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在诊断子宫腔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56例宫腔内病变患者的3D-TVS诊断资料,并与宫腔镜检查及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用Kappa检验评价经阴道三维超声与宫腔镜、病理检查的一致性。结果病理结果为子宫内膜息肉25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5例,子宫内膜增生症11例,子宫内膜癌5例。对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增生症的诊断,3D-TVS与宫腔镜检查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856、0.909和0.887,3D-TVS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748、0.818和0.774。结论 3D-TVS对宫腔病变的诊断与宫腔镜及病理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在诊断宫腔病变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叶琳  高燕 《吉林医学》2011,(32):6853-6854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术(SHG)在诊断宫腔内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9例经阴道超声(TVS)疑为宫腔内病变的患者行阴道超声宫腔造影检查,后经诊刮或宫腔镜手术及病理对照。结果:59例患者中内膜息肉29例,黏膜下肌瘤13例,内膜增生过长11例,宫腔粘连2例,正常4例,经过跟踪诊刮或宫腔镜及病理结果,诊断宫腔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内膜增生过长、宫腔粘连的符合率分别为96.6%、92.9%、90.9%、100%。结论: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术具有简便经济,痛苦小,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在宫腔内病变患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经阴道三维彩超宫腔声学造影诊断宫腔内良性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经阴道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宫腔声学造影诊断宫腔内疾病的价值.方法 应用经阴道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宫腔声学造影技术诊断宫腔内疾病43例.结果 诊断子宫内膜息肉21例,子宫粘膜下肌瘤9例,子宫内膜增生6例,不完全纵隔子宫4例,宫腔粘连3例.与宫腔镜及病理诊断结果对照,准确诊断39例,诊断符合率达90.7%.结论 经阴道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宫腔声学造影检查简便易行,对宫腔内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经宫腔镜手术及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资料,与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31例患者中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120例,诊断符合率为91.6%,与宫腔镜检查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无痛苦的非侵袭性检查方法,能直观显示宫腔内病变与内膜的空间关系,为临床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谢毅  王伟伟  许建春 《现代医学》2009,37(6):456-457
目的探讨经阴道宫腔声学造影对宫腔良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7例经阴道超声检查(TVS)疑有宫腔良性病变患者行经阴道宫腔声学造影(TVS—SHG)、宫腔镜检查和病理检查,将TVS—SHG、官腔镜检查、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TVS—SHG对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等病变能作出较明确的诊断,并显示出不同的声像图特征。结论TVS—SHG是诊断和鉴别诊断宫腔良性病变简便、有效、廉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探讨经阴道超声、宫腔镜在绝经后妇女宫腔积液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48例绝经后妇女宫腔积液的经阴道超声及宫腔镜检查结果,并与病理检查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 48例宫腔积液超声确诊47例,误诊1例;宫腔镜检查宫腔良性疾病40例,发现恶性病变7例,病理诊断恶性病变4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57.14%。结论经阴道超声可作为筛查宫腔积液的首选方法,宫腔镜检查应配合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直视下活检方可对宫腔积液病因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宫腔内良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7例宫腔内良性病变患者的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与术前的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超声检查有异常者127例,与临床及病理异常数一致,敏感性为100%。127例宫腔内良性病变中,106例与病理诊断符合(83.5%),21例与病理诊断不符合(16,5%)。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很高的敏感性和较高的准确性,具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息肉是妇科常见的宫腔内良性占位性病变,临床表现为月经过多、不规则,绝经后出血、贫血、不孕等.随着阴道超声和宫腔镜等技术的应用,使宫腔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本文就我院308例病理证实的宫腔内良性占位性病变的超声图像和宫腔镜检查对照分析,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对该病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阴道宫腔造影对宫腔内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子宫内膜病变的100例患者进行常规阴道超声(two-dimensiona transvaginal ultrasound,2D-TVS)、二维超声宫腔声学造影(two-dimensional saline infusion sonohysterography,2D-SIS)及宫腔镜手术-病理检查,以宫腔镜手术-病理检查为诊断金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共检查出内膜息肉63例,粘膜下肌瘤12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13例,宫腔内肌化血凝块4例,正常内膜8例。2D-TVS对宫腔内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81.6%,特异性69.2%;2D-SIS对宫腔内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91.5%,特异性88.7%。造影前、后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D-SIS检查准确率高,是诊断宫腔内病变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芳  柯雪 《四川医学》2019,40(7):739-742
目的对照分析可疑宫腔因素所致不孕患者阴道彩超检查(transvaginal ultrasound,TVS)、宫腔镜及内膜病理检查结果,探讨不同直径宫内异常超声影像与宫腔镜下诊断病变之间是否存在线性相关,探讨适宜宫腔镜检查的TVS下宫腔占位病变直径临界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139例经阴道超声提示"子宫腔内异常回声改变"的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其宫腔镜检查结果及内膜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的对比分析。比较TVS下宫腔占位大小与确诊病变的符合率。结果 (1)经阴道超声检查提示宫腔占位病变大小,与宫腔镜检查诊断符合率分别为0. 4~0. 8cm(50. 0%%)、0. 8~1. 2cm (63. 2%)、1. 2~2. 8cm (74. 5%)。(2)阴道超声检查宫内病变大小为0. 4~0. 8cm、0. 8~1. 2cm组,病变大小与宫腔镜检查所见病变之间无线性相关,而当阴超提示,宫内占位病变直径1. 2~2. 8cm时,两者呈线性相关。(3)进一步以不同原发病分组以后,子宫内膜息肉与总体表现出同样趋势。结论 (1)女性子宫腔异常超声影像改变以宫腔内良性占位性病变为主,宫内异常超声回声直径上升到一定水平后宫内占位病变的超声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2)经阴道超声提示宫腔内异常超声影像直径大于1. 2cm的不孕患者建议进行宫腔镜检查,以尽快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1.
