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碎裂QRS波(f QRS)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接收的76例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血运重建术进行治疗,分析不同严重程度患者f QRS出现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3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f QRS出现率明显高于1~<3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P<0.05)。≥2 cm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患者f QRS出现率明显高于<2 cm短段冠状动脉病变患者(P<0.05)。有f QRS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无f QRS患者(P<0.05)。结论 f QRS可反映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严重程度,有f QRS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经血运重建术治疗预后情况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常规相关指标变化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 16年8月~20 17年8月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脉狭窄程度G ens ini评分将患者分为<30分组13例、≥30分组97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血管完全闭塞组7 2例、不完全闭塞组38例;单双支病变组7 7例、左主干或三支病变组33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常规检查,检测血细胞分类比例和计数,根据冠脉造影及G ens ini评分对冠脉病变程度进行定量分析,观察血常规相关指标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根据G ens ini评分分组的两组患者在R B C、 H c t、 H b、 R D W、 P D W等指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 5);血管完全闭塞组与不完全闭塞组患者在R D W、 W B C、 G R、 P D W等指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 5);单双支病变组与左主干或三支病变组在R D W指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L ogis tic回归分析发现R D W为G ens ini评分≥30分、血管完全闭塞、左主干或三支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R B C、 H c t、 H b、 R D W、 P D W、 W B C、 G R等血常规相关指标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关系密切,其中R D W为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诊断为急性心梗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手术的青年男性(年龄≤44岁)共278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156例)、双支病变组(64例)和三支病变组(58例),观察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Hb)、血清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质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及早发冠心病家族史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①3组HbA1c水平均逐渐升高,且单支病变组(6.39±1.67%)与双支(6.91±1.63%)和三支病变组(7.41±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性ST段抬高心梗组和非ST段抬高心梗组中,单支病变与三支病变的HbA1c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42±1.68%vs.7.17±1.86%,P<0.05;5.57±0.37%vs.8.56±2.83%,P<0.05);在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中,单支病变与三支病变的HbA1c水平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31±1.83%vs.8.59±2.02%,P<0.05;5.56±0.33%vs.5.74±0.37%,P<0.05)。②单支病变组收缩压、TC、HDL-C、LDL-C及饮酒史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舒张压和T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青年男性急性心梗人群中,LDL-C(OR=1.790)、HbA1c(OR=1.287)及收缩压(OR=1.042)是冠脉多支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HbA1c是青年男性急性心梗患者冠脉多支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脉搏波速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7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根据咏搏波速度水平分为正常组与增高组,比较2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并进行脉搏波速度与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的多因素分析.结果:2组冠状动脉正常及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脉搏波速度增高组冠状动脉严重病变发生率高于脉搏波速度正常组(P<0.05);脉搏波速度与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早期检查脉搏波速度有利于延缓冠状动脉病变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分析心电图碎裂QRS波与病理性Q波联合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12例AMI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心电图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碎裂QRS波、病理性Q波单一及联合诊断AMI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结果 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心电图碎裂QRS波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简称AM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主体为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来院治疗的78例AMI患者.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分析碎裂QRS波检出情况.并以冠脉造影结果为病理诊断,评估碎裂QRS波对比病变血管支数、血管堵塞情况和梗死部位的检出率.对比碎裂Q RS波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79例,试验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冠脉造影正常者92例,为对照组。采用冠脉狭窄程度积分评价冠脉狭窄程度,各组同时检测HbA1c等指标,分析HbA1c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HbA1c与冠脉病变积分呈正相关(P〈0.05),STEMI组HbA1c稍高于NSTEMI组。结论 HbA1c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积分呈正相关,监测其水平可作为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未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探讨其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AMI组),冠状动脉正常者40例(对照组)。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C 反应蛋白(CRP)、脑钠肽(BNP),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比较两组差异。结果血浆 Hcy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多呈上升趋势,单支病变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及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 Hcy水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者。血浆 Hcy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呈正相关。血浆 Hcy水平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心电图U波倒置深度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86例(收治日期为2018年2月~2019年6月),按有无心电图U波倒置分为心电图U波倒置组(43例)、无心电图U波倒置组(43例)。