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为我国广西地区的少数民族常用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等功效。近年来,对于金花茶开展了大量的化学成分和药理学研究,表明金花茶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皂苷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该植物及其提取物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调血脂、降血糖、抗肥胖、降血压、抗过敏、抗衰老等药理作用。对金花茶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为更好地利用该植物和新药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或北苍术A.chinensis的干燥根茎,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的功效。药理研究显示苍术及其提取物具有抗炎、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作用。其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都有增强作用;对肺癌细胞、消化系统肿瘤细胞、白血病细胞、黑色素瘤细胞、宫颈癌细胞和肉瘤生长均有抑制作用;苍术烯内酯、苍术酮、茅术醇、β-桉叶醇、苍术多糖可能是苍术的重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3.
鹿药Smilacina japonica是多年生百合科草本植物,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尤其在民族药方面应用较多,作为药食同源植物近年来需求增加,因此对鹿药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增多。鹿药属植物含有甾体、黄酮、多糖、氨基酸、酚酸、酰胺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肿瘤、抗氧化等药理活性。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总结并综述了鹿药、管花鹿药S.henryi、高大鹿药S.atropurpurea等鹿药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鹿药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及医药保健方面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是来源于豆科补骨脂属植物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干燥成熟果实的二氢黄酮类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糖尿病、抗炎及神经保护等药理活性,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潜力。随着临床上对补骨脂用药安全的不断关注,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已被证实会造成肝细胞损伤。本文综述了近20年来关于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的药理活性及肝毒性研究概况,为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的后续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水柏枝来源于柽柳科水柏枝属植物水柏枝Myricaria germanica及同属多种植物的嫩枝, 具有疏风解表、祛风通络、透疹止咳等功效。主要对来源于该属的三春水柏枝M. paniculata、宽苞水柏枝M. bracteata和秀丽水柏枝M. elegans的黄酮类、三萜类、没食子酸类、酚酸类、木脂素类、长链脂肪醇类等6类化学成分以及它们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包括抗菌、抗炎、细胞免疫、抗疲劳、抗氧化、肝损伤保护,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属植物、为新药研发储备先导化合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块根,为临床常用中药,梓醇为其主要有效成分之一[1]。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常用中药之一。地黄临床入药分为:鲜地黄、干地黄、熟地黄、生地黄炭、熟地黄炭等。近年来对地黄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炮制方法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本文对地黄重要地上部分地黄的茎进行研究。1仪器与试药  相似文献   

7.
云实属Caesalpinia L.植物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目前,已经从云实属植物中分离出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和萜类两大类,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疟等药理作用。近年来,关于云实属植物的质量控制研究比较单薄,不能全面反映药材质量标准。因此,系统综述了该属植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质量控制研究进展,以期为云实属植物药用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资源的充分利用、新药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薯蓣属(Dioscorea)植物是中药材的重要来源,山药、穿山龙、粉萆薢、黄山药、绵萆薢等中药皆来源于该属植物。菲类化合物是该属植物中一类重要的化学成分,包括菲单体、二氢菲、四氢菲、菲醌和菲二聚体5种结构类型,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降血糖、抗肥胖、抗菌、抗病毒、神经保护等药理活性,其中一些菲类化合物活性多样且作用显著,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目前未见针对薯蓣属植物中菲类化学成分的系统性综述报道,本文对薯蓣属植物中的菲类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以促进薯蓣属植物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香茶菜抗癌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香茶菜属植物香茶菜Rabdosia amethystoides(Benth) Hara中分得七种成分,其中之一香茶菜甲素为一新的四环二萜,有抗实验肿瘤及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用光谱法配合衍生物制备,确定甲素为7α,14β=羟基-20α羟甲基-16-贝壳杉烯-11,15=酮乙素为乌苏酸,丙素为β-谷甾醇,己素为硬脂酸,其余成分尚在研究中。  相似文献   

10.
