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加强对急性肺动脉栓塞(APE)的认识,提高临床对APE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我院收治住院的38例APE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等情况.结果:APE症状无特异性,误诊率为57.9%,联合D-二聚体、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可以确诊APE,溶栓、抗凝是有效的治疗措施.结论:APE存在较高的误诊率,临床上应注意其发病诱因,提高诊断思维,重视辅助检查,诊断明确者及时进行溶栓、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2.
刘喆   《中国医学工程》2012,(10):151+153-151,153
目的对急性肺动脉栓塞(APE)患者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查和溶栓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探讨,最大程度的减少误诊情况,提高APE的存活量。方法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15例APE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从临床特点、检查和治疗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在APE患者中,呼吸困难是最普遍的症状;利用D-二聚体检查APE敏感性较高;肺动脉造影(CTPA)联合心脏彩超对APE诊查效果准确明显。治疗APE患者采用溶栓抗凝方法,能够较好的减少患者的死亡率。结论临床中需要对APE复杂多样的症状进行严格诊断;D-二聚体能够用于APE患者筛选诊查;CTPA结合APE是较好的诊查方式;科学的溶栓抗凝治疗可减少APE患者的不良反应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肺栓塞临床表现与诊疗体会,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减少临床漏诊及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比较。结果21例患者中1例临床诊断,20例由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其中7例接受溶栓+抗凝治疗,13例仅接受抗凝治疗,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栓塞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D-二聚体阴性可以基本除外急性肺栓塞,CT肺动脉造影(CTPA)是首选的确诊手段。提高对PE患者的诊断意识,及时有效的规范化治疗,是临床提高PE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 embolism,PTE) 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 年1月~2008 年12 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中的26 例确诊PTE 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所有患者均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D-二聚体、双下肢深静脉超声及螺旋CT 增强扫描等相关检查.结果:PTE 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但临床症状和体征能提供重要线索;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D-二聚体、双下肢深静脉超声及肺动脉CTA 均能够为PTE 早期确诊提供有力的证据;早期溶栓及抗凝治疗可有效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结论:提高PTE 的早期诊断率、尽早溶栓及抗凝治疗是治疗成功、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急性肺栓塞早期诊断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血气分析及心电图(ECG)在APE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APE患者14例,平均59岁,结合临床表现、ECG、血浆D-二聚体和血气分析等检查,同时行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结果 9285%患者存在基础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症状以呼吸困难、胸痛、胸闷、咳嗽及心悸多见,体征以呼吸急促、心动过速及下肢水肿体征多见,92.85%血气分析为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和或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增大,85.71%早期有ECG变化,其中以ST-T改变最为多见,占57.14%。结论 ECG改变敏感性较高,发现ECG的早期异常变化,结合易患因素、临床症状及血气分析对肺栓塞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作用。血浆D-二聚体正常对APE早期诊断有排除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家宙  廖毓香  朱秀宁 《广西医学》2014,(12):1800-1801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征及早期诊断、早期溶栓和抗凝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4例急性肺栓塞住院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法等情况。结果急性肺栓塞以中老年人多见,主要表现为急性呼吸衰竭和右心功能不全,可有血浆D-二聚体升高,心电图表现包括窦性心动过速、SI QⅢTⅢ、ST-T改变,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脏彩超可见右心功能不全征象,CT肺动脉造影是确诊肺栓塞的主要手段。结论急性肺栓塞临床表现多样,CT肺动脉造影是确诊急性肺栓塞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方剑  郑琴  王李华  陆炜  田明庆 《浙江医学》2015,37(3):226-228