对比两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统计对比心电图U波倒置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和心电图U波倒置深度。结果:两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病变表面形态对比差异显著,心电图U波倒置组多为复杂病变、双支病变、多支病变,且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严重(P<0.05);心电图U波倒置组冠状动脉双支病变、多支病变、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心电图U波倒置深度大,且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狭窄程度越严重,心电图U波倒置深度越大(P<0.05)。结论:心电图U波倒置患者多为复杂病变、双支病变、多支病变,存在中度或重度冠状动脉狭窄,且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狭窄程度越严重,心电图U波倒置深度越大,可结合心电图U波倒置深度明确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指导临床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急诊介入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62例,根据入院时是否存在f QRS波分为f QRS组和N-f QRS组,通过观察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以及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对比2组间的差异。结果 362例患者f QRS组132例,N-f QRS组230例,f QRS发生率36.46%,f QRS组较N-f QRS组心肌酶升高、发病到入院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提示f QRS组比N-f QRS组更多见前降支、多支血管病变者(53.8%vs 38.7%,50.8%vs 33.9%,P<0.05);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更低(P=0.001),左心室室壁瘤(P=0.001)和住院期间恶心心律失常发生率增高(P<0.05),心功能Killip 3~4级发生率高(P=0.001),但心源性死亡两组未见异常(P=0.132)。结论 f QRS波可以协助判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血管病变以及心功能、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可作为预测住院期期预后的一个心电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QRS碎裂波诊断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功能指标联合心电图QRS碎裂波(fQRS)与冠状动脉病变及室性心律失常等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将117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十二导联心电图QRS波形态分为fQRS波组(75例)及无fQRS波组(42例),其中fQRS波组又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情况分为LVEF下降组(A组)和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组(B组),无fQRS波组简称为C组。分析各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采用动态心电图分析室性心律失常,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冠状动脉造影:A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3例(6.7%),多支病变42例(93.3%);B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8例(26.7%),多支病变22例(73.3%);C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29例(69.04%),多支病变13例(30.96%),其中B、C组多支病变百分比较A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完全性闭塞发生率(51.1%)显著高于B组(13.3%),C组(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室性心律失常分析:室性期前收缩Lown分级Ⅲ级、ⅣA级、ⅣB级比较,其中A组ⅣB级发生率(35.6%)高于B组(3.33%)、C组(0);C组ⅣA级发生率(19%)明显低于A组(48.9%)、B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A组(51.11±8.44)mm与B组(50.99±7.34)mm、C组(48.76±6.53)m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肌梗死患者LVEF下降合并fQRS波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冠状动脉完全性闭塞及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LVEF正常合并fQRS波及无fQRS波者,两项指标联合应用对高危心肌梗死预警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脏瓣膜钙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行急诊冠脉造影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453例,分析其心脏瓣膜钙化情况,根据是否存在心脏瓣膜钙化分为钙化组和无钙化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基础疾病、实验室指标、冠脉病变程度,分析心脏瓣膜钙化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心脏瓣膜钙化组的年龄(71岁vs.66岁)、女性比率(49.43%vs.40.79%)、入院收缩压、空腹血糖水平、高敏感C反应蛋白(hs-CRP)水平(7.13±9.03 mg/L vs.5.56±7.86 mg/L)、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1375.47±3682.90 ng/dl vs.642.99±1126.98 ng/dl)明显高于无心脏瓣膜钙化组。心脏瓣膜钙化组的冠脉完全闭塞比率(23.86%vs.15.88%)、三支血管或左主干病变比率(54.55%vs.41.88%)明显高于无心脏瓣膜钙化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入院收缩压水平、空腹血糖水平、冠脉完全闭塞比例、三支血管或左主干病变与心脏瓣膜钙化独立相关。结论对于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脏瓣膜钙化与冠脉病变程度独立相关,与冠心病的部分危险因素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病因和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419例临床诊断为AMI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AMI为观察组,冠状动脉造影异常者为对照组。观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AMI患者的易患因素、临床特点及可能的发病机制。结果419例AMI患者中,21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正常(占5.01%),观察组年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吸烟、过度悲伤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过敏和免疫系统疾病较对照组增多(P<0.01),而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同时观察组左室功能较好且梗死部位以下壁者居多(P<0.05)。结论约有5.01%的AMI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此类患者既往多无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病史,以年龄轻、吸烟和过度悲伤、患有过敏和免疫系统疾病、梗死部位多为下壁、心功能较好为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可能是冠状动脉病变较轻,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痉挛或微小斑块破裂形成血栓,继而发生血栓自溶而致造影无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群与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的关系。方法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首次就诊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功能检查科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200例,依据患者首次就诊于我院的病例库资料及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诊断分为陈旧性心肌梗死碎裂QRS波群组99例与陈旧性心肌梗死无碎裂QRS波群组101例,之后回顾性分析患者出院后1年内复查的24 h动态心电图,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秩和检验比较两组心率变异性的差异,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心率变异性不同指标的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碎裂QRS波群的评估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通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心率变异性不同指标的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碎裂QRS波群的诊断准确性。