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用于临床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已有40余年,是缓解后治疗的关键药物之一。本世纪60年代中后期,发现了甲酰四氢叶酸(leucovorin,LV)解救原理,大剂量MTX(HDMTX)很快在包括AL...  相似文献   

2.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和骨髓TCR Vβ亚家族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T-PCR扩增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患者外周血和骨髓单个核细胞的TCR Vβ24个亚家族基因,分析其TCR Vβ亚家族的利用情况。结果发现,不同标本中可检测到1-19Vβ亚家族的T细胞,不同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TCR Vβ亚家族T细胞分布不尽相同。研究结果提供了AML-M5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TCR VβT细胞倾斜性分布的细胞免疫功能改变特点。  相似文献   

3.
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中,不同类型均可见JAKs和STATs表达,但表达及活化种类不同,多未达成共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也有JAKs及STATs表达及活化;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存在JAK2的表达及STAT5的活化,STATs活化可能与CML发生密切相关。AG-490为JAK激酶抑制剂,在体内外均可选择性阻断白血病细胞生长和诱导细胞程序死亡,对正常造血无影响。JAKs-S  相似文献   

4.
205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报告205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诱导缓解期采用强烈CODP+L-ASP和COAP+L-ASP方案,联合大剂量氨甲喋呤(HD-MTX)及头颅放疗(18Gy)进行庇护所预防。使5年无病生存率(EFS)达到74.4%,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复发率降至1.5%,睾丸白血病复发率降至3.4%。治疗效果表明:早期强烈化疗及有效的庇护所预防是减少骨髓及髓外复发,提高EFS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郝蕾  Jano  G 《中华血液学杂志》1994,15(1):18-20
用流式细胞仪5种参数和单克隆抗体(McAh)12项指标,对105例急性白血病(AL)思考骨髓进行免疫学分型。先用3种McAb为一组染色,区分AL的主要系列:CD_(13)/CD_(33)急性髓系白血病(AML),CD_(19)-B淋巴细胞白血病,CD_7-T淋巴细胞白血病。然后进一步用各种AL亚型相关的McAb分析抗原表达,AML表现为低分化抗原表达型,分化抗原表达丰富型及异常分化抗原表达型。AL各亚型在流式细胞仪上的表现特征有助于了解白血病细胞恶性增殖和分化的程度,对白血病预后的判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加准确诊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M2b型,本文联合常规的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45例伴t(8;21)易位的AML患者进行诊断。结果显示:①染色体t(8;21)易位与M2b两者关系密切。本组45例t(8;21)AML中M2b占97.7%。t(8;21)常伴性染色体丢失,以Y染色体丢失尤为易见。②异常中幼粒特征性改变主要是高度核浆发育不平衡(不成熟的核与成熟的胞浆),占6%~66%,中位数33%。32例可见Auer小体,6例骨髓嗜酸细胞明显增多(>5%)。③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29例患者的AML1-ETO融合基因来自t(8;21)染色体。1例在完全缓解(CR)后5个月复查AML-ETO转阴性,另1例AML1-ETO融合基因持续存在,3个月后复发。因此认为检测AML1-ETO融合基因对无t(8;21)的AML的诊断及微量残留白血病的监测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中期荧光原位杂交(M-FISH)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诊断及其微小残留病(MRD)检测中的价值,应用17号全染色体彩涂探针对10例初诊时按细胞形态学诊断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未治疗患(初治APL5例,复发APL3例,AML-M1和AML-M5各1例)和10例治疗后获完全缓解(CR)的APL患作耻M-FISH检测,并与常规细胞遗传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  相似文献   

8.
