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一种最佳方法.方法 对161例绝经后妇女患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进行艾本、考克和雷洛昔芬联合治疗一周,观察其骨痛缓解情况及骨密度改善情况.结果 骨痛缓解率达99.4%.骨密度于6个月时有效率达98.8%.治疗前骨密度为0.4669±0.04,治疗后6个月时为0.7649±0.06,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艾本、考克、雷洛昔芬三药联合应用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用药时间短、维持时间长、效果可靠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一种最佳方法。方法:对161例绝经后妇女患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进行艾本、考克和雷洛昔芬联合治疗一周,观察其骨痛缓解情况及骨密度改善情况。结果:骨痛缓解率达99.4%。骨密度于6个月时有效率达98.8%。治疗前骨密度为0.4669±0.04,治疗后6个月时为0.7649±0.06,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艾本、考克、雷洛昔芬三药联合应用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用药时间短、维持时间长、效果可靠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补肾健脾壮骨方为主防治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3年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蔚 《中外医疗》2011,30(18):128-129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壮骨方为主防治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35例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补肾健脾壮骨方防治组(试验组)69例和空白对照组66例,连续治疗半年、1、2、3年后,对比观察2组患者各个时段的骨密度(BMD),并统计2组骨痛、痉挛、骨折的发生率。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试验组治疗后半年、1、2、3年BMD稳步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BMD一直呈下降趋势,从治疗后1年开始BMD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半年、1、2、3年组间对比,试验组的BM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全身性骨痛和痉挛发生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健脾壮骨方为主防治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妇女一种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因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结构的破坏使骨脆性增加,故轻微撞伤即可使患者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的治疗通常包括雌激素疗法、降钙素、氟化物、一磷酸盐等,其中骨膦是二磷酸盐类化合物中第一代产品之一,近年来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疗效较明显。本实验观察骨膦在国内绝经后妇女中的临床疗效。选择1996年12月~1997年9月于本院妇科内分泌就诊的绝经后妇女,45岁以上,绝经1~10年的骨质疏松患者,其腰椎或髋骨的骨密度低于正常绝经前妇女骨密度平均值两个标准差。选取符合用药条件的患者14例,无禁忌证。骨膦(由…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观察自治中药骨松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利用双能X线检测,根据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选择40例肝肾功能正常,无风湿病、肾脏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胃癌及胃炎等病的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前后检测BMD、E2、IL6、ALP、BGP、尿HOP/Cr、尿Ca/Cr等指标。结果两组间患者治病前及治疗前E2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有上升趋势;两组间IL6治疗前后均无差异,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两组间ALP及BGP治疗后稍有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尿HOP/Cr及Ca/Cr治疗后均明显下降,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两组间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值比较,从两组间指标差值比较可见,治疗组在BMD和E2的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而抑制IL6分泌的作用叶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骨松方治疗后患者骨密度增加,血清雌二醇提高,IL6降低,尿HOP/Cr及Ca/Cr降低。结论骨松方具有降低骨吸收的功能,骨松方的这种功能可能与其提高体内性激素水平,雌激素水平升高,导致分泌IL6细胞的抑制,使IL6分泌减少,抑制因IL6增高而引起的骨吸收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6.
益肾壮骨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85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笔者应用自拟益肾壮骨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85例,近期疗效颇为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85例,全部为门诊患者,其中年龄最小者58岁,最大者76岁。病程最短者7天,最长者39天,骨质疏松Ⅰ°者占56例,Ⅱ°以上者(有一个或多个椎体呈楔形改变)占29例,临床症状均有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常见病,尤其是绝经后骨质疏松(PMO)是近几年比较突出的中老年妇女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其特点是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受损和脆性骨折的风险性增加。我院采用中医“肾主骨,补先天”理论指导治疗本病,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脉冲电磁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4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脉冲电磁场 (PEMFs)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 :对本院骨科门诊相关绝经后的妇女进行骨质疏松症问卷调查及跟骨骨密度 (BMD)及相关生化项目检测而确诊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PEMFS治疗 ,治疗中及治疗后观察其自觉症状改善情况及骨密度的变化 ,并与治疗前对比分析。结果 :① 10 0 %患者疼痛明显减轻 ,② 76 .0 1%患者治疗后BMD增加 >5 .6 %以上。结论 :PEMFS治疗绝经骨质疏松症可有效控制疼痛 ,提高患者存在的质量 ,对患者骨密度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骨口服液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痛闽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84只SD大鼠随机分益骨口服液组、密盖息组、益骨口服液及密盖息联合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各21只;造模成功后,分别予益骨口服液、密盖息、益骨口服液及密盖息、生理盐水等不同药物灌胃,于治疗后第lOd、第30d、第60d、第90d四个时点分别测量各组大鼠病阈、股骨骨密度。