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武汉市硚口区人群主要出生缺陷发生及其动态变化趋势,为规范我区出生缺陷监测打下坚实基础。方法采用全国统一的《中国人群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在辖区7家助产医疗机构和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人群出生缺陷监测工作。结果 2007年2012年共监测胎婴儿25279例,6年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0.60‰,出生缺陷前3位高发种类是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副耳。结论加强孕前、孕期保健、早期筛查、诊断,落实出生缺陷监测措施,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王继萍 《中国当代医药》2013,(34):181-182,184
目的了解普兰店市人群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为今后监测工作的管理重点和制订出生缺陷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制订的以人群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普兰店市2010年10月1日~2012年9月30日所有孕28周~生后42d的监测对象进行逐一筛查,首次发现的所有出生缺陷病例均应报告。结果2010~2012年普兰店市以人群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率呈缓慢下降趋势,人群出生缺陷发生率顺位从高到低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总唇裂、并指(趾)、总腭裂。结论降低出生缺陷,预防至关重要,重点应推广一级预防。加强二级预防,积极处理三级预防,降低因出生缺陷导致的儿童死亡。  相似文献   

3.
谭艳红  蔡路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1):1743-1744
减少和消除出生缺陷的发生是实现(2001~201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关键。出生缺陷是指出生时就存在的人类胚胎(胎儿)在结构和功能(代谢)方面的异常:出生缺陷监测是通过科学方法确定的对总体(围生儿)有一定代表性的部分地区医院内分娩的孕满28周至产后7天的围生儿(包括活产、死胎、死产)中.长期动态观察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并针对病因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及对干预措施进行效果评价,指导总体工作,达到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为目的的调查研究工作。为获得准确、可靠、能反映我省、市的出生缺陷资料,现将我区3家监测医院2001~2005年的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清远市医院出生缺陷监测资料的分析,掌握和了解清远市出生缺陷的流行情况、畸形的种类及分布、危险因素,为制订减少出生缺陷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中国出生缺陷监测工作手册》和清远市制订的《清远市医院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在全市8个县市、区各选择3间共24间医院开展出生缺陷监测,并对其2010年~2012年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2012年共监测围生儿113011例,出生缺陷儿1127例,出生缺陷发生率99.72/万。出生缺陷种类有26种。男婴和女婴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是100.88/万和91.73/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城市和农村出生缺陷率分别是134.35/万和87.38/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出生缺陷单发占85.0%,多发占15.0%。出生缺陷顺位前五位为:多指(趾)、胎儿水肿综合征、唇腭裂、先天心、马蹄内翻足。缺陷诊断中临床占57.8%,B超诊断占40.3%,染色体诊断占1.4%。畸形确诊时间为产前的占40.9%,产前确诊孕周≤28周的占53.1%。分娩出生缺陷儿产妇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占78.5%、家庭年人均收入少于2400元占75.2%。产妇年龄≥35岁和双胎是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及加强高危妊娠人群保健管理及重视产前诊断,选择性终止妊娠是防止出生严重缺陷儿的重要措施。我市出生缺陷诊断仍以临床为主,B超诊断及染色体、生化等诊断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1996年至2000年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按照河北省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案对 1996年至 2 0 0 0年的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按照河北省出生缺陷监测方案 ,以医院为基础进行监测 ,全省共监测省、市、县级医院 40所 ,省市级医院 2 9所 ,农村县级医院或妇幼保健院 11所 (其中平原地区 6所 ,山区 5所 )。监测对象为 1996年 1月 1日至 2 0 0 0年 12月 3 1日在各监测医院分娩的孕满 2 8周到出生后 7d的围生儿 (包括死胎、死产 )。监测采用统一的出生缺陷报告卡、出生缺陷季报表等有关报表 ,专人负责填写。省、市、县三级监测网每年对其资料…  相似文献   