白介素—2及其受体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介素-2(IL-2)活化的T淋巴细胞有IL-2受体(IL-2R)表达,除NK细胞外,休止期的T淋巴细胞无IL-2R表达,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细胞有IL-2R的表达,本文就AML细胞IL-2R表达、IL-2对这些细胞的影响及其在AML治疗中的应用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5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还原性叶酸载体功能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还原性叶酸载体 (RFC)功能下降、甲氨蝶呤 (MTX)聚谷氨酸合成减少、二氢叶酸还原酶活性增加是MTX耐药的三大主要原因[1] 。RFC是转运MTX进入细胞使其产生抗肿瘤作用的首要环节[2 6] 。因而检测急性白血病 (AL)患者的RFC功能 ,可部分反映白血病细胞对MTX代谢的差异 ,为临床预测耐药、估计预后、指导白血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病例和方法1 研究对象主要为本院 1998年 6月~ 1999年 9月收治的AL患者。选取白血病细胞比例大于 0 .70、细胞数大于 10 7及部分经二甲基亚砜 (DMSO)冷冻保存、复苏培养 …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马法兰、环磷酰胺和阿糖胞苷(MAC)预处理自体骨髓移植(ABMT)治疗不同类型白血病的疗效,比较了15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和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用MAC方案预处理ABMT的疗效。结果:MAC方案对两类急性白血病患者均有明显的造血抑制及抗白血病作用。MAC方案作预处理ABMT后AML患者比ALL患者复发率低,生存期长[24(3~62)个月vs14(1~26)个月]。提示:MAC预处理方案适用于AML患者,而对ALL患者作ABMT需调整或改换其它方案。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85 %- 90 %恶性肿瘤表达高活性端粒酶 ,并发现这与正常体细胞缺乏端粒酶形成鲜明对比。临床白血病患者端粒酶阳性率高达 85 %以上 ,且复发病例端粒酶活性高于初发者 ,初发患者端粒酶活性较高者易复发[1 ] 。高端粒酶活性常与髓外浸润、高白细胞计数、- 5 - 7和 11q异常相伴 ,高端粒酶活性患者存活期更短[2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LL)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在疾病早期端粒酶活性可在正常范围 ,也有少数高于或低于正常 ,但到疾病晚期端粒酶活性显著升高。为了明确端粒酶活性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化疗对端粒酶活…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对髓系/NK细胞急性白血病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本文报告1例酷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表现的髓系/NK细胞急性白血病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对患者进行了一系列临床检查,血细胞形态学和免疫表型分析,以及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检测。结果表明:患者无肝脾、淋巴结肿大,贫血伴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高,白血病细胞酷似异常早幼粒细胞尤其是变异型M3(M3v)细胞;免疫表型主要为CD34-、HLA-DR-、CD117+、CD33+、CD13-、CD15+、CD56+、cMPO+和CD16-,伴有del(7)(q22q32)染色体异常,但无t(15;17)改变和PML/RARα融合基因阴性,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反应不佳。结论:髓系/NK细胞急性白血病临床少见,易与APL尤其是M3v混淆,应采用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方案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3.
随着流式细胞术的普及,白血病的分类变得更为详细。髓系/前体NK细胞急性白血病及髓系/NK细胞急性白血病是目前认为的两种罕见白血病,在形态学上与常见白血病难以区分,表达髓系与淋系的双重抗原,预后较差,其独特的免疫表型是确诊的唯一依据。CD7分子与CD56分子在两种疾病的分类及临床表现中的作用引人关注。另一方面,随着基础研究的进展,NK细胞的分化途径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将就两种疾病的生物学起源、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CD56分子及CD7分子在两种疾病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用MPO,CD3ε和IgH等多种基因标志并结合免疫分型研究了9例伴有CD7抗原表达的急性白血病的基因表型和细胞来源。结果发现,4例有典型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形态学和组化染色特征并表达MPO基因,但对CD3εmRNA阴性,属于AML伴有CD7抗原表达;3例对胞浆CD3抗原和CD3ε基因阳性,但未检测出MPO基因,属于早期T细胞来源;1例同时检测出MPO和CD3ε基因,考虑为T/粒两种细胞来源,另外1例只检测出MPO基因,属于早期粒细胞来源。上述结果提示,伴有CD7抗原表达的急性白血病实际上是T、粒等多种细胞来源的白血病。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探讨急性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与细胞周期的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法 (PCR ELISA)检测了 14 8例急性白血病病人和 36例正常对照的细胞端粒酶活性 ,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 92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5 6例 ;同时对 1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 4例正常对照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了细胞周期。结果发现 :①急性白血病患者细胞的端粒酶阳性率为 71.6 % (10 6 14 8) ,显著高于对照组 5 .6 % (2 36 ) ,其中复发组患者端粒酶阳性率为 88.9% (32 36 ) ,初治组 81.3% (6 1 75 ) ,二者显著高于完全缓解组 35 .1% (13 37) ,P <0 .0 5。ANLL 92例 ,端粒酶阳性率为 71.7% (6 6 92 ) ,ALL 5 6例 ,端粒酶阳性率为 71.4 % (40 5 6 ) ,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②端粒酶阳性组与阴性组细胞周期各期细胞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端粒酶激活在急性白血病中极为普遍 ,且端粒酶阳性率的高低与急性白血病病期相关 ,它可能是急性白血病发展过程中白血病细胞增殖旺盛的分子标志。端粒酶活性的表达与各期细胞数无明显相关 ,提示端粒酶活性的表达还受其它生物学因素的调控。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探讨80岁以上老年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对我院2000-2010年收治的12例80岁以上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9例急性髓系白血病,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均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大部分患者一般情况较差,接受了个体化治疗方案的患者共10例。结果表明,2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其余患者未获得缓解。平均生存时间20±16周。AML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27±14周,明显长于国外报道。生存期最短的3例均为ALL患者。结论:本组高龄AML患者采取个体化治疗,生存期得到明显延长。而高龄老年ALL患者则预后很差,缺乏相对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探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亚群数量的变化特点。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对30例健康志愿者和77例初诊AML患者的骨髓进行髓样Dc(myeloid DC,mDC)和浆细胞样DC(plasmacytoid DC,pDC)标记,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并用4色与传统3色两种设门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人骨髓中mDC与pDC的数量相比,4色设门方法分析显示,在77例初诊AML患者中:mDC数量减低、正常与增高的患者分别占74.0%(57例)、6.5%(5例)和19.5%(15例),pDC数量减低、正常与增高的患者分别占90.9%(70例)、7.8%(6例)与1.3%(1例);3色设门方法分析显示,mDC数量减低、正常与增高的患者分别占58.4%(45例)、19.5%(15例)和22.1%(17例);pDC数量减低、正常与增高的患者分别占46.8%(36例)、26.0%(20例)与27.3%(21例)。两种设门方法所得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AML—M2、M3与M4/M5几个亚型中,4色设门方法分析显示:mDC数量减低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81.4%、100%与42.1%;pDC数量减低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88.4%、100%与89.5%。M4/M5型与M2、M3型相比,mDC数量正常或增高的患者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在各亚型中的数量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4色设门方法比传统3色设门方法更适用于初诊AML患者骨髓中mDC与pDC数量的研究;大部分初诊AML患者表现为mDC与pDC数量的减低;M4/M5型与M2、M3型相比,mDC数量正常或增高的患者较多,而pDC在各亚型之间未见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8.