目的 探讨哑型急性肺栓塞(APE)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51 例经肺动脉增强CT确诊,但无明显肺栓塞常见临床特征的哑型APE患者予以低分子肝素钠、华法林抗凝治疗。分析患者D- 二聚体、血管彩超、心脏彩超、心电图检查结果,并观察治疗后情况,了解哑型APE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 51 例患者均痊愈出院,4 例患者因出现活动性出血停止抗凝治疗。31 例患者在3个月后复查肺动脉增强CT 未见明显栓塞征象,其余16 例患者在4~6 月后肺栓塞征象消失。结论 哑型APE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肺动脉增强CT 检查是明确诊断的金标准,D-二聚体、心电图等可作为相应的补充,经过恰当及时的治疗,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诊治要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急性PTE的临床资料。结果(1)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占91.7%,胸闷、胸痛占41.7%,晕厥占41.7%,58.3%患者存在明确诱发肺栓塞危险因素。(2)12例患者D-二聚体均〉500ng/mL。(3)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右室扩大5例(占41.7%),肺动脉高压9例(占75%)。(4)10例经胸部增强CT确诊,2例经肺动脉造影确诊。(5)8例治愈,2例好转,2例死亡,溶栓治疗者平均住院30d,非溶栓者平均住院52d,溶栓治疗者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可疑急性PTE患者,应及时行D-二聚体、心脏彩超及胸部增强CT检查,可早期确诊。对有溶栓指征者积极溶栓治疗安全有效,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心电图对于急性肺栓塞患者在临床中的诊断意义.方法:近5年来收治急性肺栓塞患者34例,经螺旋CT,肺动脉造影,D-二聚体等多种检查确诊,经溶栓,抗凝治疗前后10天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溶栓加抗凝治疗19例,单纯抗凝治疗15例.治疗前后行心电图检查,有84%的患者出现心电图改善.结论: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表现是多种形态,虽然缺乏特异性,但仍有一些特征可循,应结合D-聚体,肺动脉造影等辅助检查,做出正确的诊断.并动态观察心电图的变化,为治疗效果及愈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征以及溶栓、抗凝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肺动脉血栓栓塞症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有高龄、高血压等心脏基础疾病以及近期手术、糖尿病、骨折、长期卧床等。临床症状以呼吸困难最为常见,出现:"三联征"症状(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的为数极少。D-二聚体对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具有高度敏感性,结合心脏超声、CT肺动脉造影、肺动脉造影等检查结果可明确诊断。积极溶栓、抗凝治疗可降低病死率。结论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临床医生应高度警惕。确诊后进行规范化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PTE)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51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基础疾病、症状、体征、各项辅助检查在诊断中的价值,抗凝、溶栓治疗的重要性。结果: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一旦疑确诊,要尽快全面检查,心电图、X线胸片、血气分析、心脏彩超、螺旋CT肺动脉造影确诊;抗凝、静脉溶栓治疗疗效好,能降低死亡率。结论:提高肺动脉栓塞的早期诊断率,尽早抗凝、溶检,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36例肺栓塞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栓塞患者临床特点、辅助检查、诊断及误诊情况,以提高急诊对肺栓塞的诊治水平,减少误诊率。方法对2004~2008年急诊入院的由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B超、核素灌注肺显像及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等确诊为急性肺栓塞患者3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中呼吸困难28例(78%),肺栓塞三联征2例(6%),低氧血症20例(56%),SⅠQⅢTⅢ2例(6%),血浆D-二聚体大于500μg/L33例(92%),X线胸片检查异常16例(44%),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阳性10例(28%),超声心动图示肺动脉高压23例(64%),首诊误诊23例(64%)。接受溶栓治疗16例,抗凝治疗20例。死亡4例(11%)。结论肺栓塞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漏诊,急诊医生应提高警惕性,重视寻找深静脉血栓(DVT)的存在,血气分析和血浆D-二聚体检测可作为初筛手段,心电图及X线胸片检查可提供早期诊断参考依据,超声心动图异常应高度怀疑肺栓塞,螺旋CT检查可作为确诊肺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于明确诊断者应尽早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吴建华  董世惠  杨萍 《中外医疗》2012,31(33):87-8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急性肺动脉栓塞(PTE)的早期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在该院诊断的26例PTE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情况以及辅助检查。结果治愈4例(15.3%)、显效10例(38.5%)好转,9例(34.6%)、总有效率89.5%,遗留右心衰竭2例(7.7%),恶化1例(3.8%),死亡3例(11.5%),所有患者均根据急性肺栓塞诊断流程得以确诊,PTE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但临床症状和体征及临床症状评价评分表能提供重要线索,D-二聚体与急性肺栓塞相关性好;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双下肢深静脉超声均能够为PTE早期确诊提供佐证;肺血管CT造影可提供确诊证据;再根据急性肺栓塞危险度分层,基于危险度分层制定急性肺栓塞治疗策略,早期溶栓及抗凝治疗可有效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结论注意PTE危险因素,重视临床症状,细心查体,应用急性肺栓塞的诊断流程可以提高基层医院PTE的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尽早溶栓及抗凝治疗是治疗成功,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加强对肾病综合征并发肺动脉栓塞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减少误漏诊,降低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收治的1例原发肾病综合征并发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诊疗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本例患者在肾病综合征缓解后,出现气短、休克体征,经D-二聚体及CT肺动脉成像确诊广泛肺动脉栓塞,经肺动脉造影及溶栓取栓术抢救成功,继续抗凝治疗至今,病情稳定.结论 肾病综合征并发肺动脉栓塞致死率高,严重影响预后,临床应及时完善相关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5.
