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炙甘草汤联合美托洛尔、胺碘酮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86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炙甘草汤。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一氧化氮(NO)水平高于对照组,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QT离散度(QTd)、校正QT离散度(QTcd)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炙甘草汤联合美托洛尔、胺碘酮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满意,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QT间期离散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62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各31例,分别应用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3%(28/31)和83.9%(26/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胺碘酮更好.  相似文献   

3.
1987年以来,用乙胺碘呋酮(胺碘酮)加中药转律汤治疗慢性心房颤动(房颤)20例,结果如下。一般资料将34例慢性房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1.治疗组(胺碘酮加转律汤):共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35~81岁,平均50岁。风心病6例,冠心病9例,高心病2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  相似文献   

4.
胺碘酮 (Amiodarone ,又称乙胺碘肤酮 ,安律酮 ,可达龙 ) ,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抗心律失常药 (AAA) ,其具有Ⅰ、Ⅱ、Ⅲ及Ⅳ类AAA的特性 ;且抗心律失常疗效确切。本文主要对胺碘酮治疗心梗后心律失常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1 胺碘酮在心肌梗死方面的临床应用在 1 992年Ceremuzynski等[1 ] 报道了 61 3例心肌梗死后伴心律失常患者 ,因不能耐受β阻滞剂 (心衰 )而随机接受胺碘酮 (30 5)或安慰剂 (30 8)治疗。随访 1年 ,室性心律失常达Lown氏 4级者 ,安慰剂组 60例 ,胺碘酮组仅 2 3例 ;心源性死亡者 …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6例SVT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36例)和心律平组(30例)。分别静脉给予胺碘酮和心律平治疗后观察对SVT的转复有效率、显效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组转复有效率高于心律平组,心律平转复时间明显短于胺碘酮组,不良反应胺碘酮组低于心律平组。结论胺碘酮虽然起效时间长,但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和胺碘酮联用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综合征)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双腔起搏(DDD)起搏后房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病窦综合征并阵发性房颤患者60例,DDD起搏后随机分为胺碘酮组(30例)和厄贝沙坦+胺碘酮组(30例),胺碘酮组治疗方案:DDD起搏后,给予胺碘酮0.2 g,口服1次/d;厄贝沙坦+胺碘酮组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加厄贝沙坦75~150 mg/d,疗程观察18个月。结果与胺碘酮组比较,厄贝沙坦+胺碘酮组房颤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且厄贝沙坦+胺碘酮组窦性心律维持率高于胺碘酮组。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植入DDD型起搏器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有明显的协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60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胺碘酮组)和对照组(普罗帕酮组),每组各30例,胺碘酮组口服胺碘酮0.2/次,3次/d,连服2周;普罗帕酮100 mg/次,3次/d,疗程同胺碘酮组。结果:胺碘酮组总有效率(90.0%)明显优于普罗帕酮组总有效率(56.6%),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有效率较普罗帕酮更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静脉应用胺碘酮对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急诊SVT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胺碘酮)和对照组(心律平),每组各30例.观察组静脉应用胺碘酮急诊复率,对照组应用心律平急诊复律,观察二组复律成功率,评价安全性.结果 胺碘酮组复律成功率为83.3%,心律平组为46.6%,胺碘酮组明显高于心律平组(P<0.01).胺碘酮治疗前后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静脉注射过程中出现血压偏低,无需特殊处理,无心动过缓出现,无QT间期延长.心律平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静脉注射胺碘酮对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即时疗效好,且较为安全,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对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心律失常患者开展本次研究,将全部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分别为参照组(采用单纯胺碘酮治疗)和观察组(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为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参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有着极其显著的效果,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前检测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并记录,而后采用胺碘酮治疗方案,并对服药后30、90、180d后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并记录,将治疗前、治疗后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0例患者服用胺碘酮后第30、90d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值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游离甲状腺激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于服用胺碘酮后第30d时逐渐上升,于服药90d后,TSH、FT4值上升达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50例患者服用胺碘酮治疗后测定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甲状腺微粒体抗体(MCA)、甲状腺球蛋白(TG)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但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副作用,应注意服药时程,并定期检测患者甲状腺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内皮素-1(ET-1)水平与早期心肌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收治的93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93例体检健康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H cy、E T-1水平及心肌功能指标[收缩末期左心室容积(LV...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心肌纤维化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定本院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收诊的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采用高剂量(20 mg/d)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采用低剂量(10 mg/d)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半乳凝素-3(Gal-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及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结果治疗后,观察组Gal-3、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6、hs-CRP、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均升高,LVEDV、LVESV、LVEDD、LVESD均降低,且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V、LVESV、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剂量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室重构及心肌纤维化,促进其心功能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温阳益心汤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彩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温阳益心汤辨证加减用药,对照组采用参麦注射液30 mL加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静脉滴注。