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治疗后冠脉再通对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8例AMI溶栓治疗患者分为再通组47例,未通组31例,比较两组住院期间和随诊期间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住院期间再通主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恶性生心律失常及梗塞扩展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未通组。随诊期间再通组病死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及室壁瘤检出率均低于未通组。结论:及时的或注可明显地改善AMI患者住院和随诊期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院前急救与护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健 《中华护理杂志》2001,36(7):534-535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CoronarySyndrome )包括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AMI)和猝死。[1] 当急性心肌缺血时易致心室颤动而猝死。尤其不稳定心绞痛很易发展为AMI、猝死 ,在机理、治疗、抢救上均存在不少问题。近年冠心病防治最显著进步在于开展冠心病住院前抢救 ;建立了CCU ;开展了血流动力学监护 ,能在AMI早期防治并发症心室纤颤 ;溶栓治疗能在AMI早期 (6h)溶解血栓解除其所造成的血管内梗塞 ,显著降低病死率 ;主动护理以及早期应用溶栓疗…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冠心病中最严重、危害性最大的病症之一。它常并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心律失常。60年代前AMI的治疗多为对症处理,住院病死率高达20%~30%以上,60年代后随着监护病房的出现,血液动力学监护的临床应用,AMI的住院死亡率降至...  相似文献   

4.
118例急性心肌梗塞近期预后因素分析长沙市第三医院游正明我院自1981年1月至1994年6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AMI)118例,现将该期间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在1月内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1材料和方法1.1一般情况与诊断依据118例AMI患...  相似文献   

5.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溶栓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内科急症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但是临床大多数发生于老年患者 (65岁以上 ) ,与年轻的患者比较 ,老年AMI患者发生合并症与死亡的风险高得多 ,这些合并症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房纤颤与心肌破裂等[1] 。据报道 65岁以上的老年AMI占AMI患者中近 40 %。因此 ,降低老年AMI的病死率对降低AMI总病死率意义重大[2 ] 。现将近年来有关老年人AMI诊断和溶栓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 老年心肌梗死的诊断1.1 临床表现 AMI典型表现包括缺血性胸痛、出汗较多或大汗淋漓及呕吐。老年人痛阈降低 ,反…  相似文献   

6.
对39例有、无梗塞前心绞痛的首次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有梗塞前心绞痛组心力衰竭和心原性休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无梗塞前心绞痛组(P〈0.05)。肌酸激酶(CK)值、住院期间梗塞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及死亡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梗塞前心绞痛可能通过心肌缺血预适应现象,侧支循环形成等,减轻了心肌功能异常,对AMI近期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每年有 90万人患急性心肌梗死 (AMI) ,其中 2 2 .5万人 ( 2 5 % )死亡 ,在我国AMI的发病率和死亡人数亦迅猛上升 ,探讨AMI住院病死率的影响因素已引起人们关注[1,2 ] ,但性别、年龄对AMI住院病死率影响的研究结果不尽一致 ,我们收集整理了 1988年至 1995年 8年间住院治疗的AMI患者的病历资料 ,并对之进行了回顾性统计分析 ,旨在探讨性别、年龄与近期预后的关系。1 对象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1988年 10月 1日至 1995年 12月 3 1日共收集AMI患者 5 93例 ,其中确实符合AMI诊断标准且资料完整可靠的 5 3 6例作为本…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与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发病24 h内初发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316例,根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将其分为H型高血压组(Hcy≥10μmol/L) 176例与对照组(Hcy 10μmol/L) 140例,收集患者病史、化验检查、心脏彩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等住院资料,分析2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死亡、心脏破裂和联合事件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型高血压是初发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不良危险因素。结论 H型高血压是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塞伴有并发症时LDH同工酶图谱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心肌梗塞伴有并发症时LDH同工酶图谱的变化长征医院检验科(200003)王爱华,许绍辉,于嘉屏,顾军,宓庆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均是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发病期间的主要并发症,也是影响病人死亡率的重要因素。本文共分析了16例AMI伴有...  相似文献   

