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磁共振成像(MRI)与CT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02月至2020年09月疑诊HIE的患儿60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MRI组和CT组,各30例。MRI组采用MRI检查,CT组采用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下HIE患儿诊断结果、HIE检出率及颅内出血检出率。结果:MRI组检出率为100.00%,明显高于CT组检出率83.33%;MRI组诊断符合率为86.67%,明显高于CT组56.67%(P0.05);CT组对HIE患儿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为43.33%,高于MRI组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组对HIE患儿脑室周围出血检出率为26.67%,显著高于CT组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室出血、基底节区出血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检出与诊断及脑室周围出血检出率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但CT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多模态影像技术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遂宁市中心医院2020年2月—2022年4月收治的经临床证实的12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行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 64排128层CT检查,研究组采用磁共振多模态技术(DWI+1H-MRS+SWI),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基底节区出血检出率,分析磁共振多模态影像学检查特征。结果:研究组诊断准确率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81%(P<0.05)。研究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以及基底节区出血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多模态影像学检查能全面清晰呈现患者的各项影像学变化。结论: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中,开展磁共振多模态影像学检查诊断,能获取有效获得较为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并提高临床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对象以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者为例,探究MRI(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诊断应用效果,目的是为疾病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方法:病例研究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接收的79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为对象,所有被选对象均易获得明确诊断,对其予以CT与MRI检查,分析比较检查结果。结果:对所有被选患儿予以MRI和CT检查,在诊断检查方面均能取得较好效果,但相比CT检查,经MRI检查后,其符合率和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出血检出率方面,MRI和CT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基底节区出血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P0.05)。结论: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过程中,MRI的检出率、符合率均较高,能够对基底节出血予以准确检出,在今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进行MRI和CT的诊断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患有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50例,对比CT和MRI的检查结果。结果:MRI同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诊断的Kappa系数为0.875,一致性很好(P0.05)。CT同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诊断的Kappa系数为0.452,一致性一般。CT的检出率为86%,核磁共振的检出率为100%,由此可见,核磁共振的检出率更为明显。通过比较MRI和CT的颅内出血情况,CT对于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率为6.0%,MRI的为4.0%,CT诊断高于MRI诊断,由此说明CT更适合于检查断蛛网膜下腔出血。MRI对于脑室出血的检出率(20.0%)高于CT(16.0%),因此MRI更适用于颅内微小检测。结论:对于基底节损伤,MRI的诊断效率高于CT诊断效率;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CT诊断效率高于MRI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CT与MRI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于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HIE患儿50例,同步进行CT与MRI检查,并与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MRI符合率、检出率分别为68.00%、100.00%,均显著高于CT(54.00%、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20、2.821,P<0.05)。MRI对轻度HIE检出率为52.00%,显著高于CT(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2,P<0.05)。MRI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显示率为16.00%,显著高于C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3,P<0.05)。结论在HIE的临床诊断中,MRI的检查率较CT高,两种方法对脑水肿、颅内出血、脑梗死等具有较好的显示能力,在临床诊断时先行CT作为辅助检查,当发现影像学结果和临床诊断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时,再行MRI检查,以提高HIE的早期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螺旋CT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0月至2011年12月诊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12例的临床资料及螺旋CT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本组11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轻度86例,伴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硬膜下血肿3例;中度21例,均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出血2例;重度5例,均伴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脑实质出血2例,硬膜下血肿和脑积水各1例。结论:螺旋CT检查能早期发现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脑水肿、颅内出血,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病情估计、疗效评估和判断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脑超声对新生儿头颅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具有头颅疾病高危因素的新生儿53例,均行颅脑超声及MRI检查。