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现代医学教学模式的改变,以学科为主的传统基础医学教学模式不能满足新时代医学生的需求,新兴的"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基础医学教学方面正以其极大的优越性成为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趋势和重点。"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中心构建的临床医学课程体系。内蒙古医科大学顺应需求,在卓越医生班也进行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在培养卓越医生班的医学生培养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文结合泌尿系统的教学改革试点,以系统为模块从团队建设、课程整合、教学实施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对教学改革进行陈述。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开展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教育改革。广州医科大学自2015年开始实施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通过组建跨学科、跨学院的教师团队、改革教学理念、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种教学模式,深入开展不同学科之间、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科学与人文之间的课程整合。文章以心血管系统为例,从课程整合思路、组建教学团队、课程设置及实施三个方面总结器官系统整合的实践经验,并探讨课程整合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以器官系统为中心(organ system based curriculum,OSBC)"的教学模式成为各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项目,滨州医学院以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为契机,全面接轨国际医学教育标准,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力争培养知识性、创新型与实用型的综合性医学人才。在新的教学模式下,通过课程整合、英语教学调整、专业英语强化等措施提升了医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取得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4.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结合PBL的教学模式教学改革中,锦州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针对护理学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课程整合。本文重点从课程内容整合、教学方法应用、考核评价实施等方面对临床医学专业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建设与实施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5.
医学不仅要求医生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求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如何更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医学专业课程中,使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同步,培养出具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德才兼备型医学人才,是近年来高等医学院校院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之一。内科学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学科,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对医学科学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根据近年来思政教育及课程改革在医学院校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内科学课程的自身特点,阐述了内科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内科学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详细阐述了其基本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皮肤疾病课程整合与PBL教学法相结合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授课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2020年12月—2021年2月将以“系统-器官”为模块整合教学的改革班学生(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名),其中,试验组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以授课为导向的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通过分析学生考试成绩及问卷调查,观察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平均成绩为(82.50±4.18)分,高于对照组平均成绩(78.60±3.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皮肤疾病整合课程联合PBL授课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认为该教学形式可以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及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结论 皮肤疾病课程整合联合PBL教学法可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可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7.
首都医科大学作为北京市属唯一的重点医科大学以及全国医学院校中唯一获批全层次“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的学校,立足“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分类办学定位,主动应对现阶段我国医学人才培养的主要关键问题,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探讨并实践不同类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本文梳理分析了我国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完善等相关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首都医科大学的解决方案:(1)推进完善以“5+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2)探索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新模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首医阶平班);(3)推进“以器官系统为基础,以疾病为核心”的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4)推进以培养胜任能力的通科医生为目标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改革,建立分层递进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以学生为本,基础为临床服务、知识为技能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现代医学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锦州医科大学在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综合教学改革实践中,采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结合PBL全新教学模式。新的课程模式注重学科间的融合,打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出现整合课程。在整合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在体现器官系统全新理念的同时,有机地融入探究式、参与式、启发式和PBL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全心全情的投入课前准备、课堂学习和课后拓展的学习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乐趣,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对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医学教学改革,国内外的医学教育工作者们做了诸多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这项改革在临床教学推进过程中,遇到了一个难以克服的掣肘因素,即临床科室的设置与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临床教学课程之间的不对称性。本文从器官系统教学改革的这个瓶颈问题出发,尝试探索一条从临床科室设置到临床课程的、完整的、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改革之路,依托首都医科大学潞河临床医学院进行试点,打破原有的临床科室建制和临床课程体系,以器官系统为基础,以疾病为核心,建立24个临床中心、4个临床医技中心、4个临床教育中心,形成新的科室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为提升临床医学人才的能力培养提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深圳大学医学部自2009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借助教师年轻、有留学经历比例高、观念新、热情高、受传统医学教学体系的影响较小以及小规模班级等优势,逐步形成以器官系统整合模块为基础的主干课程体系,辅以“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评模式,同时融入创新性科学思维培养、职业态度和人文修养以及环境、社会与健康等综合课程作为必要支持。通过十余年的实践与探索,构建了一套特色的创新性临床医学教育体系,为培养具备优秀综合素质的创新性临床医学人才奠定基础。目前五届本科毕业生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学生在临床疾病诊治和操作能力、科研能力、医患沟通能力、自我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举措。“能量代谢与内环境器官系统”是中南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器官系统模块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该系统教学过程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研究围绕国家发展需求制订相应的素质目标和能力目标,将价值引领与专业教学相融合;充分凝练隐性思政教育元素,与显性专业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并将TBL+PBL、双师课堂等新型教学方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深度融合,将课程思政教育贯穿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从而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种整合教学模式深入贯彻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慧启迪”的人才培养思想,力求培养出具有良好政治思想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学科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2.
