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眼球内眶内异物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1991年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儿童眼球内眶内异物伤6l3例665眼;其中男性561例,女性52例;眼球内异物509例,占83.0%。特点是:(1)受伤年龄高峰期12~13岁;(2)时间以每年1~2月份发生率最高;(3)首要原因是雷管鞭炮类爆炸伤;(4)非磁性异物多于磁性异物;(5)手术难度大,检查治疗配合欠佳;(6)并发症多,预后差,视力伤残重。这些特点与成人不同。主要并发症有外伤性白内障,葡萄膜炎,玻璃体出血和混浊,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等。其中528例做异物摘出手术553次,成功率93.2%;文中讨论了联合手术问题。术后视力提高者197眼(34.5%),有45眼盲目恢复了有用视力,但是仍有65.3%的受伤眼视力伤残难以恢复。最后强调预防和治疗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2.
武亚东  景善雨 《眼科研究》1999,17(6):490-490
我院1993年来共收治71例21岁以下儿童眼挫伤,其中发生前房出血者47例,占66%。现将处理情况分析讨论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儿47例(47眼),男42例(89.36%),女5例(10.64%)。年龄4~12岁,平均年龄8.5岁;右眼29例(61.7%),左眼18例(38.30%)。致伤物:弹石伤28例(59.57%)居首位;棍棒伤8例(17.02%);鞭炮伤3例(6.39%);其它物撞击致伤8例(17.02%)。受伤到治疗时间1~4天,平均1.5天。根据积血量的多少,我…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异物引起的眼球贯通伤行玻璃体切割术的治疗效果,探讨异物取出的手术路径和玻璃体切割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由异物导致的眼球贯通伤56例(56眼)。根据CT和B超检查结果联合定位,分为球壁异物组(24例)和眶内异物组(32例)。24例球壁异物在伤后1周内均通过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取出异物。32例眶内异物中有22例先行眶内异物取出联合后巩膜伤口缝合术。10例因异物位于后极部或眶深部未行取出术。所有眶内异物组患眼均于伤后2周左有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修复眼内组织。随访3-12个月,观察术后视力和并发症。以卡方检验分析影响术后视力的冈素。结果玻璃体切割术后,50例(89%)患者视力较术前提高,34例(61%)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05。异物人口位置(X^2=7.69,P=0.01)、出口位置(X^2=21.83,P〈0.01)、视网膜脱离(X^2=-16.64,P〈0.01)、脉络膜脱离(X^2=7.73,P=0.01)以及眼内感染(X^2=6.89.P=0.01)对术后视力影响较大。术后6例发生视网膜脱离,2例低眼压,12例发生黄斑前膜或皱褶。结论根据异物的位置和眼内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路径和玻璃体切割的手术时机,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对视网膜组织的损伤及预防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成功治疗眼球贯通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21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在合并虹膜缺损的无晶状体眼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1例角膜穿孔伤虹膜缺损的无晶状眼行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 随访6-15月,视力≥0.4者4例占19.1%,0.1-0.3者12例占57.1%,0.05-0.1者3例占14.3%,〈0.05者2例占9.5%。结论 对复杂性眼球穿孔伤合并虹膜缺损的无晶状体眼行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不仅重建眼球,同时矫正视力。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白内障后囊破裂的一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32例(32眼)因眼球穿通伤而致晶体后囊膜破裂的病例,根据其后囊膜破裂的位置和大小,采用不固定、单袢固定和双襻固定三种方法施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在0.5或以上者28例(87.5%),0.1—0.4者4例(12.5%)。并发症包括术中睫状体出血2眼(6.25%),后囊膜裂口增大2眼(6.25%);术后前房出血6眼(18.8%),暂时性眼压偏高6眼(18.8%)和暂时性眼压偏低7眼(21.8%)。结果表明,在晶体后囊膜裂口小的情况下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可以不固定晶体襻或仅固定其一襻。  相似文献   

6.
孙秉基  王印其 《眼科》1996,5(2):102-104
对眼前段重建联合开发放式玻璃体切了除术治疗35例(35只眼)严重眼前段感染,进行回顾性研究。追踪随访3年,其中31例(88.6%)控制了感染并保全眼球,18例(51.4%)植片透明,10例(28.6%)获得0.05以上轿正有用视力,该术式为多联手术,包括角膜移植,虹膜切除,晶体摘除,开放式玻璃体切除,恢复眼球形态及重建前房,并对手术方法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报道老年性白内障757只眼眼球轴长和角膜曲率的特征、分布及二者的相互关系:眼球轴长范围19.53~33.74mm,平均为23.81±2.26mm,长轴眼百分比为21.8%,>27mm的眼为8.6%;角膜曲率范围为39.75~50.50D,平均为44.47±0.78D。短轴眼随轴长变短角膜曲率增加显著,长轴眼随轴长变长角膜曲率无明显变小。测得康明人工晶体A常数为116.86,C值如下时误差最小:+1.5(轴长21.0~<22.0mm),0(轴长22.0~24.5mm),─0.5(轴长>24.5mm、>27.0mm、>28.5mm)。  相似文献   

