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丙泊酚镇静对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呼吸力学及氧合的影响。方法42例实施机械通气的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P)组(镇静诱导和维持用丙泊酚)和咪唑安定(M)组(镇静诱导和维持用咪唑安定)。根据Ramsay氏分级标准调整2组用药量。记录2组患者镇静诱导前即刻(T0)、镇静诱导后1h(T1).12h(T2),24h(T3).48h(T4)各时点气道峰压(PIP),平台压(Pplat),肺动态顺应性(Cdyn)及气道阻力(Raw),同时采集上述各时点中心静脉血,桡动脉血测定血气,计算肺内静动脉分流率(Qs/Qt)和氧合指数(OI)。结果(1)与T0时比较,T1-T4时2组患者呼吸参数均有改善(P〈0.05);(2)与M组比较,T4时P组Qs/Qt下降、OI升高(P〈0.05)。结论丙泊酚镇静有利于改善机械通气时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氧合,可为其病因治疗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同吸入氧浓度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肺顺应性及肺内氧合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A、B两组,麻醉维持期间吸入氧浓度分别为50%(A组)或100%(B组);分别于气腹前、气腹后1 min和气腹放气后1 min记录气道峰值压力、肺顺应性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等参数,并在麻醉前以及气腹放气后1 min采取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计算氧合指数及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 在二氧化碳气腹后,两组患者肺顺应性明显降低(P<0.01)。气腹放气后,两组患者肺顺应性较气腹后明显增加,同B组相比,A组患者肺顺应性增加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氧合指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Qs/Qt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 麻醉维持期间吸入50%氧较纯氧通气更有利于腹腔镜手术患者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镇静对机械通气下腹内压升高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将48例机械通气下腹内压升高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镇静组(观察组)和咪达唑仑镇静组(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两组患者镇静后呼吸力学、氧合指数及腹内压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镇静后比较,肺顺应性、氧合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气道阻力及腹内压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患者中使用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镇静有助于改善腹内压升高患者的呼吸力学,同时对腹内高压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4.
杨昶  何林 《四川医学》2010,31(8):1096-1098
目的对比观察应用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气管导管(DLT)两种单肺通气技术对呼吸道力学及肺内分流率Qs/Qt的影响。方法择期肺叶切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Ⅰ、Ⅱ两组,分别应用双腔支气管导管和Coopdech支气管封堵管行单肺通气,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呼吸力学参数气道峰压平台压、肺动态顺应性、吸气阻力、呼气阻力,并抽取动脉血和中心静脉血监测PaO2,PvO2,计算肺内分流率。结果与TLV时比较,两组OLV时气道峰压、平台压、吸气阻力、呼气阻力均升高,肺动态顺应性降低(P〈0.01);与Ⅱ组比较,Ⅰ组OLV时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吸气阻力、呼气阻力升高(P〈0.05或0.01),TLV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Qs/Qt在OLV/TLV时均较Ⅰ组降低(P〉0.05),且在Ⅱ组内TLV时较OLV时降低。结论 Coopdech支气管封堵管单肺通气对呼吸道力学参数的影响较DLT小,而较小的气道阻力有利于非通气侧肺血流向通气肺的再分布,从而有利于减轻单肺通气时的肺内分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通气策略对腹腔镜手术病人呼吸力学及氧代谢情况的影响。方法25例ASAI~II级全麻下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麻醉诱导药物相同,气腹前呼吸机参数均为VT=8ml/kg,F=15次/min,I∶E=1∶2。气腹后,A组:VT=10ml/kg,F=12次/min,I∶E=1∶3;B组:VT=6ml/kg,F=20次/min,I∶E=1∶2;C组参数设定同气腹前。记录气腹前后潮气量VT,气道峰压Pmax,气道平台压Plat,气道阻力Raw,分别计算胸肺静态顺应性Cst,动态顺应性Cdyn;测定气腹前后混合静脉血和动脉血血气,计算各组气腹前后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及氧摄取率(ERO2)。结果A组气腹前后Cst无差异(P>0.05),而B、C组气腹后Cst减小,且明显小于A组(P<0.01);三组气腹后Cdyn均明显减小(P<0.01)。气腹后A、C组的P(A-a)O2较气腹前升高(P<0.05),ERO2较气腹前下降(P<0.05)。以上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气腹后三种通气策略下胸肺动态顺应性均减小,P(A-a)O2及ERO2组间相比无差异。不能肯定何种通气策略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单肺通气(OLV)期间不同吸入氧浓度对血液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选择26例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3例,A组:吸入100%氧气,B组:吸入氧浓度(FIO2)70%,观察各组双肺通气(TLV)期间,侧卧位开胸40min时OLV的动静脉血气分析,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TLV时A组PaO2较B组明显升高(P<0.01),Qs/Qt也明显升高(P<0.05)。单肺通气时,A组PaO2、Qs/Qt较B组明显升高(P<0.01),SVO2CvO2也明显升高(P<0.05)。所有患者OLV时较TLV相比,PaO2、SVO2明显下降,Qs/Qt明显升高(P<0.01),CaO2明显下降(P<0.05),B组PVO2明显下降(P<0.05)。结论OLV期间吸入高浓度氧时,PaO2、SVO2、CvO2和Qs/Qt较吸入低浓度氧时明显升高,适当降低FIO2,可以减少Qs/Qt降低肺内分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单肺通气患者脑氧饱和度、肺顺应性及全身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2月间在本院接受择期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70例,按照单盲随机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例。在常规麻醉诱导后,对照组接受空氧混合通气,观察组接受七氟醚预处理30min,其后均开始单肺通气。麻醉诱导后即刻(T0)、七氟醚预处理后30 min(T1)、七氟醚预处理后60min(T2)、术毕胸壁缝合时(T3),采用脑氧饱和度监测仪测定两组左侧、右侧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根据呼气末气道阻断法及气道相关指标计算健侧肺静态顺应性(Cst)、肺动态肺顺应性(Cdyn);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应激激素含量。