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安全性与麻醉效果.方法 将给予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92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乙组给予气管内插管全麻,比较两组麻醉方法的安全性与麻醉效果.结果 甲组在气腹后5min各项指标与乙组和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尤其是PETCO2在气腹后15min与乙组和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pH:甲组气腹后5min、气腹后15min及放气后10min与麻醉前相比,P<0.05.PaCO2:甲组气腹后5min、气腹后15min与麻醉前相比,P<0.05.乙组的pH和PaCO2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给予气管内插管全麻较腰-硬联合麻醉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董杰 《中华医护杂志》2007,4(7):590-591
目的 观察全麻、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经腹腔镜下腹部手术时血气分析的变化。方法 经腹腔镜行下腹部手术76例,按不同的麻醉方式分为全麻组25例,硬膜外组26例,腰一硬联合麻醉组25例,在气腹前,气腹后30min,气腹结束后30、60min取挠动脉血做血气分析,并观察三组患者的HR、SPO2和BP的变化。结果 三组患者气腹后pH值下降,PaCO2升高,全麻组的患者PaCO2升高的程度明显小于硬膜外组、腰一硬联合组患者p〈0.05。气腹结束后30min全麻组患者pH值仍低于气腹前,PaCO2高于气腹前p〈0.05,而硬膜外组,腰-硬联合组两组患者则恢复至气腹前水平。全麻组与硬膜外组,腰一硬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气腹结束后60min三组患者pH值,PaCO2均恢复至气腹前水平;三组患者气腹后心率增快,硬膜外组,腰一硬联合组血压、SPO2轻度下降。结论 三种麻醉方式均能安全应用于腹腔镜下腹部手术,全麻可通过呼吸参数调节,可明显控制pH的降低,PaCO2的升高。硬膜外组,腰一硬联合组在结束气腹后可通过自身呼吸调节控制pH降低,PaCO2升高。  相似文献   

3.
四种麻醉方法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四种麻醉方法(气管内插管、腰硬联合加浅全麻、喉罩加腰硬联合麻醉、喉罩)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对16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气管内插管组(A)、腰硬联合加浅全麻组(B)、喉罩加腰硬联合麻醉组(C)和喉罩组(D)。于麻醉前(T0)、麻醉后10min(T1)、气腹后5min(T2)、手术开始后15min(T3)、结束气腹后5min(T4)监测呼气末CO2浓度(PetCO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结果C和B组比较,在T1、T2、T3、T4时ETCO2、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SpO2无明显差异,A、B和D组三者亦无明显差异;在T1、T2时C和A组比较,HR、MAP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C、B和D组三者亦无明显差异。结论喉罩加腰硬联合麻醉具有容易维持气道,通气效率明显提高,对呼吸及循环功能影响小,拔罩反应轻等特点。喉罩加腰硬联合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全麻(GA)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将45例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GA组24例和CSEA组21例。比较两组不同时段MAP、HR及动脉血气分析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术后清醒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气腹后30min的MAP、HR均较麻醉前明显增高(P〈0.01),CSEA组在气腹后60min的MAP、HR仍较麻醉前高(P〈0.01或P〈0.05),而GA组基本保持麻醉前水平。CSEA组气腹后30、60rain动脉血气pH值较麻醉前明显降低(P〈0.01),PaCO2明显增加(P〈0.01);而GA组pH、PaCO2较麻醉前改变不明显(P〉0.05)。GA组和CSEA组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04%和0.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与麻醉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全麻能更好地控制机体的应激反应,是一种效果佳、实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妇科腹腔镜手术不同麻醉方法对SPO2及PaCO2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妇科腹腔镜手术不同麻醉方法对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影响.方法选用腰麻、硬膜外及全麻3种麻醉方法,对36例腹腔镜下妇科手术患者在气腹前15 min、气腹后20min、放气后20min分别监测其SPO2及PaCO2变化.结果腰麻及硬膜外组在气腹后20min其SPO2较气腹前明显降低,PaCO2较气腹前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全麻组变化不明显.结论腹腔镜下妇科手术采用全麻方法较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七氟烷和丙泊酚麻醉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妇科腹部腔镜全麻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组)40例、丙泊酚组(P组)40例。分别记录两组诱导前、插管时、插管后5min、建立CO2气腹后5min、T位(Trendelenburg体位、头低脚高位20°-30°)后5min、CO2气腹后15、30、60、90min和气腹完的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气道压(RAW)及动脉血气所测定PH值、CO2值(PaCO2)。结果:两组插管即刻SBP、MAP、HR较诱导前明显升高(P〈0.05),气腹开始后SBP、MAP、HR也较诱导前明显升高(P〈0.05);改变体位和充气后RAW均较诱导前显著升高(P〈0.05),改变体位后P组RAW较S组显著升高(P〈0.05);气腹后30minPH、PETCO2、PaCO2较气腹前显著升高(P〈0.05)、气腹后60minPH、PETCO2、PaCO2较气腹后30min显著升高并维持至气腹完的各时间点(P〈0.05)。其余参数与诱导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其余参数比较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2气腹和体位改变均对呼吸和循环功能有明显影响;但七氟烷麻醉较丙泊酚麻醉在改善气道阻力和胸肺顺应性上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组)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50例,E组选择L1,2和T11,12两点硬膜外穿刺,G组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所有病人麻醉后,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输出量(CO)、心率(HR)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两组患者CO2气腹前(T0),气腹后5(T1),10(T2),15(T3),30min(T4)及停气腹后5min(T5)的MAP,CVP,CO,HR,PETCO2。