急性白血病初诊患者血细胞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初诊患者血细胞分析参数的特点,揭示血细胞分析参数在急性白血病诊断和分型中的意义,为临床医生初诊和检验人员血细胞分析复检提供依据。方法对已确诊的140例白血病初诊患者血细胞分析参数与参考值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血细胞分析参数主要特点为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红细胞(RBC)、血小板(PLT)、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降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淋巴细胞百分比(LYM%)、单核细胞绝对值(MONO)、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BASO)、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白细胞(WBC)、淋巴细胞绝对值(LYM)升高;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参数主要特点为Hb、HCT、RBC、NEU%、PLT降低,RDW、BASO%、MONO%、MONO、BASO、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升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参数主要特点为Hb、HCT、NEU%、RBC、PLT、NEU、EOS%降低,LYM%、RDW、WBC、LYM升高。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血细胞分析参数特点为贫血且红细胞大小不一,PLT减少,NEU%和EOS%减低,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数增高,BASO和WBC总数增高。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血细胞分析区别在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以BASO%、MONO%、MONO、BASO、NEU升高为主要特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以LYM%、WBC、LYM升高,NEU、EOS%降低为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评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完全缓解期(CR)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并对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对2000年至2007年在我院进行allo-HSCT的75例CR期的AML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计算总体生存率(OS)、无病生存率(DFS),并对影响预后的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3年OS及DFS分别为58.4%及53.9%,累积复发率及移植相关死亡率(TRM)分别为16.9%及29.9%。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总体发生率为59.6%,其中Ⅱ-Ⅳ度aGVHD发生率为18.7%。非亲缘HLA相合移植病例3年DFS为34.3%,低于亲缘HLA相合移植病例(60.0%,p=0.019);难治性白血病患者3年DFS为35.7%,低于对照组(非难治性白血病组)58.2%(p=0.048);发生重度aGVHD的病例及对照组3年DFS分别为35.7%及54.4%(p=0.059)。非亲缘HLA相合移植及发生重度aGVHD的病例TRM明显增高(p值分别为0.033和0.010)。多因素分析确认,与allo-HSCT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有:非亲缘HLA相合移植(p=0.049,RR=2.09,95%CI1.01-4.36)、难治性白血病(p=0.038,RR=2.33,95%CI1.05-5.20)及重度aGVHD(p=0.040,RR=2.33,95%CI1.04-5.20)。结论:Allo-HSCT是AML缓解后治疗的有效方法,TRM是移植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非亲缘HLA相合移植、难治性白血病、重度aGVHD是影响AML患者allo-HSCT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探讨环腺苷酸cAMP协同低剂量氧化砷诱导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以稳定转染了PML—RARα融合基因的PR9细胞为实验对象,通过观察细胞的生长,并利用形态学实验、流式细胞技术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转染实验等检测cAMP和/或氧化砷处理前后细胞相关指标的变化,研究PML-RARα在cAMP诱导AML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虽然cAMP单独能使表达PML-RARα的PR9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的阳性率有所升高;但细胞形态学分析表明,cAMP单用无法诱导表达PML—RARα融合蛋白的PR9细胞分化,只有联合氧化砷才能使细胞表现出完全分化的特征,并伴有CD11b表达的显著升高。此外,PML—RARα还可以明显抑制含有cAMP反应元件的报告基因的转录。结论:PML—RARα融合蛋白对cAMP诱导AML细胞分化的信号转导途径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