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定位技术在剖宫产手术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76例超声引导定位下麻醉穿刺的择期剖宫产病例.其中体质量指数BMI≥30 kg/m2的40例(肥胖组40例),BMI<30 kg/m2的36例(非肥胖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L3~4椎间隙穿刺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穿刺深度以及穿刺点出血、误入蛛网膜下腔、神经损伤或神经异感等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L3~4椎间隙穿刺成功率均为100%,两组患者穿刺次数及穿刺时间无显著差异.肥胖组患者穿刺深度明显大于非肥胖组(P<0.05),非肥胖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肥胖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超声引导定位技术使剖宫产手术腰硬联合麻醉穿刺点的定位可视化、准确化,显著提高了肥胖孕妇腰硬联合麻醉的穿刺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25G细针侧隐窝入路单次腰麻应用于肥胖产妇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剖宫产手术的肥胖产妇60例,随机分为正中入路组(N组)与侧隐窝入路组(L组),各30例。N组以25G腰麻细针于L3~L4脊柱正中入路穿刺,L组以L3~L4小关节内缘侧隐窝入路穿入蛛网膜下腔,注入0. 5%罗哌卡因重比重液3. 0 m L。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麻醉穿刺次数与成功率、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平面及效果,比较2组患者头痛、术后腰背部疼痛及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平面及效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 0. 05); L组人均穿刺次数显著低于N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N组(P 0. 05); L组穿刺时神经根刺激症状发生率较N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均未出现头痛、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结论 25G细针侧隐窝入路单次腰麻应用于肥胖产妇剖宫产安全有效,可作为椎管内麻醉常规正中入路穿刺困难患者的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3.
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不同穿刺点麻醉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CSEA)不同穿刺点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 I级产妇80例,在CSEA下行剖宫产术,按照腰椎(L)间隙穿刺点的不同分为两组(Ⅰ组:L2~3:Ⅱ组:L3~4).比较两组需要调整手术床位的例数、需要硬膜外用药的例数、术中自述呼吸困难发生率、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和手术开始时的麻醉平面.同时观察术中恶心呕吐、寒颤及腹部牵拉不适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Ⅰ组产妇术中自述呼吸困难发生率、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麻醉平面明显高于Ⅱ组产妇(P<0.01).需要调整手术床位的例数、硬膜外用药的例数Ⅱ组明显高于Ⅰ组(P<0.01).两组寒颤、腹部牵拉不适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均在8分以上.结论:在CSEA剖宫产手术中,选择L3~4穿刺.通过调整麻醉平面使麻醉过程维持平稳,效果理想,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椎管内麻醉体位垫在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99例剖宫产产妇按剖宫产时间分组,2017年1月至3月行剖宫产的99例产妇为对照组,2017年4月至6月行剖宫产的100例产妇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协助产妇摆放低头侧卧双手抱膝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自行设计制作的椎管内麻醉体位垫。结果观察组剖宫产产妇腰硬联合麻醉一次穿刺成功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穿刺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行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时使用椎管内麻醉体位垫有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和产妇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CT联合超声引导在腰椎硬膜外麻醉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至我院进行腰椎硬膜外麻醉的患者120例进行研究。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取仰卧位或者膝关节屈曲位,对照组在超声定位下确定椎间孔进行硬膜外穿刺,观察组患者先行CT扫描,确定要进行穿刺的脊椎和椎间隙情况,然后在超声扫描定位下进行穿刺,给予利多卡因注射液以及甲磺酸罗哌卡因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时间、麻醉起效时间以及1次麻醉成功率。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穿刺时间和麻醉起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穿刺成功率98.33%高于对照组88.33%,观察组患者穿刺时间和麻醉起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穿刺成功率98.33%高于对照组88.33%。结论:CT联合超声引导能够提高腰椎硬膜外麻醉穿刺的成功率,改善麻醉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刘文佩  高国一 《临床医学》2010,30(12):89-90
目的探讨一点穿刺双向注药硬膜外麻醉在子宫全切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子宫肌瘤患者,排除有1次以上腰段硬膜外麻醉史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20例,其中A组为观察组,B组为常规一点法硬膜外麻醉组,C组为常规两点法硬膜外麻醉组。穿剌点A、B组选第2、3腰椎间隙(L2~3),C组选第1、2腰椎间隙(L1~2)向上,第3、4腰椎间隙(L3~4)向下置管,均采用直入法穿刺。A组穿剌时针尖缺口朝向骶部,穿剌成功后尾向注入0.5%罗哌卡因5 ml,再头向置入导管4 cm,固定。三组患者实验量及追加至初量药物均采用2%利多卡因,术中采用0.5%罗哌卡因追加维持麻醉。观察注入初量后5 min、10 min感觉神经阻滞情况及术中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和两点法组麻醉效果相当,麻醉满意率高,常规一点法组阻滞不全发生率高。结论一点穿刺双向注药硬膜外麻醉操作简便、创伤小,应用于子宫全切术麻醉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实施腰-硬联合阻滞的肥胖剖宫产患者对穿刺偏移的主观感觉是否可以帮助提高麻醉成功率及减少神经损伤.方法 192例肥胖产妇随机分为两组,采用正中入路法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常规穿刺,反馈组要求患者反映穿刺伴随感觉(酸胀感)及偏移位置,麻醉医生据此调整穿刺方向,记录穿刺置管情况、神经刺激症状及麻醉失败率.