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食管酸暴露与动力学改变特征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有反酸、烧心、胸痛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而内镜检查阴性的52例(NERD)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无上消化道症状的2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行食管24hpH监测检查和食管测压。结果 52例患者中,24hpH监测阳性为40例(76.92%),且有反流症状患者pH值〈4立位百分比、pH值〈4卧位百分比、反流次数、长反流次数、最长酸反流时间、DeMeester积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ERD组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且NERD组食管体部蠕动振幅及频率均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食管长时间的酸暴露,LES压力低下,LES的松弛,食管体部动力障碍可能在NERD的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胃食管反流病临床分型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群珊  朱惠明  黄勋 《河北医药》2002,24(12):938-940
目的:应用24h食管内胆红素与pH监测(食管内双监测)以及食管内镜检查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进行临床分型研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按食管胆红素与pH双监测和食管内镜检查的情况结合病人症状对GERD进行临床分型,观察病人在各型的分布。结果:食管内24h胆红素与ph监测结果显示I、Ⅱ型病人的胆红素吸收值≥0.14及pH<4总时间百分比、酸反流次数和胆汁反流次数较对照组和Ⅲ型明显增加(P<0.05),而型和Ⅱ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型病人分别为23.3%、65.9%、10.8%。结论:病理性酸反和胆汁反流的破坏作用是导致GERD的重要原因。临床分型对GERD治疗中药物选用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测压联合食管24 h pH监测对胃食管反流相关性胸痛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通辽市医院2017年6月至2021年12月接收的疑似胃食管反流引起的相关性胸痛患者145例, 男92例, 女53例, 采用食管测压联合食管24 h pH进行监测, 以是否胃食管反流分为胃食管反流组与无反流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蠕动收缩百分数、pH <4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等资料, 采用t、χ2检验进行统计比较, 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上述指标与胃食管反流相关性胸痛的相关性。结果 145例疑似胃食管反流相关性胸痛患者, 经诊断为胃食管返流36例, 无返流109例。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蠕动收缩百分数、pH<4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均是胃食管反流引起的相关性胸痛的影响因素[比值比(OR)=3.155、2.998、3.459, P=0.003、0.012、0.001]。经ROC分析, 食管测压、pH <4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联合预测胃食管反流引起的相关性胸痛的灵敏度与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各指标单独预...  相似文献   

4.
四磨汤加山药对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磨汤口服液加山药对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将45例需经鼻饲管喂养(INGF)的健康早产适于胎龄儿,用同一种配方乳喂养。根据是否辅以四磨汤口服液加山药随机分为两组。记录入液量、奶量、热卡及肠道营养达418.4kJ·kg^-1·d^-1的时间,记录喂养相关情况;同时进行食管24h pH值监测,记录以下指标:24h内总反流次数;反流指数(RI);反流持续时间〉5min次数;pH〈4总时间;最长酸反流时间。结果四磨汤组24h内反流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7(0~24)次,13(6~28)次,P〈0.05];pH〈4的总时间和反流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肠道营养达418.4kJ·kg^-1·d^-1的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分别为(11.64±4.23)d,(15.75±4.55)d,P〈0.05]。结论早产儿鼻饲管喂养期间给四磨汤口服液加山药是一种安全简单的辅助喂养方法,可有效的减少胃食管反流次数,对胃肠动力发育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24 h食管pH值的监测,以及对胃pH值的测定,研究分析其在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照组:随机选取40例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新生儿;观察组:随机选取40例未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高危新生儿,然后对两组的新生儿进行24 h食管pH值监测及胃pH值测定,收集结果资料以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的24 