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检测在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00例和50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分别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OLympusAU2700)和CA60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Hcy和血浆D-二聚体(D-D),所有数据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D-D、Hcy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D-D为(21.23±13.54)μg/L,Hcy为(18.35±9.8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Hcy单独检测脑梗死的检出率分别为17.0%、19.0%,两者联合检测脑梗死的检出率为37.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的血浆D-D和Hcy水平均明显增高,两者联合检测在脑梗死中具有重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HCY、hs-CRP、D-D联合检测在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联合检测对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62例(79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脑出血组,81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另外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3例作为对照组,对各组别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及其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肝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的血清HCY、hs-CRP、D-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三项检测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HCY、hs-CRP、D-D联合检测对脑出血组、脑梗死组的阳性率分别高达93.7%、92.6%,明显高于HCY、hs-CRP、D-D单项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hs-CRP、D-D三项检测指标在老年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与预后判定中有重要意义.但单项检测的诊断准确性、阳性率较低,局限性较大,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达92%以上.因此联合检测HCY、hs-CRP和D-D三项指标能更准确、详细地反映出疾病的病情,对早期诊断及减缓、阻止疾病的进一步恶化有极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白介素-6(IL-6)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9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无各种急慢性病者85例为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入院时,急性脑梗死组的Hcy、hs-CRP和IL-6显著增高(P<0.01),人院治疗1d,Hcy、hs-CRP和IL-6显著升高(P<0.05),治疗5d稍有降低(P<0.05),至治疗10 d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Hcy与hs-CRP、Hcy与IL-6和hs-CRP与IL-6呈正相关关系(P< 0.01).治疗期间,共计7例患者死亡,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0 d后NIHSS评分显著降低(26.4±3.9 vs 15.2±4.2,P<0.05).结论 hs-CRP、Hcy和IL-6的变化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筛查中应用Hcy、HbA1c以及Hs-CRP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单纯DM不伴糖尿病肾病组(DM组)、伴DN的2型糖尿病组(DN组),每组75例;对照组为75例体检健康者。三组均进行Hcy、HbA1c以及Hs-CRP联合检测,分析其诊断情况。结果:Hcy、HbA1c以及Hs-CRP水平比较发现,对照组、DM组、DN组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HbA1c以及Hs-CRP联合检测结果显示灵敏度、约登指数、特异度以及符合率均较其他检测方法高。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Hcy、HbA1c以及Hs-CRP联合检测意义重大,有效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hs-CRP、血脂水平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5月本院急诊收治的2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将所有患者分为青年组40例、中年组105例、老年组125例,另选取健康对照组50例,检测hs-CRP、血清Hcy和血脂水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中年组与老年组Hcy、hs-CRP、TC、HDL-C、LDL-C,青年组Hcy、hs-CRP、HDL-C与对照组水平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中老年组三组中Hcy、hs-CRP、HDL-C检出率均较高,中老年组的LDL-C检出率较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段急性脑梗死患者间TG、TC、HDL-C、LDL-C呈正相关,HDL-C与hs-CRP呈负相关,hs-CRP与血清Hcy之间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高血清Hcy是临床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典型独立危险因素,可将其作为临床重要参考指标监测患者病情,辅助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肌钙蛋白Ⅰ(cTnⅠ)、肌红蛋白(Mb)、D-二聚体(D-D)、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濮阳市中医医院住院治疗的80例ACI患者作为观察组.依据收治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观察组患者分为轻度3...  相似文献   

9.
杨水斌  张婷  李焕生 《当代医学》2021,27(32):139-141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旨在为临床制定干预或治疗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头部CT检查,并计算患者梗死体积,将梗死体积>15 cm3纳入大梗死组,梗死体积5~15 cm3纳入中梗死组,梗死体积<5 cm3纳入小梗死组.同时采取所有入选者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循环酶法测定所有患者血清Hcy水平,分析血清Hcy和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结果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头部CT检查确诊,小梗死组32例,占40.00%,梗死体积为(2.15±0.89)cm3;中梗死组36例,占45.00%,梗死体积为(8.59±3.11)cm3;大梗死组12例,占15.00%,梗死体积为(18.59±2.84)cm3.3组性别、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体重指数、合并症及文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中,大梗死组血清Hcy水平最高,其次为中梗死组,小梗死组水平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Pearson检验分析显示,血清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r>0.553,P<0.05).经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cy水平升高可能是造成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体积变大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和脑梗死体积密切相关,可为临床初步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体积、制定针对性治疗措施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可通过定期检测Hcy水平,并依据评估结果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脂联素(adiponectin,APN)及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1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头颅MRI的DWI计算梗死容积,进一步分为大、中、小梗死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7天、第14天测定APN与Hs-CRP,同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损害程度评价,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随着梗死容积增大,APN降低,Hs-CRP升高,经过治疗逐渐恢复。随着梗死容积增大,NIHSS逐步升高,BI逐渐下降,治疗后NIHSS明显下降而BI明显升高。