结果 反馈组穿刺及置管时出现神经刺激者(3%、2%)少于对照组(8%、13%),麻醉失败率(3% VS 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用患者对穿刺偏移的感觉反馈指导腰-硬联合麻醉可以减少穿刺针及硬膜外导管对肥胖产妇的神经机械损伤,但不能避免麻醉失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穿刺间隙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血液动力学、牵拉反应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在亳州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经L2~3间隙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经L3~4间隙穿刺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比较2组产妇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感觉恢复时间、血液动力学指标、牵拉反应、胎儿娩出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的麻醉总有效率(74.0%vs. 92.0%)及新生儿娩出后5 min Apgar评分[(9.61±0.29)分vs.(9.82±0.25)分]显著增加(P <0.05),产妇麻醉后感觉阻滞起效时间[(8.08±0.55) min vs.(3.52±0.26) min]、运动阻滞起效时间[(9.17±0.57) min vs.(4.88±0.80) min]、感觉恢复时间[(18.67±2.27) min vs.(10.79±0.74)min]、心脏指数、加速度指数、左心做功、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及心排血量显著降低,胎儿娩出时间[(16.10±3.58) min vs.(11.13±1.60) min]明显较短,探查清理腹腔时产生的牵拉反应[(5.48±2.46)分vs.(1.96±1.28)分]较弱,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6.0%vs. 2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于L2~3间隙对剖宫产产妇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其麻醉效果较好,对产妇血液动力学、牵拉反应及对新生儿的影响等均优于L3~4间隙穿刺。  相似文献   

9.
我院2006-04~2007-03共开展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术(PCEA)行分娩镇痛300例,效果满意,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ASAI~级足月妊娠、头位、单胎、无产科并发症及麻醉禁忌证、临产后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30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分娩。随机抽取同期、条件相似、未用任何镇痛方法分娩的30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1.2麻醉方法两组产妇有规律性宫缩后由专人进行产程观察和护理,观察组在产程进入活跃期后开放静脉通路,行硬膜外穿刺,穿刺点为L2-3间隙,穿刺成功后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4cm,产妇取平卧位,0.2%的罗哌卡因5ml…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轨道式穿刺针法对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河源长安医院收治的88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观察组应用轨道穿刺针法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产妇应用传统内针法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产妇的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麻醉效应、应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11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在剖宫产术中选择的麻醉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58例,罗哌卡因)和观察组(58例,罗哌卡因+舒芬太尼)。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麻醉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术前、麻醉药物注射后1、3、5、10 min及术毕时,两组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产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5 min时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显著,麻醉起效快,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且对母婴影响小,术后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开展自控式硬膜外镇痛分娩(PCEA)的镇痛效果及其安全性,探讨PCEA对降低剖宫产率的推进作用。方法回顾接受PCEA镇痛分娩产妇50例(观察组),均系无麻醉禁忌,单胎、足月、头位、初产;同时选择同期同条件下未行镇痛分娩的产妇50例(对照组)。观察PCEA镇痛的效果,并记录产程时间、产妇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中转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新生)LApgar评分等评估指标。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仅有轻微痛感,镇痛前VAS的评分为8.5±1.4,在镇痛后宫口7—8cm时,VAS评分为3.5±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9±0.7,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血压、脉搏、呼吸、活跃期、第二产程、产后出血量,新生)LApgar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EA技术可有效减轻分娩疼痛,不影响产程,且安全可行,便于操作,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具有重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1月至2010年6月130例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65例采用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65例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镇痛维持时间与术后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效果满意,镇痛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赖丽芳  黄芳芳  杨水秀 《全科护理》2013,11(22):2029-2031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人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6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的先兆子痫、子痫、产后出血、胎盘早剥发生情况、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Apagar评分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先兆子痫及子痫、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及胎盘早剥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Apa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控制疾病发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产妇顺产率和母婴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体位干预防治剖宫产产妇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6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和体位干预组,每组43例。