[结果]治疗第lOd、30d、60d、90d益骨口服液组、密盖息组、益骨口服液及密盖息联合组与对照组相比,去势大鼠痛阈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lOd、30d,益骨口服液组、密盖息组、益骨口服液及密盖息联合组股骨骨密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60d、90d时,骨密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骨口服液能提高去势大鼠痛阈、骨密度,从而减轻骨质疏松大鼠疼痛。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是常见的骨代谢疾病,也是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常见老年病之一。笔者自2001—2004年,采用益肾养肝合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60例,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不同剂量雌激素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雌激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6 9例绝经 <4年的妇女被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2 3例 ) ,A组给予倍美力 0 .6 2 5mg +安宫黄体酮 2mg +钙尔奇D片 1g/d ;B组给予倍美力 0 .3mg +安宫黄体酮 2mg +钙尔奇D片 1g/d ;C组给予安慰剂 +钙尔奇D片 1g/d ;连续用药 2年。在用药前、用药后 6、12、2 4个月分别检测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骨细胞调节因子、子宫内膜增厚及乳房情况。结果 A组和B组在用药后一年骨密度有明显提高 ,而C组在一年后骨密度呈下降趋势。治疗组中均未发现子宫内膜的异常增生。骨代谢生化指标及血清IL 6水平在用药 6个月时就有显著下降。结论 在绝经早期的妇女中 ,小剂量雌激素加钙剂能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增加HRT(性激素替代疗法 )的安全性 ,降低子宫内膜过度增厚和阴道出血的发生率。此种雌激素加钙剂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联合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利塞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54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采取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方式进行12个月的药物研究,以双能量X线骨密度测量仪比较治疗前后0月,6个月,12个月腰椎及髋部骨密度(BMD)改变,检测骨代谢标志物血Ca、ALP、BGP及尿NTX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并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X线等药物安全性指标,记录不良事件。结果:腰椎(L2-4)BMD增加6个月时增加3.29±1.18%,12个月时为4.51±1.64%而对照组分别为-0.62±0.24%和0.48±0.18%,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s三角区骨密度骨密度改变药物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反映骨形成标记物ALP和BGP6个月和12个月时药物组显著降低,骨吸收标记物NTx在6月和12月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2例(7.1%)、皮肤搔痒、皮疹2例(7.1%)和血尿1例(3.6%),均能缓解。结论:利塞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显著疗效,骨转换显著抑制,并显示该药物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复方淫羊藿口服液辅助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18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在进行健康宣教育的基础上给予钙尔奇D片,每次1.5g,每天1次;阿仑膦酸钠,每次70 mg,每周1次,晨起顿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加服复方淫羊藿口服液,每次10 m L,每天3次。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观察12个月。两组均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量治疗前后股骨颈、髓部关节和腰椎L2~4的骨密度;检测治疗前后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I型原胶原N-端前肽(type I procollagen n-propeptide,PINP)和血清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serum type I collagen cross-linked C-terminal peptide,S-CTX)、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ALP)、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水平;进行治疗前后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53,P0.05);治疗后观察组股骨颈、髓部关节和腰椎L2~4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ALP、S-CTX、PINP和AL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BG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OQOLS量表疾病、生理、社会、心理和满意度评分均明显升高,并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第3月、第6月、第9月、第12月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淫羊藿口服液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证肾阳虚证患者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骨密度,调节骨代谢和骨转换,能提高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肾调冲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各项骨生化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口服利塞膦酸钠片和乳酸钙咀嚼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肾调冲方(淫羊藿10 g,补骨脂20 g,熟地黄20 g,鹿角胶10 g,枸杞子20 g,墨旱莲20g,骨碎补10 g,杜仲15 g,桑寄生15 g,续断15 g,山萸肉10 g,丹参15 g,红花6 g)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相关症状、疼痛视觉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临床疗效,并分别对两组患者各项骨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有效率为7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腰背部疼痛VAS评分以及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血清碱性磷酸酶(serum alkaline phosphatase,ALP)、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钙(serum calcium,SCa)、血清磷(Serum phosphorus,SP)、活性维生素D3、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以及腰椎正位(L2~L4)及左股骨颈的骨密度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促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uteotropic hormone,LH)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调冲方能显著减轻腰背部疼痛,增加腰椎正位(L2~L4)及左股骨颈的骨密度,提高血Ca水平,降低ALP及BGP水平,且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活性维生素D3浓度升高较对照组明显,更能促进成骨细胞活性增加,有益于骨组织生成。