6.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出生缺陷 (BD)是严重影响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解贵阳、遵义两市城区围产儿出生缺陷情况 ,从 1997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 ,对其城市居民在辖区内 13所医院进行住院分娩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 ,将监测资料整理分析比较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资料 来源于 1997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在我省贵阳市贵医附院、省人民医院、中医二附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一医、市二医、市三医、云岩区医院、省公路职工医院和遵义市遵医附院、遵义医院、遵义市人民医院、遵义市妇女儿童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长春市出生缺陷发生状况,探讨降低其发生率的有效措施。方法按照国家出生缺陷监测方案,收集2011年度长春市出生缺陷监测医院上报的围产儿及出生缺陷儿资料,分析出生缺陷发生率及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长春市2011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02.86/万,城镇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农村,出生缺陷前5位依次为多指(趾)、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裂、先天性脑积水、外耳其它畸形。结论长春市应加强农村出生缺陷监测,提高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水平,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戴宇晓 《江西医药》2010,45(9):915-916
目的探讨优化出生缺陷高发风险人群的优生监测措施。方法对随机选取的我县2003~2009年126例病残儿医学鉴定再生育对象进行优生监测,并选择同期121例病残儿医学鉴定再生育对象为对照组。结果监测组畸胎死胎发生率16.7%,健康分娩率100%,无缺陷儿出生;对照组畸胎死胎发生率19.8%,健康分娩率91.7%,缺陷儿出生7例。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病残儿医学鉴定再生育对象等出生缺陷高发风险人群的优生监测是优生促进工作中的重中之中,应不断提高优生监测综合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近代医学的进展,围产儿出生缺陷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开展出生缺陷监测工作,目的是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及婴儿死亡率,更好地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自1996年起我院参加了全国出生缺陷监测网的监测工作,共监测5257例在我院分娩的围产儿,现将1996年—2002年监测的出生缺陷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水性疾病监测:有多少病与饮水有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承担建设的我国水性疾病监测网络,近日正式在全国15个省(区、市)的试点城市运行。这项由中国率先开展的疾病研究项目,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关注,被认为将对发展中国家的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洛阳市2000~2004年出生缺陷监测及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卫  包岚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6):2236-2237
目的:了解洛阳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动态变化、种类、分布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和采取预防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按照国家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出生缺陷诊断及统计标准对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2000~2004年洛阳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平均值为11.65‰,逐年呈现v型波动,并有上升趋势;出生缺陷前6位依次为:神经管畸形、多指(趾)、总唇裂、脑积水、外耳畸形、先心病;分布显示农村明显高于城市,35岁以上孕母是出生缺陷的高发人群。结论:预防出生缺陷的工作重点在农村,应加强优生优育的宣传,提高婚前医学检查质量,有效开展围产期保健和产前诊断工作。  相似文献   

12.
黄新年 《淮海医药》2013,(6):528-529
目的 探讨出生缺陷的状况及系统分布,为降低出生缺陷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 ~2012年我院产科分娩的7 771例围产儿资料,对其中161例出生缺陷儿进行分类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为207.18/万,出生缺陷的年度发生率间差异无显著性(x2=1.62,P>0.05),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率较低(23.6%).结论 加强孕期保健及宣传、开展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是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成都市青白江区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疾病顺位及影响因素,制定相应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率,提高人口素质。方法: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监测方案,采用流行病学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01~2008年围产儿出生缺陷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2406例围产儿出生缺陷242例,出生缺陷发生率10.80‰,出生缺陷前3位依次为多(并)指(趾)、总唇裂、耳部畸形;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乡村明显高于城镇(P〈0.05),产母年龄≥35岁者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出生缺陷发生率与新生儿性别无相关性(P〉0.05)。结论:广泛开展优生优育宣传教育,加强婚前及孕期保健工作,提高产前检查技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出生缺陷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山西省妇幼保健院(030013)严宗哲,饶惠玲,鞠超英,赵艳萍太谷县人民医院张印堂晋中地区人民医院孟昭英出生缺陷(BirthDefect,下简称BD)系指出生时发现人类胚胎(胎儿)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代谢)方面的异常。如提高人口素质,本文从出生缺陷的人群分布特点及孕期有害因素两方面着手进行了调查分析。对象与方法1.在全省选定省、地(市)、县级医院26所作为监测点,覆盖全省十个地、市。自1986年10月至1987年9月,孕28周以上住院分娩的产妇及围产儿作为监测对象。采用医院整体抽样,畸形儿用1:1对照法进行研究。2.质量控制:统一表格,统一培训,统一标准。三级审核,每日汇总,并进行了两次质量检查。结果共监测产妇30780例,围产儿31078,检出BD儿640例,BD发生率为205.93/万。居全国首位。新生儿漏报率为0.29%,畸形儿无漏报。一、出生缺陷的人群分布特点:1.城乡BD发生率:城市BD发生率为150.34/万(315/20953),乡村为320.38/万(324/10114),经统计学处理(P<0.001),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农村发生率显著高于城市,RR值(  相似文献   

