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旨在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最佳治疗时间窗。方法采用静脉输注尿激酶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按发病距治疗的时间将入选的25例病人分为治疗组(发病距治疗时间<4小时)和对照组(发病距治疗时间4~12小时)。以欧洲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计分(TheEuro peanStrokeScale)为标准,对照比较两组病人的起效时间、总体疗效、疗后转归及安全范围。结果治疗组起效时间(15~180分钟)较对照组(2.3~28小时)显著缩短。疗后一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计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的改善(P<0.05)。对照组溶栓后发生皮下和齿龈出血2例。治疗组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早期开通闭塞脑血管的有效和理想的方法。最佳的治疗时机(时间窗)应当选择在发病后的4小时以内。  相似文献   

2.
3.
4.
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导致人类严重残疾和死亡的重要疾病,溶栓治疗是目前降低AIS死亡和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本文结合近年溶栓临床研究,就溶栓治疗时间窗、途径、超声辅助溶栓、特殊患者的溶栓等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静脉注射阿替普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是脑梗死早期公认的治疗方法。但由于严格的溶栓时间窗、获得溶栓同意及出血风险等限制,多数符合溶栓条件的患者并没有得到溶栓治疗(溶栓治疗率仅达3%),寻找更有效、安全、时间窗外的溶栓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溶栓药物新出路、影像指导溶栓、超声辅助溶栓以及血管内机械取栓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晚时间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LVO-AIS)患者血管内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020年5月—2023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诊治超晚时间窗前循环LVO-AIS患者88例,根据是否实施血管内治疗(机械取栓、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分为血管内治疗组37例和药物治疗组51例。比较2组闭塞部位、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核心梗死体积>50 mL比率等临床资料;以及90 d预后良好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90 d内病死率、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 血管内治疗组年龄、性别比例、既往史、闭塞部位、入院时NIHSS及吸烟、发病时间<48 h、醒后卒中、核心梗死体积>50 mL比率与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内治疗组行单纯机械取栓20例,行机械取栓联合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植入17例,术后即刻血管再通率为94.59%。血管内治疗组90 d预后良好率(56.76%)高于药物治疗组(29.41%)(χ2=6.633,P=0.010),90 d病死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住...  相似文献   

7.
对急性脑梗死超时间窗溶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超过溶栓治疗时间窗的病人 ,作静脉溶栓疗效和安全性的初步探讨。方法 将 9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用国产尿激酶 ,联合甘露醇、葡萄糖 -胰岛素 -钾溶液、尼莫地平作为脑保护剂。溶栓组的病人 ,根据其能够得到溶栓治疗的时间 ,再分为时间窗内溶栓组 (6小时以内 )和超时间窗溶栓组 (12~ 2 4小时 ) ,对其疗效和安全性作对比观察。结果 超时溶栓组起效时间中位数 6小时 ,低于溶栓组 ,高于对照组 (10天 ) ;显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低于溶栓组 ;恶化率与溶栓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无严重副作用。治疗后脑CT扫描梗死面积大于溶栓组 ,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 在联合应用脑保护剂 ,注意治疗时间窗个体化前提下 ,适当延长溶栓治疗时间窗的超时溶栓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替罗非班治疗超时间窗后循环脑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天津市黄河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收入的98例超时间窗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及治疗安全性。结果 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46/49),高于对照组[79.59%(3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降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值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20%(5/49),对照组为6.12%(3/...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时间窗中应用信息化时间追踪管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7月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性别、年龄、病程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信息化时间追踪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效率、治疗效果及临床预后情...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卒中的典型表现为突发性神经功能缺损,如无力、感觉障碍或言语困难。卒中是第三大死亡原因,仅次于心脏病和肿瘤引起的死亡人数,卒中后1年内,大约29%的患者死亡,这一比例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更高;卒中是致残的主要原因,31%的卒中存活者在卒中后需要人照顾,20%需要辅助才能走路,16%……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一键启动”流程优化在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1-6月入院进行静脉溶栓的41例为对照组,2020年7-12月入院进行静脉溶栓的45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抢救流程,观察组采用“一键启动”流程优化进行干预。比较2组入院至见到神经内科医生的时间(door to physician,DTP)、入院至实验室检查出报告时间(door to laboratory,DTL)、入院至溶栓用药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入院至完成CT检查的时间(door to imaging,DT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与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结果 观察组DTP、DTL、DTI、DNT均明显短于对照组(Z=-8.506,P<0.001;Z=-6.750,P<0.001;Z...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阿替普酶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具有溶栓适应征的100例AIS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动脉溶栓组和静脉溶栓组,各50例,2组患者分别给予阿替普酶动脉溶栓治疗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比较治疗前、治疗后24 h、治疗后14 d NIHSS评分。3个月随访期间对患者的受累血管再通率、预后良好率、颅内出血发生率、死亡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2组疗效和临床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14 d,2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2组患者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S发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或动脉溶栓治疗,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获得较高的血管再通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2种方法在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剂量(0.6mg/kg)与标准剂量(0.9mg/kg)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年龄80岁)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40例发病3h内的高龄脑卒中患者分为阿替普酶低剂量组(n=21)和标准剂量组(n=19),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出血事件、发病90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90d死亡率。结果:低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基线NIHSS评分、溶栓24h及溶栓7dNIH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患者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发病90d死亡率以及90d的mRS评分0~2分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低剂量与标准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类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时相CT血管造影(CT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侧支循环评估价值及溶栓治疗指导作用.方法 我院收治的AIS患者,选取其中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前均给予多时相CTA检查,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及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  相似文献   