h食管总pH值〈4的时间占总检测时间的百分比(即酸反流指数)、pH〈4的次数以及最长反流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pH值则明显低于观察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危新生儿进行24 h食管pH值监测及胃pH值测定,有利于及时的观察新生儿的胃肠功能状态,判断新生儿患胃肠功能障碍的可能性大小,在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早期诊断中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赵秀虹 《中国医药》2013,(11):1591-1592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用药治疗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北京市丰台区铁营医院诊治的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5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服用奥美拉唑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雷尼替丁、多潘立酮、硫糖铝悬液。比较2组总有效率以及食管pH值〈4次数、反流超过5min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pH值〈4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pH〈4次数、反流超过5min次数、最长反流时间、pH值〈4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观察组:(36±13)次、(2.0±1.1)次、(14±12)rain、(6±3)%;对照组:(45±16)次、(2.7±1.2)次,(17±11)min、(7±5)%]与治疗前[观察组:(79±12)次、(5.7±2.2)次、(38±16)rain、(18±7)%;对照组:(78±16)次、(5.9±2.9)次、(36±12)rain、(20±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pH〈4次数、反流超过5min次数、最长反流时间、pH值〈4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用药治疗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高萍  高健 《天津医药》1998,26(7):396-398
用24小时pH动态监测分别观察西沙必利(普瑞博思)和雷尼替丁治疗21例反流性食管病的抗反流效果,观察两种药物对胃内pH的影响与抗胃食管反流(GER)作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西沙必利组和雷尼替丁组治疗后食管酸反流指数均较服药前下降,两组间下降指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西沙必利组对胃内pH无影响,雷尼替丁组可降低胃内pH〈1,pH〈2和pH〈3的总时间(%),平均pH和中位pH升高,两组比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 2 4小时监测食管 p H及胆汁变化对反流性食管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便携式 p H监测仪及胆汁监测仪同步动态监测 4 5例患者的食管 2 4 h p H及胆汁变化情况。结果  (1) 4 5例受检者中 ,病理性胃食管酸反流 15例 (33.3% ) ,十二指肠 -胃 -食管胆汁反流 (DGER) 2 5例 (5 5 .5 % ) ,病理性胃食管酸反流 15例同时伴有 DGER。 (2 ) 2 7例 DGER者胆汁反流期间 p H均值 =5 .2 3± 0 .93,酸反流 (p H<4 )时间百分比 =7.87± 15 .80 % ,碱反流 (p H>7)时间百分比 =5 .6 7± 6 .89%。 (3) 2 4 h总胆汁反流时间百分比与总酸反流时间百分比呈明显的正相关 (r=0 .91,P<0 .0 0 1) ,而与总碱反流时间百分比之间未见明确的相关性 (P>0 .35 )。结论 十二指肠 -胃 -食管胆汁反流与胃食管酸反流呈正相关 ,而与碱反流无明显相关性。 2 4 h p H监测诊断胃食管反流病有一定局限性 ,应同步进行动态 p H和胆汁监测  相似文献   

9.
《数理医药学杂志》2021,34(9):1274-1276
目的:探讨食管胃交界部收缩指数(EGJ-CI)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抗反流屏障功能的判断价值。方法:纳入某院2017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58例患者,29例为胃食管反流病,29例为功能性烧心,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EFJ-CI、EGJ-CIT、EGJ部静息压力、IRP4s,同时完成食管高分辨压力测定,分析对比两组之间相关参数的差异以及与反流参数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胃食管反流病组Gerd-Q、DeMeester积分低于功能性烧心组;胃食管反流病组pH4时间、pH4时间比例、酸反流次数、弱酸反流次数、非酸反流次数高于功能性烧心组(P0.05);胃食管反流病组EFJ-CI、EGJ-CIT、EGJ部静息压力均低于功能性烧心组(P0.05),两组IRP4s无显著差异(P0.05);EFJ-CI与食管胃酸暴露以及酸反流事件呈现负相关(P0.05);EGJ-CIT、EGJ部静息压力、IRP4s与食管胃酸暴露以及酸反流事件呈现微弱负相关。结论:EGJ-CI能够有效的反映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抗反流屏障功能组的变化,且在胃食管反流病与功能性烧心两种疾病中存在显著差异,在鉴别胃食管反流病与功能性烧心两种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管状胃在食管癌手术后对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52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26)和对照组(n=26)。观察组采用管状胃吻合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进行治疗。