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例重度感染脑囊虫病CT漏诊分析廉辰,郑万忠河北省邯郸市中医院(056001)CT检查在脑囊虫病的诊断上显示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尤其对广泛重度感染脑囊虫病,在一定时期,CT平扫容易发生漏诊。而通过询问病史及查体,并结合免疫学检查可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度脑囊虫病减量法口服丙硫咪唑治疗期间外科协同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将同期住院治疗的209例脑囊虫病人分为轻中度组(135例)和重度组(74例)。服药治疗期间使用降颅压药,包括脱水剂和减轻脑水肿药物(糖皮质激素、七叶皂甙钠、白蛋白)。药物降颅压无效者行脑室外引流术或/和颞肌减压术。结果在口服丙硫咪唑治疗时,轻中度脑囊虫病组1.5%行外科治疗,重度脑囊虫病组90.5%行外科治疗,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性(P〈0.01)。轻中度组102例患者治疗后进行随访平均29.4月,重度脑囊虫病组中有69例在治疗后随访平均37.2月。两组患者随访中经复查CT或MRI,除1例(脑内虫体数量达1160个)治疗失败外,其余患者均达到临床治愈。结论重度脑囊虫病患者在减量法服丙硫咪唑治疗期间,行药物降颅压治疗应同时使用外科降颅压措施,这样才能使患者顺利度过治疗期。  相似文献   

3.
丙硫咪唑联合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47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慢性期脑囊虫病治疗效果,方法:478例住院脑囊虫病患,按CT扫描诊断分为320例急性脑囊虫病和158例慢性期脑囊虫病,所有患均用丙硫咪唑和吡喹酮治疗3个疗程,追踪观察1年,结果:急性期脑囊虫病治疗有效率96.88%,慢性期脑囊虫病治疗有效率43.03%,结论:急性期脑囊虫病的疗效明显高于慢性期脑囊虫病,表明提高脑囊虫病疗效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4.
脑囊虫病占囊虫病的60%~90%。脑囊虫病中以脑实质型最多见,脑室内囊虫病仅占脑囊虫病的15%~20%。以往诊断脑室内囊虫病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表现、免疫学检查和CT检查。MRI的应用为脑室内囊虫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5.
张巧凤 《包头医学》2008,32(1):51-51
脑囊虫病是猪囊尾蚴寄生于脑内引起的脑病。占全身囊虫病的80%。我国东北华北地区高发。脑囊虫病又以脑实质多见。而脊髓型囊虫病临床罕见,易漏诊误诊。本人收治脊髓型囊虫病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脑囊虫病患者60例经临床治疗及实验室检查确诊,对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脑囊虫寄宿部位将脑囊虫病分为脑实质型51例、脑室型2例、脑膜型1例和混合型6例.结论:脑囊虫病CT、MRI表现多种多样,X线、CT、MRI是诊断脑囊虫病最常用的影像技术之一,可显示各型脑囊虫病改变,尤以非活动性脑囊虫病更佳.CT、MRI增强扫描可发现脑实质更多病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患儿的脑电图和头颅CT的变化。方法:对198例脑囊虫病患儿的脑电图和头颅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95例患儿的脑电图异常,异常率为98.4%,异常脑电图中,轻度异常65例(33.3%),中度异常76例(39%),重度异常54例(27.7%)。头颅CT检查:异常182例占91.9%。结论:脑电图检查和头颅CT检查对脑囊虫病的诊断和评估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威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6):145-145
目的:为脑囊虫病的正确CT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60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脑囊虫病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根据CT检查结果将脑囊虫病分为脑实质型36例、脑室型2例、脑膜型3例和混合型19例。结论:脑囊虫病表现多种多样,CT是诊断脑囊虫病最好的影像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9.
脑囊虫病的临床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囊虫病的诊断问题,提高诊断水平,以免误诊、漏诊。方法 回顾分析25例脑囊虫病的临床资料,总结脑囊虫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经验。结果 脑囊虫病的临床症状,尤其早期症状极不典型,免疫学检查可以协助诊断,头颅CT、MR可诊断脑囊虫病,但CT不如MR。结论 提高对本病认识是防止漏诊的关键,辅助检查是诊断脑囊虫病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近10年来我院诊断为脑囊虫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本院近十年收治的脑囊虫病均为癫痫型,吡喹酮对脑囊虫病有较好治疗效果,磁共振对脑囊虫病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丙硫咪唑治疗脑囊虫病50例疗效观察侯丹慧哈尔滨铁路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哈尔滨150001囊虫病在我国发病率高,分布广,病程长。异位于脑内所产生的疾病为脑囊虫病,脑囊虫病发病率约占囊虫病的80%。丙硫咪唑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抗寄生虫药,笔者应用丙硫咪唑治疗...  相似文献   

