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重视和提高细菌检验标本的质量,以提高病原学检验的准确性。方法:根据临床的不同样本和检验目的,参照医学微生物检验规范制定标本的采集、运送和处理规范,建立健全标本验收制度和质量反馈制度。对2009年全院临床各科送检的所有细菌检验样本进行统计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9年1~12月共接收各类细菌检验标本4 008例,标本质量优良、合格共计3 728例,总体合格率为93.0%;其中,创伤组织、脓肿标本合格率最高,为98.5%;痰液标本的合格率最低,为86.3%。各类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运送和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无菌操作、标本采集量、是否及时送检、标本取样位置准确性、标本容器使用、特殊标本的处置问题等方面。结论:严格遵守标本留取的操作规程是保证检验质量的重要举措。正确的标本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对于保证临床细菌室的工作质量至关重要,应予高度重视,才能保证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临床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将2011年6月-2012年5月间我院接收的4500例各类细菌检验标本作为正常组标本,并将2012年6月-2013年5月间我单位制定标本采集、运送、处理及质量反馈规章制度之后,所接收的4500份各类检验标本作为控制组标本。对2组标本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组标本中,不合格标本302例,总体合格率为93.29%;而控制组标本中,不合格标本74例,总体合格率为98.36%,2组标本总体合格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效、合理地对标本采集、运送、保存以及处理等工作流程加以强化管理,可以显著提升基层医院细菌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3.
孙红霞 《河北医学》1999,5(5):84-85
细菌学检验实验室前质量管理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标本采取时间、采集方法及标本的运送。痰细菌培养的检出率与痰标本的收集方法密切相关。本文就两种不同的痰标本采集容器,运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采集痰标本,做细菌检验,进行细菌检出率比较,发现新的采集标本容器具有...  相似文献   

4.
刘普阳   《中国医学工程》2014,(8):137-137
目的探讨细菌检验质量应用不同的标本采集法的影响因素。方法我中心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接受的各类细菌检验标本995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取规范的标本采集、运送、处理及质量反馈制度检验5325例标本,对照组采用常处理规方法检验4625例标本,观察记录各组的合格率。结果对照组的合格率93.41%低于观察组98.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规范的标本采集、运送、处理及质量反馈制度,可提高细菌检验的质量,准确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韦淑龙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0):1226-1227
目的:提高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运送质量,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方法:2010年11-12月期间,我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到临床各科室观察采集微生物标本的情况。结果:发现各科室在容器选择、采集时机、方法和运送过程等多个环节存在着缺陷。结论:亟需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微生物学标本采集、运送规范的知识及操作培训,强化环节管理,以提高标本采集合格率,确保标本送检质量,为确保检验结果的正确性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浅析影响尿液分析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常规分析是临床最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对泌尿系统疾病、肝脏疾病、代谢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监测有重要的价值,常常作为健康人群体检的必检项目。虽然尿检取样比较容易,所用检验设备比较简单,但是影响尿液分析的因素有很多,尿常规检验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不容忽视,否则将影响尿液分析的结果准确性。影响尿液分析的因素和环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标本的采集、收集、保存、运送、标记与接受1.1标本的采集、收集负责标本收集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医生和护士需对患者留尿进行指导,务必使尿道口保持清洁。收集和运送尿液的容器应干净、防漏,并由透明且不与尿液成分发生反应的惰性材料制成,容器及其密封装置不带干扰物质,用于标本收集和运送的容器不可重复使用。尿标本须在2h内及时送检,以免发生细菌繁殖、蛋白变性、细胞溶解以及尿胆原等物质因光照分解或氧化而减少等。收集时段尿时,应告知患者时间段的起点和终点,起始时先排空膀胱,三杯试验留尿时间要分段明确,做好标记。随机尿液标本的留取无特殊时间规定,但必须在标本容器上注明留取时间,患者必须有足够的尿量,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尿量最好≥50ml,最少不得低于15ml,适用于门诊或急诊患者。住院患...  相似文献   

7.
张国英  夏学红 《重庆医学》2013,42(9):1061-1062
目的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确保标本送检质量的提高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该院门诊送检的痰液、中段尿、咽拭子、粪便、血液、分泌物、脓液、胸腹腔积液等标本4 605例标本不合格原因。结果不合格标本数为232例(5.03%),其中,粪便标本的不合格率最高,占10.59%,其次是痰液标本,占7.45%。主要原因为标本采集不符合规范,占59.05%,运送不及时占17.24%,未使用无菌容器占3.45%。结论应加强医护人员微生物标本采集运送规范的培训,以提高标本的送检质量。  相似文献   