15.
Dizzy patients present a significant diagnostic challenge to the emergency clinician. The discrimination between peripheral and central causes is important and will inform subsequent diagnostic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Isolated vertigo can be the only initial symptom of a posterior circulation stroke. The sensation of imbalance especially raises this possibility. Research involving strokes of the posterior circulation has lagged behind that of the anterior cerebral circulation. Investigations of the last 20 years, using new technologies in brain imaging in combination with detailed clinical studies, have revolutionize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causes, treatments, and prognosis of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流程优化干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电脑随机选取方式分为对照组(21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21例,护理流程优化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的生存质量评分均升高,脑神经功能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流程优化干预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中,可改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患者急性期积极降压对再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且收缩压在150~185 mm Hg的9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在急性期采取积极降压,即在溶栓开始60 min内将收缩压控制在140~150 mm Hg并至少维持72 h;对照组患者按照指南标准降压,即将收缩压控制在180 mm Hg以下。2组患者在静脉溶栓前及溶栓后24、48及72 h给予多模式核磁共振检验,记录2组治疗后的血压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流再灌注及血管再通情况,对2组随访3个月,观察2组生存状态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在静脉溶栓后24、48及72 h的收缩压水平均显著较低(P0.05),而2组同时期舒张压、NIHSS评分及溶栓后24 h血管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3个月自发性脑内出血率、生存率、改良Rankin评分为0~2分、血流再灌注率及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患者急性期积极降压对再灌注未见不良影响,亦不会增加患者致残或死亡风险,提示静脉溶栓后早期避免收缩压骤升可能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及其与时间窗的关系。方法将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2次/d,连续治疗14 d为1个疗程。分别在患者入组前、治疗后3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估,并于治疗后24 h、48 h、72 h行头颅CT观察并记录梗死面积的变化。结果试验组NIHSS疗效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0%(χ2=5.70,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NIHSS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t分别=7.61、2.98,P均<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7,P<0.05)。试验组治疗后24 h、48 h、72 h头颅CT梗死面积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均有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33、3.67、4.18,P均<0.05),且试验组治疗后72 h与治疗前的CT梗死面积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 P<0.05)。将试验组按照发病时间分为发病24 h、48 h、72 h三组,三组治疗前NIHSS评分、CT梗死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别=3.05、2.98,P均>0.05);三组治疗后NIHSS评分、CT梗死面积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4.92、4.01,P均<0.05)。三组治疗后NIHSS评分、CT梗死面积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24、4.74、4.56;3.64、4.71、4.28,P均<0.05)。结论尽早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30例AIS静脉溶栓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流程治疗),将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0例AIS静脉溶栓患者设为观察组(成立QCC小组,采用QCC优化流程救治)。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入院至评估患者、入院至获得影像学检查、取药-溶栓、DNT用时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溶栓有效率和DNT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QCC活动可提高AIS患者静脉溶栓DNT达标率,同时提升了医护人员应用QC手法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