8.
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对我院开展2035只眼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了回顾性统计分析。除17只眼不能配合视力检查外,术后矫正视力<0.1者100只眼(4.9%),0.1~0.4者396只眼(9.6%),≥0.5者1526只眼(75.6%)。老年性白内障和Fuch's综合征合并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较其他各类白内障好(P<0.05)。术后视力恢复不良的主要原因是手术适应症放宽,为合并其他严重影响视力恢复因素的眼施行了人工晶体植入术,然而这些患者术后视力多有改善,不应轻易放弃手术治疗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后囊破裂和玻璃体脱出的处理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白内障摘除合并人工晶体植入331只眼中,有33只眼(10.0%)发生后囊破裂,16只眼(4.8%)发生玻璃体脱出。用剪刀-海绵或棉签行玻璃体切除后,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3只眼,睫状沟植入24只眼,前房植入6只眼。术后32只眼(97.0%)矫正视力≥0.5。  相似文献   

10.
惠延年  黄蔚  王琳  曹小燕 《眼科学报》2000,16(2):109-111
目的:观察累及眼球前后节的复杂外伤患者施行玻璃体手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视力效果。方法:对103例(104只眼)复杂眼外伤经一次玻璃体手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眼内异物35例,眼球穿通伤37例,无眼内异物的爆炸伤9例(10只眼),眼球钝挫伤22例。除3例儿童视力不能检查外,在100例101只眼中,手术前视力为无光感~指数的88只眼(87.1%);手术后94只眼(93.1%)  相似文献   

11.
7岁儿童眼屈光生理值及视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标准方法对1242名7周岁儿童2484只眼进行视力测定,并对其中1143人(普查率为92%)2286只眼用1%阿托品麻痹睫状肌后,进行视网膜检影。视力低常率为31.56%。近视眼32人,占2.80%,正视眼34人,占2.97%,远视眼1077人,占94.23%。测得2102只眼的屈光生理值为+1.40±0.59D(男性+l.39±0.58D,女性1.40±0.61D)。对7岁儿童视力低常率较高的现象进行了分析。重点就7岁儿童屈光生理值与以往报告的4~6岁儿童测定的结果作了比较,并对生理值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囊外摘除与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确诊为糖尿病的74例90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糖尿病年限从1至21年不等。术前常规检测血糖,使血溏控制在正常或最低水平。患者行囊外摘出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晶体为6.5~7mm直径单凸型。术后3天裸眼视力1.0以上者8只眼(8.9%),0.5~0.9者57只眼(63.3%),0.1~0.4者16只眼(17.8%),0.1以下者9只眼(10%)。术中并发症主要有虹膜出血和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共2眼(2.2%)。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晶体表面色素沉积(92%);晶体表面渗出膜7眼(8%);术后虹膜后粘连5眼(6%)。糖尿病患者人工晶体植入术多数都能获得满意的结果,但应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对术前血糖不能降至正常的患者,术前应用止血药和抗菌素,术后及时抗炎治疗,同样能恢复良好的视力  相似文献   

13.
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在眼内异物摘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钢  胡雨珠  马红卫 《眼科》2000,9(1):14-16
目的:回顾性分析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内异物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32只眼)眼外伤伴有眼内异物患者施行玻璃体切割术,晶体切割术、眼内异物摘出术、视网膜脱离复位及巩膜环扎等联合手术。结果 异物均一次性摘出。随访1~18个月,术后视力提高者24只眼(75%、裸眼或矫正视力≥0.1者17只眼,0.02~0.08者7只眼),不变者3只眼,下降者5只眼(眼球萎缩)。结论:应用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摘出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外伤性化脓性眼内炎的疗效。方法28例外伤性化脓性眼内炎抽吸玻璃体培养,注入庆大霉素0.2mg和地塞米松0.4mg,局部球结膜下注射,0.3%氧氟沙星和点必舒滴眼,以及全身应用环丙沙星治疗。结果18眼炎症控制,眼球保留。视力<0.05者14眼,3眼0.05~0.1,1眼0.3。眼球摘除8眼(28.57%),眼球萎缩2眼。结论外伤性化脓性眼内炎应及早诊治,最有效的疗法为玻璃体切除配合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15.
高度轴性近视眼白内障手术分析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目的对白内障手术患者中高度轴性(≥27.00mm)近视眼的发生率、屈光特点、手术结果及人工晶体植入状况进行统计分析。方法连续住院手术1000只眼。术前常规检查,预算人工晶体屈光度,凡≥+3.00D眼行植入术;<+3.00D及负性屈光眼,只行单纯囊外摘除术。术后观察20.0±8.5个月。结果高度轴性近视81只眼(8.1%),轴长27.00~34.71mm(平均29.87±2.11mm),平均角膜曲率为43.91±1.81D,所需人工晶体屈光度为+11.30~-11.57D(+2.10±5.41D)。植入组39只眼,轴长28.04±0.68mm,术后矫正视力≥0.5者占82.1%;非植入组42只眼,轴长31.68±1.47mm,术后矫正视力≥0.5者占42.9%。结论高度轴性近视眼发生率高,手术并发症少,视力差的主要原因为眼底病变,并随轴长增加而加重。需要负屈光度人工晶体用于极长轴眼。  相似文献   

