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SAP患者67例,按是否发生ARDS分为ARDS组和非ARDS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胰腺CT评分、肠蠕动抑制发生率、胰腺感染率及病死率并进行比较。结果ARDS组死亡11例,病死率47.8%。ARDS组入院时呼吸频率、入院时及入院24h APACHEⅡ评分、入院24h Ranson评分、入院时胰腺CT评分、入院24h内肠蠕动抑制发生率以及胰腺感染率和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非ARDS组(P〈0.05或P〈0.01)。结论SAP患者如入ICU和/或治疗24h后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胰腺CT评分仍明显增高,或肠蠕动抑制仍不缓解,同时呼吸频率进行性加快时,要警惕ARDS发生。  相似文献   

2.
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一种常见危重症。并发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lung injury,ALI/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者,病死率高达34%~60%,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对于并发ALI/ARDS的患者,不仅要有积极完善的治疗方案,还需全面精心的护理手段。我院收治SAP并发ALI/ARDS患者1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胸外伤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外伤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2月至2003年2月36例严重胸外伤并发ARDS的护理。结果:通过采取严密观察病情、保持气道通畅、正确运用机械通气、保持胸腔闭式引流管通畅及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等措施,本组患者治愈31例,治愈率86.1%,死亡5例,死亡率13.9%。结论:机械通气仍是治疗ARDS的主要手段,而护理上严密观察病情、保持气道通畅、做好机械通气及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等也是决定胸外伤并ARDS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ARDS的临床治疗。结果:24例ARDS采用呼吸末正压机械通气(PEEP)治疗,有效率为70.83%,其中6例加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疗效更佳;7例死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死亡率为29.17%。结论:机械通气治疗ARDS时动态监测动脉血气指标和呼吸指数(RI),选择适宜的PEEP值,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CVVH,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机械通气和冬眠疗法在腹部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腹部术后并发ARDS患者使用机械通气和冬眠疗法,并进行血气分析和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全组死亡5例,病死率14.3%,机械通气并发症13例,并发症发生率37.1%,机械通气时间3-26天,平均7.2天。结论:腹部术后并发ARDS是外科的严重并发症,正确使用机械通气和冬眠疗法是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钟一敏 《现代护理》1998,4(11):44-45
严重多发伤后急性低氧血症发生率很高,可达90%以上,尤其是颅脑胸部外伤伴有昏迷、休克的伤员。动脉血氧(PO2)可低至4.0~5.3kPa,大约1/3伤员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1]如何及时发现与正确处理ARDS是提高严重多发伤救治成功率的重要一环,因此,机械通气在这类伤员的抢救中是不可缺少的措施之一,其应用也日趋广泛。我院1996年四月~1998年4月共应用机械通气救治15例严重多发伤后继发ARDS的病人,痊愈10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5例严重多发伤病人,男10例,女5例,年龄22~54岁,连枷胸并发肺挫…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ICU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病情况、原发病、病死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中诊断标准,沿用1994年欧美ARDS联席会议制定的ARDS诊断标准,回顾性调查2004~2009年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ICU中ARDS患者的原发病、逐年发病情况、病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年晋城煤业集团总院ICU共收治危重病患者1714例,其中60例符合ARDS诊断标准,占同期ICU收治的各类危重患者的3.5%。肺内疾病致ARDS(肺内型ARDS)共16例,(占26.7%),死亡10例,病死率62.5%。肺外疾病致ARDS(肺外型ARDS)共44例(占73.3%),死亡21例,病死率47.1%。肺内型ARDS病死率明显高于肺外型(X^2=13.261,P〈0.01)。原发病为脓毒症13例(占21.7%)及肺炎10例(占16.7%),其他为大手术、重症胰腺炎(5%)、多发性创伤(25%)等。60例ARDS患者中死亡31例,其中肺内疾病死亡10例(占32.3%),肺外疾病死亡21例(占67.7%)。ARDS总病死率为51.67%。6年间病死率无明显变化。脓毒性休克是主要的死亡原因。结论①6年间ARDS平均发病率为3.5%,2007年最低(2.97%),从2004年(3.17%)到2009年(4.06%),呈缓慢上升趋势;②6年间总病死率达51.67%;肺内型ARDS病死率明显高于肺外型ARDS,6年间病死率无明显变化;③危重病患者并非死于单纯的ARDS;ARDS患者多数死于感染性休克;④发生感染性休克或多脏器功能衰竭(MOF)时,则病死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老年腹部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之一。尽管目前采用了先进的治疗措施,但文献报道ARDS的病死率还是高达50%以上。机械通气仍是治疗ARDS的主要手段,而机械通气的护理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本文系统性地回顾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腹部围手术期并发ARDS的患者15例,经精心治疗与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重要措施之一。随着近年来对ARDS病理的进一步研究,机械通气策略也由过去的大潮气量逐渐发展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本文通过阐述ARDS患者机械通气策略的新发展,为临床通气治疗ARDS患者提供参考。ARDS机械通气治疗近期有望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10.
