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早发现和早治疗可显著降低其致死率和致残率。磁共振血管成像以无创、无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等特点而在颈动脉狭窄评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就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ime of fligh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TOF-MRA)、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ontrast enhanced MRA,CE-MRA)、四维相位对比磁共振血管成像(four dimensional flow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4D-Flow-MRA)、零回波时间动脉自旋标记血管成像(zero echo time arterial spin labeling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zTE-ASL-MRA)、黑血成像技术(black blood,BB)和磁共振同时非增强血管成像和斑块内出血成像(simultaneous noncontrast angiography and intraplaque hemorrhage imaging,SNAP)等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以及磁共振快速成像技术在评估颈动脉狭窄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体部血管由于表现形态及血流方式多种多样,且胸、腹部的磁共血管成像(MRA)受饱和伪影和呼吸伪影影响严重,所以成像技术较其他部位更为复杂。体部MRA成像技术包括传统的不用对比剂的时间飞越法(Time of flighyt-TOF法)、相位对比法(Phase contrast-PC法)、黑血法,以及新兴的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技术(CEMRA)、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DCEMRA),各种技术各有其优点和适应症,在临床上应针对性地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3.
刘佩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9(10):129-130,141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78例研究对象,均行磁共振血管成像、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比较磁共振血管成像、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结果: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诊断灵敏度高于单一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检查,漏诊率低于单一检查(P<0.05);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诊断准确度高于单一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P<0.05),但与单一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检查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诊断特异度、误诊率与单一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检查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灵敏度高,漏诊率低,可为临床提供较为准确、及时影像学信息,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磁化转移技术联合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对患者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行颅内血管成像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3D-TOF-MRA扫描,观察组采用磁化转移技术联合3...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34例,均采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统计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磁共振血管成像单一及联合检查诊断脑血管缺血的结果。结果: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63例,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56例,联合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72例;磁共振血管成像、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联合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准确性97.76%、特异性96.72%、灵敏性98.63%,较单一检查高,联合检查误诊率3.28%、漏诊率1.37%,较单一检查低(P<0.05)。结论: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与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可显著提升诊断准确性、特异性、灵敏性,减少误诊及漏诊,有利于疾病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Fluoro Trigger技术在肝脏磁共振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行肝脏磁共振血管成像患者及20例对照组患者,利用自动透视触发技术进行肝脏血管成像,对比剂到达降主动脉起始段时启动3D扫描,扫描时相包括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及腔静脉期,分离各组图像并与蒙片剪影,再进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法及多平面重建(MPR)图像重组,并评价各期图像质量。结果采用此方法,肝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图像质量满意;对比剂到达降主动脉起始段时间与对比剂流速、总量之间呈线性相关;对比剂总量和流速与肝血管信号强度呈正相关。结论Fluoro Trigger技术可准确把握对比剂到达靶血管时间,结合最佳的对比剂总量和注射速度,能够明显提高肝脏磁共振血管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血管病变诊断中磁共振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以期提升诊断准确性,改善治疗预后。方法:分析2020年11月到2021年11月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基本资料,选择9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对所有患者实施磁共振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time of flight MRA,TOF MRA)检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后者为金标准,二者在血管病变检测中的结果差异,分析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测效能。结果:经DSA诊断,92例患者中存在血管狭窄70例,占比76.09%,经TOF MRA诊断,92例患者中存在血管狭窄65例,占比70.65%,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TOF MRA诊断真阳性63例,真阴性20例,准确率90.22%,敏感性90.00%,漏诊率10.00%,特异性90.91%,误诊率9.09%。结论:使用磁共振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检测能够精准确定脑梗死范围,清晰显示患者脑血管狭窄情况,帮助医师准确了解患者病情及严重程度,进而制定针对性有效干预方案,提升治疗有效性,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具有临...  相似文献   

8.
