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10月在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50例作为试验组,同期选取在本院接受健康检查的5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两组患者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比较检查结果.结果:经过统计比较,试验组颈动脉狭窄轻度、中度、重度患者明显更多,对照组颈动脉正常患...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7月进入医院实施诊治的2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视为患病组对象,将同期于医院实施健康体检的21例体检者纳入正常组。为受检者均实施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比检查的结果。结果患病组的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100.00%,正常组受检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9.52%,患病组检出率更高(P<0.05)。患病组的血管狭窄发生率为61.90%,正常组的血管狭窄发生率为9.52%,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检出率较高,可明确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状态与血管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和踝臂指数(ABI)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50例患者为研究组,50例体检者为对照组。安静状态下采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总动脉(CCA)、颈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ICA)颅外段等,检查双侧颈动脉有无斑块、狭窄及闭塞;测量颈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IMT),进行多普勒频谱定量分析,记录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同时检测ABI。结果研究组斑块检出率、狭窄率、闭塞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颈动脉管腔内径减小,IMT增厚,RI、PI增高,ABI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技术及ABI测定为无创检查手段,可为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方法以北京市回民医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8例接受颈动脉彩超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所患疾病不同,将其分为脑梗死组、冠心病组、原发性高血压组、糖尿病组,每组人数不等,另外募集30例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综合观察其颈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等指标,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情况。结果脑梗死组、冠心病组、原发性高血压组、糖尿病组患者,其IMT明显增厚,且形成斑块的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检测结果显示,脑梗死组及冠心病组出现软斑、混合斑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可以有效反映颈动脉是否发生了粥样硬化,且检查过程简便易行,可作为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可对患者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对颈部动脉夹层(cervical artery dissection,CAD)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就诊的32例怀疑CAD患者的超声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高分辨率MRI和(或)DSA为诊断标准,计算血管超声诊断CAD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32例患者中确诊动脉夹层19例,共23处,包括18处颈内动脉夹层、5处椎动脉夹层。血管超声直接征象表现为壁内血肿14处、双腔5处、瘤样扩张3处、瓣膜漂浮1处;间接征象包括夹层位于非粥样硬化好发部位,夹层近段或远段阻力指数改变,夹层与对侧正常血流速度的差异超过50%。以MRI和(或)DSA检查结果为标准,血管超声诊断CAD的敏感度为91.3%、特异度为89.5%、准确度为90.5%,ROC曲线下面积为0.904。将血管超声与MRI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08。结论:血管超声对CAD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且具有微创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过程中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试验组),同时选取2018年5月-2019年6月期间无脑血管疾病的60例患者(对照组),所有患者接受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后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检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过程中应用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能够准确找出病变位置,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可有效避免了误诊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6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6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同时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的颈动脉狭窄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率和颈动脉中膜增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研究对象的脑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研究对象的阻力指数,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利于早期发现患者的血管狭窄,血流动力学改变,且具有无创、简便的优势,可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颈动脉超声和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在缺血性脑卒中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9年4月患者100例,其中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卒中组(n=50),无脑血管疾病的健康者为对照组(n=50,比较两组颈动脉超声检查各项参数及实验室CRP等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当中运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治的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对其分别进行CT血管造影与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比两种影像学检查的结果。结果: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于颈动脉硬化性狭窄程度的检测准确度较CT血管造影的更高,差异显著(P<0.05),另外,比较缺血性脑血管病不同类型患者的颈动脉超声表现可发现,在全部超声表现中以混合回声斑块表现最显著。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采取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能够显著提升诊断准确率,具有无创、易于操作的优势,能够有效评估患者动脉狭窄程度,对其临床治疗及预后有科学指导意义,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4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经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结果及指导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14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41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接受经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受检者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颈部病变检出部位情况,分析典型病例图片。结果 观察组颈动脉中度、重度狭窄比率、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平均血流速度(Vmean)水平、在颈内动脉起始处、颈总动脉主干处、颈总动脉窦处、颈动脉分叉处的病变检出率高于对照组,颈动脉正常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动脉轻度狭窄、完全闭塞比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应用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可有利于判断血管狭窄、斑块性质及病变分布情况,同时还可通过提供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以为临床后期治疗及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对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80例非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观察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达100%,对照组为15.