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王淑霞 《广东医学》2012,33(20):3110-3111
目的 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探讨相关数据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单纯高血压病患者80例(对照组)和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60例(观察组),对所有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24 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昼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和夜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率明显小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收缩压及舒张压非杓型比例和晨峰现象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 h动态血压监测可客观地测量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血压及其变化规律和波动情况,有助于指导临床调整高血压的治疗方案以降低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动态血压参数对评价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及相关靶器官的检查,根据有无靶器官损害分为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组)和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组(靶器官损害组).分别对2组间及靶器官损害组内的动态血压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靶器官损害组的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脉压、白天收缩压负荷、夜间收缩压负荷均明显高于高血压组(P均<0.05).(2)伴3个靶器官损害组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概率、24 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收缩压负荷、夜间收缩压负荷均明显高于伴1个靶器官损害组(P均<0.05);伴3个靶器官损害组的24 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收缩压负荷、夜间舒张压负荷均明显高于伴2个靶器官损害组(P均<0.05);伴2个靶器官损害组的24 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均明显低于伴1个靶器官损害组(P均<0.05),但24 h平均脉压却明显高于伴1个靶器官损害组(P均<0.05).结论:ABPM参数中有关收缩压的参数对临床判断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及其程度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贵军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6):482-482,52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方法选取60例住院患者,按诊断标准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和单纯高血压组,对所有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24h平均脉压、白天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及血压昼夜节律。结果 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脉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4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及血压昼夜节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建议尽早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同时降压和降血糖,纠正异常的昼夜血压节律,对于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防止靶器官的损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郭春华 《中外医疗》2014,(33):104-105
目的:分析高龄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情况。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0年4月—2014年4月该院诊治的高龄高血压病患者104例,按照患者不同病情分成两组,对照组52例患者为单纯高血压,研究组52例患者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两组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昼、夜血压参数均高于对照组,其中nSBP及nMBP参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24 hSBP及24 hDBP血压参数均略高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非杓型动态血压节律构成比率为55.78%(2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08%(12/52)(P<0.01)。结论高龄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较明显,监测其24 h动态血压有利于为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提供科学指导,具有积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蔡丽芹  张燕  陈志强 《海南医学》2014,25(2):167-169
目的 通过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子代亲属与非高血压子代亲属间的差异,并评估高血压子代亲属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后血压控制效果.方法 (1)对原发性高血压子代亲属72例(检测组)和非高血压子代亲属61例(对照组)分别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比较24h血压平均值、血压负荷值、血压变异性(BPV).(2)对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高血压子代亲属患者,经药物治疗8周后行动态血压监测,评价药物治疗疗效.结果 (1)检测组BPV、血压负荷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4 h血压平均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经药物治疗后,检测组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24 h血压平均值较用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7例收缩压谷峰比值(T/P)大于50%,6例舒张压T/P大于50%;6例收缩压及舒张压平滑指数(SI)大于1,3例收缩压及舒张压SI小于1.结论 (1)动态血压监测能对原发性高血压子代亲属血压状态做出早期评价,对该组高血压正常高值患者和高血压患者早期预防或控制血压有一定意义.(2)动态血压监测较好的评价原发性高血压子代亲属中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帮助患者选择最佳药物和最佳用药方式平稳降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缬沙坦氢氯噻嗪片和缬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科收治的136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68例)及对照组(68例),分别口服缬沙坦氢氯噻嗪片和缬沙坦(80 mg)治疗4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患者动态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1.18%,血压达标率为82.3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9.41%,达标率为70.58%;研究组日间、夜间及24 h SBP和D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收缩压及舒张压的谷峰比值、S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效果确切,安全有效且降压平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2):1611-1613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症及血脂异常患者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根据其不同的并发症或合并症分为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组30例、合并血脂异常组25例、合并房颤组24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组22例、合并左心室肥厚组26例。