术后两周进行24h食管腔pH监测,用DeMeester对术后1个月、3个月反流发生率以及RDQ进行评分并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24 h酸反流次数、pH值<4的总时间、最长酸反流持续时间、>5 min酸反流次数、DeMeester评分、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以及RD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管状胃能减轻食管癌患者手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降低反流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反流性食管炎(RE)、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Barretts食管(BE)患者的反流特点.方法 将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根据内镜表现分为RE、NERD、BE 3组,同步进行食管下段24 h pH及胆红素监测,比较其反流特点.结果 (1)RE、BE组酸暴露指标及中重度酸反流患者比例显著高于NERD组.(2)BE组中病理性反流(82.61%),尤其是酸胆汁混合反流(30.43%)比例明显高于NERD组.(3)无病理性反流的SI+患者酸暴露水平高于SI-患者.结论 酸、胆汁暴露程度差异是造成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镜表现不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动力异常与食管黏膜损害及酸反流发生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符合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标准的148例患者以及15名其他受试者纳入研究,均接受食管压力和食管24hpH值测定,GERD患者根据压力分组,其他受试者纳入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食管压力以及24h食管pH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52例(35.1%)患者符合下食管括约肌低压标准,49例(33.1%)患者符合食管无效动力标准,33例(22.3%)患者两项均符合,14例(9.5%)患者两项均不符合。对照组的LESP要显著高于其他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远端反流指数、总反流时间、最长反流时间和EAC方面均显著高于A、B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和C组在pH<4总时间百分比、立位pH<4时间百分比和卧位pH<4时间百分比方面显著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与多因素有关,下食管括约肌低压和食管无效动力都是诱发因素之一,其中反流性食管炎的程度与酸反流密切相关,而与食管无效动力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DGER)在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对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的诊断价值。研究中将95例患者根据内镜检查的结果分为反流性食管炎和NERD组,对其均进行2 4 h食管p H和胆汁联合监测。结果显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DGER的各项指标:吸光度值>0 .14时间百分比(% )、总反流次数和反流>5 min的次数分别为(19.0 5±2 3.4 4 )、(30 .5 6±34.0 4 )和(5 .90±6 .37) ,均显著高于NERD组相应的(7.2 6±11.0 8)、(15 .6 8±2 0 .92 )和(2 .5 9±3.5 7) (P<0 .0 5 ) ,而酸反流差异无显著性,随着反流性食管炎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张宏伟 《河北医药》1998,20(4):232-235
1964年Miller首次报告在食管括约肌上方放入pH电极进行长时间食管pH监测;1969年Spencer进行了16小时的研究。1974年Johnson和DeMeester设计24小时食管pH监测的新方法,开创了此项技术的新纪元,使之成为临床研究胃食管反流的重要检查手段。二十多年来它的发展和应用极大地加深了对胃食管反流和食管酸廓清机制的认识;它不仅对胃食管反流定量监测,而且把病人的主观症状和食管酸暴露的客观表现联系在一起;不仅能诊断胃食管反流,而且可用于判断治疗效果;24小时食管pH监测可确定胃食管反流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研究Barrett食管(BE)与正常对照组的动力学差异,揭示BE的动力学改变。方法对比分析22例BE患者与18例正常对照的动力学数据。结果食管动力学检查提示,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及屏障压明显降低,酸反流总时间、酸反流总次数以及食管下段pH〈4时间百分比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结论屏障压的降低及食管廓清能力的下降导致酸反流的产生,进而促进B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尹峰 《中国实用医药》2014,(19):173-167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是指具有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症状,但内镜检查无食管黏膜损伤的一种疾病,又称为“内镜阴性胃食管反流病”,约占胃食管反流病的70%左右。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24 h食管pH监测及胃镜检查。传统治疗采用胃肠动力药物莫沙必利治疗。本研究采用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达立通颗粒联合法莫替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洪湖市中医医院治疗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2例,根据用药差别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口服法莫替丁片,2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达立通颗粒,6 g/次,3次/d。