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抗栓治疗和血栓栓塞事件。方法选取我院2017.11-2018.10诊治的60例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对照模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30例研究组患者再联合华法林进行治疗,治疗1年后对2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记录2组患者的血栓栓塞出血事件以及出血状况。结果研究组发生1例(3.33%)脑栓塞,与对照组发生5例(16.67%)(P0.05);研究组发生严重出血事件3例(10.00),对照组为4例(13.33)(P0.05)。结论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采取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再联合华法林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佳和安全性与二联疗法类似。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4,(8):969-970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ACS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PCI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华法林组57例在给予PCI术后标准剂量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基础上,给予华法林(INR值维持在2.02.5之间),对照组63例给予PCI术后标准剂量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观察PCI术后6月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体循环栓塞及出血风险。结果:两组均无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华法林组较对照组体循环栓塞风险无统计学差别(P>0.05),但出血风险明显升高(P>0.05)。结论:华法林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治疗未明显降低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PCI术后体循环栓塞的风险,但却增加其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二联抗栓治疗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2例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华法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治疗后,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不良终点事件以及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同时观察用药过程中患者的肾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局部缺血发作(TIA)、出血、死亡发生率以及急性心肌梗死、血运再次重建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生肌酐清除率(Ccr)水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联合氯吡格雷二联抗栓治疗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好,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对患者肾功能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达比加群酯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抗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77例非瓣膜性房颤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给达比加群酯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抗栓;对照组38例,给华法林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抗栓。随访1年,观察两组出血事件及动脉栓塞事件。结果:随访期间观察组发生出血事件2例,发生率5.1%,对照组发生出血事件3例,发生率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动脉栓塞事件0例,发生率0%,对照组发生3例,发生率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后,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达比加群酯抗栓治疗,比联合华法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分析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抗栓治疗的应用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80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华法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终点不良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抗栓塞治疗,患者的终点不良事件发生率、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心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康登伟 《甘肃医药》2015,(2):115-118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血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三联抗栓治疗组及双联抗栓治疗组,每组各49例;三联抗栓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100mg/日,氯吡格雷75mg/日,华法林每日用量依据INR调整;双联抗栓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100mg/日,氯吡格雷75mg/日。此外所有患者均给予冠心病的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MACE发生率及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死亡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MACE发生数三联抗栓组显著少于双联抗栓组(P<0.05)。三联抗栓组患者严重出血2例,不严重出血9例,总出血事件11例,占22.4%;双联抗栓组严重出血1例,不严重出现6例,总出血事件7例,占14.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联抗栓疗法较双联抗栓疗法能更好地降低患者MACE发生率,但在实际应用中应严格检测INR,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有华法林抗凝指征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联合华法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三重抗栓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同期收治的心房颤动行支架置入术患者1l例作为三重组,采取华法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术后1周,2.5mg/d,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调整药量,阿司匹林术前给予100~300mg,术后75mg/d,氯吡格雷术前3d开始,150mg/d,急诊术前2h 300mg,术后每天均给予75mg/d,连续12个月;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584例作为二重组,置入冠状动脉支架后采取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治疗,术前给予患者阿司匹林100~300mg,支架术后100mg/d,氯吡格雷的用法同三重组一致;心房颤动有华法林抗凝指征患者227例作为抗凝组,采取华法林抗凝治疗,初始量为2.5mg/d,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调整药量,比较3组安全性。结果三重组和抗凝组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二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重组总出血率18.18%,二重组总出血率4.79%,抗凝组总出血率11.45%,三重组和抗凝组总出血率显著高于二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重组总出血率明显高于二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三重抗栓治疗明显增加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罗羽慧  崔坤  尹纯  梅霞 《重庆医学》2015,(22):3107-3109
目的:比较高龄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不同抗栓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完成2年随访的住院和门诊房颤患者共157例,根据服用抗栓药物将患者分为3组,即华法林组、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组,观察3组患者心血管血栓事件及出血事件。结果双抗组冠心病和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其他两组(P <0.05),双抗组和华法组脑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P <0.05),而双抗组患者在抗栓效果中和华法林组患者无明显区别。在不良事件方面,华法林及双抗组患者的皮肤淤斑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P <0.05),双抗组患者皮肤瘀斑的发生率高于华法林组(P <0.05)。结论房颤患者口服华法林或双联抗血小板对抗栓疗效优于阿司匹林,但出血风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华 《医学综述》2008,14(8):1270-1271