121例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PE)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对本院121例PE患者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着重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结果:PE患者有增加趋向,存在易患因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最常见的因素.临床表现多为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咳嗽、晕厥及休克等.溶栓治疗24例,存活21例;介入治疗11例,存活8例;单纯抗凝治疗86例,存活77例.结论:PE患者症状、体征和临床表现不完全一致,提高对PE的认识,对及时诊断PE具有重要意义;对疑诊的患者应常规筛查心电图、血气分析、血液生化、D-二聚体及超声心动图;高度怀疑者进一步检查肺部螺旋CT增强扫描及肺动脉造影.尿激激酶静脉溶栓及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抗凝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PE)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判断肺动脉栓塞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发现多数患者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危险因素有高龄、慢性心肺疾病、近期手术、糖尿病等,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典型的“三联征”症状少见(6.1%),D-二聚体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症(PrE)敏感度达100%,CT肺动脉造影(CTPA)阳性率为95.7%。结论溶栓、抗凝治疗肺动脉栓塞均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栓塞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和治疗效果.方法:对45例肺栓塞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以达到确诊的目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及时使用抗凝溶栓,达到治疗目的.结果:肺栓塞患者中以呼吸困难最为常见,42例经CT肺动脉造影明确诊断,积极溶栓及抗凝治疗后症状改善.结论:CT肺动脉造影可帮助肺栓塞明确诊断,及时规范的溶栓及抗凝治疗效果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APE)危险因素与发病的关系,提高APE诊治水平。方法对34例确诊为APE患者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常有多种危险因子,34例患者中有溶栓适应证9例,其中有2例在心肺复苏时溶栓,均死亡,1例死于溶栓后上消化道大出血;单纯行抗凝治疗21例,死亡4例;抗凝+下腔静脉滤器置入1例;因有抗凝、溶栓禁忌3例,仅对症、支持处理均死亡。共死亡10例,病死率为29.41%。24例存活(6例溶栓,17例单纯抗凝,1例抗凝+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结论APE的发病与易患因素密切相关,CT肺动脉造影(CTPA)已作为确诊检查的首选方法,溶栓治疗能提高APE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术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治意义,预防肺栓塞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0月912例妇产科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5例病历资料,结合临床表现,通过下肢血管超声检查、下肢静脉造影和D-二聚体检测,早期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给予抗凝溶栓治疗。结果:912例妇产科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5例,其中7例小腿肌肉静脉丛有2例下肢静脉造影未检出,2例髂静脉血栓有1例患者超声未检出,行深静脉造影发现;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D-二聚体明显升高,25例患者均无肺栓塞发生。结论:D-二聚体是早期血栓最敏感指标,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需结合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和下肢静脉造影,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预防肺栓塞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PE)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并观察其好发部位及溶栓和抗凝治疗的临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急性肺栓塞54例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急性肺栓塞最常见易患因素是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症状以呼吸困难最为常见,其次是咳嗽、胸痛、咯血和晕厥。CT肺动脉造影(CTPA)、增强CT、血D-二聚体、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等均有助于诊断。溶栓治疗组13例,存活9例,单纯抗凝组41例,存活39例。结论:PTE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CT-PA、血D-二聚体是确诊PE的重要方法,正确而恰当的治疗对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