治疗后观察组E2水平高于对照组,IL-1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表明补肾调冲方对升高雌激素水平有显著作用,并有效抑制了IL-1和IL-6等炎症因子生成,并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起到延缓和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拟益肾健脾化瘀方治疗绝经后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均给予碳酸钙D3片,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仙灵骨葆胶囊,观察组给予自拟益肾健脾化瘀方剂,2组均治疗3月。结果?治疗后2组腰背疼痛、腰膝酸软、夜尿增加、畏寒肢冷、神疲倦怠及总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1);2组腰椎L2~L4、股骨颈、股骨大转子、Ward's三角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但观察组增加更为明显(P<0.01);2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2组雌二醇(E2)、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观察组上升更为明显(P<0.01);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拟益肾健脾化瘀方可以显著改善绝经后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症状,同时可改善患者骨代谢和骨密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雌激素和IGF-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加味二仙颗粒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7例符合纳入标准并完成随访的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口服加味二仙颗粒,对照组口服仙灵骨葆胶囊,采用VAS评分、骨密度(BMD)、骨转换标记物:BALP、DPD/Cr、BGP、CTX-Ⅰ及疗效评定综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疗效。结果:在治疗后12周实验组及对照组VAS评分均明显改善,实验组改善更明显,BMD在治疗后48周才出现明显改善,但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12周后BALP、DPD/Cr、BGP、CTX-Ⅰ值出现明显下降,但实验组及对照组差别不明显,治疗72周后试验组治疗有效率85.7%,对照组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二仙颗粒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确切,用于治疗监测时,骨转换标志物改变较骨密度改变出现更早。  相似文献   

17.
门诊下腰痛患者骨密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门诊未有明确诊断的顽固性下腰痛患骨密度(bone mineral demsity,BMD)及骨质疏松(osteopro-sis,OP)患病率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对患有能明确诊断的顽固性下腰痛的体力劳动与非体力劳动进行整群随机抽样,抽取样本共429人,准确记灵性别和年龄,采用DEXA(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受试L2-4BMD,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随增龄下腰痛患骨密度逐渐下降,同龄男性BMD大于女性BMD,非体力劳动大于体力劳动,骨质疏松患病率随增龄而上升,体力劳动病率大于非体力劳动,尤其是50岁时变化最明显,结论:50岁以后女性下腰痛患,特别是体力劳动,OP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钙尔奇D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唑来膦酸注射液4mg,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10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滴注时间≥15min。同时口服钙尔奇D片600mg,1次/d,疗程为12个月。结果:本组43例患者经唑来膦酸联合钙尔奇D治疗6个月、12个月后骨痛症状明显改善,较治疗前骨痛NR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L1-4。与股骨颈骨密度(BMD)值,较治疗前有明显增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患者血钙(Ca)、血磷(P)检测值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形成标志物OC、BALP值下调,治疗后12个月两者测定接近于正常值,其中OC值治疗后12个月较治疗前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吸收标志物β-CTx、DPD/Cr比值,治疗后下降迅速,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钙尔奇D治疗原发性OP可有效改善骨痛症状与骨代谢相关指标,增加骨量,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With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the inci-dence of pri mary osteoporosis is getting higher andhigher,among which post 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is the most commontype.As an effectivemedicine to inhibit bone absorption,bisphospho-nates has become the main medicationtotreat oste-oporosis.In this clinical trial,we investigated theefficacy of residronate sodium,the third-generationbisphosphonates made in China,in the treat mentof PMOP by exploring its effect on bone mineraldensity(BMD)and b…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电针刺激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5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行电针治疗+康复训练,电针频率为2 Hz,时间30 min,3次/周,持续6周,共计18次治疗;康复训练3次/周,45 min/次,持续6周,对照组仅行康复训练。评估分为3个时间点,即治疗前、治疗6周后、治疗结束后6周随访(第12周)。结局指标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骨密度值,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共有7名患者脱落,最终43名患者完成了试验(试验组,n=21;对照组,n=22)。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前降低,组间虽无差异(P>0.05),但试验组变化值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治疗后,两组骨密度变化值具有显著组间差异(P<0.01),试验组骨密度值在治疗后增加,随访时下降;而对照组骨密度值在治疗后与随访时均呈下降趋势。在第6周及第10周,试验组骨折愈合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两组患者均已完全愈合。结论 电针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效果是明确的,但疗效难于长时间维持,对T值范围变化没有影响,在疾病定性上没有改变;对骨折愈合的影响该治疗方式可加速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