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代医院》2019,(7):1052-1054
综述麻醉恢复室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护理。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分别从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机制、原因、危害、评估方面进行归纳和分析,总结出术前干预、减少各种不良刺激、严密病情观察、加强麻醉恢复室的护理管理是预防和降低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的有效护理措施,躁动出现后的护理等措施能使患者安全平稳的渡过苏醒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全身麻醉患者术后滞留麻醉恢复室(PACU)的影响因素,以指导临床拟定干预措施,降低全身麻醉患者术后滞留PACU的风险。方法 将2022年2月至2023年7月于医院行全身麻醉手术且术后滞留PACU(PACU停留时间>1 h)的40例患者纳入发生组,将同期于医院行全身麻醉手术且术后未滞留PACU(PACU停留时间≤1 h)的40例患者纳入未发生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全身麻醉患者术后滞留PACU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的年龄、低氧血症、血液循环不稳定、PACU入室低体温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性别、手术类型、术中输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全身麻醉患者术后滞留PACU的危险因素为年龄较大、低氧血症、血液循环不稳定、PACU入室低体温(OR> 1,P <0.05)。结论 全身麻醉患者术后滞留PACU与年龄较大、有低氧血症、血液循环不稳定、PACU入室低体温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降低患者手术后早期出现的严重并发症或病死率。方法 笔者所在科根据恢复室的专科特点,制定并实施了麻醉后恢复室的监测和出室标准、两个交接班、完善的抢救设备、培养医护人员高技术水平和预见性、重视拔除气管导管后第一个20min呼吸的监测等护理质量控制方法。结果 恢复室启用至今共收治病例8万多例,年龄自出生几小时至90岁不等,无1例在恢复室复苏期间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结论 实施麻醉后恢复室护理质量控制方法可降低患者手术后早期出现严重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骨科全麻患者术后麻醉恢复室复苏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126例骨科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舒适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舒适护理,比较两组的舒适度、不良护理事件。结果 舒适护理组的生理、环境、心理精神、社会文化舒适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舒适护理组的不良护理事件总发生率为4.7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46%(P <0.05)。结论 舒适护理可提高骨科全麻手术患者麻醉恢复室复苏期舒适度,减少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行全身麻醉手术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麻醉苏醒护理,观察组给予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气管拔管时的生命体征指标以及苏醒指标、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气管拔...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7,(6):869-870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胸科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于我院行全身麻醉胸科手术的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苏醒期躁动情况分为躁动组和非躁动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患者躁动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危险因素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116例患者术后发生躁动13例,发生率为11.21%。单因素分析显示,躁动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高于非躁动组,留置尿管、制动不当、气管插管刺激发生率均高于非躁动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疼痛、留置尿管、制动不当及气管插管刺激为影响全身麻醉胸科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结论影响全麻胸科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中应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对预防和减少患者躁动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后留置尿管患者复苏期躁动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2月间行全身麻醉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后留置尿管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全身麻醉后留置尿管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评分效果及异常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和对照组患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VAS评分、Ramsay评分和躁动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躁动、尿道刺激、意外拔管和生命体征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全身麻醉后留置尿管患者复苏期躁动护理中发挥了非常好的效果,减少了患者躁动,降低了并发症发作风险,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李也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131-131,134
目的:讨论麻醉前心理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我院160例实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在实验组中使用麻醉前心理护理干预,在对照组中使用麻醉前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中有0例患者为3级,有4例患者为2级,有40例患者为1级,有36例患者为0级.对照组中有8例患者为3级,有10例患者为2级,有38例患者为1级,有24例患者为0级.比较差别较大(P<0.05).实验组的收缩压为122.02±4.53mmHg,对照组的收缩压为134.28±6.71mmHg,差别较大(P<0.05).实验组的舒张压为71.43±2.16mmHg,对照组的舒张压为81.55±4.21mmHg,差别较大(P<0.05).实验组的心率为83.28±1.32次/分钟,对照组的心率为88.81±3.54次/分钟,差别较大(P<0.05).结论:在实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中使用麻醉前心理护理,有利于减少患者的苏醒期躁动,降低血压,减少心率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PACU(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医院收治的全麻手术患者86例,根据患者的个人意愿划分为常规组和人性组,每组各43例,常规组患者术后进入PACU接受常规护理,人性组患者术后进入PACU接受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人性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指标均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应用于PACU(麻醉恢复室)中,能够有效加快患者的术后苏醒速度,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我院患者在全麻复苏时间的护理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仔细的分析.