16.
白内障两种类型人工晶体植入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25例(25眼)白内障患者因各种原因后囊膜不完整而术中行睫状沟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Ⅰ组)及对20例(21眼)术中行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Ⅱ组)的效果进行观察,随访3~48个月,视力在1.0以上的Ⅰ组中有3眼,占12%,0.5~0.8有8眼,占32%,0.1~0.4有13眼,占52%,0.1以下者1眼,占4%;而Ⅱ组中视力在1.0以上者有2眼,占9.5%,0.5~0.8有7眼,占33.3%,0.1~0.4有10眼,占47.6%,0.1以下者2眼,占9.5%。术后并发症Ⅰ组中主要有继发性青光眼。慢性虹膜睫状体炎;Ⅱ组中主要有:1.前房出血,2.继发性青光眼,3.虹膜睫状体炎,4.人工晶体上襻脱位。结论:在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不能常规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时,只要将脱出的玻璃体处理净,手术技术娴熟,植入两种人工晶体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中心的角膜地形图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的切削中心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Eyesys角膜形态分析系统对随访6个月以上的98例(158只眼)PRK前、后10天的角膜地形图进行分析,确定激光切削中心相对入射瞳孔中心的方向、距离;比较单区和多区域激光切削的偏中心差异。结果切削区中心相对入射瞳孔中心:0~0.5mm者100只眼(63.3%),0.5~1.0mm者55只眼(34.8%),>1.0mm者3只眼(1.9%),平均0.45mm。多区域切削38只眼及单区域切削120只眼,其偏心量分别为0.55mm和0.44mm。差异有显著性(t检验,P<0.05)。偏中心切削致术后最好矫正视力下降1~2行者4只眼,其偏心量>0.5mm。结论严重的偏心切削将影响术后视功能恢复,术中眼球跟踪系统(passiveeye-tracking,PET)的应用有利于切削中心的确定,减少偏心量。  相似文献   

18.
218例晶体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218例(230只眼)晶体脱位病人行晶体摘除术,平均随访12个月(1~120个月),术后160只眼(69.57%)视力提高,矫正视力达0.1及以上者145只眼(63.04%),达0.3及以上者96只眼(41.74%),手术效果满意。术后视力无提高的70只眼,由于术前存在的并发症所引起的占64.29%,35.71%的眼则是由于手术并发症引起。提示防止出血、炎症和青光眼,正确处理术中的玻璃体溢出,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儿童眼球穿孔伤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采用非手术和1次或2次性手术治疗。结果 有视力记录246眼,治疗前盲目213眼占86.6%,治疗后23眼占9.3%,治疗前视力≥0.3者6眼占2.4%,治疗后194眼占78.9%,治疗前视力≥0.8者无,治疗后87眼占35.4%。结论 儿童眼球穿孔伤经恰当治疗后可大大减少盲目 ,较多患儿可获得立体视。  相似文献   

20.
皮质类固醇治疗婴幼儿眼附属器血管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口服法和局部注射法对比研究皮质类固醇治疗35例婴幼儿眼附属器血管瘤。其中毛细血管瘤28例、海绵状血管瘤7例;眼睑血管瘤21例、眼眶血管瘤4例、眼睑合并眶前部血管瘤10例。总的治疗效果,显效29例(82.8%)、好转4例(11.4%)、无效2例(5.7%)、总有效率94.3%。同时发现,局注法和口服法的显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局注法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口服法(P<0.05);年龄小于一岁患儿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年龄大于一岁的患儿(P<0.05);治疗后患眼的散光度数比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