经阴道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超(TVS)对子宫内膜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98例宫腔不规则出血的患者行阴道超声(TVS)检查,进一步行宫腔镜检查,并在宫腔镜下活检或刮除病灶,最后的病理诊断结果与TVS、宫腔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理诊断结果:内膜息肉30例、粘膜下肌瘤25例、内膜过度增生38例、内膜癌5例,TVS与宫腔镜相比,其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异,鉴别诊断价值相近。结论:TVS是诊断宫腔内膜疾病的常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经阴道彩色多普勒(TDS)技术能准确、有效地诊断及鉴别诊断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5例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的子宫内膜的声像图及血流动力学特征,并与子宫内膜诊刮病理及宫腔镜检查进行对照。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92%(60/65),其中子宫内膜息肉15例,子宫粘膜下肌瘤20例,子宫内膜增生过25例,正常子宫内膜分泌期改变5例。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有效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宫腔声学造影、阴道超声与宫腔镜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6年6月~2008年3月诊治月经过多、绝经后出血和不孕患者112例,对其子宫内膜宫腔声学造影、阴道超声与宫腔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74.5%的病例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异常改变.对于子宫内膜疾病和腔内肿块的诊断,宫腔镜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其次是宫腔声学造影和阴道超声.对于子宫腔内肿块(肌瘤和息肉)的诊断,宫腔声学造影优于阴道超声.对于子宫内膜疾病(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癌)的诊断,阴道超声优于宫腔声学造影.结论 宫腔镜是一种优于宫腔声学造影和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经阴道超声官腔造影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经阴道超声显示非分泌期子宫内膜厚度≥14mm,且CDFI血流信号非异常丰富者行宫腔造影术,并与宫腔镜检查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21例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其中2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误诊),5例诊断为黏膜下肌瘤,3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宫腔造影前敏感性71%,特异性85%,准确性75%;宫腔造影后敏感性87%,特异性93%,准确性95%.结论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方法简便、易行、无创且准确性高,是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本院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和宫腔镜在绝经后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0月~2014年6月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120例。以病理检查为确诊标准,分别采用经阴道三维超声和宫腔镜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和宫腔镜对比,经阴道三维超声的诊断符合率、阴性检出率、特异性检出率明显低于宫腔镜,两种检查方法在这三个方面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经阴道三维超声和宫腔镜在阳性检出率、敏感性比率两方面的数据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是一种筛查子宫内膜病变较好的方法;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检查对诊断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经手术诊刮或宫腔镜检查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血流信息.结果 53例患者中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共检出病变48例(90.5%),误诊4例(7.5%).其中48例病变中子宫内膜息肉14例,子宫黏膜下肌瘤8例,子宫内膜癌7例,子宫内膜过度增生16例,宫腔内残留物机化3例.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符合率高,方法简单、实用,为临床提供了较大的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阴道二维超声联合三维超声在宫腔粘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妇产科收治入院的疑为宫腔粘连的患者80例,行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查后做出初步诊断,再行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观察宫腔形态、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回声连续性及回声是否均匀,联合二维超声表现做出二次诊断,分别与宫腔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宫腔镜检查证实宫腔粘连65例,经阴道二维超声诊断宫腔粘连50例,其中宫腔镜证实诊断正确46例;经阴道二维超声联合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宫腔粘连63例,其中宫腔镜证实诊断正确59例。经阴道二维超声联合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宫腔粘连的符合率明显高于经阴道二维超声诊断(P<0.05)。结论与单纯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查相比,经阴道二维超声联合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能明显提高宫腔粘连的检出率,在检查宫腔粘连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适合应用于宫腔粘连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对于经阴道二维超声联合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提示存在宫腔粘连的患者,应及时行宫腔镜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查(2D-TVS)疑似宫腔内病变的31例已婚妇女进行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3D-TVS),分别存图对比分析,其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31例患者经3D-TVS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6例,子宫内膜息肉9例,黏膜下子宫肌瘤10例,子宫内膜癌2例,余4例为正常子宫内膜分泌期改变。与病理对比,1例正常子宫内膜误诊为子宫内膜增厚,1例黏膜下子宫肌瘤误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结论:3D-TVS可提高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准确性,与2D-TVS结合是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杨璞  何立红 《当代医学》2014,(17):75-77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和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PDI)技术在宫腔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2年12月在中山市博爱医院行阴道三维超声检查诊断宫腔病交,并进行诊断性刮宫或手术的60例患者,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病理诊断子宫内膜息肉37例,黏膜下型子宫肌瘤14例,子宫内膜增厚6例,子宫内膜癌3例,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一致为55例(91.7%),误诊5例(8.3%)。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和三维能力多普勒技术可较好地显示病变的立体形态及与周边组织关系以及血供情况,可提高子宫腔内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SIS)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因子宫不规则出血或不孕症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检查的患者138例,并进行宫腔镜检查、活检,将病理结果与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诊断子宫内膜病变敏感度100%,特异度90%;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病变敏感度100%,特异度95%。结论: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一种廉价、无创、简单、易行的检查方法,且准确度高,值得推广,尤其在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