绵萆薢Dioscoreae spongiosae作为一种常用中药, 其含有甾体、二芳基庚烷、木脂素类、有机酸及酯等多种化学成分, 临床上主要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乳糜尿、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及骨质疏松等症状。药理研究表明绵萆薢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抗肿瘤、抗骨质疏松、抗真菌、抗心肌缺血、降尿酸、调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为进一步进行开发与利用该植物资源, 为新药开发提供先导化合物, 对绵萆薢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败酱草为我国传统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排脓、活血化瘀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肠痈、肺痈、痈肿疮毒和产后瘀阻腹痛等症。近年来化学成分研究显示败酱草中含有三萜类、黄酮类、环烯醚萜类、甾醇、香豆素及有机酸类,药理研究发现败酱草具有抑菌、镇静、胃肠、抗肿瘤、抗氧化及抗前列腺增生的作用。其来源植物黄花败酱草和白花败酱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对两种来源败酱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为深度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用中红外光谱技术对6家企业生产的黄柏、茯苓及熟地黄3种配方颗粒进行质量考察,分析了不同企业配方颗粒的一致性。方法 以峰位、峰形、相对峰强度或主要标准峰个数等为考察指标,对不同企业生产的同一品种的配方颗粒与标准药材及自制提取物的谱图进行对比,分析三者之间的差异(相似度)。结果 6家企业的黄柏配方颗粒在1 604、1 507 cm-1处特征峰的相对峰高的变化不同,其原药材质量可能存在差异;茯苓配方颗粒因采用辅料种类不一,中红外光谱图差异明显;熟地黄配方颗粒因原药材投料比不同,随着辅料含量的增加,与熟地黄提取物的相关系数降低。结论 中红外光谱具有操作简单、快速、专属性强、不需要对样品进行分离等优点,尤其是揭示不同企业的同一种配方颗粒因采用原药材的品质、辅料不同等因素所造成质量差异,因此,中红外光谱技术为保证配方颗粒的均一性提供了客观的分析手段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啤酒花是我国新疆药食兼用的特色资源植物。除广泛用于啤酒酿制外,人们很早就认识到啤酒花的药用价值,尤其是将其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治疗。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啤酒花的多种活性成分在抗骨质疏松药物研发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然而,近年来,我国野生啤酒花资源品种退化严重,活性成分含量差异较大。保障优良的啤酒花种质资源,是啤酒花开发利用的前提。本文就啤酒花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及相关应用进行综述,并就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为啤酒花抗骨质疏松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南岭荛花Wikstroemia indica 为瑞香科荛花属植物,其根及根皮为常用中草药了哥王。近年来化学研究显示其根及根皮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成分以及木脂素、香豆素、甾醇等化合物;药理研究发现了哥王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因此成为新药研发的热点。对文献中有关南岭荛花的化学成分和抗肿瘤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马蓝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蓝,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华南及华东地区,是重要的爵床科药用植物。由其茎、叶加工而成的青黛,以福建产品质最佳,被誉为建青黛,是福建道地药材。马蓝的根入药称南板蓝根,与青黛一起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材品种。青黛及其原植物马蓝的指标性成分靛玉红(indirubin)是具有抗白血病功效的中成药“黄黛片”及“当归龙荟丸”的主要活性成分。笔者主要综述了马蓝种质资源的分布、生物学特征、栽培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等国内外研究进展,并提出了马蓝种质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为马蓝及青黛的相关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红茴香又称莽草、红毒茴,为我国特产的药用与芳香植物。莽草之名始见于《山海经》,药用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基原植物包括八角属植物披针叶茴香Illicium lanceolatum A.C.Smith和红茴香Illicium henryi Diels。而禾本科芒属的芒草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和卫矛科的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则为混淆种。莽草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湖北、四川以及浙江、福建等地。莽草及红茴香的多数种类均有毒性。对红茴香及莽草的名称、产地、基原、性味功能等进行考证,以求正本清源,为红茴香药用资源的开发及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薛楚  刘思雪  黄芳 《药学研究》2019,38(5):290-294
疼痛是人类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既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同时也是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预警。尽管阿片类药物具有显著的不良反应及成瘾性,但目前该类药物仍是治疗严重急慢性疼痛的主要治疗药物。本文整理了具有镇痛功效的罂粟科植物罂粟、延胡索和岩黄连,从古籍记载、主要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几个方面对其进行综述,以期更科学地发掘具有镇痛强,成瘾性低,毒副作用小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鹿茸草始见于《植物名实图考》,是玄参科植物绵毛鹿茸草(Monochasma savatier Franch.)或沙氏鹿茸草(Monochasma sheareri Franch. ex Maxim.)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凉血止血等多种功效。本文利用CNKI、PubMed和SciFinder以鹿茸草(Monochasma savatier Franch.或Monochasma sheareri Franch. ex Maxim.)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对鹿茸草的品种、药材标准、化学成分以及生物活性与药理作用等文献进行综述,为鹿茸草的研究、开发、应用以及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9.
枸杞子Lycium barbarum是食药同源中药材,具有滋阴兴阳、止消渴、补劳伤的功效,富含枸杞多糖、枸杞总黄酮、类胡萝卜素和氨基酸等多种有效成分。现代药理学的研究显示,枸杞子及其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调节血糖血脂、保护视力、抗抑郁与焦虑、防治神经系统疾病、抗炎抑菌、抗氧化、保护肝肺肾等作用。对枸杞子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为其进一步应用开发及新药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