结果:T0时,两组脑氧饱和度、肺顺应性及全身应激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观察组左侧、右侧rSO2水平高于对照组,Cst、Cdyn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醚预处理可提升单肺通气患者术中脑氧饱和度及肺顺应性,减轻全身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的氧合指数即结合了平均气道压(Paw)的[PaO2/(FiO2×Paw)]能否较传统氧合指数(PaO2/FiO2)更准确地反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肺内分流(Qsp/Qt)。方法符合ARDS诊断标准的患者12例,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潮气量6 mL/kg,呼吸频率16次/min,FiO260%),留置Swan-Ganz导管,采用低流速法测定准静态肺压力-容积曲线,确定低位转折点压力(Pinf)。调整PEEP水平,观察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的变化,分别留取外周及肺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Qsp/Qt和PaO2/FiO2。结果递增的呼气末正压(PEEP)不足以显著改变ARDS患者的肺顺应性(Cst)、PaO2/FiO2及PaO2/(FiO2×Paw)(P0.05)。递增的PEEP对Qsp/Qt改变不明显(P0.05)。检验Qsp/Qt与PaO2/(FiO2×Paw)及Qsp/Qt与PaO2/FiO2的相关系数,Δz=0.571,无显著性差异(P0.05)。影响ARDS患者的Qsp/Qt和PaO2/FiO2的参数不是Paw,而是Cst。结论 PaO2/(FiO2×Paw)与PaO2/FiO2相比,两者对ARDS患者肺内分流的评估价值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术中单肺通气(OLV)患者肺内分流及动脉血氧合的影响.方法 术中需行OLV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单纯使用全麻的对照组以及使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的实验组,每组均为30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双肺通气(TLV)时(S1)、单肺通气30 min时(S2)、单肺通气60 min时(S3)抽取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结果 所有患者OLV时较TLV时PaO2明显下降,Qs/Qt明显升高(均P<0.05).组间比较,S1、S2、S3时PaO2、PaCO2、Qs/Qt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不会明显影响OLV患者肺内分流及动脉血氧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反比通气与常规容量控制通气(常规通气)时氧代谢、心排血功能、呼吸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变化,探讨反比通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复制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通气组和反比通气组,机械通气6 h后测定氧转运、氧消耗、氧合指数、心排指数、吸气峰压、平均气道压、气道阻力、胸肺动态顺应性等.结果 反比通气组氧转运、氧消耗、氧合指数、心排指数、平均气道压和胸肺动态顺应性显著高于常规通气组,气道峰压、气道阻力显著低于常规通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反比通气在氧代谢、心排血功能、呼吸动力学、氧代谢方面优于常规通气,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气腹对老年人肺顺应性和肺内分流率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老年结直肠癌患者46例,按住院号单双随机分为观察组(气腹组)和对照组(开腹组),每组2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气管插管后均采用纯氧间歇正压通气。分别于术前(T0)和手术开始后30 min(T1)、60 min(T2)、120 min(T3)、术毕后30 min(T4)测定气道峰压(Ppeak)和气道平台压(Pplat),计算肺顺应性(CL),并于上述时间点抽取桡动脉和中心静脉血作血气分析,计算各时点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观察组T1、T2、T3时间点Ppeak、Ppla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P〈0.01),T1、T2、T3时间点CL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P〈0.01);观察组T1、T2、T3、T4时间点QS/QT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P〈0.01)。结论老年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气腹对肺顺应性和肺内分流率产生明显影响,术中及复苏期均需加强呼吸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ARDS)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对本院2012-10~2014-10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其进行机械通气前进行注射丙泊酚镇静诱导治疗,对照组则为咪达唑仑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镇静时间效果,用药时和停药后的呼吸、循环参数变化,肺内动静脉分流率和氧合指数,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注射丙泊酚后,5min内可达到预期效果,起效较快。心压和心率稳定。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等方面有明显改善,其差异有显著性,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肺内动静脉分流率下降、氧合指数升高,其差异有显著性,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较之咪达唑仑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机械通气患者能够起到良好的镇静效果,见效快、易控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李旭 《吉林医学》2014,(6):1135-1136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术中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对肺保护的作用。方法:将72例体外循环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术中给予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对照组则不灌注,观察两组患者的氧指数及气道阻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氧指数及气道阻力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术中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对肺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能够减少或减轻术后肺损伤,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痰热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小气道功能及氧代谢的影响程度。