10.
高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 (AMI)极易并发心源性休克 ,死亡率极高[1] 。为了探讨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对抢救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生存及愈后生活质量的意义 ,1999年7月~ 2 0 0 0年 7月我院心内科对 9例高龄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行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9例AMI患者中 ,男 5例 ,女 4例。年龄 74~ 86岁 ,平均 (77 0± 5 6 )岁。患者在发病 2 4h内入院 ,伴有明显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和心功能低下。动脉血压 :收缩压 <80mmHg(1mmHg=0 133kPa) ,舒张压 <6 0mmHg,E…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67例确诊的非糖尿病AMI住院患者分为两组,AMI合并血糖升高(A组)35例,AMI伴血糖正常(B组)3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磷酸肌酸激酶、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和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发生率及近期死亡率。结果 A组患者的心肌酶谱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发生率及近期死亡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升高与AMI的预后密切相关,应予以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 (AMI)合并急性胰腺炎 (AP)或AP合并AMI或二者同时发生通常是最复杂和危重的临床情况之一 ,诊断和治疗难度大 ,通常预后不良。本文报道 1例AMI合并AP并发心源性休克、窦房结及房室结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及多脏器功能不全患者被成功救治的经验 ,并复习文献就有关问题试讨论于后。1 临床资料某女 ,6 0岁 ,断续劳力性胸骨后疼痛 0 5a ,加重 5d ,突发昏厥伴持续性胸骨后疼痛 ,胸闷、气短 3h急诊入院。恶心、吐胃内容物 1次。近期无饮酒及暴饮暴食史。血压高 5a ,断续口服复方降压片药物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发生猝死的高危因素,指导临床护理对策制定。方法:收集心内科住院的91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将生存与猝死患者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女性、不饮酒、心衰、肌钙蛋白(TNI)升高、室壁瘤、未再灌注治疗、室性心律失常、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肾功能不全与生存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颤、未再灌注治疗与猝死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猝死病例中心脏破裂、心源性休克为主要猝死病因占67.5%。结论:高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颤、未再灌注治疗是心内科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发生猝死最显著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心脏破裂、心源性休克为主要猝死病因。因此护理人员有针对性的加强以上危险因素的控制及管理对预防猝死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QT间期离散度增加与急性心肌梗塞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78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QT间期离散度(QTd)进行分析,以探讨其对AMI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显示: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及猝死者的QTd明显长于无VT、Vf及非猝死者(P<0.01),且前壁梗塞组QTd明显长于下后壁梗塞组(P<0.01或<0.05)。说明QTd是预测AMI近期预后的一项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患者中早期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 1993— 2 0 0 3年因急性心肌梗死或冠心病心绞痛住院、并出现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 2 4 h内是否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为标准 ,比较其住院期间病死率 ;并采用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 ,评估早期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172例患者中 ,5 1例 ( 30 % )于 2 4 h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早期是否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分别为 90 % ( 4 6 / 5 1例 )和 5 6 % ( 6 8/ 12 1例 )。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早期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对危险度 ( OR) =6 .7,95 %可信区间为 2 .5~ 18.0 ,P<0 .0 0 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患者 ,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与患者住院病死率显著相关 ,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梗塞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塞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15 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按梗塞前 48小时有无心绞痛发作分为A组 (86例 )、B组 (72例 ) ,分析两组病人近期预后。结果 :A组住院期间CK峰值降低 (P <0 0 5 ) ,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严重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死亡的发生率下降 (P <0 0 5 )。随访 1月 ,A组较B组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再次入院率、死亡率下降 (P <0 0 5 )。结论 :梗塞前心绞痛通过缺血预适应保护心肌 ,改善心肌梗塞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早期阶梯心理康复护理程序的研究   总被引:50,自引:1,他引:49  
急性心肌梗塞(简称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一种心身疾病,在中老年发病率很高,死亡率为10%~15%。心理因素对AMI的发生及预后都起着重要作用,并直接关系到其近期预后。本课题主要以住院的急性期AM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组相互对照设计及自身前后对照设计的实验方法,在早期对AMI患者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法,比较其护理效果,从而探讨出关于AMI早期心理康复护理的最佳程序。1 对象与方法1.1 实验对象选择1997年11月至1999年3月符合WHO诊断标准的AMI患者30例,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15例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状况(…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塞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AMI)是心肌的急性缺血性坏死 ,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 ,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酶谱升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 ;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本院自 1997至 1999年 3月对 46例AMI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 (Throm bolyticTherapy) ,并采取了积极的监护措施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选择 接…  相似文献   

19.
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发生紊乱,心率变异(HRV)变小,室颤及猝死的危险性增高,住院期间死亡率较高[1]。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肌梗死病人猝死发生率,但这种作用与HRV的关系及对HRV的影响报道甚少。本文旨在观察AMI患者应...  相似文献   

20.
吸烟对急性心肌梗塞死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目前威胁患者健康与生命最为严重的世界问题 ,也是临床研究的重点课题。尽管大家目前一致认为吸烟是AMI重要危险因素 ,吸烟者AMI发病年龄低于非吸烟者[1 ] 。但关于吸烟对AM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 ,国内报道较少 ,本研究通过将吸烟及不吸烟的AMI患者进行比较 ,旨在探讨吸烟对AMI患者心电图(ECG)及临床特征的影响。一、资料与方法1.病例资料 :1995年 3月~ 2 0 0 1年 4月 ,天津市第三医院心内科冠心病监护病房 (CCU)住院诊断的AMI患者共 486例 (AMI的诊断参照WHO 1979年AM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