对比增强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利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对正常冠状动脉成像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对比增强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 ,采用 3DFLASH压脂序列 ,心电触发、屏气状态下分别行左、右冠状动脉成像 ;经后处理得到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脉的图像 ,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 ,并且测量血管分支显示长度。结果 对其中 2 6例健康志愿者的 10 4支冠状动脉分支进行了分析 ,85支血管较满意显示 (评分在 3分以上 ) ,其中左前降支 2 6例和右冠脉 2 6例均满意显示 ,左主干和左回旋支显示满意者分别为 2 1例和 12例。血管显示长度 :左主干(1.5 4± 0 .31)cm、左前降支 (6 .6 4± 0 .5 4 )cm、左回旋支 (2 .4 6± 0 .98)cm、右冠脉 (9.75± 1.14 )cm。显示血管分支长度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相比近似。结论 对比增强磁共振技术可用于冠状动脉成像 ,但存在一些技术障碍。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曾丽  杨晓钊 《临床荟萃》1999,14(18):831-832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是近年开展的新技术,它是一种无创性且不需造影剂,对人体无害的血流成像方法。采用三维时间飞跃和(或)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技术,与常规(MRI)结合使用,可以大大提高脑血管病的诊断能力。我院自1995年应用以来,共收集72例脑血管病患者,现就其应用情况及其价值、限度进行评估,讨论MRA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72例脑血管病患者中,28例临床表现为颈内动脉(ICA)、或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缺血性疾病;21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表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成像MR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MRA)显示头颈部血管情况,探讨3D-TOF-MRA在头颈部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头颈部血管病变的30例病人进行3D-TOF-MRA检查,扫描范围自颅顶至主动脉弓。通过图像重建获得满意的头颈部三维动脉血管像。结果对临床头颈部血管疾病的患者30例行3D-TOMRA,对其图像质量和血管显示情况进行分析,所有图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结论 3D-TOF-MRA是可靠的快速的无创血管成像方法,在评估颈部血管、近端颅内血管方面,与DSA相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零回波时间磁共振血管成像(zero echo time MR angiography,ZTE-MRA)及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ime of fight MR angiography,TOF-MRA)的图像质量以及对脑动脉狭窄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纳入19例拟诊断为脑动脉狭窄的患者,同时进行ZTE-MR...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常规注射速率下单倍剂量对比剂在颈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中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8月-11月,连续纳入30例临床怀疑颈动脉或椎动脉狭窄并要求颈部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15例)。使用西门子Magnetom Avanto 1.5 T磁共振成像仪及其配备的颈部线圈和头部线圈进行CEMRA成像。A组使用双倍剂量对比剂(0.2 mmol/kg),B组使用单倍剂量对比剂(0.1 mmol/kg)。用三维快速小角度激发序列进行颈部血管成像。由2位有丰富经验的高年资医生对两组原始图像的信噪比以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的质量进行评价,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结果 A、B两组的所颈动脉信噪比分别为189.95±71.31、175.07±68.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6,P=0.576);所得的MIP图像质量均达到优良,差异无统计意义(χ2=0.180,P=0.671)。结论与双倍剂量相比,单倍剂量对比剂获得颈部血管的图像清晰,能够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在颅内动脉瘤测量中的应用价值,并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DSA,3D-DSA)、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time of fl ight MRA,3D-TOF MRA)作对比。材料与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我院神经外科诊断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25例。患者首先行3D-TOF MRA及HR-MRI扫描,并于1周内行DSA检查。分别在3D-TOF MRA、HR-MRI和3D-DSA图像上测量动脉瘤的宽径,采用配对t检验两两比较3D-TOF MRA、HR-MRI与3D-DSA在测量颅内动脉瘤宽径方面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R-MRI与3D-DSA、HR-MRI与3D-TOF MRA在测量颅内动脉瘤宽径方面的差异[平均差值分别为(3.16±2.66)mm、(5.15±4.89)mm]均有统计学意义(P10.05,P20.05),3D-DSA与3D-TOF MRA在测量颅内动脉瘤宽径方面的差异[平均差值为(2.53±5.18)mm]无统计学意义(P30.05)。结论 HRMRI与3D-DSA、HR-MRI与3D-TOF MRA在显示颅内动脉瘤宽径方面有差异,可能HR-MRI能更准确地显示颅内动脉瘤实际大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随着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由于其克服了传统的血管造影成像的碘电离辐射并具有无创性及无肾毒性等优越性在临床中受到医生与患者广泛接受与应用,但是由于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MRA)还处于不断的研究改善阶段,国内外学者通过各种实验研究不断更新技术并与DSA进行科学比较,期望它能在下肢血管成像中将来能完全取代DSA。本文对3D DCE-MRA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三维成像技术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三维成像(3D CE-MRA)的技术方法和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采用1.5T高场强磁共振检查仪,对38例病人进行靶血管3D CE-MRA检查.其中脑动脉14例,颈动脉9例,胸主动脉8例,门静脉4例,股动脉3例.成像技术包括3D CE-MRA增强前后图像数据减影,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建(MPR).结果图像质量优良者达97.4%,能够清楚显示靶血管的正常解剖结构和病变部位及其狭窄程度.21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或手术证实.结论高质量的3D CE-MRA图像依赖于注药后最佳的延时扫描时间、合适的注射速率、注射总量、扫描序列及其参数以及操作者的技巧和熟练程度.  相似文献   

16.