12.
297例单纯型脑囊虫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囊虫病(猪囊见糊病,CystiC。ICCSIS)是猪肉绦虫的幼虫寄生在人体所致的疾病,因摄入猪肉绦虫卵而感染,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尤其是脑型囊虫病。在我室自1992年10月~1999年3月诊治的资料完整的1084例囊虫病入中,脑囊虫病人824例(包括混合型患者),占囊虫病患者的76%。其中单纯型脑囊虫病297例,占脑囊虫病患者的36%,而这部分患者在确诊为单纯型脑囊虫病前有113例曾被误诊为原发性病痛、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偏头痛、脑肿瘤和精神障碍等。误诊率高达38%。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对单纯型脑囊虫病的认识,最大限度地降低误诊…  相似文献   

13.
囊虫病除有常见的皮肌型、混合型(皮肌型十脑型)、眼型以外,还有不少属单纯型脑囊史病。自1992年10月至1995年9月,我们诊治的资料完整的421例囊虫病患者中,就有152例单纯型脑囊虫病,占囊虫病的36%。由于单纯型脑囊虫病症状复杂,  相似文献   

14.
囊虫病是严重影响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人民健康的寄生虫病,其中脑囊虫病的危害最大。近年,随着计算机体层摄像(CT)的出现,对脑囊虫病的诊断准确率越高,但是对于小脓肿型的脑囊虫病,很易误诊为脑脓肿。为此,我们对我院儿内科1990~1995年脑囊虫病中小脓肿型患儿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小儿脑囊虫病17例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表明,酶标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CT脑扫描对诊断小儿脑囊虫病有一定临床意义。吡喹酮治疗小儿脑囊虫病疗效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积水型脑囊虫病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积水型脑囊虫病73例,回顾分析其治疗过程。结果:对诊断明确的73例脑积水型脑囊虫病患者实施了脑室或脑池囊虫摘除术,术后进行抗脑囊虫病治疗,其中13例脑积水症状改善效果不佳,二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均未出现新的神经损害症状,脑室恢复正常。结论:脑积水型脑囊虫病一旦诊断明确,应积极手术切除脑囊虫,解除梗阻性脑积水术后再进行抗囊虫治疗,必要时再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临床效果明确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年来在我科诊断为脑囊虫病的46例病历资料及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囊虫病具有复杂多变的临床表现,其中癫痫、头痛为最常见症状。CT检查发现囊虫病灶,平扫与增强均表现为特征性的单房囊性结构。结论:脑囊虫病的治疗应根据CT分期分型选择合适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不同分型、分期的MRI表现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经手术或酶标试验确诊的脑囊虫患者的MRI片。结果:脑囊虫分型为脑实质型66例,脑室型5例,脑膜型3例,混合型12例;脑囊虫分期为活动期13例,退变死亡期48例,钙化期5例,混合期20例。结论:MRI对各型不同时期的脑囊虫病诊断价值较高,是诊断脑囊虫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温州市1例脑囊虫病临床误诊的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猪等家畜跨省流动,人体绦/囊虫病作为一类食源性寄生虫病,愈来愈广泛地受到人们关注,其发病率也渐呈上升趋势。以及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脑囊虫病的诊断水平不断提高,脑囊虫病也不断被诊断。对温州市1例误诊绦/囊虫病个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 病例 2003年4月15日,温州市苍南林某因患脑囊虫病到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进一步诊治,经1例脑囊虫循环抗体测定呈强阳性,诊为脑囊虫病。调查发现,林某,温州苍南灵溪人,60岁。患者自述于2003年1月因突然倒地昏迷、抽搐,在当地医院经CT拍片有疑似脑囊虫病变。2003年4月在温州附属第一医院作MRI示脑囊虫病变,同时作左颞头皮下结节活检显示囊虫病变。采血送浙江省疾控中心作脑囊虫循环抗体测定呈强阳性,诊为脑囊虫病。患者自述年轻时多次到山西、四川等地跑外销,曾吃过半  相似文献   

20.
脑囊虫病的最常见症状是癫痫,而脑囊虫病并发癫痫的发病率约70%-74%,研究脑囊虫并发癫痫的相关因素对疾病治疗.预后的判定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现将我们统计的150例脑囊虫病并发癫痫的有关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