查脑梗死血管狭窄病变程度的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病患检查出患者血管狭窄出处的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头颈部CTA对脑梗死血管狭窄患者检查,可以提高患者诊断结果的准确率,为患者提供最及时的治疗,应当在临床上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8例疑似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血管造影(CTA),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临床诊断的金标准,分析CTA的诊断效果。结果:DSA与CTA对受试者的诊断准确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88例疑似患者中,经DSA检查确诊为头颈部血管疾病84例,CTA检出83例,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8.81%、100.00%、98.86%及100.00%,与DSA检查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DSA与CTA在血管狭窄性病变中的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TA只是将3处中度狭窄判断为轻度狭窄。结论: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可准确反映头颈部血管病变情况,诊断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8.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与纤维蛋白原水平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与"新"的危险因素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关系,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发生发展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以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颈动脉狭窄≥50%为依据,将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315例随机分为两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组)17...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128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河南省鄢陵县人民医院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作为观察组并抽取同期非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取128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狭窄情况及斑块检出率、分布情况。结果:观察组颈动脉总狭窄率81.25%(52/64)高于对照组41.94%(26/62),且其中轻度狭窄率、中度狭窄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动脉斑块总检出率72.93%(194/266)高于对照组51.85%(56/1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右颈内动脉、左颈内动脉、右颈动脉、左颈动脉斑块分布数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128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能够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狭窄情况做出有效评估,可明显提升颈动脉斑块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34例,患者进行病理学检查,皆确定有颈动脉斑块。对患者病理学检查前进行颈部血管CTA检查,对比诊断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性。结果:颈动脉CTA诊断结果中,易损斑块数、稳定斑块数皆与病理学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在CTA诊断结果中,易损斑块与稳定斑块纤维组织与脂核面积、钙化及出血、溃疡等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诊断中,采用CT血管成像在诊断结果上与病理学检查具有一致性,这说明颈部CT血管成像诊断结果准确率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例ICVD患者(缺血组)及79例无ICVD患者(对照组)的TCCD和(或)TCD及颈动脉超声资料,观察颅外动脉及颅内动脉超声征象,并与CTA或DSA结果进行对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CDU检测指标与ICVD的相关性。结果 经CTA或DSA证实,缺血组颅内动脉狭窄22例(22/107,20.56%),颅外动脉狭窄77例(77/107,71.96%);对照组颅内动脉均无狭窄,颅外动脉狭窄34例(34/79,43.04%)。缺血组与对照组比较,颅外动脉的IMT、斑块数量及性质、管腔狭窄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U诊断ICVD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与CTA或DSA的一致性中等(Kappa=0.730),诊断颅外动脉狭窄的一致性良好(Kappa=0.883)。ICA狭窄(P=0.005)、软斑/溃疡斑(P=0.002)、VA狭窄(P=0.029)与ICVD的发生相关。结论 CDU诊断ICVD患者颈动脉狭窄与CTA或DSA具有较好的相关性,ICA狭窄、软斑/溃疡斑、椎动脉狭窄是ICV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动脉高分辨率MRI(HR-MRI)血管壁成像和超声对鉴别诊断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原因的效果.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06月-2020年12月清远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31例,均行颈部辨血管壁HR-MRI检查、超声颈动脉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式对颈动脉狭窄原因检出情...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与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术(DSA)的比较,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诊断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60岁及以上拟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A检查.其中28例在CTA检查1周内行全脑血管DSA检查,对比分析DSA及CTA的检查结果。结果以DSA为参考标准,CTA检出老年脑血管中度狭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6%和99.2%,重度狭窄为87.5%和99.3%,闭塞分别为92-3%,99.8%。结论64层螺旋CTA能清晰显示颅内血管狭窄,是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与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评价颈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方法68例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于1周内分别行血管超声及CTA检查,共计272个节段,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血管超声与CTA对颈动脉狭窄检出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超声和CTA对颈动脉轻度狭窄(<50%)、中度狭窄(50%~69%)、重度狭窄和完全闭塞≥70%的判断符合率分别为83.5%、80.6%、87.5%及79.7%、75.0%、83.3%,超声和CTA对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判断符合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和CTA对共同检出的163条血管狭窄率计算值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血管超声、CTA诊断颈动脉狭窄≥70%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5.7%、87.5%、95.7%及91.4%、83.3%、94.7%,2种方法判断≥70%颈动脉狭窄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5、0.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超声与MSCTA在评估颈动脉血管狭窄程度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够取代有创性DSA诊断颈动脉的重度狭窄和完全闭塞。  相似文献   

15.
