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邹莉丹  唐永利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1):1319-1320,1322
目的 探寻循证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运用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及护理效果.结果 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100例,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例,发生率为8%;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例,发生率为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循证护理不仅为临床提供护理依据,提高护理质量,还可以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3例行择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观察组,针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47例行择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8%,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9.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86,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进一步预防和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右旋糖酐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患者进行髋关节置换术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患者在髋关节置换术常规手术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右旋糖酐2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并进行相关用药护理.结果 观察组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1例,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8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意义(P =0.0325).结论 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右旋糖酐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并进行相关用药护理,可以减少患者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4.
徐明霞  周艳 《全科护理》2013,(28):2610-2611
[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将6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治疗14d后观察两组病人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及病人术后关节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关节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为(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疼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间歇式充气压力泵(IPC)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TV)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本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2012年10月~2013年3月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4月~2013年12月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全下肢间歇式充气压力泵的26例患者为治疗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后DVT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术后发生DVT 10例(33.3%),治疗组术后发生DVT 1例(3.8%),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预防性使用周期性充气压力泵,可有效预防和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循证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就诊的41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将其中28例分为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其余1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2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3.1%,显著高于观察组.观察组FIB值、D-D值、CD62p表达值、DQ值、ZQ值及GQ值比对照组显著降低,而PC值比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 将循证护理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可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72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予以优质护理者归为观察组,予以常规护理者归为对照组,每组均36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情况以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栓形成率、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Harris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结论:优质护理可较好地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李焕喜 《全科护理》2013,11(7):651-651,65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选择4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48例为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病人基础护理合格率和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够减少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0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前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术后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避免下肢静脉的穿刺、损伤,视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正确的应用抗凝药物。比较2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关节脱位的发生率,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关节脱位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90.74%,对照组72.2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30%,对照组70.3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髋关节人工置换术患者实施有效的、针对性的预防与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预见性护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加预防性护理,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后7 d,两组D-二聚体水平均较前有改善,但改善程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比较,术后7 d,观察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均大于对照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有5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占总数的12.5%,观察组有1例深静脉血栓,占总数的2.5%,两组结果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防性护理能有效地防止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与对策.方法 129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5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给予基本预防护理,只给予一般护理措施、药物预防措施和心理支持;于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发病原因实施如下预见性术后DVT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经综合护理后继发深静脉血栓为2例明显减少,DVT发生率(3.08%)明显低于对照组(21.88%)(P<0.05).结论 对老年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施以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可以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行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88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总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实现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程序量化护理在DAA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3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92例行DAA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程序量化护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术后各时段下肢周径、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自理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3 d,踝上5 cm周径、膑上10 cm周径及膑下10 cm周径均短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术后3个月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畸形及Harris髋关节功能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3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髋关节骨折患者行DAA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开展程序量化护理,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72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病人给予术前健康知识宣敦.包括饮食、功能锻炼的方法、术后早期进行主动与被动功能锻炼等。对照组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结果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联合临床护理路径表在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康复训练联合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干预前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观察组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及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临床护理路径表能有效改善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凝血功能,有助于其术后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其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种护理模式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6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比较2组患者小腿肿胀、疼痛及DVT发生情况.结果 2组小腿肿胀、疼痛及DVT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循证护理不仅为临床提供依据,提高护理质量,还可以有效地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7.
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2月至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6例.2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而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并对2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随访3~6个月后的血栓复发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在术后血栓形成率及随访血栓复发率方面都明显降低.结论 通过护理干预,可帮助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排除潜在的心理问题和反应,促进术后的恢复及抑制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更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自制分层搭扣式脚垫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使用分层搭扣式脚垫预防DVT,对照组使用普通脚垫预防DVT,应用VAS、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患者肿胀消退时间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表进行护理前后疗效评价.结果 在VAS、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患者肿胀消退时间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方面,研究组在治疗后2周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有效率为8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制分层搭扣式脚垫能有效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可以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在预防髋关节置换(TH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1~12月在我院行THA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按骨科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FMEA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实施FMEA后6个高危因子的RPN值显著低于实施前(P<0.01);两组患者对预防下肢DVT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住院时间、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未发生下肢DVT,对照组发生3例下肢DVT。结论:应用FMEA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能够准确的把握相应流程中的重点工作,防范于未然,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分析系统化精细护理对于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系统化精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3%(4/120),治疗后全部缓解,明显性低于对照组的10.00%(12/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施系统化精细护理,可有效预防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患者预后,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