对所有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对所得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各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症组患者昼、夜平均血压及血压波动异常均显著高于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组患者24h平均收缩压(24hSBP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SBPSD)、白天舒张压标准差(dDBPSD)等指标较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脂代谢异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更为突出,提示其植物神经功能损害可能更加严重。且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与血压水平、血压昼夜波动幅度密切相关,24h动态血压监测可更加全面地反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监测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55例,其中单纯高血压患者92例,设为对照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63例,设为观察组,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并动态监测其24 h血压变化。结果对照组舒张压与收缩压的24 h平均值、昼间平均值、夜间平均值、24 h血压总负荷、晨峰出现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舒张压与收缩压杓型比例、夜间舒张压与收缩压的下降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24 h动态血压监测,可客观反映其血压情况,有助于早期预防与治疗心血管病。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24hABPM)。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消失率、24hSBP、nSBP、24hPP、nPP、栅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SBP、24hDBP、dDBP、nDBP、dPP、24MbP、dMBP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正常诗杓型动态血压节律消失较明显,收缩压负荷、夜间收缩压升高明显。靶器官损害与血压节律异常可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王安伟  张亚西 《四川医学》2013,(10):1556-1558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其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收集符合纳入标准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等资料,分为单纯高血压组(n=18)和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组(n=79),比较2组间及靶器官损害组内的动态血压参数.结果 靶器官损害组的年龄及病程大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伴3个靶器官损害组病程、24h SBP、24h DBPV大于伴1个靶器官损害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程、24h SBP及24h DBPV与高血压患者靶器官受损量有相关关系.结论 病程、24h SBP、24h DBPV是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及程度重要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陆娟  黎艳婷  冯砚瑜 《河北医学》2011,17(8):1068-1070
目的:探讨肾性高血压患者中动态血压与持续心电图监测的内在联系。方法:选择53例肾性高血压患者,并与5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比较,进行动态血压和持续心电图监测,并分析患者血压与心电图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共发现心律失常49例,ST-T段压低23例,心律失常和ST-T段压低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ST-T段压与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成负相关,心律失常次数与舒张压和收缩压成正相关。结论:肾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昼夜调节功能失常,心电图的改变与患者血压值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使用动态血压指导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调整用药时间治疗的达标情况.方法 将116例试验对象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动态血压调整服药时间组(A组)、睡前服药组(B组)、晨起服药组(C组),观察在调整用药前、治疗后4 w时对病人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动态血压参数.结果 A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动脉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动脉压和血压负荷.对服用起效时间≤4h的降压药患者,A组能够更加显著改善患者血压负荷(P<0.01);对于服用起效时间>4 h的降压药或半衰期>24 h的长效降压药患者,A、B组均优于C组.结论 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使用动态血压调整服药时间,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血压达标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更年期高血压妇女动态血压及其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方法96例更年期高血压妇女作为观察组,按24h动态脉压(APP)分为两组;88例健康更年期妇女作为对照组。通过24hAPP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APP与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24h、白天和夜间的SBP、DB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昼夜节律以非杓型和反杓型为主,对照组以长柄杓型为主,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4hAPP与年龄、APFV和A/E呈正相关(P〈0.05),与EPFV呈负相关(P〈0.05),与收缩功能无相关性。结论更年期高血压妇女24hAPP与左室肥厚和舒张压功能不全密切相关。而对寿窜收缩功能无明昂影响.可作为评价其靶器官榻害的萤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在心电图提示u波倒置者中行动态血压监测是否有助于检出高血压。方《丧选取心电图检查提示u波倒置的患者54例,行动态血压监测,分析U波倒置与24h平均血压、13间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昼夜节律之间的关系。结果24h平均血压正常和升高者分别为16例(29.6%)和38例(70.4%),夜间平均血压正常和升高者分别为12例(22.2%)和42例(7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收缩压和舒张压昼夜节律正常与不正常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U波倒置者行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发现未知的高血压患者及已知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控制欠佳者,以指导临床更好地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住院体检的患者586例.所有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血压测定值,并计算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谷峰比值.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测量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峰)、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峰),并计算E/A比值,分为心功能正常组(n=200):E/A≥1;舒张性心力衰竭组(n=386),E/A<1;分析患者血压及相关指标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关系.结果 舒张性心力衰竭组有78.8%患者发生高血压病、65.3%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48.7%发生脑梗死,发病率分别高于舒张功能正常组的70%、39%、5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的发生无明显差异.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舒张功能与年龄(β=0.861)负相关,与收缩压谷峰比值(β=0.200)正相关与平均舒张压(β=-0.411)负相关(均P<0.05).结论 舒张性心力衰竭与高血压病、冠心病、脑梗死密切相关,与血压谷峰比值、低舒张压密切相关,对老年这一特殊人群的高血压,控制高血压预防靶器官损伤应重视血压的总体波动水平及关注低舒张压.  相似文献   

16.