麻醉后,参照组采取将手术床朝向左侧并倾斜30°的体位进行护理,体位干预组采取将孕妇右侧臀部垫起4~5 cm的体位进行护理。比较两组麻醉前、麻醉20 min后舒张压、收缩压、呼吸频率、心率及麻黄碱药物使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NSNS评分。结果麻醉20 min后,两组的舒张压、收缩压低于麻醉前,但体位干预组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20 min后,两组的呼吸频率、心率高于麻醉前,但体位干预组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位干预组麻黄碱药物使用量为(5.23±1.05)mg,明显少于参照组的(8.14±1.77)m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位干预组术中低血压综合征、单侧阻滞不全、低氧血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位干预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孕妇NSNS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采用特殊体位干预对防治SHS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局麻药中加入小剂量芬太尼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218例ASAI~II级足月单胎头位妊娠产妇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随机分为A组(观察组)109例和B组(对照组)109例。选择L2~a行硬膜外穿刺,试验量2%利多卡因4ml,5min无脊麻征象后,A组分次追加含2“g/ml芬太尼的2%利多卡因及0.75%罗哌卡因各5ml,B组则分次追加2%利多卡因及0.75%罗哌卡因各5ml,根据阻滞平面可再追加相应局麻药,直至元痛平面达T8后开始手术。记录阻滞平面达T8所需时间、初次剂量、最高阻滞平面及局麻药作用持续时间;于切皮、进腹、取胎及缝皮时记录VAS评分,监测并记录麻醉前、注药后5min、15min、30min、术毕时SBP、DBP、HR、Sp02i观察进腹及取胎时的牵拉反应以及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Apgar评分。结果A组在切皮和进腹时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而取胎和缝皮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高阻滞平面两组相当,而阻滞平面达Ts所需时间和初次剂量A组明显少于B组(P〈0.05);麻醉作用持续时间A组明显比B组长(P〈0.01),牵拉反应A组明显轻于B组(P〈0.05),而BP、HR、SpO2及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麻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可以明显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减少局麻药用量,增强麻醉效果,且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可以安全地用于产科麻醉。  相似文献   

17.
李华凤  杨沛  曾蔚越  吕胜 《华西医学》2005,20(3):452-454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辅助用于硬膜外麻醉剖宫产对母儿的影响。方法:12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接受剖宫产的妇女,随机分为对照和试验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0.3mg/kg氯胺加0.04mg/kg咪唑安定镇静,观察产妇术中生命体征、牵拉反应和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娩取胎儿时,试验组的心率、血压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产妇存娩取胎儿时不舒适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部分产妇由于处于睡眠状态而无法早期进行母婴接触,P〈0.05;新生儿APGAR在出生1、2、5min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辅助用于硬膜外麻醉剖宫产可减轻胎儿娩出时的内脏牵拉反应,对母儿无呼吸循环抑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模式对剖宫产产妇康复及产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我院产科收治的104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随机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精细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产后1 d,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SDS、S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产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模式不仅能显著改善剖宫产产妇的焦虑和抑郁程度,降低产后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能提高产后康复效果和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以为剖宫产术后麻醉药物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30例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两组均行剖宫产术,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进行术后镇痛,观察组采用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进行术后镇痛.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4、12、24 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R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的NE、Cor、ET-1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4 h,观察组的NE、Cor、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初乳时间早于对照组,术后4、12、24 h的PR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的NPY、SP、β-E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4 h,观察组的NPY、SP、β-E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应用在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后有助于提高镇痛、镇静效果,减轻产妇的应激反应,改善早期泌乳情况,下调神经递质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