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 RA )患者应用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西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收治的 98 例老年 RA 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9 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 12 周。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情况、实验室指标、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后,观察组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 关节疼痛指数评分及关节肿胀数、 关节压痛数低于对 照 组 ( P<0.05 ); 观 察 组 类 风 湿 因 子( RF )、血 沉 ( ESR )、 C 反 应 蛋 白 ( CRP )水 平 及 斯 坦 福 大 学 关 节 病 健 康 评 价 量 表 ( HAQ )各 项 评 分 均 低 于 对 照 组 ( P <0.05 )。 结论:老年 RA 患者应用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西药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 ,可减轻炎症反应、关节肿痛,缩短晨僵时间,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好,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甲氨蝶呤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1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处于活动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等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比较两组关节症状改善情况、双手握力、血沉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类风湿因子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和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评分均明显降低,双手握力明显增加,且观察组相关指标降低或增加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和类风湿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给予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3.
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208例.并测量治疗前后IgG,IgA,IgM及关节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治愈率35.29%,总有效率95.19%。,IgG,IgA,IgM治疗后明显下降,关节症状明显改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用于治疗RA期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采用加减桂枝芍药知母汤合针灸治疗组治疗RA59例,并与芬必得对照组的60例作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63.2%,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加减桂枝芍药知母汤合针灸治疗RA具有减轻炎症刺激、缓解临床症状、控制病情发展之功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慢性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疗程结束后进行总有效率评估。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刺配合桂枝芍药知母汤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慢性腰腿痛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血沉、C反应蛋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关节肿胀程度、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肿胀评分、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患者疗效确切,可促进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氨甲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该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3组,对照1组采用氨甲蝶呤治疗,对照2组采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研究组采用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氨甲蝶呤治疗。比较3组患者疗效、晨僵持续时间、关节压痛个数、关节肿胀个数、健康评分(HAQ)、医生总体评分、患者总体评分、疼痛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疗效均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晨僵持续时间、关节压痛个数、关节肿胀个数均少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HAQ、医生总体评分、患者总体评分均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氨甲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优于桂枝芍药知母汤或氨甲蝶呤单独应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寒湿痹阻型痛风急性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10例寒湿痹阻型痛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与干预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方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尿酸水平(U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VAS评分、UA、CRP、ESR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治疗后,2组VAS评分、UA、CRP、ES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干预组有效率为91. 23%,高于对照组的84. 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于寒湿痹阻型痛风急性发作期患者,西药联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方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秦息痛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IL-17、IL-6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80例RA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给予甲氨蝶呤+秦息痛片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对血清促炎因子与RA疾病活动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DAS28评分、ESR、CRP、血清IL-17、IL-6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A患者血清IL-17、IL-6表达水平与DAS28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秦息痛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可能的内在机制为降低血清IL-17、IL-6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加味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心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50例心悸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行稳心颗粒和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加味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汤药组成成分:龙骨、生牡蛎、桂枝、炙甘草、丹参、芍药、茯苓、夜交藤、桃仁、远志)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4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心功能各指标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心悸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柴胡桂枝干姜汤联合理中丸加针灸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筛选我院诊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60例,应用数字随机表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疗法;观察组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联合理中丸加针灸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TNF-α和IL-8)水平。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NF-α和IL-8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桂枝干姜汤联合理中丸加针灸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当归芍药汤联合西沙必利治疗脾肾阳虚型老年性便秘的临床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86例老年性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西沙比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当归芍药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及中医症候积分。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PAC-QOL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各项积分及总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当归芍药汤联合西沙必利治疗脾肾阳虚型老年性便秘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并可改善中医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6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并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麝香保心丸,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分析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两组症状体征积分,左心室功能[左心室舒张早期充盈峰(E)、左心室舒张晚期充盈峰(A)、E/A、氨基末端B型脑利钠肽原前体(NT-ProBNP)]、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症状体征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E/A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NT-Pro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E/A、NT-Pro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E水平、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FIB、D-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P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FIB、D-D、P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IL-10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两组CRP、IL-10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AMI效果较好,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宫外孕Ⅱ号方合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安康市中医医院妇科收治的8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宫外孕Ⅱ号方合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凉血消庀汤加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采用单双号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卡泊三醇软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凉血消庀汤加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比较两组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白细胞介素-17A(IL-17A)与辅助性T细胞17(Th17)水平、治疗总有效率及随访3、5个月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皮损面积、鳞屑、红斑、瘙痒评分、PASI总分、IL-17A、Th1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3、5个月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凉血消庀汤加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应用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补肾通络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效果。方法采用单双号随机化分组将90例RA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补肾通络汤。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BAP、PⅠNP、TNF-α、IL-1β水平及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及关节功能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BG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晨僵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补肾通络汤治疗RA可获得良好的效果,能改善骨代谢指标,减轻临床症状及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性腹泻(DD)的临床效果及对肠道激素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D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和观察组(32例,半夏泻心汤+双侧天枢穴穴位贴敷)。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症候积分、血清MTL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S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双歧杆菌、拟杆菌菌落数量均增加,乳酸杆菌、肠球菌、肠杆菌及酵母菌菌落数量均减少,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DD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胃肠激素水平及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