8.
代苏忠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5):2648-2649
目的:分析不合理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探讨如何正确采集标本,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血标本1124,尿标本1045份,大便标本224份,细菌培养标本67份。结果:血标本合格率99.6%,尿标本门诊合格率95.5%,住院患者合格率75%,大便标本合格率82%,细菌培养标本合格率82%。结论:护理人员应重视合格的标本采集,掌握正确的标本采集方法,才能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黄艳冰 《当代医学》2011,17(36):52-53
目的探讨医院检验标本在采集与处理过程中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对120例患者进行标本采集与处理,基本环节包括:填写检验申请单、患者状态的选择、选择适宜的采样时间、标本采集、标本运送及实验室检验等,操作过程中按原则和标准严格执行,并对影响其检验结果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本组120例患者在具体规范和原则下正确采集到标本,并送实验室检验。结论严格执行医院检验标本的采集与处理原则,是减少各个环节中标本污染、提高检验标本质量和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液检测所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检验科2011年6月-2012年6月不合格血液检测标本产生的原因。结果经分析原因,采取规范采血操作流程,选择正确的采血时间及体位,严格掌握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加强检验科与护理部沟通,按照要求及时送检等措施后,血标本合格率占到99%。结论临床血液检测标本采集时要严格按照检验分析前操作流程和检验要求,运送要及时、准确,有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血液标本的采集(动、静脉采血)及运送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密切相关。目前,血液标本采集与运送主要由护士操作,而护理管理体系未按检验质量管理要求对这一质量进行规范化管理,采集及运送的血液标本有时存在一定的质量偏差,这种偏差会导致检验结果与患者病情不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引起血常规样本不合格的因素,找出质量控制措施,以提高血常规样本合格率。方法:回顾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的2010例血液样本,将其中的50例不合格血常规样本收集后认真分析其不合格原因,通过分析归类找出质量控制对策。结果:溶血、血液凝固、乳糜血、样本类型错误、样本放置时间过长、标本重复等是导致血液样本不合格的原因,且分别占血常规不合格样本的比例为1.19、1.69、0.99、0.79、0.19、0.09。结论:按照样本采集操作规程采集标本、加强对标本采集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其工作严谨性并加强医院科室间的有效沟通能够起到降低血样不合格率的作用,对于提高所采集的血样检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细菌检验中标本采集对其质量的影响,探讨如何提高标本质量。方法随机选取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我院各科室送往检测的各类细菌标本4800例,此为实验组,其均为根据医学微生物标准采取规范标本采集,并进行检验。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我院采用传统标本采集的各类细菌标本,随机选取4800例,此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细菌标本的质量,统计比较不合格样品,并分析原因。结果实验组中所接收检验的细菌标本的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合格率达到了95.06%,远多于对照组的90.15%;其中血液标本、尿液标本及创伤和脓肿标本的合格率均已超过95%。结论严格控制并且遵守细菌标本采集前的注意事项,采用正确方法、科学采集细菌标本,能够从根源上保证细菌标本的质量,从而提高细菌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陈江敏 《中外医疗》2013,32(15):39-40,42
目的分析并研究血液标本采集质量和检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影响血液质量的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21例患者血液检验标本,根据采集血液的部位、时间、送检时间及标本容量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血液标本采集质量和检验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集血液的部位、时间、送检时间及标本容量均对检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结论正确采集运送标本,严格按照采集方法进行采集,控制标本容量,可有效减少检验分析前的误差,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降低医疗纠纷事故,且对保证血液检验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规范医学检验科收集和运送标本,研制一款实用性小推车.方法 根据医学检验科日标本数量、标本类型、检验目的 、运送条件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要求等因素设计和研制出一款多功能标本收集运送车,分析其性能特点及使用效果.结果 该款标本收集运送车设计轻巧、时尚,长×宽×高:65 cm×45 cm×85 cm.分3层共6个独立收集单元,可同时满足血液、尿液、粪便等不同的检验标本的规范化运送需要,各收集单元温度外部显示.密封性、保温性、防震性能好,且易于消毒.结论 该收集运送车的使用能规范医院检验科的标本收集和运送,降低标本收集运送差错率,缩短运送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能减少分析前的误差因素,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能降低生物气溶胶污染环境和感染工作人员的机率,值得在各级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在临床工作中,正确收集检验标本对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本文围绕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分析阐述了各类标本采集前应注意的事项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徐青  曹志刚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2):1695-1697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不合格血液标本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集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住院患者4 824份血液检验标本作为QCC活动前组,采集2012年3月至2012年5月住院患者5 000份血液检验标本作为QCC活动后组.血液标本均由统一培训后护理人员采集,经训练的运送标本人员送检,不合格标本为临床检验中心拒收的标本.活动后组在此基础上开展QCC活动,确立活动课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不合格血液标本发生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比较实施QCC活动前、后不合格血液标本数,计算不合格标本发生率.结果:QCC活动后组不合格血液标本发生率为0.2%,明显低于QCC活动前组的2.7%(P〈0.01).结论:QCC活动有助于提高血液标本合格率,持续改进和提高护理服务和医院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并分析细菌检验标本的检测质量。方法:择取我院送检的7200例细菌标本设置为本次的实验对象,所选标本均来自该院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各科室,对其进行细菌标本质量检测。结果:所有送检标本中6664例为合格标本,合格率为92.6%;且痰液标本的合格率相对较低,与其他种类的标本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对细菌检验标本进行质量检测的临床意义重大,整个质检工作的连续性与严密性较高,可以为细菌检验提供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有效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血液标本采集及运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28份不合格血液标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28份不合格标本中,溶血或凝血的占46.43%、脂血的占14.29%、采血量不足的占17.86%、送检不及时的占7.14%、抽错试管的占3.57%、其他原因占10.71%.结论 护理人员认识到血液标本采集及运送的质量是实验室前质量的重要部分,正确采集及运送血液标本,有效提高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大大降低了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医学科技的迅猛发展,临床检验呈现检测仪器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检验方法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分析的精密度与准确度提高,使得检验中(分析中)和检验后(分析后)的质量控制不再是影响检验结果准确的最重要因素,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对减少分析误差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从检验标本采集前对住院患者的准备、采集时间、采集部位、收集标本容器、标本采集量、送检时间等方面进行阐述,使医、护及检验人员对分析前程序的各个环节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