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增加吞咽功能的筛查频次对预防桥小脑角肿瘤患者术后吸入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将168例桥小脑角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4例。观察组术后第1~7天每天筛查吞咽功能1次,对照组术后第1天筛查吞咽功能1次,观察两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检出率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异常及功能障碍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桥小脑角肿瘤的手术患者,术后增加吞咽功能的筛查频次,能提高吞咽障碍的检出率,根据患者吞咽功能状态给予相应的饮食护理干预,可减少因饮水呛咳与食物误吸而引起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使用吞水试验评估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度,并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吞咽功能及减少吸入性肺炎的作用。方法 180例经吞水试验证实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9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体位、饮食、吞咽基础功能训练;对照组90例仅给予常规护理。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吞咽康复的总有效率为9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8%(P<0.05);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2%(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管理对降低基底节出血术后吸入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的60例基底节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使用GUSS筛查法进行早期吞咽评估并给予有效的吞咽管理。比较2组患者治疗的吞咽功能以及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进行早期吞咽管理后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改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尽早利用GUSS吞咽评估方法评估,并给予吞咽管理,能有效降低基底节出血术后的吸入性肺炎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刘敏  于元英  初悦美 《中国康复》2012,27(3):169-170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伴吞咽困难90例,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均接受脑卒中常规治疗及吞咽功能训练,联合组加用高压氧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情况及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3%、71.1%,P<0.05);联合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7%、22.2%,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具有更好的康复治疗效果,并可有效防止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工作坊式延伸训练联合微课在脑卒中吞咽障碍经口进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6例脑卒中吞咽障碍经口进食的患者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3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以吞咽功能和肺康复训练为主的工作坊延伸训练,并联合微课进行相关进食安全知识的指导,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吞咽功能评估,比较两组入院时、入院后3周的吞咽功能情况,入院3周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及入院后1周经口进食执行正确率的差异。结果入院后三周,观察组的吞咽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入院后1周观察组经口进食执行正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工作坊式延伸训练联合微课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经口进食执行正确率,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间歇性鼻饲联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影响。[方法]纳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8月—2018年9月接受康复护理干预的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鼻饲留置+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采取间歇性鼻饲法+吞咽功能康复护理训练。干预前及干预后4周,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吞咽障碍程度并进行疗效评定,采取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观察吞咽不同阶段的情况,行血常规检查评估营养状态及统计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VFSS评分、体质指数、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氮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间歇性鼻饲联合吞咽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营养状态,且利于吞咽功能恢复,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化痰方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气阴两虚夹痰型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患者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某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140例老年气阴两虚夹痰型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干预前均合并轻度肺部感染,对照组在内科治疗基础上予以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益气养阴化痰方。14 d后,观察两组患者吞咽障碍改善效果、肺部功能及治疗期间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较对照组低,吞咽X线荧光透视(VFS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01);观察组体温恢复、咳嗽缓解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01);观察组治疗期间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0.00%较对照组的22.86%低(P0.05)。结论益气养阴化痰方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气阴两虚夹痰型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患者效果确切,可改善吞咽障碍,缓解肺功能水平,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吞咽功能训练促进卒中患者康复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 将108例吞咽功能障碍的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2例)和对照组(56例);实验组予以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不予接受上述训练;两组患者的其他治疗措施均按照卒中指南进行;半年内观察两组病人发生吸人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及死亡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5.4%,脱水及营养不良为23.1%,死亡率为13.5%.对照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32.1%,脱水及营养不良为41.1%,死亡率为32.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有吞咽功能障碍的卒中患者,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可以有效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改善营养状态,降低近期(半年内)死亡率,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重建及吸入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将82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加用项针疗法和电刺激。对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洼田饮水试验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并统计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出现吸入性肺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之间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疗法能够促进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重建和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的作用.