64层螺旋CTA与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拟诊为脑梗死的患者100例,同时进行64层螺旋CTA和DSA检查,将64层螺旋CTA与DSA结果进行对照。结果与DSA为金标,CTA检出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的敏感度为97.8%,特异度为76.4%。结论 64层螺旋CTA能够清晰地显示颅内血管的狭窄,在某些方面可替代DSA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CT血管造影术(CTA)对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的筛查价值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对行TCD与CTA筛查、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108例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病人行CAS。术后6个月病人均行TCD检查,24例病人行CTA与DSA检查,55例病人行CTA检查,29例病人行DSA检查。将TCD、CTA结果与DSA结果相比较。结果以DSA结果为金标准,TCD和CTA与之比较,术前诊断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一致性极好。支架植入后应用TCD与CTA随访,二者与DSA随访结果的符合率达100%。结论 TCD与CTA对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的诊断可靠性好,二者联合应用可在支架治疗前后的评估中替代DSA。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老年保健对象缺血性卒中的TOAST分型情况,探讨颈动脉斑块易损斑块的发生及其与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205名确诊缺血性卒中的老年保健对象综合临床资料进行TOAST分型,MSC-TA对颈动脉易损斑块及颈动脉狭窄进行测定。结果老年保健对象缺血性卒中的TOAST分型小血管病变最多(43.9%),不明原因(34.1%)及大动脉闭塞(19.5%)次之。96名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检出有易损斑块,检出率为63.9%,不同TOAST分型间易损斑块的检出无差异(P>0.05),颈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的易损斑块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保健对象缺血性卒中的TOAST分型有自身特点,CTA作为无创检查能对颈动脉斑块的形态学进行准确评价,易损斑块亦是老年患者卒中发生重要机制,重视斑块的性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兔模型的DSA及CTA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通过植入硅橡胶圈于兔颈动脉外膜加胆固醇饲料喂养的40只颈动脉狭窄模型兔,经股动脉插管方法行DSA及CTA检查,观察模型兔颈动脉狭窄程度及影像学征像。结果:DSA技术及CTA的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 IP)和三维容积漫游(VRT)等技术均可显示兔模型的颈动脉管腔狭窄的部位、形态、范围、程度及颈动脉的血管走向。结论:DSA与CTA均能较好的反应模型兔的颈动脉狭窄部位、形态,DSA能动态观察其血液动力学的变化;CTA既可观察其形态学改变,同时也可观察血管外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颈动脉超声和影像学表现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颈动脉超声、磁共振(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价值。方法90例颈动脉及椎基底动脉TIA患者分别进行CT、MRI、MRA、颈动脉超声及DSA检查。结果15例(16.7%)TIA患者CT、MRI显示有小血管腔隙性梗死,20例(22.2%)CT正常,MRI的他加权像显示有小的梗死灶,60例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40例(66.7%)显示有动脉硬化及管腔狭窄。有30例行MRA及DSA检查,14例(46.7%)MRA有异常,22例(73.3%)DSA显示颈动脉和相应动脉的狭窄或闭塞。结论CT及MRI是诊断TLA的筛选手段,颈动脉超声、MRA及DSA对TIA的诊断及预后的估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