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CD44v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美国生育学会修订的EMs分期标准(r—Ms)不同分期中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非EMs患者子宫在位内膜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它们在各r—AFs分期中的相关性。探讨CD44v6和MMP-7与EMs侵袭、种植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Ms异位内膜(60例)、在位内膜(60例)及正常子宫内膜(60例)中CD44v6和MMP-7的表达情况,术中进行r—AFs分期。结果CIM4v6在EMs组异位内膜的表达高于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d4v6的活性高于在位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7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呈现弱表达,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组织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M4v6和MMP-7在III~IV期并位内膜的表达强度均高于I—II(P〈0.05),而在位内膜二者的表达强度在不同r—AFs分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和MMP-7在EMs患者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r=0:726,P0.05),并与r—AFs分期具有显著相关性((r=0.615,P〈0.05)。结论CDd4v6和MMP-7在EMs异位内膜中高表达可能是EMs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并有协同作用。与EMs的侵袭、种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卵巢异住组织、在位内膜中的变化,及其与患者临床分期、临床表现及月经周期的关系。方法应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2过氧化物酶连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的卵巢异位组织及在位内膜中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环氧化酶22的表达。结果环氧化酶-2在正常内膜(53.3%)、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70%)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组织中(93.3%)的表达阳性率逐渐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正常内膜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中环氧化酶22表达受月经周期影响,分泌期的阳性表达率(71.4%,84.6%)高于增生期(37.5%,58.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环氧化酶22的表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痛经有关(P〈0.05)。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在正常内膜(50%)、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66.7%)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组织中(93.3%)的表达阳性率逐渐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正常内膜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中角质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受月经周期影响,分泌期的阳性表达率(85.71%,92.3%)高于增生期(18.75%,47.0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环氧化酶22、角质细胞生长因子二者密切相关(r=0.52)。结论环氧化酶-2、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有关,二者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有协同作用,可能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促血管生成素-2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组织及30例正常对照组内膜组织中促血管生成素-2的表达。结果:在位内膜组织中促血管生成素-2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和异位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组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的不同月经周期促血管生成素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血管生成素-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及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张鑫  刘彦 《中国临床医学》2009,16(4):566-569
目的:通过研究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和Bcl-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表达及相关性,进一步探讨细胞凋亡在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Survivin和Bcl-2蛋白在40例EMs异位内膜、28例EMs在位内膜及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并用TUNEL法检测其中8例EMs异位内膜、6例EMs在位内膜和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细胞凋亡指数。结果:Survivin蛋白在EMs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0%,50.00%和3.33%,Bcl-2蛋白在3组内膜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0%、57.14%和23.33%,畀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组织中Survivin蛋白和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Survivin和Bcl-2蛋白在EMs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EMs异位内膜、在位内膜组织中的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5.13±1.73)%、(22.00±3.85)%,均小于对照组内膜组织中凋亡指数(51.37±21.14)%,P〈0.05。结论:Survivin和Bcl-2蛋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促成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并且两者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及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痛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就诊于榆林市星元医院并进行腹腔镜手术的35例伴有明显痛经症状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在位内膜35例,异位内膜32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且无明显痛经症状的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Western-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PCR)方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EMs在位内膜组织、异位内膜组织中NGF、MAPK及CREB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NGF、MAPK及CREB蛋白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胞浆中,少数于间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NGF、MAPK及CREB于EMs在位内膜组、异位内膜组中的表达明显强于正常内膜组,且EMs异位内膜组中表达高于在位内膜组(P0.05)。NGF、MAPK及CREB mRNA在EMs患者异位内膜组、在位内膜组中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内膜组,且EMs异位内膜组中表达高于在位内膜组(P0.05)。结论 NGF、MAPK及CREB可能诱导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孤啡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及与患者痛经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孤啡肽在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观察组)子宫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及50例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子宫内膜及肌层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口述评分法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并分析孤啡肽表达与患者痛经程度的关系。结果孤啡肽在观察组在位内膜及病灶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对照组内膜及肌层组织的表达;孤啡肽在观察组重度痛经组在位内膜及病灶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中度痛经组和轻度痛经组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痛经程度与在位内膜的孤啡肽表达呈正相关(r=0.757,P=0.007),与病灶组织的孤啡肽表达也呈正相关(r=0.856,P=0.001)。结论孤啡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高表达可能是引起痛经的因素之一,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痛经程度与孤啡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MMP-2和TIMP-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在位内膜及45例异位内膜组织中MMP-2和TIMP-2蛋白的表达。