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股骨粗隆部骨折为近关节部骨折,治疗不当容易出现髋内翻畸形和下肢短缩。以往高龄患者多发,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和建筑事故的增多,严重粉碎股骨粗隆部骨折明显增多,患者均较年轻,对预后要求高。本院自2003年至2007年,采用国产股骨近端绞锁髓内钉(PFN)治疗严重粉碎股骨粗隆部骨折24例,与采用DHS、Gamma钉等治疗方法相比具有明显优越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性骨折逐年增加,股骨粗隆部骨折也成为老年常见损伤之一。我院从1999年4月至今收治股骨粗隆部骨折49例,其中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骨折23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股骨粗隆部成型加长柄股骨假体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股骨粗隆部成型保留股骨距,加长柄股骨假体提供远端稳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23例。结果无一例死亡,2例于术后出现DVT,经治疗痊愈。术后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骨折复位满意。Harris评分平均为91分,优良率为91.3%。结论股骨粗隆部成型加长柄股骨假体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钢板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钢板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39例。结果 术后随访1~2年,患者髋关节伸屈活动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钢板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5.
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2003年3月~2005年6月,应用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20例,骨折全部愈合,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吴阳  孙捷  崔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9,9(12):1146-1147,1151
股骨粗隆部骨折多发于老年人,早期手术治疗已经广泛接受,可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长期卧床所引起的并发症。我科2005年3月~2008年3月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18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Richards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临床应用日渐广泛,手术并发症亦时有发生.从1996年1月-2000年1月我科应用Richards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96例,出现并发症12例(12.5%).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的效果。方法使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48例,随访4~16个月,进行疗效评估。结果79%患者被动活动达髋60°,膝90°。复诊时,83%患者无痛站立,77%患者无痛平地行走。结论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股骨粗隆部骨折是较常见的骨折,合并同侧髋关节后脱位的发病率低,伤情复杂,易出现误诊、漏诊或延迟诊断。1994年1月至2004年1月我们收治股骨粗隆部骨折合并同侧髋臼骨折及髋关节后脱位12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2例中男10例,女2例,年龄24~33岁,平均28.5岁。致伤原因均为交通事故伤。骨折部位与分型:根据Letournel髋臼骨折分类标准,12例均为髋臼后柱伴后壁骨折;根据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分型,8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Ⅲ型,4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Ⅳ型。合并伤:8例均合并坐骨神经损伤,其中3例合并肋骨骨折、血气胸,2例合并腹部脏器损伤。…  相似文献   

10.
滑动加压鹅头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失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1996年6月-2002年6月应用滑动加压鹅头钉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136例,出现髋内翻、钢板断裂、股骨外侧皮质骨折、螺钉穿破股骨头等并发症26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和经股骨大粗隆后方骨折块入路2种入路方式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笔者自2010-02—2014-02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111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6例伴有股骨大粗隆后方骨折块均采用经股骨大粗隆后方骨折块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并将骨折块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A组);其余85例均采用传统的后外侧入路行工股骨头置换术(B组)。观察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率、住院时间、股骨头脱位率等。结果 2组均获得随访平均12(11~13)个月,2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输血率、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方面均明显低于B组,术后3、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股骨头脱位率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骨大粗隆后方骨折块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不切断外旋肌群,不切除关节囊,术后髋关节稳定性好,远近期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对于合并后方骨折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入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应用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10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接受手术的高龄(年龄≥75岁)髋部骨折患者149例,男62例,女87例,年龄(82±5)岁。分别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组及传统处理模式组进行围手术期处理。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髋关节Harris评分并进行对比。 结果149例患者均成功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0±2.3)个月。男62例,女87例,平均年龄(82±5)岁。加速康复外科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7.2±1.2)d,少于传统处理模式组术后住院时间[(12.1±1.9)d,t=2.513,P<0.05]。术后24 h及48 h,加速康复外科组VAS评分与传统处理模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61,t=1.598;均P>0.05)。术后12 h及72 h,加速康复外科组VAS评分为(2.5±1.3)分、(1.2±0.8)分,低于传统处理模式组[(3.9±1.6)分、(2.7±1.5)分,t=2.379,t=2.165;均P<0.05]。加速康复外科组术后精神异常以及恶心呕吐发生率(6.4%及9.0%)低于传统处理模式组(23.9%及29.6%,χ2=9.079,χ2=10.339;均P<0.05)。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脑血管意外、尿路感染、褥疮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65,χ2=1.232,χ2=0.444,χ2=2.170及χ2=1.091;均P>0.05)。术后1 w,加速康复外科组Harris评分为(63.2±4.8)分,高于传统处理模式组[(49.2±3.9)分,t=2.221,P<0.05],术后3、6及12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7,t=1.098,t=0.813,均P>0.05)。 结论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安全有效,可以减少术后精神异常以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加速患者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及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 选择我科2007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76例,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68例(PFNA组),应用.PFN内固定治疗62例(PFN组),应用DHS内固定治疗46例(DHS组),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9(12 ~26)月.PFNA组与PFN、DHS组相比,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C组较差(P<0.05).术后并发症比较三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与PFN及DHS相比,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牢固、防旋转,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有利于骨折稳定以及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DHS与PFN内固定,尤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分析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PFLP)与InterTan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5—2015-05分别采用InterTan和PFLP内固定治疗的70例股骨粗隆下骨折,PFLP组34例,InterTan组36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患肢完全负重时间,术后7 d、6周、3个月疼痛VAS评分,术后6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70例均获得12~36(21.52±3.11)个月随访。