方法 在2012年3-12月期间,对麻醉恢复室内的200例患者,通过复苏期的观察以及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结果 在我院的200例患者中,没有严重并发症现象出现.结论在全方位护理的复苏室下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有效并且安全的渡过围手术期,使患者尽早达到康复的目地,早日出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全麻用气管导管在开腹手术患者全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的30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所有开腹患者均接受全身麻醉,其中对照组开腹手术患者实施气管插管,观察组开腹手术患者实施气管导管,对比两组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基本生理指标以及麻醉后相关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开腹手术患者全麻效果优于对照组,各项生理指标以及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气管导管全麻在开腹手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细节化护理措施对全麻下腹部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5月于本院行全麻下腹部手术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细节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以及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疼痛评分为(1.16±1.11)分,低于对照组的(4.36±2.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化护理措施可降低全麻下腹部手术患者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对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具有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CU实施前馈控制的方法和效果,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在ICU病区建立质量控制架构(三级质控网),采用前馈质控方法,对ICU护理工作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管理。结果实施前馈质控后,病房护理管理质量、消毒隔离质量、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教学质量、家属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等各项指标评分都有明显提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馈控制方法整体上提高了ICU风险管理能力、护理管理效率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折患者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9月98例老年骨折患者,按数字随机抽取分成观察组(n=49)与对照组(n=49),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采取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简易精神状况检测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患者麻醉复苏期特殊安全护理措施。方法对200例全身麻醉患者术前、术后实施相关的特殊护理措施进行随访,并对其麻醉恢复期潜在的安全问题进行总结。结果在全身麻醉复苏期实施特殊安全护理的患者病情恢复顺利,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全身麻醉患者术前及术后麻醉复苏期采取针对性、精细化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手术室医疗设备维护保养中采用新常态护理管理模式,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本院2018年3月开始在手术室医疗设备维护保养中实行新常态护理管理模式,对比管理模式实施前1年(2017年3月~2018年2月)和实施后1年(2018年3月~2019年2月)两个时间段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士维护保养手术室医疗设备考试成绩.结果:实施新常态护理管理模式以后,本院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护士维护保养手术室医疗设备考试成绩明显提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医疗设备维护保养中,应用新常态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维护保养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手术室麻醉患者中选择预见性护理和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手术室麻醉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患者80例,时间2017年2月—2019年1月,预见组为进行预见性护理的患者,共计40例,循证组为进行循证护理的患者,共计40例。结果预见组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后,循证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后,对比组间自主呼吸、呼之握拳、呼之睁眼时间数据,统计对比组间数据,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预见组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后,循证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后,对比组间术后6 h、12 h以及24 h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统计对比组间数据,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预见组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后统计计算并发症发生比例25.00%,循证组进行循证护理后统计计算并发症发生比例7.50%,统计对比组间数据,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手术室麻醉患者而言,预见性护理和循证护理应用价值存在,然而循证护理可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应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护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基于需求理论的多元化护理对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接受麻醉手术的40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基于需求理论的多元化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Steward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苏醒期躁动发生...  相似文献   

19.
从吸痰对患者的影响、吸痰时机、吸痰管的选择、吸引负压、吸痰方式、操作方法改进、并发症的护理等方面综述了全麻苏醒期患者的相关理论及进展,阐明了正确吸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