两组病人均在气腹前(T0),气腹后5min(T1),15min(T3),30min(T4)及停气腹后5min(L)经桡动脉抽血作血气分析和测血糖(GLU),并记录动脉血CO2分压(PaCO2)、酸碱值(pH)、碳酸氢根浓度(HCO3^-)、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血糖值(GLU)。结果E组气腹后5min,10min HR明显降低(P〈0.05),15min后恢复到气腹前水平,G组气腹后HR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气腹后G组MAP显著升高(P〈0.05),至停气腹后5min仍未恢复到气腹前水平,而E组整个气腹期间MAP无明显变化或略低(P〉0.05),与G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气腹后两组病人的CO均显著下降(P〈0.05),10min后开始回升,30min后恢复到气腹前水平(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应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并不明显优于硬膜外麻醉,而硬膜外麻醉在降低气腹造成的循环高动力以及降低应激反应方面尚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祁胜春 《中外医疗》2010,29(12):27-27
目的比较气管插管全麻与腰硬联合复合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178例ASA1—11级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组气管插管全麻组(1组)和腰硬联合辅助静脉组(11组),每组89例,1组全麻插管后机械通气,11组腰硬穿刺麻醉后复合静脉麻醉保持自主呼吸。结果气腹后5分、25分1组和11组paco2无显著差异P〉0.05,MAP较1组下降明显,HR增快,呼吸增快。结论气管插管全麻较椎管内麻醉更适合于腹腔镜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硬膜外复合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的影响。方法选取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依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硬膜外复合全麻,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2组不同时段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血气变化。结果观察组气腹时血压(BP)、心率(HR)、心电图(ECG)与气腹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后SBP、DBP显著降低,10 min后HR、SBP、DBP与观察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气腹20 min时PaCO2、HCO-3较麻醉前显著升高(P0.05),且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能较好控制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维持血气状态,减轻机体应激反应,较腰硬联合麻醉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不同麻醉方法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芳 《中国医药导报》2010,7(6):75-75,78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2月~2009年2月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硬膜外组和全麻组各28例,分别于麻醉前、气腹后20min、放气后20min记录SBP、DBP、HR及SpO2的变化。结果:两组术前各项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20min硬膜外组的SBP、DBP及HR较麻醉前和全麻组均有明显升高(P〈0.01),SpO2较麻醉前和全麻组明显降低(P〈0.01)。术毕放气后20min硬膜外组SBP、DBP、HR及SpO2恢复至术前水平,全麻组在气腹和放气后各参数无明显变化。硬膜外组患者气腹后有心悸、气促、腹胀痛等不适症状出现,全麻组患者无不适症状出现,术毕自主呼吸恢复充分,清醒迅速。结论:腹腔镜下妇科手术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较安全,是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与插管全麻用于腹腔镜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ASAⅠ~Ⅱ级、均无心肺疾病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组(Ⅰ组)、腰硬联合组(Ⅱ组)、插管全麻组(Ⅲ组),记录各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手术开始后/气腹后10min、30min、60min和手术结束/放气后10min平均动脉压、心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及不良反应等。结果3组患者气腹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较麻醉前均有所变化,全麻组较麻醉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组和腰硬联合组较气腹前变化显著(P<0.05),且硬膜外组平均动脉压变化较腰硬联合组更明显(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均可满足妇科腹腔镜手术需要,但插管全麻患者生命体征更平稳、不良反应更少,更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对炎性细胞因子变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A组(n=26)行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B组(n=26)于麻醉诱导前先行腰-硬联合麻醉。两组术中静脉泵注丙泊酚1.5—2.0mg/kg,间断静脉推泣芬太尼和阿曲库铵的同时辅助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气腹前、气腹后30、60min、术毕时的生命体征,测定麻醉诱导前、气腹后30min、术后24h、术后3d的IL-6、C反应蛋白、IgG、IgM的变化。结果B组在气腹和手术过程中SBP、DBP、HR较A组更平稳(P〈0.05),B组在术后24h和术后3d的IL-6、C反应蛋白较A组更低(P〈0.05),B组对IgG、IgM的影响更小(P〈0.05)。结论全麻复合腰-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手术及气腹引起的应激反应及免疫系统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ASA Ⅰ-Ⅱ级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复合静脉麻醉组(Ⅰ组,n=50)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Ⅱ组,n=50)。Ⅰ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术中静注丙泊酚维持麻醉。Ⅱ组患者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术中吸入异氟烷、静注异丙酚维持麻醉。两组患者均进行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等生命体征监测。记录麻醉前、气腹前、气腹中、停气腹后HR、MAP、SpO2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Ⅰ组患者术中HR、MAP、SpO2平稳,术毕即可回病房。