“新医科”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作为医学教育各专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教育改革和创新,对培养面向未来的新型医学人才至关重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新医科”背景下课程体系的建设核心是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融合和创新。在基础课程融合和创新中,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教育,形成以“医科+X”的新的基础课程体系,同时建立新型整合医学课程,并探索新型理工课程在“新医科”背景下医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作用。“新医科”背景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中主修的整合医学课程和辅修的“理、工、文、商”科课程的教学时程要相辅相成,同时完成医学院内部和校内不同院系间多方协同参与的教师和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最终完成“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创新型和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建设是立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实现课程教学与思政课教学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有利于“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深入发掘医学专业课程的育人元素,充分发挥中医临床课程的育人功能,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推进医学院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打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时代所需、发展之要。我们从“梳理思政教育元素、课程设计、课程反馈”三方面构建了中医临床课程思政育人路径,实现了专业课知识传递与德育相融合,以期在医学临床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14.
多数独立学院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发挥医教协同机制,提高医学人才临床能力培养水平。分析医学教育改革进程,指明课程教学贯彻落实的难度所在;分析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理论界定,指明课程教学改革的空间所在;选择重要环节积极探索,拓宽临床课程备课“授课教师+ 医学教育管理者”的参与主体;丰富临床技能备课“分层次、分目标”的组织形式;应用“传统+ 现代”的临床课程教学方法;建立“重情景、用教训”的实践教学方法,以期深化临床课程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5.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医学生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深化医学教育改革的新背景下,如何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开展实验整合式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是基础医学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桂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以临床医学本科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医学生综合能力为中心;通过基础学科横向、基础临床纵向和理论实践双向融合方式,从教学团队、教学体系和内容、教学模式、思政和专业教育、网上资源5个方面整合,进行“实践赋能,创新驱动”的整合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和构建。  相似文献   

16.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需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新医科”人才培养体系,“基于医疗卫生系统的需求,以职业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因此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以胜任力为目标驱动重新梳理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采用“课程矩阵”设计法,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原则优化课程体系;根据课程目标凝炼课程内容、精炼核心课程;充分利用网络开放课程资源,选修课分模块化设置;通过多种形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者之心(HEART)课程中“临床早期接触社会实践环节”对关怀能力养成的效果,对该课程纳入“临床早期接触”的教学设计做小结。方法编纂临床早期接触中的“隐性课程”体验问卷,对参加医者之心(HEART)课程的临床早期接触社会实践环节的学生进行事后访问及问卷调查,以此评估“隐形课程”对医学生关怀能力养成的初步情况。 结果医学实习生对各种具有隐性课程内涵举措的各个维度对其关怀能力培育的帮助,均呈偏正向的态度。“带教教师教学示范”“关怀展现”“专业胜任能力对学生关怀能力影响”这3个构面的强弱程度,会因“学生临床早期接触时长”“带教教师年资”“临床早期接触过程满意程度”的不同而呈现显著差异。结论“临床早期接触各类组织形式”对第一次进入临床体验的医学生关怀能力认知有重要影响,典范学习及同伴影响对医学生关怀能力认知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顺应国内外对医学人才培养提出高质量要求的新形势,探索适合地方医学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卓越医学人才培养道路,桂林医学院针对医学类专业和医学相关专业对学生能力培养要求的差异,从科学定位培养目标、针对性设置课程体系、分类实施教学模式改革及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等方面有侧重地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以提升医学教育质量,为“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达成发挥自身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加快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教育部提出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相融合的新教学理念,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能力的特点,合理地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模拟医学教育是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医学专业教育方法,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意义,探究模拟医学专业教育的特点及其“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设计模拟医学教育“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案,建立基于“课程思政”教育的模拟医学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探索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符合未来需求的医疗人员的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医教协同”模式强调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整合,以提升医学生临床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5年制本科医学教育作为“5+3”医学教育连续体的第一阶段,在临床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理论与实践分离、教学保障体系不完善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等现实问题。通过围绕如何提高5年制临床医学本科生培养质量,从统一思想认识、注重顶层设计、夯实师资队伍、优化教学条件、加强督导考评等方面,持续强化以培养岗位胜任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