随着梗死容积增大,APN降低而Hs-CRP升高,同时NIHSS升高而BI降低。APN与NIHSS呈负相关,APN与BI呈正相关,Hs-CRP与NIHSS呈正相关,Hs-CRP与BI呈负相关。结论 血浆APN、Hs-CRP水平与脑梗死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定期检查APN、Hs-CRP对评估脑梗死的预后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前后血中凝血酶原片段1+2(F1+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D-二聚体(D-D)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于6h内接受溶栓治疗)溶栓前及溶栓后2,4,8,24,48h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F1+2、TAT、D-D水平.其中有效组28例,无效组14例,并与正常对照组(n=42)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F1+2、TAT、D-D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溶栓后有效组2h F1+2、D-D水平达到峰值,2h后D-D水平迅速下降,但48h仍然高于治疗前水平3倍以上.无效组F1+2、TAT持续缓慢上升,D-D 4~8h低于有效组,但3项指标24h均达到峰值.结论: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前后F1+2、TAT、D-D水平变化对判断疗效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作用及检测意义。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收集患者血液并检测Hcy、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观察组患者随着患者脑梗死面积的加大,Hcy、MDA、NO、ET含量显著上升,SOD含量显著下降(P<0.05);PWV-β、压力-应变弹性指数(Ep)、僵硬度指数(β)和AI显著上升,AC显著下降(P<0.05);CBF、CBV和MTT显著下降,ICP显著上升(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随着血浆Hcy水平升高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加重,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30mg/次,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30min内滴完,每日2次,连用14d;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8g/次,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每日1次,连用14d。观察治疗后疗效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14、28d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7、14d行hs-CRP检查,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肖学文 《河北医学》2016,(9):1423-1425
目的:探讨NT-proBNP 和Hcy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按照梗死大小体积分为三个亚组,其中大梗死组(>40cm3)33例、中梗死组(15~40cm3)30例、小梗死组(<15cm3)29例。按病程分为三个亚组,其中急性期组(发病3d内)19例、亚急性期组(发病3~10d内)27例、慢性期组(发病大于10d)46例,另外选择10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NT-proBNP 和Hcy水平的检测结果。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cy、NT-proBNP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大梗死组血清Hcy、NT-proBNP 水平显著高于中、小梗死组。急性期组血清Hcy、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亚急性期组和慢性期组。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T-proBNP、Hcy水平显著上升,升高程度与梗死体积和发病时间密切相关,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脂蛋白(a)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53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脂蛋白a[Lp(a)]浓度.结果:急性脑梗死组Hcy、hs-CRP、D-D、Lp(a)测量值均高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y、hs-CRP、D-D、Lp(a)是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联合这4项检测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于红梅  戴其军  瞿联霞 《吉林医学》2012,33(19):4087-4088
目的:旨在探讨发病时D-二聚体(D)数值对脑梗死预后的影响,从而为脑梗死判定预后提供临床指导。方法:64例脑梗死患者入院时均由神经专科医师应用mRS及NIHSS量表进行评分,建立卒中登记。入院后第4天检查D-D数值,将其分成增高组(D1组)及正常组(D0组)。同时分析各个组之间与评分的相关性,对入选患者1个月及3个月后再次进行mRS、NIHS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急性脑梗死发病第4天时D1组占64.1%,D-D值已明显升高,两组在mRS及NIHSS评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发病1个月及3个月后,mRS及NIHSS评分均下降,D1组评分改善不及D0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我们选择发病后第4天D-D测定值作为研究指标。D-D的水平反映着体内高凝状态,D-D值直接影响患者发病时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影响着预后。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9):128-13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MRI诊断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图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住院部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同时接受常规MRI检查、DWI检查及CT检查,比较三种检查方式对超急性期脑梗死及急性期脑梗死的检出情况,进一步比较DWI检查结果中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ADC值及rADC值差异。结果 DWI检查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检出率高达100.00%,显著高于CT检查与常规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检查与常规MRI检查对急性期脑梗死检出率分别为100.00%和90.91%,显著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急性期脑梗死病灶平均ADC值急性期脑梗死病灶平均ADC值梗死灶对侧部位平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急性期脑梗死病灶及急性期脑梗死病灶中心rADC值均显著低于边缘r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急性期脑梗死病灶中心rADC值及边缘rADC值均显著低于急性期脑梗死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与ADC诊断急性脑梗死准确率高,能够有效反映患者病灶情况和缺血半暗带变化,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高敏C反应蛋白(hc-CRP)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对照方法将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在2013年2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106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分为两组(n=53),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并应用促通技术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经颅直流电刺激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Hcy、hs-CRP水平变化,并应用FMA (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评估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cy、hs-CRP水平分别为(11.41±1.15)μmol/L、(9.32±1.87) m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5±4.33)μmol/L、(12.36±1.85) mg/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MA、BI评分分别为(66.7±24.6)分、(70.5±12.8)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8±22.6)分、(47.2±12.3)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降低血清Hcy、hs-CRP水平,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