比较2种检查方式检出率和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颅脑超声总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颅脑超声对颅内出血(I级)、室管膜下囊肿、脉络丛囊肿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I检查(P0.05),MRI检查对蛛网膜及硬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P0.05),2种检查对缺氧缺血性脑病、脑实质内出血、颅内出血(Ⅱ级~Ⅳ级)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脑超声检查在新生儿头颅疾病的诊断中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尤其是对颅内出血(I级)、室管膜下囊肿、脉络丛囊肿等检出率优于MRI检查,因此可作为该类疾病筛查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床旁颅脑B超对新生儿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病室具有脑损伤高危因素的572例患儿,应用扇形探头与高频线阵探头结合检查的方法进行床旁颅脑超声检查,并与CT检查及临床诊断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572例患儿中超声检查阳性发现151例,包括新生儿颅内出血8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11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合并颅内出血18例,室管膜下囊肿40例;复查CT检查117例,阳性发现98例;临床诊断新生儿脑损伤共135例,其中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颅内出血67例,缺氧缺血性脑病15例,颅内出血53例。结论床旁颅脑B超检查无创且简便易行,应用扇形探头与高频探头相结合,对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等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缺氧缺血性脑病、脑实质内点状出血、硬膜下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敏感性不如CT,可作为新生儿脑损伤的首选影像筛查项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MRI征像分析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92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诊断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46例)与研究组(46例),对照组行CT检查,研究组行MRI扫描检查,比较两组检出准确率、不同类型病变检出情况以及征象特点。结果:研究组检出准确率较对照组显著高(P0.05);不同类型病变检查中,两组均为脑水肿检出率较其他类型高(P0.05),研究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较对照组显著高(P0.05);对照组CT扫描影像显示:病灶形态多为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斑片状,病灶最大断面的直径大致在3-30mm之间,其中部分呈现长条形;研究组MRI检查影像学特征:脑水肿患者脑室系统变窄,正常灰白质柱状结构消失,皮层变薄,脑实质出血者T1WI与DWI序列呈现小片状或斑点状高信号。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行MRI检查能够有效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进行MRI征象分析能够对患儿病变类型、损伤程度作明确判断,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临床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行MRI检查,并对其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损害。MRI表现:轻度HIE15例(35.7%),中度HIE19例(45.2%),重度HIE8例(19.5%)。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脑实质内出血4例,脑室出血2例。结论MRI对新生儿HIE的诊断尤其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背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较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可引起脑瘫、智力低下和惊厥.目前,该病常用的检查方法有CT扫描、MRI成像及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等方法.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显像的特征,并与CT扫描、MRI成像进行比较,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功能监测和早期干预提供理论基础.设计以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的观察对比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核医学科.对象选择1998-09/2000-10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住院的新生儿30例作为观察组,男23例,女7例;并随机选择同期10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男7例,女3例.方法对两组对象进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脑血流灌注显像,并与其CT、MRI结果进行对比.主要观察指标①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和新生儿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脑血流显像特征比较;②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脑血流灌注显像与CT和MRI检查的对比.结果22例同时做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CT和MRI的患儿中,轻度组7例,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CT和MRI阳性数分别为7,3和5例;中度组10例中,3种方法的阳性数分别为10,8和9例;重度组5例,3种方法均为阳性;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CT和MRI总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72.73%和86.36%.轻度组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显像与MRI灵敏度无明显差异,与CT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3.95,P<0.05);中、重度组3种方法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83,P>0.05).结论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脑血流灌注显像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较灵敏的监测方法,可以为其预后评估和早期干预提供影像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临床诊断中常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序列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HIE足月患儿60例(病例组)以及健康新生儿60名(对照组)为研究对象。两组受检新生儿分别进行常规MRI检查和DWI检查,以临床诊断结果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不同检查方式对HIE病灶检出率及阳性率、影像学表现及与HIE临床分度符合率,比较两组受检新生儿DWI检查在不同区域脑组织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ecient,ADC)值。结果:(1)以SWI诊断结果为金标准,DWI技术对HIE病灶检出率、阳性率高于常规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种检查方式的分度结果与HIE临床分度相比差异无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7例有围产期窒息史,经临床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而行CT检查的患儿资料。结果:对患儿病情进行CT分度,轻度10例,中度6例,重度1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者4例,合并脑室周围及脑室内出血者1例。结论: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需熟悉解剖结构、病理生理特征并结合临床资料,才能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分析急性颅脑损伤诊断期间应用CT、MRI诊断技术的应用效果,评估其应用准确率。