方法 将2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吞咽功能训练.观察两组吞咽困难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81.25%,对照组有效率为41.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有效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引流声门至气囊间积液与重型颅脑损伤后人工通气伴发肺炎的关系。方法38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与实验组(18例)。实验组患者行气管切开或插管时,在声门至气囊之间的盲腔内放置一引流管,对照组不放引流管,定时吸出不同部位积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实验组患者,口咽和盲腔积液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阳性,而支气管痰液细菌培养结果15例阴性;实验组患者未见肺炎发生。对照组支气管内痰液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阳性,10例伴发肺炎。2组经过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人工通气后在声门与气囊间的盲腔内放置引流管,可明显减少人工通气伴发的肺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病毒性脑炎患儿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6例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病毒性脑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对患儿进行早期吞咽功能训练。观察2组患儿护理干预3、6个月后,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和6个月内的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和护理干预3、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0.52%、94.74%,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5.79%、28.9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6个月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为15.7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63%(P<0.05)。结论早期的吞咽功能训练和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病毒性脑炎患儿的吞咽功能,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以及减少吞咽障碍所引起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根据吞咽功能级别分别给予不同的饮食指导和吞咽功能训练.结果:实验组患者吞咽功能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吸入性肺炎15例(25.0%),营养不良9例(15.0%),对照组吸入性肺炎27例(45.0%),营养不良16例(2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进行有效吞咽功能的康复治疗和针对性的饮食指导,不仅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可提高患者的日常能力和生活质量,对脑卒中患者的最终预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降低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4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吞咽功能训练,采集2组肺部感染患者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实验,并比较2组患者吞咽功能、肺部感染率及置管时间。结果通过培养、分离共从43例肺部感染患者中检出22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65株(29.15%),革兰阴性菌148株(66.37%),真菌18株(8.07%)。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87%,对万古霉素、利福平、克林霉素敏感;粪肠球菌对环丙沙星、青霉素G耐药;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克林霉素敏感。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氧氟沙星均有较高的耐药率,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而鲍氏不动杆菌及肺炎克雷伯均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30%;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耐药较为广泛,仅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治疗后,实验组优良率显著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实验组肺部感染率及置管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行吞咽功能训练有效可降低肺部感染,缩短置管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痰培养的病原菌并分析其耐药特征,从而更好地指导对该类患者的临床抗菌药物治疗。方法对山西阳煤集团第三医院2012年7月1日到2013年7月1日呼吸科治疗的109例AECOPD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将患者分为1型、2型和3型三组进行痰培养和药敏分析。结果109例患者中痰培养阳性患者68例,阳性率为62.4%,共得到77株阳性菌,包括革兰阴性菌:肺炎克雷伯菌17株(22.1%),铜绿假单胞菌14株(18.2%),鲍曼不动杆菌7株(9.1%);革兰阳性菌:肺炎链球菌18株(23.4%),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2.6%),表皮葡萄球菌7株(9.1%);另外真菌5株(6.5%),主要是白色假丝酵母菌。1型、2型和3型三组之间的痰培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类型的AECOPD和病原菌药敏结果对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临床经验治疗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frequency of aspiration pneumonia in conscious stroke patients fed by a family member and examined the effect of introducing training in swallowing techniques by nurses. A total of 96 consecutive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dysphagia due to acute stroke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Patients presenting between January 2000 and July 2003 (n = 48) were fed orally by a family member given general nursing information (group A), whereas those presenting between August 2003 and March 2005 (n = 48) were fed orally by an experienced nurse trained in specific swallowing techniques (group B). All patients were examined daily for the presence of aspiration pneumonia. The incidence of aspiration pneumonia was 33.3% in group A and 6.3% in group B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aspiration pneumonia in dysphagic stroke patients who are orally fed is still high. Training in swallowing during oral feeding offers clear protection against pneumonia in conscious stroke patient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家庭参与式口咽操训练在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康复及营养状态改善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经洼田饮水试验评估为吞咽困难的脑卒中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吞咽功能训练,试验组给予常规的吞咽功能训练和家庭参与式口咽操训练。2组患者接受30d干预后,对其吞咽功能、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营养状态进行评定与分析。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吞咽困难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间试验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1.25%,明显低于对照组(3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营养风险评分为(2.74±0.69),明显低于对照组[(3.04±1.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吞咽功能障碍的卒中患者,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加用家庭参与式口咽操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改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