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慢阻肺治疗组)和观察组(加用痰热清治疗组),每组各40例,然后将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小气道功能及氧代谢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7d及14d的小气道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的检测指标,另外氧代谢指标也分别好于对照组相同时间点的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7d及14d的检测结果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小气道功能及氧代谢的影响程度较大,对患者的氧供各方面相关状态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严伟凤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2):39-40,43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婴幼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婴幼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机械通气和常规治疗的患儿为对照组(2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患儿为观察组(27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分压/肺泡氧分压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氧合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参数吸气峰压、平均呼吸道压、吸入氧体积分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呼吸机参数呼气末正压与对照组无差异。观察组住院天数、用氧天数、机械通气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3%)明显高于对照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婴幼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氧合功能,降低呼吸机的使用条件和缩短患儿的用氧时间,还可以大大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以猪油酸型急性肺损伤模型为实验对象,观察急性发病过程中心肺功能和肺实质的病理改变。结果表明:急性肺损伤对肺功能影响主要为肺静态顺应性、氧合指数、血氧分压和pH下降。气道峰压、吸气未平台压、气道阻力明显升高。分流量明显加大。血液动力学上表现为心输出量,氧运输下降,平均肺动脉压、肺血管阻力和全身血管阻力显著升高;右心房压、肺毛细血管模压和体循环动脉压基本不变;病理形态表现为典型的急性肺损伤。结果显示,本实验成功制成急性防损伤模型,并有显著的心肺功能不良改变。  相似文献   

17.
汪晓阳  楼方 《河北医学》2013,19(3):344-347
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24例患儿及NCPAP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的20例患儿临床资料,并比较二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二者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治疗后2h两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好转(P〈0.05),但是观察组患儿改善更明显(P〈0.01)。观察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0%(P〈0.05)。结论: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NRDS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血气指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硅沉着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硅沉着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50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抗炎抗感染、镇咳祛痰、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法进行治疗,采用BiPAP呼吸机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硅沉着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右心每搏输出量(RVSV)以及肺动脉压(PH)、心率(HR)变化情况.结果 采用BiPAP呼吸机连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 (22/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0%(14/2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BiPAP呼吸机连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RVEF[(58±6)%]、RVSV[(31.36±13.21)mL]高于治疗前[(42±4)%、(29.83±12.51)mL];PH[(36.8±5.1)mm Hg]、HR[(74±4)次/min]低于治疗前[(45.2±3.5)mmHg、(87±6)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RVEF、RVSV、PH、HR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法治疗硅沉着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可有效改善硅沉着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PH,增加RVEF、RVSV,改善患者右心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腹主动脉瘤切除术中开放主动脉阻断后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肺动脉压升高的预防作用。方法行腹主动脉瘤切除术的16例腹主动脉瘤患者分为2组,每组8例。观察组患者在开放腹主动脉阻断前静脉推注30万U乌司他丁;对照组患者同期未给予任何干预。观察2组患者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平均动脉压(MAP)、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及心输出量;采集动脉和混合静脉血检测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红蛋白和血氧饱和度(SvO2),并计算肺分流指数;测定2组患者血液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粒细胞弹性蛋白酶(GEL)、α1-抗胰蛋白酶(α1-AT)、血栓素B2(TXB2)等免疫学指标。结果开放主动脉阻断前2组患者的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失血量、补液量、HR、MAP、MPAP、CVP、PAWP、SvO2、pH、PaO2、PaCO2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开放主动脉阻断后10 min时MPAP明显高于主动脉阻断前(P<0.05),而观察组开放主动脉阻断后MPAP与阻断前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主动脉阻断前后,2组MDA、TXB2、GEL、α1-AT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开放主动脉阻断后10、30、60 min时,观察组开放主动脉阻断后30、60 min时,血浆MPO水平显著低于主动脉阻断前(P<0.05)。在开放主动脉阻断后,对照组肺分流指数逐步升高,阻断后60 min时,对照组的肺分流指数明显高于主动脉阻断前(P<0.05);而观察组的肺分流指数则逐步降低,阻断后60 min时,观察组肺分流指数明显低于开放主动脉阻断前(P<0.05)。结论乌司他丁在腹主动脉瘤切除术中开放主动脉阻断后能有效预防一过性的肺动脉压升高及肺内分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