目的对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将6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组)和对照组(阿司匹林组),治疗4周观察心绞痛缓解程度、心血管原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各种出血发生的情况及静息心电图ST-T的变化。结果所有观察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各种出血无增加。结论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使用治疗UAP有良好效果,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治疗冠心病房颤PCI术后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心内科62例冠心病PCI术后1周的房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n=32)应用阿司匹林(100 mg/d)联合氯吡格雷(75mg/ d)抗栓治疗,对照组(n=30)应用氯吡格雷(75mg/d)联合苄丙酮香豆素抗凝治疗,两组均给予其他冠心病二级预防处理。观察12个月内出现的不良事件及用药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无死亡事件、血栓栓塞事件、心房附壁血栓形成,两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正常,心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大出血情况,对照组局部出血发生率明显多于治疗组(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PCI术后的房颤患者(CHADS_2评分为1~3分),12个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效果与氯吡格雷联合苄丙酮香豆素的相似,而氯吡格雷联合苄丙酮香豆素抗凝的出血风险增加,提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治疗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冠心病老年患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l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观察两组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出血率及凝血三项。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出血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小板计数、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时,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的凝血三项比较变化均不明显。结论: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联疗法疗效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成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100mg/d)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mg/d)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统计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76.19%)(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观察组为(9.52%),组间数据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达比加群酯联合氯匹格雷在心房颤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支架植入后的应用效果,以及该治疗方式的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支架植入术治疗的70例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对照组术后实施华法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术后实施达比加群酯联合氯匹格雷治疗,分组对比患者治疗后凝血指标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各项凝血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比加群酯联合氯匹格雷在实施PCI支架植入术的心房颤动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好于传统华法林联合氯吡格雷,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将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组)和对照组(阿司匹林组),治疗6个月,观察心绞痛缓解程度、心血管原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各种出血发生的情况及静息心电图ST-T的变化.结果:所有观察指标的改善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各种出血无增加.结论: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使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良好效果,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彭振华   《中国医学工程》2009,(4):274-276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心房颤动患者强化降脂联合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老年冠心病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华法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口服,维持国际标准化比率(INR)2.0~3.0;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口服。观察治疗过程中的脑卒中、出血及其它不良反应。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年发生率治疗组3.3%,对照组26.7%,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年发生率治疗组10.0%,对照组6.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华法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心房颤动,栓塞事件发生率低,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冠心病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华法令三联抗栓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的14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采用阿托伐他汀降脂,另外对照组采取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实验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三联抗栓方案治疗策略,观察并分析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状况。结果经治疗,实验组的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指标优于治疗前,而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出血率、心脏不良反应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华法令三联抗栓方案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良好,但是会增加患者的出血率,没有明显的心脏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52例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治疗。在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结果:治疗组患者发生卒中7.9%,对照组患者发生卒中13.2%,二组相比,P〈0.05。治疗组2例(2.6%)患者出现进展性脑梗死,对照组4例(5.3%)患者出现进展性脑梗死。两组中均1例出现中重度出血,出血发生率均为1.3%。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单独使用阿司匹林能降低卒中发生风险,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抗栓方案对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合并心房颤动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合并房颤的老年患者予以4种不同抗栓方案进行治疗,A组采用华法林[所有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均在2.0~2.5之间],B组患者采用华法林(INR 2.0~2.5之间)+氯吡格雷(75 mg/d)+阿司匹林(100 mg/d);C组采用华法林(INR 2.0~2.5之间)+氯吡格雷(75 mg/d);D组采用氯吡格雷(75 mg/d)+阿司匹林(100 mg/d)。治疗后,对患者脑栓塞、再发心肌梗死、死亡等主要心脏复合终点及出血情况进行1年观察随访。结果 A、B、C、D组病死率分别为16.6%,10.0%,13.3%,13.3%;观察1年,20.0%因主要心脏事件再次入院,8.3%因出血而入院。结论华法林联合一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可在有效抗栓的同时降低老年急性NSTEMI并房颤患者的心脏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将2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对照组(阿司匹林组)分别治疗12周,观察患者心绞痛缓解程度,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各种出血发生的情况及常规心电图ST-T的变化。结果:所观察指标的改善,观察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各种出血无增加。结论: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使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杨旭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191-2192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及溶栓联合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条件的90例STEMI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300 mg,此后每天75 mg。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复合终点率为13.3%,复发心绞痛发生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与20.00%,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2组患者在出血程度与用药安全性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及溶栓联合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其疗效优于常规溶栓治疗,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