规范和提高我国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1967年Ashbaugh首先提出时其病死率高达75必,2000年以来国际上ARDS病死率已降到25%~40%。遗憾的是,我国ARDS的预后似乎并没有同步得到改善,在北京和上海的流行病学调查中,ARDS病死率高达50.0%和68.7%,这显示出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巨大差距。严峻而残酷的局面,让我们必须重新审视ARDS的诊断是否存在偏差,治疗上是否规范合理。  相似文献   

11.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是由多种病困导致的表现为呼吸困难、进行性低氧血症,肺顺应性降低及一定病理改变为特点的一种急性呼吸衰竭.早期发现和控制ARDS对挽救病人生命,提高颅脑损伤的成活率,有重要的意义.我院在1987年至1994年中,接治由于脑外伤引起的ARDS共18例,现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体会。方法:15例ARDS患者予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及时行机械通气,适当补液,加强抗感染,营养代谢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支持重要脏器功能等综合治疗。结果:15例ARDS患者中11例病情迅速控制或好转,有效率73.8%(11/15),4例死亡26.7%(4/15)。结论:ARDS目前尚无特异的治疗手段,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早采取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容中生 《新医学》2001,32(3):136-136
1 引 言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以通气/血流灌注比例严重失调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自1967年Ashbaugh首次报告以后,世界各国医学界都非常重视本综合征。有关ARDS在我国的发病率尚无精确统计。美国每年约有150 000例。ARDS比较多见于内科、外科、妇产科的危重病例,往往在各种类型休克、严重感染、严重创伤的抢救过程中发生。尽管目前对其认识和治疗措施有很大进展,对早期病例抢救成功率提高,但病死率仍很高,达40%至60%。2 ARDS的发病机制 ARDS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4.
张燕鸣  金丽英 《临床医学》2003,23(10):F004-F004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ARDS)是急性重症胰腺炎 (ASP)的重要并发症之一 ,其临床表现为低氧和呼吸困难 ,ARDS与早期出现的循环衰竭将导致氧输送障碍 ,这是发生多器官衰竭 (MOF)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为探讨ASP后ARDS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我院将 1990年~ 2 0 0 1年 ,收治 2 6例并发ASP并发ARDS ,探讨该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点和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本院2002年1月-2006年4月收治的18例重症肺部感染致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8例患者中,治愈8例(44.5%),死亡10例(55.6%)。结论: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病情发展迅速,发展为ARDS后治疗难度加大,预后差,早期诊治、注重自身抵抗力的提高、合理及时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及使用激素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张燕鸣  金丽英 《临床医学》2003,23(2):F002-F00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ARDS)是急性重症胰腺炎 (ASP)的重要并发症之一 ,其临床表现为低氧和呼吸困难 ,ARDS与早期出现的循环衰竭将导致氧输送障碍 ,这是发生多器官衰竭 (MOF)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为探讨ASP后ARDS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我院将 1990年~ 2 0 0 1年 ,收治 2 6例并发ASP并发ARDS ,探讨该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是一组病因复杂、起病急骤、发展迅猛、病死率高达30%~70%^[1-2]的临床综合征。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是ARDS的早期阶段。目前,临床上仍主要以动脉血气分析、胸部x线/cT、机械辅助通气及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患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使用呼吸机治疗期间的监测和护理措施。方法 对19例肾移植后发生重症肺部感染并发ARDS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患加强有效护理和病情监测。结果 10例患救治成功,占52.6%;9例死亡。结论 对肾移植后合并ARDS的患给予以抗感染治疗、合理氧疗、机械通气以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严重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创伤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 对712例创伤患者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结果及其中37例并发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RDS在重伤患者中的发病率与在轻伤患者中的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ARDS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吸氧浓度分数(PaO2/FiO2)值与IS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623,P〈0.001)。严重创伤并发ARDS患者经综合治疗,平均通气时间5.6d,病死率21.6%。结论ISS可作为ARDS的预测因素之一,有助于预防其发生;同时,正确合理使用呼吸机,重视全身综合治疗,可提高ARDS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8例ALI/ARDS患者实施NPPV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NPPV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吸氧浓度(PaO2/FiO2)、呼吸频率(RR)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 NPPV治疗成功率为55.6%(10/18),8例NPPV治疗失败患者中7例改用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总死亡率为33.3%(6/18)。NPPV成功组50%(5/10)为ALI患者,治疗后1~2h PaO2/FiO2、RR和HR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NPPV失败组均为ARDS患者,治疗后1-2h PaO2/FiO2、RR和HR无明显变化。结论 NPPV对部分ALI/ARDS患者是有效的支持治疗手段,尤其是ARDS早期的ALI阶段可考虑选用NPPV。如NPPV治疗失败,应及时转换为气管插管有创通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