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颈动脉狭窄程度检出率87.5%,对照组为10.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可以较好对颈动脉狭窄进行诊断,对预防或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分析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临床诊断过程中颈部血管超声(CVUS)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长江航运总医院收治的80例ICVD患者(观察组)以及同期来院健康体检的80例志愿者(对照组),均实施CVUS检查,对照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颈部动脉正常检出率、脑血流量、颈动脉收缩最大流速、颈动脉舒张末期流速、平均脑血流速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观察组重度狭窄检出率、颈部动脉狭窄检出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内动脉中膜厚度增厚检出率、阻力指数、搏动指数、颈动脉分叉处检出率、颈总动脉主干处病变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CVUS运用于ICVD临床诊断环节中,能提高动脉狭窄、颈动脉指标、颈部病变位置的检出率,通过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辅助临床医师诊断疾病,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效果,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超声评估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继发颈部动脉夹层合并血栓对脑血供的影响。 方法连续性纳入2015年4月至2018年12月经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急诊超声诊断及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确诊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颈部动脉的住院患者49例,依据患者是否伴有颈部动脉血栓将其分为无血栓组26例和血栓组23例。收集患者的超声心动图、颈部血管超声及临床资料,将椎动脉及颈内动脉按血流频谱形态分为正常频谱、高阻力频谱、低速低阻频谱和窃血频谱4类。分析2组间超声心动图及颈部动脉血流频谱参数,并对2组的外科手术时间、术后神经系统症状及死亡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血栓组与无血栓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栓组颈部动脉血流频谱异常率为46.15%(12/26),高于无血栓组的86.96%(20/2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61,P=0.006)。各频谱类型进行2组间比较,结果显示除高阻力频谱外,其他3种频谱类型发生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的外科手术时间、死亡率及术后神经系统症状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85,χ2=4.506、5.014,P均<0.05),2组患者新发脑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继发颈部动脉夹层合并血栓时,患者的颈部动脉血供明显受影响,且死亡风险也增加,血管超声能够评估颈部动脉血流频谱的变化,为患者脑血供状况评估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HT)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不仅患病率高,而且常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最常见的全身性动脉系统血管疾病,病变主要累及全身大、中动脉,包括外周血管,其中,颈动脉及分支起始段,右锁骨下动脉起始段、股动脉和主髂动脉等是AS斑块的好发部位[1]。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已将超声技术广泛用于AS的检测。颈动脉因位置表浅,参数容易获得,重复性好,常用来作为AS检测的窗口。HT可加速AS的形成,对HT病人颈动脉进行超声检测,可发现…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病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  肖萤 《医学临床研究》2002,19(12):508-512
高血压病(HT)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不仅患病率高,而且常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颈部及颅内段血管病变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近6年本院收治的251例脑血管病患者,均行颈部血管超声及全脑血管造影(DSA).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108例,脑梗死患者143例;根据年龄将其分为青年组18例、中年组103例及老年组130例.[结果]超声与DSA检查结果提示,TIA和脑梗死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且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TIA(P<0.05);老年组血管狭窄程度显著高于中年组及青年组(P<0.05),中年组显著高于青年组(P<0.05);超声及DSA检查结果发现二者的总体吻合率为97.18%.[结论]颈部血管超声及DSA对脑血管病的病情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颈部动脉超声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00例40岁以上的健康查体者进行了颈部血管检查并分5组进行时比观察.结果 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内径随年龄增加而增宽,男宽于女,椎动脉(VA)内径左宽于右,ICA、VA的血流速度、血流量(Q)随年龄增加而减少,阻力指数(RI)随年龄的增加运渐增高.结论 颈部动脉血管的超声检查可动态观察不同年龄段脑动脉供血情况,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对颈部动脉结构的影响.方法 对1 296例健康查体者分组进行颈部血管检查.结果 颈总动脉内-中膜(IMT)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厚,同龄组性别无明显差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随年龄的增加斑块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 超声检查是评价颈动脉血管硬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血管超声评估颈动脉蹼(CW)的结构特征。 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的经超声检查并经CT血管造影(CTA)证实的CW患者共66例。根据超声对狭窄程度的判定,将患者分为颈动脉<50%狭窄组54例,≥50%狭窄组12例。应用超声测量CW的长度、厚度、与管壁间锐性夹角,记录CW上端的血流方向特征(顺向或逆向血流)、CW与管壁间血栓形成情况,比较2组间CW结构特征的差异,并分析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影响。 结果首次诊断为CW的患者为42例(42/66,63.6%),余24例患者首次检查分别诊断为溃疡斑块21例(21/66,31.8%)和夹层3例(3/66,4.5%)。<50%狭窄组与≥50%狭窄组CW的长度、厚度、方向、周边血栓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0%狭窄组CW与管壁间夹角显著小于≥50%狭窄组(中位数:39o vs 73o,P=0.002),而<50%狭窄组中夹角≤60o的发生率也显著高于≥50%狭窄组(74.1% vs 41.7%,P=0.042)。<50%狭窄组CW处的颈动脉残余内径明显大于≥50%狭窄组,而收缩期峰值流速明显低于≥50%狭窄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非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1)。 结论超声通过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模式可评估CW的结构特征,CW与管壁间夹角较大时更易导致局部血管狭窄≥50%,但血管狭窄并非导致CW患者脑卒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缺血组为2001—10/2003-12期间平顶山煤业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的住院及门诊脑血管病患者201例,入院后立即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照组为同期在门诊进行体检的单位职工,同样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将两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缺血组粥样硬化的检出率缺血组为94.0%,对照组为7.5%,血管内膜增厚检出率缺血组为60.2%,对照组5.0%;血管狭窄检出率缺血组为16.4%,对照组为1.9%,动脉粥样硬化斑检出率缺血组为40.3%,对照组为0.6%。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能确定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性质、稳定性、动脉狭窄的程度,为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