方法:以睢宁县中医院于2019年6月—2021年6月急诊收治的5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均经手术检查确诊,且均进行CT诊断以及MRI诊断,对比诊断效果,评估指标包含颅骨骨折类型、原发性出血情况、原发性神经损伤。结果:以手术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RI诊断颅脑损伤符合率显著高于CT诊断(P <0.05);MRI检查粉碎性骨折、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的检出率均高于CT检查但差异不显著(P> 0.05),但总颅骨骨折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I诊断硬膜下血肿、硬膜外出血、脑室内出血、脑内出血的总符合率显著高于CT诊断(P <0.05);MRI诊断颅脑原发性出血以及原发性神经损伤的符合率显著高于CT诊断(P <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诊断期间应用MRI诊断措施可以更好地检出因急性脑损伤所引起的出血以及神经损伤,于颅骨骨折诊断期间MRI诊断价值更为理想,在必要情况下可将两种诊断措施联合应用,进而提升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表现,提高对其CT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对有围产期窒息史的且有临床症状经CT检查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50例患儿进行分析。结果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主要改变为脑水肿及颅内出血。CT表现为脑实质内局限性或弥漫性低密度区及不同部位、不同形态的高密度影。(1)脑实质内局部散在低密度区,累及1~2个脑叶者17例。其中仅累及额叶者6例,额颞叶同时受累者5例,颞枕叶同时受累者6例;(2)低密度累及3个脑叶以上者18例。额颞顶叶受累者8例,其中2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额顶枕叶受累者6例,其中1例合并脑实质出血。其余脑叶受累者4例;(3)弥漫性低密度灶累及大脑各叶15例。其中4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合并脑室出血。结论CT扫描是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有效检查方法,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联合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ROC效能。方法:选择河池市人民医院2018年4月—2020年1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6例为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检查确诊(金标准)。确诊前患者均行CT、MRI检查,并将CT、MRI检查结果与“金标准”进行比较;绘制ROC曲线,分析CT联合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诊断效能。结果: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5.53%;MRI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3.42%;联合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8.68%;CT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诊断时影像学征象中积气、钙化检出率高于MRI(P<0.05);脊髓变形、椎间盘变性及硬膜囊受压检出率低于MRI(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CT联合MRI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诊断灵敏度高于单一CT和MRI(P<0.05)。结论:CT联合MRI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且二者联合诊断灵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中,两种影像诊断方法:磁共振影像与C T检查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58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儿均为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所有患儿均进行磁共振影像与CT影像检查,对比两种影像诊断检出率与漏检率、出血检出情况。结果:磁共振影像检出率、漏检率分别为98.28%、1.72%,C T检查检出率、漏检率分别为86.21%、13.79%,组间比较磁共振影像检出率更高、漏检率更低(P<0.05);出血检出情况磁共振影像检出基底节出血、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出血情况均高于C T检查,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情况低于C T检查(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影像诊断分析中,采用磁共振影像检查的检出率更高,更有利于规避漏检情况,然而磁共振影像检查对于基底节出血、脑室内及脑室周围出血的敏感性更高高,而C T检查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敏感性更高,因此针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影像诊断应采取磁共振影像与CT联合的方式,以促进影像诊断准确性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存在高危因素新生儿274例,所有患儿均进行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及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检查结果。结果:与MRI检查结果相比,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室管膜下囊肿、颅内出血Ⅰ级及脉络丛囊肿检出率较高,硬脑膜及蜘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与MRI检查颅内出血Ⅱ级、Ⅲ级、Ⅳ级、缺氧缺血性脑病及脑实质内出血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科作为新生儿颅脑疾病首选诊断方法,为疾病诊断,预后评估提供影像学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MRI多参数定量指标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21年12月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影像科收治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23例及同期非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23例的影像资料。以临床综合判断结果为依据,比较CT、MRI检查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影像指标差异;分析多参数定量指标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效能。结果:MRI检查脑水肿程度(中度以上)、脑损伤脑区受损(> 2个)、脑出血数目(> 2个)、小静脉扩张占比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I检查脑损伤最大层面总面积、脑出血最多层面总面积显著大于CT检查(P <0.01)。多参数定量指标MRI、CT诊断情况:MRI联合DWI扫描SWI多参数定量指标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准确率高于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种方式特异度比对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采用MRI多参数定量指标的准确诊断和评估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应用。方法对49例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患儿行MRI检查,所有病例均行轴位T1WI、T2WI、FLAIR及SWI扫描,观察SWI上的所见并和常规MR图像对照,比较MRI不同序列对出血灶检出率和脑白质HIE病灶在SWI上的表现。结果 HIE所致深部白质病变在T1WI上为点片状高信号,在SWI上为中等稍高信号,与周围组织信号无明显差异。出血灶在T1WI上大部分为高信号,少部分为等信号,T1W上显示67个硬膜下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病灶,脑实质内出血13个、脑室内6个;在SWI上出血灶为明显低信号,分别可显示84、19、12个病灶,T1WI、T2WI、FLAIR、SWI序列的出血灶检出率分别为65.8%、53.8%、70%、100%。结论 SWI提高了HIE颅内出血诊断敏感性,为早期诊断HIE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