刘婧  田韵  倪敏霞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2):1169-117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MBPS)对靶器官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1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 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为 MBPS 组和非 MBPS 组,检查血脂、空腹血糖、肌酐、尿微量白蛋白(MAU);计算体重指数(BMI)、左室质量指数(LVMI);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测定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 MBPS 组的24 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平均收缩压晨峰、左室质量指数(LVMI)、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尿微量白蛋白(MAU)均显著高于非 MBP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PS组血压晨峰与LVMI、IMT、MAU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加重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7.
动态血压监测对防治靶器官损害应用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梦宁  司芩  张文杰 《中国热带医学》2009,9(12):2260-2261,2291
目的以动态血压监测为研究手段,探讨动态脉压变化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预防、逆转和保护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无创性携带式袖带法动态血压监测仪对高血压病人进行昼夜血压波动情况的监测,同时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高血压对靶器官(心脏)损害的渐进情况。结果随着年龄增长,脉压呈显著性增加趋势,脉压升高是LVMI的重要决定因素,而动态血压可客观准确地监测动态脉压波动。从而有效防治靶器官损害。结论动态脉压是高血压病人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动态血压监测更能反映高血压靶器声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替米沙坦和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79例Ⅰ级、Ⅱ级高血压患者,经2周停药清洗后,给予口服替米沙坦60mg,氨氯地平5mg,每日7:00顿服,8周为1个疗程。用药前及治疗8周后行动态血压监测,观察患者24h平均血压、日间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10:00血压及谷峰比值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日同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及10:00血压均显著下降。治疗后收缩压谷峰比值为75%,舒张压谷峰比值为73%。结论联合应用替米沙坦和氨氯地平可在满意降低患者血压的同时控制血压晨峰现象并降低24h血压波动幅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24h动态血压变化特点,探讨血压异常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方法】对40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复发组)和94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无复发组)进行3年前24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对两组患者的24h、日问、夜间血压平均值,血压负荷值,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昼夜节律性进行统计检验。【结果】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复发组)24h、日问、夜间收缩压(systolicblood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bloodpressure,DBP)及SBP和DBP负荷值均明显高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无复发组),24hSBP和日问SBP及负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复发组)日间SBP变异性高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无复发组)[(16.44±3.19)mmHg(1mmHg=0.1333kPa)比(15.20±4.45)mmHg],SBP和DBP夜间下降率低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无复发组)[(5±3)%比(7±2)%,(4±2)%比(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压平均值和血压负荷值增高对脑血管病的发生具有影响,血压变异性及昼夜节律性消失与脑梗死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与脉压指数的相关性。方法:按年龄的不同将男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中年组(15例)和老年组(16例),计算脉压指数,并做24小时动态血压和临床特点分析。结果:老年组脉压指数、24小时平均脉压差明显大于中年组(P〈0.01),中年组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小时平均动脉压明显大于老年组(P〈0.05或P〈0.01),中年组及老年组脉压指数与24小时脉压差有相关性(分别为r=0.515、P〈0.05,r=0.501、P〈0.05),脉压指数≥0.4组靶器官损害明显大于脉压指数〈0.4组(P〈0.01)。结论: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以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为主,反映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硬化明显,脉压指数是评价血管硬化的较好指标;对脉压指数≥0.4的患者应尽快平稳降压,使血压达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