3D-CE-MRA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血管畸形是一种临床少见的先天性脊髓血管病变,占脊髓占位性病变的3%~11%.对于本病的诊断以往主要依靠脊髓血管造影.近年来由于MRI多方位扫描及多参数成像,特别是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的应用,提高了对本病检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有助于对畸形血管的显示.本文就其初步应用和体会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背景:国内外临床上判断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局部血运的方法较多,但使用时缺点较多,尤其是不能准确判断股骨颈骨折后周围2,3级血管的情况。目的:利用磁共振三维血管成像技术评估股骨颈骨折股骨头血运状况,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07/12宜春学院临床医学院收治的未行磁共振及三维血管成像检查1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两枚双头加压螺钉固定(对照组)。选择2009-01/2011-02收治的行磁共振及三维血管成像检查的股骨颈骨折患者33例,根据检查结果对患侧旋股内侧动脉情况良好的30例行闭合复位两枚双头加压螺钉固定(实验组),另3例行髋关节置换。结果与结论:对照组中11例骨性愈合,5例出现股骨颈吸收,需行二次手术;实验组中29例骨性愈合,1例需行二次手术。说明磁共振三维成像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骨颈骨折周围2~3级血管成像,指导手术选择,对预后做出较准确判断,减少二次手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殷友建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7):4552-4552
目的 探讨Care-bolus与Test-bolus两种方法在头颈部血管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 MRA)的应用比较.方法 对60例怀疑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两组分别采用Test-bolus与care- bolus两种方法行头部3D CEMRA检查,后处理技术包括最大强度投影(MIP)重建、多层面重建(MPR),评估其可靠性.结果 30例care-bolus法3D CE-MRA有2例因时间把握欠佳未能很好显示头颈部血管病变情况,而30例Test-bolus法3D CE-MRA均能很好显示头颈部血管病变情况.结论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中Test-bolus法优越于Care-bolus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磁共振TRICKS技术在肢体肿瘤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方法 56例怀疑肢体肿瘤性病变患者行常规MRI平扫,注射对比剂后应用TRICKS技术行血管成像,最后行常规MRI增强扫描,分析TRICKS技术对肢体肿瘤血管的显示情况,并与病理或DSA对照.评价TRICKS技术对肢体肿瘤血管的显示能力及临床意义.结果 56例全部成功完成TRICKS肢体血管成像,TRICKS技术能动态显示不同时相的肢体血管,可清晰显示体肢血管细小分支,可明确显示肿瘤的供血特征.结合常规平扫和增强MRI图像进行诊断,均与DSA或病理相符.结论 TRICKS技术是一种无创、快捷,能三维动态全程显示肢体血管及肿瘤血供特征的磁共振血管成像方法,为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提供高质量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GE1.5T磁共振时间分辨对比动态成像(TRICKS)技术在颈部动脉血管成像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1年3月来我院就诊及住院治疗60例疑似颈部动脉供血不足及颈部动脉血管异常患者,均行TRICKS成像技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TRICKS技术对不同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