而Ⅱ组患者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气腹后、拔管后MAP明显升高,且高于Ⅰ组(P〈0.05),患者术后20-60 min才能回病房。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较好控制机体的应激反应,适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简称依托咪酯组)和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简称异丙酚组),采用静脉靶控输注系统静脉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气管插管前后各1min、切皮后3min、探查后3min、病灶切除后3min以及气管导管拔除后3min等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心率(HR)值。结果气管插管前、后1min时点依托咪酯组SBP与DBP均明显高于异丙酚组(P〈0.05),麻醉前两组患者SBP明显高于气管插管前1min(P〈0.05),异丙酚组DBP、HR麻醉前明显高于气管插管前1min(P〈0.05);气管插管后1min两组患者SBP、DBP、HR明显高于气管插管前1min(P〈0.05,P〈0.01)。探查后3min,依托咪酯组SBP、DBP明显高于异丙酚组(P〈0.05)。病灶切除后3min,依托咪酯组DBP明显高于异丙酚组(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能平稳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LSC)期间CO2气腹对患者动脉血气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影响。方法 选择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6例,ASAⅠ~Ⅱ级,于气腹前10min和气腹后15min、30min、以及放气后30min分别采取桡动脉血测定血气,同时记录PETCO2。结果 与气腹前10min比较,气腹后15min和30minPaCO2及PETCO2均显著增加(P〈0.05),pH值、PaO2等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放气后30min各项指标均恢复到气腹前水平。结论 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CO2气腹期间,PETCO2和PaCO2均明显升高,说明可能存在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提示CO2气腹期间应充分供氧和加强对PETCO2监测。  相似文献   

16.
全麻和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复合全身麻醉(全麻)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10年3月收治的60例择期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气腹后20~30 min,pH值、PaCO2与气腹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SBP、DBP、HR变化及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硬膜外麻醉组1例出现短暂呼吸抑制,3例术后出现头昏,30 min后自行消失。结论:气管插管静脉全麻更适合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尤其在防止低血压、控制患者二氧化碳蓄积方面明显优于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5例,分为硬膜外麻醉组(硬膜外组)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组(全麻组);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前、气腹20 min和放气后20 min在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区别。结果气腹后20 min两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较麻醉前均有不同程度明显升高,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全麻组患者在舒张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血氧饱和度方面,与硬膜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在血氧饱和度和血压改变方面优于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8.
靶控输注异丙酚瑞芬太尼对腹腔镜手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异丙酚与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胃肠手术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靶控输注组(T组)32例,采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及静注维库溴胺诱导与维持麻醉;传统人工静脉麻醉复合吸入麻醉组(Ⅰ组)28例,常规诱导后静吸复合麻醉。观察两组在各时点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T组在气管插管前及后1min、气腹后10min、60min等各时点的心率、血压较基础时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而Ⅰ组在各时点尤其是气管插管后1min、气腹后10min、60min,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基础值相比有较大差异(P〈0.05);Ⅰ组在气管插管后1min及气腹后备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大于T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胃肠手术麻醉深度可控性好,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气管插管静脉全麻用于婴幼儿腹腔镜疝内环结扎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实用性。方法60例行腹腔镜疝内环结扎术患儿,随机分为全麻插管组(Ⅰ组30例)和非插管组(Ⅱ组30例),连续监测HR、SPO2、PETCO2。结果两组气腹时HR均增快,但无统计学意义,放气后逐渐恢复至气腹前水平,Ⅱ组气腹后10min PETCO2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但尚在正常范围,组间比较亦无明显差异(P〉0.05);Ⅱ组气腹后的PETCO:高于明显Ⅰ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非气管插管全麻在婴幼儿腹腔镜疝内环结扎术中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气管内全麻、腰硬联合静脉麻醉和腰硬联合紧闭面罩吸入麻醉在腹腔镜胆囊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9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三组,Ⅰ组(n=30)采用气管内全麻;Ⅱ组(n=30)采用腰硬联合静脉麻醉;Ⅲ组(n=30)采用腰硬联合紧闭面罩吸入麻醉。结果Ⅰ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在麻醉诱导插管及拔管时波动大;Ⅱ组、Ⅲ组麻醉后气腹前SBP、DBP、HR的略有波动,气腹后恢复。Ⅰ组、Ⅲ组在气腹后PH值和PaCO2均在正常范围内;Ⅱ组在气腹后PH值略下降,PaCO2略升高,经面罩吸氧,辅助呼吸,恢复到正常范围内(P>0.05)。结论气管内全麻插管、腰硬联合静脉麻醉和腰硬联合吸入麻醉都可满足腹腔镜手术。腰硬联合吸入麻醉具有操作方便,刺激反应少,苏醒快,病人舒适、安静、无烦躁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