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GerdQ评分、SF-36评分、食管测压和24 h食管pH监测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0.49%,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7.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GerdQ评分显著降低(P0.05),SF-36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GerdQ和SF-36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上食管括约肌(UES)静息压、下食管括约肌(LES)静息压、蠕动波传导速度、湿咽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上述食管测压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24 h食管酸反流总次数、酸反流大于5 min次数、总计pH4百分比、最长反流时间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达立通颗粒联合法莫替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利于食管动力改善,降低酸反流,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胡莹  丁百静 《安徽医药》2020,24(8):1549-1553
目的探讨内镜下胃食管阀瓣(GEFV)分型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食管动力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5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就诊于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为 GERD病人 76例,均行内镜、食管高分辨测压、 24 h食管 pH监测,根据内镜下 HILL分级,将 GEFV分为 Ⅰ~Ⅳ级, Ⅰ级、 Ⅱ级为正常组, Ⅲ级、 Ⅳ级为异常组,比较两组内镜下表现、食管测压、 24 h食管 pH监测相关指标。结果异常组反流性食管炎(RE)、 Barrett食管(BE)检出率为 73.0%,高于正常组(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食管上括约肌静息压(UESP)[(57.69±32.65)mmHg比(56.32±28.50)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食管下括静息压(LESP)[(7.93±3.85)mmHg比(19.64±5.95)mmHg]、远端收缩积分(DCI)[(223.59±195.67)mmHg·s-1·cm-1比(,约肌,(533.64±289.71)mmHg·s-1·cm?1]、 4s综合松弛压(IRP4s)[4.0(3.3,4.8)比 5.6(4.6,6.8)]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食管收缩模式、食管蠕动力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 Demeester评分[9.02(7.28,16.28)分比 3.57(1.65,5.60)分]、酸反流次数[45.00(25.00,56.50)次比 15.00(10.00,32.00)次]、pH<4所占的总时间百分比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FV异常者内镜下阳性表现发生率高, GEFV可能参与食管抗反流机制,可以有效的预测反流。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24小时食管pH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4h食管pH监测在新生儿胃食管反流(GER)中的应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便携式pH自动记录仪,对30例疑诊为GER的新生儿行24h食管pH监测;以无症状的新生儿1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GER组各项反流指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新生儿病理性GER临床表现以呕吐(溢乳)最常见(95.5%),其次为呼吸暂停(发作青紫)(22.7%)和呛咳(4.5%);除单纯病理性GER及消化道畸形为主要病因外,新生儿窒息及败血症也与其关系密切。结论 GER有多种临床表现,行24h食管pH监测是早期诊断新生儿GER的较好方法。GER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应积极寻找病因,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管状胃代食管术后胃食管反流程度。方法按手术方式将31例食管癌患者分为管状胃(A)组和传统手术(B)组。术后1周,胃肠功能动态pH值监测仪测定24 h的pH值。记录全天的反流次数、长反流(>5 min)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pH<4的时间及其占全天的比率。结果与B组比较,A组反流次数少[(10.85±16.85)次vs.(0.22±0.44)次],长反流次数少[(2.00±0.00)次vs.(0.42±0.78)次],最长反流持续时间短[(4.28±6.04)min vs.(0.22±0.66)min],时间pH<4(pH<4的时间)短[(15.00±18.60)min vs.(0.55±0.88)min],时间pH<4分数(pH<4的时间占全天的比率)小[(1.18±1.44)%vs.(0.05±0.13)%],DeMeester评分低(4.90±6.07)分vs.(0.42±0.29)分。结论管状胃食管吻合能有效降低食管癌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