InterTan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PFL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患肢完全负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terTan组术后7 d、6周的疼痛VAS评分低于PFL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terTan组术后6周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PFL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3、6、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terTan和PFLP内固定均可作为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法,但InterTan内固定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疼痛更轻,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8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应用动力髋螺钉(DHS组)39例,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LCP组)43例,比较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 ~ 28个月,平均16.3个月,无切口感染及死亡病例.术后髋关节功能按Hamis评分,LCP组平均(92.5±1.8)分,DHS组(90.8±1.7)分,两组比较无差别(P>0.05),两组的手术切口长度、住院天数、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无差别(P>0.05),LCP组手术时间较DHS组少(P<0.05),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低于DHS组(P<0.05)[结论]使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及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相仿,但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和出血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InterTan)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内固定方法分为PFNA组(60例)和InterTan组(6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臂机透视次数、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5~22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臂机透视次数PFNA组均短(少)于InterTan组(P<0.001)。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InterTan组少于PFNA组(P<0.05)。结论PFNA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出血量更少,更适合一般状况差、手术耐受能力差的患者;InterTan稳定性好,术后并发症少,更利于不稳定骨折的固定及术前运动能力好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背景:目前股骨转子部骨折的分型系统均存在一定局限性,反转子间骨折和转子下骨折存在分型交叉,而且目前的分型系统均未将转子部外侧壁包含在内。目的:提出股骨转子部骨折的区域分型法,分析新分型系统中各型临床特点。方法:根据股骨转子部外侧壁是否完整以及后内侧是否存在蝶形骨折块建立区域分型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行内固定治疗的股骨转子部骨折患者共888例,分析区域分型系统中各分型患者基础资料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最终随访时Harris评分等。结果:Ⅰ~Ⅳ型骨折分别占79.8%(709例)、12.7%(113例)、3.2%(28例)和4.3%(38例)。各型患者间年龄、性别、受伤原因、复位方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ⅠA型骨折髓内固定与动力髋螺钉(DHS)相比,最终随访时Harris评分、内固定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ⅠB型骨折髓内固定与微创内固定系统(R-LISS)相比,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骨折采用转子间顺行髓内钉(InterTan)和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PFP)固定的患者,最终随访时Harri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1.8%、62.5%,高于其他内固定物。Ⅲ型骨折髓内固定与R-LISS固定最终随访时Harri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58.8%、50.0%。Ⅳ型骨折髓内固定与R-LISS固定最终随访时Harri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76.9%、45.5%。结论:区域分型法可以较好的反映各型转子部骨折的特点,并指导内固定物的选择和提示预后。对于ⅠA型骨折,推荐采用DHS或髓内固定治疗;ⅠB型骨折推荐使用髓内固定治疗;Ⅱ型骨折因外侧壁不完整,推荐使用PFP或者InterTan治疗;Ⅲ型及Ⅳ型骨折推荐使用髓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健侧骨折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再次骨折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或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术治疗的6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或转子间骨折4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8例,女284例;年龄65~97(75.5±7.5)岁;股骨颈骨折19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261例;按照术后健侧髋部是否存在骨折,分为骨折组和无骨折组,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骨折类型、初次治疗方式、骨密度、医疗依从性、术后是否短期谵妄、伤前是否并存内科疾病及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应用单因素Logo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术后健侧骨折的危险因素,再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Logo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健侧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452例患者中42例发生健侧髋部骨折,发生率为9.3%,两次骨折发生相隔时间平均(2.9±2.1)年。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年龄、骨密度、医疗依从性、术后短期谵妄、伤前合并内科疾病及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OR=4.227)、骨密度(OR=4.313)、合并内科疾病(OR=5.616),以及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分级低(OR=3.891),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健侧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骨密度、合并内科疾病以及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分级低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健侧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术后3年内要加强内科疾病的治疗,抗骨质疏松,改善髋关节功能,以预防健侧髋部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抗骨质疏松药物PTH联合低频脉冲电磁场(LFPEF)辅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骨折效果。方法2013年7月~2015年4月间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骨折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PFNA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PTH治疗,治疗患者术后给予PTH联合LFPE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者视觉模拟痛疼评分(VAS)、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股骨颈及腰椎的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改变。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患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均明显上升,且治疗组患者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骨折愈合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股骨颈及腰椎的骨密度,治疗组患者骨密度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的BALP和BGP水平显著上升,而TRACP-5b和CTX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BALP、BGP、TRACP-5b、CTX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结论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LFPE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粗隆骨折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AO分型A3型)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proximalfemulplate,LPFP)、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proximalfemurnail,PFN)两种内固定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66例老年人AO分型A3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6例采用LPFP治疗(LPFP组),30例采用PFN(PFN组)进行治疗,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住院费用等方面,LPFP组与PFN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LPFP组与PFN组相比,住院费用低。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等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LPFP组88.9%(32/36),PFN组86.7%(26/30)。结论对老年人A0分型A3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和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PFN)均能得到良好效果,LPFP组费用低,对骨折线和PFN拉力螺钉走向重合、以及合并冠状面骨折及大粗隆骨折的病例,采用LPFP固定更牢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