结果:MMP-2在内异症在位内膜组织、异位内膜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与正常内膜组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异位内膜阳性率高于在位内膜,但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TIMP-2在异位内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内膜组织、EM在位内膜组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位内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内膜组织,但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MMP-2的高表达,TIMP-2蛋白的低表达,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ER、PR和TIMP-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的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中表达,探讨三者在内异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法分别检测ER、PR和TIMP-1的表达。研究组:84例EMs的异位内膜和44例在位内膜;对照组:32例子宫肌瘤者正常子宫内膜。结果异位内膜组织中ER、PR及TIMP-1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内膜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在位内膜组织ER、PR却明显高于正常内膜组织,差异亦均有显著性(P〈0.05),而TIMP-1在在位内膜中呈低表达,与正常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PR、TIMP-1在异位内膜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内异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plasminogenactivator,uP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中uP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uPA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对照组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均表达uPA蛋白,且在血管内皮细胞呈阳性表达;异位内膜间质细胞uPA阳性表达率为85.0%,高于异位内膜腺上皮细胞(60.0%)(P〈0.05),在位内膜间质细胞(57.5%)(P〈0.05)及正常内膜间质细胞(40.0%)(P〈0.05);uPA蛋白在异位内膜I~Ⅱ期与Ⅲ~Ⅳ期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PA在异位内膜间质细胞的高表达促使其转移、黏附、侵袭、生长,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MIF和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50例EMs组织中的MIF和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MIF在Ems中异位内膜的表达明显高于在位内膜(P0.05),在位内膜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内膜(P0.05);VEGF在Ems中异位内膜的表达同样明显高于在位内膜(P0.05),在位内膜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内膜(P0.05);MIF和VEGF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MIF和VEGF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呈明显的正相关,提示MIF与VEGF协同促进异位内膜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杨朝晖 《华西医学》2010,(2):320-32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MIF)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2007年10月-2008年10月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MIF在8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组织、正常位置内膜组织和58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照组)正常位置子宫内膜组织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4个不同分期的异位内膜组织中MMIF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其正常位置内膜组织(P〈0.05);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同内膜组织中MMIF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③随着分期的增加,MMIF在异位内膜组织中及其正常位置内膜组织中表达均逐渐上调,但只有Ⅳ期与Ⅰ期内膜组织的MMIF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IF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9(Matrix metalloprotein MMP2、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2、MMP9、TIMP1蛋白的表达.结果 异位子宫内膜标本中MMP2表达增强,MMP9、TIMP1的表达在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MP2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OEms)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应用ElivisionTm plus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OEms异位、在位内膜和非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中的MIF,并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结果进行体视学指标平均吸光度的检测.结果 OEms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对照组中MIF的吸光度分别为(0.180±0.013)、(0.158 ±0.022)及(0.143±0.029),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47.676,P<0.001).MIF蛋白在OEms组在位内膜增生期和分泌期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0.157±0.018与0.146±0.029,t=2.656,P=0.009;0.160 ±0.028与0.137±0.030,t=3.059,P=0.003).结论 MIF可能在Em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秋穗  林明  刘洋  胡越 《临床医学》2008,28(9):113-115
目的 检测不孕中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450(P450)的表达,探讨P450在内异症的发病作用及用于不孕症筛查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孕症中内异症和非内异症组在位内膜芳香化酶P450的表达.结果 不孕症中内异症组和非内异症组在位内膜P450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450在内异症的增殖期和分泌期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与AFS分期无关.P450用于诊断不孕症中内异症的敏感度为90%,特异度为86%,阳性预测值为86.5%,阴性预测值为89.6%.结论 P450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P450可用于不孕症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筛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芳香化酶联合血清CA125检测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腹腔镜或开腹手术证实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患者42例为实验组,同期因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行子宫全切术的卵巢正常患者30例为对照组.术前检测两组血清CA125水平,术后检测实验组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和对照组子宫内膜芳香化酶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血清CA125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芳香化酶在实验组异位及在位内膜均有强表达,对照组子宫内膜无表达或弱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检测在位子宫内膜芳香化酶诊断EMs的敏感性为73.8%,特异性为90.0%,诊断正确率为80.6%;单独血清CA125测定诊断EMs的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90.0%,诊断正确率为76.4%.在位内膜芳香化酶联合血清CA125检测诊断EMs的敏感性为92.9%,特异性为83.3%,诊断正确率为88.9%.结论 在位子宫内膜芳香化酶检测对EMs诊断具有一定价值,与血清CA125联合检测对EMs更具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OEMs)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能力.方法 体外培养并鉴定32例OEMs(OEMs组)和32例非OEMs患者(对照组)的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应用MTT法、流式细胞仪、transwell法分别检测该细胞的增殖、凋亡和侵袭能力.结果 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体外培养成功,细胞鉴定纯度达90%以上;OEMs组细胞0时的吸光度值为0.127 ±0.014,对照组为0.129 ±0.00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EMs组培养24、48 h增长的吸光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 h-0 h:0.148±0.020与0.048 ±0.008,t =26.066;48 h -24 h:0.397±0.029与0.119±0.022,t=42.544,P均<0.01];OEMs组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凋亡率为(26.430±3.789)%,对照组为(35.571 ±4.4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08,P<0.01);OEMs组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穿过小室后的吸光度值为0.950±0.014,对照组为0.653±0.0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947,P<0.01).结论 OEMs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凋亡能力低于对照组,这些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可能在OEMs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