所有患者均检测治疗前后心脏彩超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LVEF、SV、CO均呈升高趋势,与治疗前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LVESV、LVEDV均呈下降趋势,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阳益心汤能明显改善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对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32例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6例。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胺碘酮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P-R与Q-T间期、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后壁厚度(LVWP),并统计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心率均明显降低,P-R与Q-T间期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心率、P-R间期和Q-T间期较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LVD、LVEF、LVWP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LVD、LVEF和LVWP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4%(χ2=4.247,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可有效缓解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减慢心率,恢复正常射血,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温肾散结方联合针刺治疗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PS)男性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盐酸特拉唑嗪片)、观察A组(温肾散结方)、观察B组(温肾散结方联合针刺),每组各40例,评估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CPSI评分,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治疗后NIH-CPSI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观察A组的疼痛症状评分、排尿症状评分和NIH--CPSI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NIH-CPSI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低于观察A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85%,观察A组为73.68%,观察B组为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肾散结方联合针刺治疗CPPS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中老年2型糖尿病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福州市长乐区中医院诊治的中老年2型糖尿病失眠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右佐匹克隆片+常规治疗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常规治疗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1个月睡眠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干预后主观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及PSQI总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2组患者干预前后主观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及PSQI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中老年2型糖尿病失眠,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晚期再灌注对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Q波型前壁心肌梗死恢复期开通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对左室重构 (LVRM )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4 0例近期首次发生过Q波型前壁心肌梗死且造影显示供血区供血冠状动脉闭塞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前瞻性随机方式分组 ,治疗组患者心肌梗死后 4周内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对照组患者心肌梗死后不作支架术。均于梗死后 4周和 2 4周进行超声心动图观察。分别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量 (LVESV)、左室射血分数 (LVEF)。结果 心肌梗死后均可发生明显左室重构 ;治疗组 2 4周与 4周时对比 ,LVEDV与LVESV均减小 (P <0 .0 5 ) ,而LVEF升高 (P <0 .0 5 ) ,LVRM与心功能明显改善 ,治疗组 2 4周时与对照组比较 ,以上指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对照组 2 4周与梗死后 4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晚期恢复梗死相关动脉可明显减轻或逆转Q波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LVRM ,明显改善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8.
李媛 《临床医学》2021,41(2):110-113
目的探讨炙甘草汤和生脉散加减治疗小儿气阴亏虚型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于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3例气阴亏虚型VMC患儿,依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6)与观察组(n=47)。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灸甘草汤治疗,观察组采用炙甘草汤和生脉散加减治疗,治疗30 d后,比较两组中医症候积分、炎性指标及心肌标志物。结果治疗30 d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两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阴亏虚型VMC患儿采用炙甘草汤和生脉散加减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抑制机体炎性反应,修复坏死的心肌细胞,有利于促进临床体征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瓜蒌夏苓汤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阻心脉证的效果及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MMP-9、TIMP-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阻心脉证患者进行研究,以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对症治疗,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功能及血清脂联素(APN)、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19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患者按照类型不同再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1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均给予辛伐他汀片20 mg 口服;治疗8周后比较各组患者的左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ELISA法检测血清中 APN 和 hs-CRP 含量变化。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的左心功能指标和血清指标含量变化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 < 0.05)。SAP、UAP、AMI 三组患者的 LVEDV、LVESV减小,LVEF增大,血清中 APN含量增加、hs-CRP含量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 UAP组的LVEDV、hs-CRP减少值优于SAP组,AMI组的LVESV、hs-CRP减少值和APN增加值优于SAP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结论辛伐他汀可改善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左室功能,其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可能与调节血清 APN和 hs-CRP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