15.
我所在1997年即开始进行出生缺陷监测工作,中心内容围绕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开展相应的工作,并强调出生缺陷群体监测和0~6岁残疾儿童监测.现仅对2003-2006年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和监测资料进行分段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我市出生缺陷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出生缺陷的种类、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我市2011年~2015年的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1年~2015年庄河市监测医院出生的孕满28周至出生后7 d内的所有时进行监测。结果 5年间共监测围生儿28515例,出生缺陷的发生率75.64/万。出生缺陷种类前5位的是:多指(趾)、外耳其他畸形、直肠肛门闭锁及狭窄、总唇裂、先天性心脏病。农村和城镇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58.06%、91.25%;男性和女性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74.92%和60.01%;35岁以上孕妇通常属于幼儿出现缺陷的高危人群。结论强化"优生优育"的健康知识宣传力度,提升孕产期保健工作的力度,孕前及孕早期补充小剂量的叶酸,提高产前诊断技术,进一步落实出生缺陷监测措施,努力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近5年出生缺陷监测分析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我省近5年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我省21所出生缺陷监测医院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统一培训要求,填写出生缺陷监测中心提供的《围产儿数季报表》、《出生缺陷儿登记表》,就相关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5年间共监测围产儿139412例,检出缺陷儿1805例,发生牢为129.47/万;我省高发畸形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总唇裂、外耳其它畸形、先天性脑积水;我省出生缺陷发生率男孩(141.41/万)高于女孩(109.80/万).农村(167.72/万)高于城镇(114.78/万),产妇年龄中〈20岁组发生率最高,25-30岁组最低.两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必须做好高危高发畸形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加强高风险孕妇的产前检查和产前诊断以及适当的干预.加强出尘缺陷患儿的早期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8.
建立灵敏快速的弛级性麻痹(AFP)监测系统是WHO提出的消灭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的乍要策略之一.佳木斯布于199O年建立和开展了脊灰快报工作,并实行了上动监测报表制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AfP监测网络。本文计佳木斯市1994叫996年AFP监测系统状况进行了分析,以便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我市的MP监测工作.l资料来源和方法1.l资料来源佳木斯市各县(市)NAFP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随访表、黑龙江省卫生防疫站脊灰病毒实验检验报告单。Afp病例,由专门快报系统和监测系统旬报表,市县(区)卫生防疫站计划免疫专业人员AFP监测统计…  相似文献   

19.
2000~2003年西藏碘缺乏病监测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和掌握我区碘缺乏病防治现状,进一步完善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防治策略,2000~2003年在全区7地(市)、35个县范围内开展了碘缺乏病监测工作,现将监测报告分析如下:1背景西藏地处世界公认的碘缺乏病地带,碘缺乏病在西藏的流行历史久远。据调查,全区7个地(市)73个县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碘缺乏危害,其中57个县为重病区,受威胁人群占全区总人口的80%以上。特别是昌都、林芝、山南、日喀则、拉萨等地(市)的病情极为严重。20世纪80年代人群甲状腺肿率为30%~50%,7~14岁儿童甲状腺肿率高达40%左右,人群尿碘中位数55·4μg/L,因缺碘导致的地方性克…  相似文献   

20.
数字     
《家庭药师》2014,(3):10-10
80%县区将设食源性疾病监测点2014年全国卫生计生系统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决定,今年我国将在各省(区、市)80%以上的县级行政区域设立食源性疾病监测的哨点医院,并将继续扩大食品有害因素及污染物的监测网点,争取今年年底前覆盖2500个县(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