结果依据室性期前收缩Lown分级,Lown分级室性期前收缩Ⅰ级、室性期前收缩Ⅲ-Ⅴ级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陈旧性心肌梗死碎裂QRS组均高于陈旧性心肌梗死无碎裂QRS组[室性期前收缩Ⅰ级:54.5%(54/99)与39.6%(40/101)(χ^(2)=4.484,P<0.05;室性期前收缩Ⅲ-Ⅴ级:34.3%(34/99)与9.9%(10/101)(χ^(2)=17.406,P<0.05)]。室性期前收缩0级陈旧性心肌梗死碎裂QRS组发生率为8.1%(8/99),低于陈旧性心肌梗死无碎裂QRS组48.5%(49/101)(χ^(2)=37.995,P<0.05)。室性心律失常陈旧性心肌梗死碎裂QRS波群组发生率为91.9%(91/99)高于陈旧性心肌梗死无碎裂QRS波群组51.5%(52/101)(χ^(2)=57.146,P<0.05)。室性期前收缩Ⅱ级陈旧性心肌梗死碎裂QRS组室性心律失常阳性发生例数与陈旧性心肌梗死无碎裂QRS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陈旧性心肌梗死碎裂QRS波群组较陈旧性心肌梗死无碎裂QRS波群组HRV时域指标全部窦性心搏间期的标准差(standard diviation of NN intervals,SDNN)、窦性心搏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tandard diviation of average NN intervals,SDANN)偏高[SDNN:143.00(122.00,166.00)与110.00(95.00,130.50),Z=5.780,P<0.05;SDANN:112.00(100.00,136.00)与96.00(76.00,118.50),Z=4.013,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HRV不同指标显示,HRV时域指标SDNN、SDANN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后碎裂QRS波均有统计学意义(SDNN:OR=0.949,95%CI:0.922~0.977,P<0.001;SDANN:OR=1.036,95%CI:1.005~1.068,P=0.022),HRV时域指标SDNN、SDANN的ROC曲线下面积显示,SDNN、SDANN对于陈旧性心肌梗死后碎裂QRS波具有一定诊断准确性(SDNN:AUC:0.737,95%CI:0.666~0.807,灵敏度:0.818,特异度:0.634;SDANN:AUC:0.664,95%CI:0.587~0.741,灵敏度:0.737,特异度:0.673。0.5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和年龄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为针对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2017年1~10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AMI患者1050例,男性683例,女性367例,<50岁患者124例、50~59岁患者199例、60~69岁患者330例、≥70岁患者397例。分析不同年龄和性别患者的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结果男性AMI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低于女性[(62.01±12.35)岁 vs (71.43±9.75)岁,P<0.01];随年龄增长,吸烟患者的比例和患者的体质量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而女性患者的比例逐渐增加;患者合并高血压病的比例随年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比例最高的是60~69岁年龄组(62.4%),男性患者合并高血压病的比例高于女性(54.9% vs 46.1%,P<0.05);合并糖尿病的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升高,60岁以后各年龄段女性合并糖尿病的比例均较男性偏高(40.0% vs 27.3%,42.6% vs 26.4%,P均<0.05),尤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女性合并糖尿病的比例在50~59岁组最高达55.6%;随年龄的增长,患者血清三酰甘油水平逐渐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逐渐升高;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AMI患者病变血管支数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50岁的患者单支血管病变比例高达50.9%,<50岁的患者以左前降支病变最为常见,> 70岁的患者以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病变多见。 结论针对不同性别和年龄的AMI患者可采取差异化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合并急性左心衰的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征,为制定干预策略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并急性左心衰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94例的临床资料及冠脉造影结果,根据心电图有或无ST段抬高分为两组,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AMI)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和冠脉病变特征。结果NSTEAMI组发病年龄大,既往心肌梗死病史、2年以上心绞痛病史、入院时无心绞痛症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者多;血中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水平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收缩末期内径(LVESd)增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降低明显: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累及左主干病变、钙化病变、侧支循环形成、弥漫性长病变、慢性闭塞病变的发生率高;STEAMI组血栓形成及急性完全闭塞病变、罪犯血管中左前降支(LAD)发生率高;性别、吸烟史、偏心性病变,分叉病变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合并急性左心衰的NSTEAMI临床合并症多,入院时常无心绞痛症状,心功能较差,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严重且复杂,但急性闭塞病变的发生率低,多为慢性进展的结果,提示预后不良,早期积极血运重建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处理临界病变策略制定的指导价值。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病变程度介于30%~70%的临界病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24例,对靶血管行FFR检测,对FFR〈0.75的病变进一步行PCI治疗,FFR〉0.75的病变不予介入处理,所有患者均给予最优化药物治疗,3个月后随访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心功能评价及复查血脂水平。结果:CAG提示46处临界病变,8例患者的11处病变行PCI治疗,治疗率为22%的,术后3个月总胆固醇水平较前明显降低,2例发生心绞痛事件,无1例发生心源性猝死或再次入院治疗。结论: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处理临界病变血管时,应用FFR测定辅助评估心肌供血,可以更合理的指导PCI。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There is no consensus on the antithrombotic treatment strategy for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ectasia (CAE).CASE SUMMARYThis case reports the dynamic observation of a patient for 48 mo after a diagnosis of CAE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The first antithrombotic agents used were aspirin (100 mg/d) and clopidogrel (75 mg/d). During the sixth month of observation, a second AMI occurred involving the same culprit vessel; therefore, antithrombotic agents were changed to aspirin (100 mg/d) and ticagrelor (90 mg twice per day). Twelve months after the second AMI, an attempt to reduce the dosage ticagrelor failed; therefore the original dose was continued. The CAE was relatively stable during the following 4 years.CONCLUSIONThis case indicates that a combination of aspirin and ticagrelor may be more effective for CAE patients with AMI than aspirin and clopidogr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